w03真核微生物课件_第1页
w03真核微生物课件_第2页
w03真核微生物课件_第3页
w03真核微生物课件_第4页
w03真核微生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实验通知实验时间:第一大组(1

3月22日(第四周周六)下午到晚上,14:00-

第二大组(2

3月23日(第5周周日上午)全天,8:00-实验地点:工科楼A座712、714实验内容:实验5:教材P.394-400实验六实验6:教材P.400-406实验七实验7:教材P.406-408实验八纸张要求:()实验报告纸特别注意:未写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特别强调:请带好绘图铅笔、橡皮、空白实验报告纸

请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

请长发女生束发进入实验室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思考题P.991-2、5-7、9、11-15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中重要的一类微生物。第一节原生动物概念:动物中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动物学中列为原生动物门。称“××虫”大小:形体微小,在10~300um之间,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水处理中归入微生物范畴。一、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一)概念、细胞结构及功能池塘里的水滴及其所可能包含的主要原生动物:1)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2)钟形虫Vorticellanebulifera3)喇叭虫Stentorpolymorphus4)变形虫Amoebaproteus5)毛口虫Trichodinapediculus6)唇滴虫Chilomonasparamecium①②③④⑤⑥细胞结构

①单细胞,无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核膜

②有分化的细胞器功能:有独立生活的生命特征和生理特征。如:摄食、营养、呼吸、排泄、生长、繁殖、运动,即对刺激的反应等各种功能,由相应的细胞器执行。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在生理上却是一个完善的有机体,能和多细胞动物一样行使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机能。其细胞体内各部分有不同的分工,形成机能不同的“胞器”,例如:胞口、胞咽、食物泡是“消化系统”;收集管、伸缩泡、胞肛是“排泄系统”;伪足、鞭毛和纤毛是“四肢”等;眼点是“眼睛”等等。如草履虫图(二)营养类型①全动性

(大部分)②植物性: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如绿眼虫等,进行光合作用。

“吞食”活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原生动物食物动植物12亿年前以此分化③腐生性:某些无色鞭毛虫或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的有机物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横二分裂纵二分裂二、分类及各纲简介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

原生动物专营寄生生活在生物废水处理中起重要作用重点介绍这三类原生动物根据原生动物的细胞器和其他特点,将原生动物分为四个纲:

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鞭毛长度大致与其体长相等或更长些,是运动器官,分为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有三种营养类型: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可依据形态和运动方式辨认。鞭毛纲一般特征植物性鞭毛虫(兼有动物性营养)

“钟罩虫”金藻—钟罩藻属“眼虫”-裸藻夜光虫长期无光时色素退化、进行异养生存!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动物性鞭毛虫形态:(原生动物中最小)长11~22um,宽5~10um。生活在腐化有机物较多的水体内。×400常见的有波豆虫和滴虫等。波豆虫(bodo)滴虫(二)肉足纲

一般特征:20~50um大多没有固定形状由体内细胞质不定方向的流动而呈现千姿百态,少数种类为球形。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全动性营养典型种:变形虫、辐射变形虫、太阳虫、壳虫可以任意改变形状的肉足类为根足变形虫,一般就叫做变形虫。还有一些体形不变的肉足类、呈球形,它的伪足呈针状,如辐射变形虫和太阳虫。变形虫太阳虫太阳虫捕食食物泡

壳虫伪足变形虫喜欢生活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大量出现时预示出水水质差,在污水处理中出现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可作为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三)纤毛纲纤毛纲的一般特征纤毛纲的原生动物叫纤毛虫。有游泳型和固定型两种是原生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类,有固定的、结构细致的摄食细胞器。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草履虫纤毛虫喜吃游离细菌及有机颗粒,与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最为密切。已发现的种类有6000种,远远超过肉足类和鞭毛类。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构造最复杂的,不仅有比较明显的胞口,还有口围、口前庭和胞咽等司吞食和消化的细胞器官。根据运动情况可分为游泳型、匍匐型、固着型和吸管虫四种。

