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_第1页
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_第2页
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_第3页
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_第4页
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吊装立式贮罐类设备——啤酒发酵罐群吊装法

啤酒发酵罐常呈罐群的形式安装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罐群中发酵罐的数量由生产规模大小决定,少者十几台,多者数十台,其吊装方法有整体吊装和就地组装两类。前者可用自行式起重机、桅杆、龙门架等为吊装机具,分一次吊装就位和数次移吊就位两种。就地组装多用龙门架为机具,以倒装法施工。在选择吊装方法时应考虑以下诸条件:(1)设备基础的情况。如由钢结构或混凝土预制构件组成的单个基础,因吊装机具易靠近,可考虑用整体吊装法;如为大面积的混凝土捣制的台式基础,则用龙门架就地倒装法施工较合适。(2)发酵罐本身的条件。如吊装数量多、体积和质量均大的发酵罐宜用分件组装法,相反,量少、体轻的可考虑用整体吊装法。(3)吊装机具的能力。如吊装机具能力够,当然,整体吊装应为首选方案,因可提高作业效率,但也要考虑如用过大吊装设备,会失去经济的合理性。(4)吊装现场情况及其作业条件。如吊装现场狭窄,尤其是扩建和续建性质的吊装,应优先考虑在场外组装、运至吊装现场整体吊装的方案,还可在基础平台上设立用装机具,用数次移吊法吊装。如施工场地宽阔,可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整体就位或就地组装。

视诸多条件的差异,可用多种方法完成啤酒发酵罐的吊装,一般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用移动式龙门架在基础上分件倒装

根据罐的尺寸,制作可同时组装2~4台罐的龙门架,它可在铺于基础平台上的两根轨道上行走,以便吊装各排的罐体。如下图所示,吊升的工具,可用手拉葫芦、电葫芦(电动倒链)、挂滑车组由卷扬机牵引等。龙门架沿轨道的运行,可设走行机构,也可在无载时用人工撬动,有载时用卷扬机牵引。用移动式龙门架在基础上分件倒装的吊装程序和工艺方法是:

(1)铺设轨道,设立移动式龙门架;

(2)用吊车将预制成数段的罐体吊上基础平台龙门架下;

(3)在罐的封头上设4个吊点,用葫芦吊升,按由上而下逐段倒装筒节,最后组装锥形雄底而完成罐体组装;

(4)用起罐体至锥底高度超过基础高度以后,移动龙门架,将罐体吊至欲安装的位置。

(5)一个区域的罐吊装结束以后,将轨道和龙门架转移至下一安装区域;

(6)用相同方法吊装,直至完成全部罐的吊装工作。

(二)用移动式龙门架整体吊装罐群

龙门架可由两个A形架和横梁组成,如下图所示,两根轨道铺在一排罐基础的两侧,龙门架用两套滑车组吊于罐的上部,为防止罐体变形,用型钢制成抱箍,内衬橡胶板紧固于吊装部位,两吊点设在抱箍上。另在罐的尾部设立人字形桅杆,其上挂滑车组,吊于罐的尾部,用它配合龙门架的吊装。龙门架在轨道上的移动,空载时用人力撬动,负载后用手拉面肯牵引。

用移动式龙门架整体吊装罐群的吊装程序和吊装方法是:

(l)铺设轨道,设立移动式龙门架;

(2)将罐的裙座安装在基础上;

(3)用平板拖车等运输设备将组装好的罐体运至靠近基础的龙门架下;

(4)用龙门架卸车,将罐卧放在地面上;

(5)装卡抱箍,用吊索连接滑车组与吊耳;

(6)设立人字桅杆,用橡胶运输带保护罐体,捆绑吊索于罐的尾部;

(7)用龙门架和人字桅杆的三套滑车组以卷扬机牵引吊装。

(8)用手拉葫芦移动龙门架配合吊装,以达到两套主吊滑车组始终呈铅垂状态的要求。随着卷扬机的牵引,罐则由抬头至斜立。人字桅杆要配合抬送罐体;

(9)罐体斜立至一定程度后,人字桅杆失去作用,即可拆下尾部吊点;

(10)继续吊升罐体至直立状态,并放于裙座之上;

(11)拆除人字桅杆,移动龙门架至新的吊装位置,以相同方法吊装其余的发酵罐。

(三)用大型移动起重机整体吊装罐群

如果发酵罐的排数较少,其单台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作业场地允许,又有起重量和工作幅度均能胜任的大型吊车,采用整体吊装就位当然会是最好的方法。此方法有高效、安全优质等诸多优点,不过此种情况可能较少。

(四)双拢杆递夺法整体吊装罐群

在施工场地狭窄,罐的体积和质量均不大的条件下,可采用双杆递夺法整体吊装发酵罐群。

如下图1所示,在一排罐的两端,各直立一个桅杆。用自行式起重机卸车,并将罐一端担于基础上,另一端放枕木垛处,平卧着放置。用两套滑车组吊在罐顶部的两侧。罐的底部用吊车吊着送进,以免罐的底部接触地面损伤罐壁。以近处桅杆7主吊,远处桅杆l夺吊,将罐吊起并立直。调整两套滑车组,在罐底部稍高于基础上平面的直立状态下,罐悬空位移至欲安装的位置。在最后吊装靠近桅杆7处的一个罐时,会出现桅杆1滑车组压已立起的罐顶的情况。此问题可用桅杆7和已立起的邻罐联合吊装的方法加以解决。

当一排罐全部吊完以后,把两个桅杆移至下一排罐的中心延长线处,用吊装前一排罐的相同方法吊装,直至完成全部罐的吊装工作。

(五)用桅杆摆动法移吊罐群

在吊装作业场地比较狭窄、罐的体积和质量均比较大时,可考虑用此种吊装方法。

吊装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上图2所示,用两台吊车,其起重量大者为主吊,起重量小者溜尾送进。在两台吊车协同配合下,将一台罐体直立着吊起,并放在靠近基础外边的一个罐位上。

第二步如下图所示,在基础一边直立一个人字桅杆,在其前方斜立一个单位桅杆,两