游泳型纤毛虫Ⅰ.游泳型纤毛虫

80~300um×42~75um自由游动如草履虫,豆形虫、肾形虫、漫游虫等。放大400倍漫游虫匍匐——在污泥絮体上爬行或游动。常见为楯纤虫、尖毛虫、棘尾虫、游仆虫。Ⅱ.匍匐型纤毛虫游仆虫Ⅲ.固着型纤毛虫喇叭虫、钟虫(更常见)形态:个体或群生相连,固着在活性污泥上1.个体型

喇叭虫钟虫,像一个倒置的钟。特征:A.前端有环状纤毛带钟虫纤毛摆动时使水形成旋涡,把水中的细菌、有机颗粒引进胞口。食物在虫体内形成食物泡。当泡内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后,泡亦消失,剩下的残渣和水分渗入较大的伸缩泡。伸缩泡逐渐胀大,到一定程度即收缩,把泡内废物排出体外。伸缩泡只有一个,而食物泡的个数则随钟虫活力的旺盛程度而增减。B.后端有尾柄靠尾柄附着在其它物质(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的生物膜)上当环境不良时,柄消失,固着型钟虫成为游动性的提问:为什么呢?迁移或形成孢囊常见的单个个体的钟虫类有领钟虫、小口钟虫、沟钟虫。3沟钟虫2小口钟虫321其中以小口钟虫在各类废水处理中出现频率最大,数量也是最多,小口钟虫的体长为32~70um,宽22~48um,口围12~25um1领钟虫2.群体型(“九头鸟”)固着型纤毛虫中的群体型生物有缩虫、盖虫、累枝虫三种。缩虫柄可收缩盖虫(无唇边)累枝虫柄不收缩作用:可以降低水中游离细菌的数量,降低水的浑浊度,对废水生物处理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形态:幼虫有纤毛,成虫纤毛消失,长出长短不一的吸管,末端有一根柄固着生活,以其他原生动物为食。Ⅳ.吸管虫提问:吸管虫如何捕食?蚊子式用吸管吸住微小动物,并由吸管中释放毒素将其麻醉,继而融化其细胞膜,吸干其体液。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在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污水生物处理中,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较差时出现。常在鞭毛虫优势后出现固着型纤毛虫,喜在寡污带生活,是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生物处理好的指示生物。休眠合影孢囊?三、原生动物的孢(或胞)囊原生动物的孢(或胞)囊:当环境条件变坏(如水干枯、水温和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不足,缺乏食物,有机物浓度过高等等)情况下,原生动物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所有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起到指示生物的作用。一旦形成胞囊,就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环境恶劣鞭毛、纤毛等细胞器缩入体内,缩水,并分泌一种胶状物质于体表,凝固成孢壳,均为球状。提问:缩水、孢壳、球状用意?休眠、隔绝保护、较少接触面孢囊很容易随灰尘漂浮或被其他动物带到其他地方,胞囊遇到适宜环境胞壳破裂,恢复虫体形状。胞囊喇叭虫第二节微型后生动物后—后(单细胞生物)出生,也称多细胞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形体微小的,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后生动物在水处理工作中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线虫、寡毛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幼虫等。一、轮虫轮—头冠上有一列或多列如旋转的轮盘纤毛环。纤毛环经常摆动,将细菌和有机颗粒等引入口部,纤毛环既是进食工具,又是行动工具

(一)形态、生理

形态:多数在500um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生理:适应pH范围广,以pH6.8左右生活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二)指示生物作用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良好。提问:为什么?高级动物对污染物浓度及毒性相对敏感但如数量太多,则是污泥膨胀的的前兆。提问:为什么?答案: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目前发现的轮虫有252种,活性污泥中常见的轮虫有转轮虫、玫瑰旋轮虫等。玫瑰旋轮虫转轮虫二、线虫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线虫(0.25~2mm)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线虫线虫是污水处理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颤蚯蚓

(2~4mm)

三、寡毛类动物颤蚯蚓和水丝蚓为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的寡毛虫污水生物处理中出现的多为红斑顠体虫四、浮游甲壳类动物甲壳动物是鱼类的基本食料。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这类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的甲壳,水生浮游生活。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常见的甲壳类动物水蚤(1.4~3.6mm)判断水体清洁程度的指示生物甲壳类动物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料。应用:去除氧化塘中过多的藻类。但它们若大量繁殖,可能影响水厂滤池的正常运行。介虫虾沙蚕五、苔藓虫、拟水螅苔藓虫、拟水螅存于较清洁的水体中苔藓虫第三节藻类在植物学上被列为藻类植物,大多属于浮游植物水族的主要食物危害—?赤潮(redtide)水华

(waterfloom,bloom)一、藻类的一般特征色素:叶绿素a、b、c、d,β胡萝卜素、叶黄素光合作用营养型:光能自养型(少数种短时期可腐生)环境影响因子:最适宜温度25~40℃

最适pH6~81.藻类共性已发现近3万种,估计只是总数的十分之一根据形、色、结构等,将藻类分为十门,即蓝藻、裸藻、绿藻、轮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褐藻、红藻。红褐蓝绿黄金轮裸甲硅2.藻类个性(一)蓝藻(蓝细菌):原核藻类

见第二章第三节有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等等内部细胞器官。以下9门藻类均是真核藻类真核藻类(二)裸藻淡水藻大多为个体(直径>10um)

裸-不具细胞壁柄裸藻属以胶柄相连成群体附着于浮游动物身上鲜绿色

有1根鞭毛(游动)感光眼点-俗称“眼虫”(原生动物鞭毛纲植鞭亚纲眼虫目眼虫属生物的统称)动植物12亿年前以此分化眼点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没有反映现代生物的两个最基本和最进步类群——动物与植物的系统关系及其历史渊源,实际上,植物与动物的祖先类型不仅都可以在原生生物中找到,而且它们在原始生物中的祖先类型甚至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在现代的一种原始生物--眼虫身上还可以找到。

眼虫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原生生物。身体呈长梭形或圆柱形,前端有一个凹口,由此伸出一根鞭毛,其摆动在水中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身体运动;凹口的下方有一个具有感光机能的红色的眼点(眼虫的名称就因具有眼点而得)。如果把它们放在含有有机物的水中,眼虫能够靠细胞膜吸取水里的有机物“食物”,过着动物式的异养生活。这些性质使动物学家认为,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却又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因此,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原生植物”;由于它的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

眼虫的这种“动物植物双重性”使许多科学家相信,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很可能就是与眼虫类似的、某种生活在远古水域中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当中的某些个体伴随着基因组的变化加强了运动、摄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逐步“丢失”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生活方式转变成为完全的异养;另外一些个体则伴随着基因组的其它方式的变化向着完全自养的方式转变。前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动物的产生,后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植物的出现。原始的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分异伊始都是单细胞的,随后,它们分别向多细胞方向发展。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没有反映现代生物的两个最基本和最进步类群——动物与植物的系统关系及其历史渊源。

实际上,植物与动物的祖先类型不仅都可以在原生生物中找到,而且它们在原始生物中的祖先类型甚至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在现代的一种原始生物--眼虫身上还可以找到。

眼虫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原生生物。身体呈长梭形或圆柱形,前端有一个凹口,由此伸出一根鞭毛,其摆动在水中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身体运动;凹口的下方有一个具有感光机能的红色的眼点(眼虫的名称就因具有眼点而得)。如果把它们放在含有有机物的水中,眼虫能够靠细胞膜吸取水里的有机物“食物”,过着动物式的异养生活。这些性质使动物学家认为,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却又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因此,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原生植物”;由于它的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眼虫的这种“动物植物双重性”使许多科学家相信,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很可能就是与眼虫类似的、某种生活在远古水域中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当中的某些个体伴随着基因组的变化加强了运动、摄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逐步“丢失”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生活方式转变成为完全的异养;另外一些个体则伴随着基因组的其它方式的变化向着完全自养的方式转变。前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动物的产生,后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植物的出现。原始的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分异伊始都是单细胞的,随后,它们分别向多细胞方向发展。生长环境生长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止水体或缓慢的流水中,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大量繁殖时形成绿色、红色或褐色的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三)绿藻8000多种

绿色形态:

有细胞壁、

群体或个体2~4根等长的鞭毛大多为淡水藻新月藻鼓藻属栅藻属盘星藻属团藻属水绵个体小球藻衣藻双星藻属石莼

绿管浒苔

错综根枝藻

刺松藻绿藻鸡汤竹荪卷脆皮绿藻乳酪芥末绿藻珊瑚花小球藻和栅藻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食品绿藻是藻类生理生化研究的材料及宇宙航行的供氧体绿藻在水体自净中起净化和指示生物作用。栅藻、衣藻是富营养化湖泊的代表性藻类。(四)轮藻门轮—

有节,节上有轮生的分支特点:富集碳酸钙陆生植物的祖先高可达50cm250种,全为淡水种轮藻可烟熏驱蚊,轮藻生长的水中无孑孓(jiejue)生长。金——藻体呈现黄绿色和金棕色(叶黄素和α-胡卜素占优势)形态:群体,具有一或二根鞭毛

300个属,600多种

(五)金藻门鱼鳞藻属合尾藻属常见于较清澄的湖泊、水库中。(六)黄藻门形态:丝状,细胞壁由两个半片套组成不等长鞭毛淡水藻黄丝藻属(常见)(七)硅藻门硅—细胞壁中富含硅和果胶质单细胞,形状各异特征:由上下壳组成盐水中的舟形硅藻颜色:黄绿色和黄褐色产生香气、鱼腥味。常见的硅藻形状小环藻硅藻的形态硅藻的细胞有些硅藻可作土壤和水体盐度、腐殖质含量和酸碱度的指示生物;是水中动物的食料。硅藻化石——硅藻土应用:?干燥剂、食品添加剂(杀死寄生虫)滤料、载体甲——(纤维素成分)褶皱外壳,角状突起颜色:棕黄色或黄绿色,偶尔红色

多为海水藻(八)甲藻门甲—“盔甲”腰带多甲藻赤潮(redtide)

甲藻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会造成海洋“赤潮”甲藻死后沉在海底形成生油地层中的主要化石赤潮(九)褐藻门颜色:橄榄色和深褐色(如海带)、最长达500m海水藻海带属、裙带属含碘量高,可供食用(十)红藻门色素:藻红素和红藻藻蓝素、海水藻江篱属、石花菜属、麒麟属可提取琼脂,供食用、医药用及制生化试剂江篱石花菜海带裙带轮藻、褐藻、红藻属于沉水植物其余藻类属于浮游植物三、藻类对环境的影响水源水体中的藻类对给水工程有一定危害。(异味、滤池堵塞)。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爆发,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在污水处理中可利用藻类,形成菌藻共生体系,藻类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氧(氧化塘)。藻类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作用①正面效应

A.食物链中的生产者

(渔业、食品)

B.绿肥(塘泥、轮藻、褐藻,稻田蓝藻固氮)

C.工业原料在褐藻和红藻(如巨型海带,一天长0.3米)中可提取许多物质,如藻胶酸、琼胶、卡拉胶、酒精、碳酸钠、醋酸钙、碘化钾、氯化钾、丙酮、乳酸、甚至汽油柴油等。d.促进水体自净。原理:给细菌供氧e.共生

珊瑚虫细胞内各色共生的藻活珊瑚死珊瑚叶绿体本身就是“一个退化的蓝藻”B.

带色、带毒、腥臭—影响旅游景观

②负面效应?A.水体缺氧

a.夜晚水中溶氧过低;

黑暗时,呼吸作用

b.

藻类死亡消耗氧气;

细菌分解藻类尸体耗氧蓝藻分解后会释放出多肽类肝毒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细胞崩解,血管堵塞,动物失血休克死亡。黄群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有臭味的气体,同时使水带有苦味

C.悬浮物过多—取水困难,沼泽化湖、库

沼泽、湿地草地“水下草原”

“生物淤积”水华赤潮如何防治?不同的藻类其耐受污染的程度不同,可以根据水样中出现的藻类计算总污染指数。<皮尔姆Palmer>藻类污染指标:纤维藻:2衣藻:4小球藻:3新月藻:1裸藻:5总污染指数>20,重污染

15~19,中污染

<15,轻污染四、水源地—水库、湖泊中藻类的控制目前由于生活污水的污染,我国各大湖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藻类的过度生长,东湖、太湖、滇池等大型湖泊的污染尤为突出。控制方法原则“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长远治本——消减氮、磷入湖排放量救急治标———杀藻、抑藻杀藻、抑藻措施1、上策生物防治法A.食藻鱼法投放鲢鱼、鳙鱼鳙鱼分布于长江和珠江、西江流域,东北、华北河流中虽然有发现,但是数量很少。生活于水的水层,行动缓慢,很易捕捉。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生殖季节是在4-6月,南方较早,最大个体达到95-105斤,为我国池塘养殖对象之一。白鲢生活时体色银白,偶鳍呈灰白色,背,尾鳍的边沿呈黑色。白鲢分布于黑龙江,长江和珠江、西江流域各地.白鲢生活于水的上层,善跳跃、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食浮游动物。生殖季节在4-5月间,最大可长至30-40斤,经济价值很大,为我国各地池塘养殖对象之一,天然产量也很大。B、微生物竞争名称主要成分及特点

作用机理投加量及药效时间水体功能恢复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降解水中氨氮,与藻类争夺营养物1~3ppm15天利水净含细菌、放线菌、真菌利用水中的有机物氨、磷,大量繁殖,形成形成微生物、浮游动物、鱼类的微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生长15天光合菌紫硫、绿硫细菌、异养型红色非硫细菌利用光能降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物15天类别20~30ppm20~30ppm微生物制剂无副作用、持久经济高效但慢2、中策化学法—絮凝剂、杀菌剂

类型名称主要成分及特点作用机理投加量及药效时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

[Aln(OH)mCl3n-m]

混凝、絮凝、沉淀

20~30ppm30天

聚合硫酸铁

[Fen(OH)m(SO4)(3n-m/2)]

混凝、沉淀

100~300ppm30天

杀菌剂

环水-355复合抑制剂

植物酸抑藻剂、絮凝剂、C12H25ClNH2

①破坏细胞膜、RNA②混凝絮凝

30ppm30天

BC-655

溴氮川丙酰胺

进入细胞,破坏藻类核酸

15~25ppm30天

ET

改性CuSO4

铜离子引起藻类重金属中毒

0.5~23ppm30天

快,但不持久3、下策物理法—机械捕捞(1)慢—捞藻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藻类的生长速度例如,简单估算滇池水面,在光照强度较大时,只需几个小时就可生长出一层蓝藻,若用滇池捞藻法全部捞出,就需调动几万人开动数百艘捞藻船紧张工作一个星期。故捞藻速度与藻生长速度相比是可以忽略的。(2)贵—大量浪费资金以滇池捞藻为例,世博会期间投入2千多万元资金,相当于全部药剂除藻的4~5倍,但其效果甚微,实属劳民伤财。(3)大煞风景—影响景观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真核微生物。真菌的特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孢子进行繁殖一般有发达的菌丝异养型(不能利用无机碳源)陆生性较强真菌的一般特点第三节真菌真菌的分类真菌接合菌门擔子菌门囊子菌门不完全菌门根据生殖方式根据形态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菌单细胞个体单、多细胞丝状大型多细胞分化型与废水生物处理有关酵母菌的一般特性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为芽殖(出芽繁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适于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定义及一般特性一、酵母菌(Yeast)酵母菌(yeast)是一个通俗名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分布:偏酸性的含糖环境,也称为“糖菌”。例如果实、蔬菜、花蜜、五谷以及果园的土壤中;在牛奶和动物的排泄物中也可找到;石油酵母则多在油田和炼油厂周围的土壤中。在活性污泥中,也发现有酵母菌存在。除此之外,有少数酵母菌是病原菌,可引起隐球菌病等。

关系密切(1)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单细胞蛋白(SCP)。(2)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7)。(3)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及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利用石油中一些能被酵母菌利用的馏分,作为微生物的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利用假丝酵母对各种烷烃的发酵研究表明,使大部分的烷烃转变成了细胞物质。酵母菌亦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实现资源化印染废水的脱色(能还原碱性染料)酵母菌对某些难降解物质及有机毒物亦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一)大小和形态大小:1~5um×5~30um细菌的10倍左右。形态:卵圆形、圆形、圆柱形、假丝状个体型—发酵型假丝型—氧化型发酵——厌氧发酵与好氧氧化均能生存(4000年的应用历史)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主要由“酵母纤维素”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营养物(聚磷酸、类脂等)、水解酶等的贮藏库)、线粒体以及各种贮藏物等,有些种还具有荚膜和菌毛等。能形成假菌丝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酵母假菌丝的形成过程108酵母细胞壁,厚约25nm,主要成分为酵母纤维素,它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都是分枝状聚合物,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磷酸甘露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细胞质膜细胞核膜为双层单位膜,膜上散布着直径为80-100nm的圆形小孔,这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交换物质的通道。真核核孔DNA的存在部位细胞核。线粒体。一个环状DNA大分子(类似于质粒)占DNA总量的15~23%。功能:呼吸链的所在地。①无性生殖——芽殖、二分裂(三)酵母菌的繁殖一个成熟的酵母细胞一生中靠芽殖可产生9~43个子细胞若母子不断相连-假丝状②有性繁殖(营养充分)(营养贫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雄雌质配核配二倍体二倍体正常细胞酿造业环保业(四)酵母菌的群体特征酵母菌一般是单细胞微生物,且细胞粗短,在细胞间充满着毛细管水,故其菌落也与细菌相似:湿润、较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均一等。与细菌菌落的不同点: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颜色较单调(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少数红色,个别黑色)。一般还会散发出“酒香味”。不产生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更为隆起,边缘十分圆整产生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较平坦,表面和边缘较粗糙①菌落②液体培养特征:在培养基液面上形成薄膜或沉淀于瓶底,(发酵型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培养基表面充满泡沫)霉菌的定义及一般特性霉菌的一般特点形成丝状、绒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有较强的陆生性。常引起食物、农产品的霉变,植物病害。霉菌(mould,mold)为丝状真菌(filamentousfungi)的俗称,意为“发霉的真菌”二、霉菌霉菌的分布与利用

分布广泛、到处可见污水处理中数目比细菌少大量繁殖会引起污泥膨胀

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有机物。

发酵工业:用霉菌生产酒精、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抗生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维生素及固体激素等。食品工业:制酱(酱油、豆瓣酱、豆腐乳、臭豆腐等)、酒曲——-白酒、米酒等酿造

环境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堆肥)<木质素>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腈、多环芳烃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处理(含氰化物废水、亚硝酸盐废水)分解无机氰化物(CN—)的能力强,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处理含硝基(—N02—)化合物废水。致病第三次实验通知实验时间:第一大组(1班):

3月30日(第六周周日)全天,8:00-实验地点:工科楼A座712、714实验内容:实验8:教材P.414-421实验十实验9:教材P.421-424实验十一纸张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验报告纸特别注意:未写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特别强调:请带好绘图铅笔、橡皮、空白实验报告纸

请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

请长发女生束发进入实验室

大小:霉菌菌丝直径约3~10u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放线菌1~1.4um)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清晰可见,放大400倍则细胞内部结构也能看见。形态类似放线菌,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但气生菌丝长出孢子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霉菌孢子囊放线菌孢子丝(一)形态、大小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菌丝体

营养菌丝体——密布在固体营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收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菌丝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因其自身生理功能和对不同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已明显发展出各种特化的构造。124(二)细胞结构和生理特点

大多数为多细胞(菌丝内有横隔膜)

多核多细胞霉菌少数为单细胞(菌丝内没横隔膜)多核单细胞霉菌1.细胞结构2.生理营养型:异养(腐生、寄生)呼吸类型:好氧有机物呼吸环境影响因子:适宜温度广泛;适宜的pH范围多为4.5~6.5(酸性)

某些种可生存于pH值1~10之间的环境中。原因?因为它们既能产生有机酸,也能产生氨去调整酸碱度,这对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类似蒲公英方式:无性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与酵母菌类似。无性孢子形式如下(三)繁殖形成孢子囊孢子成熟释放其他形式菌丝片段→→霉菌项目孢子(真菌)芽孢(细菌)功能繁殖不是繁殖方式,是抗性结构细胞核真核原核大小大小数量多个一个形态形态多样形态单一形成部位细胞外、细胞内只能在细胞内耐热性不强(60-70度下易杀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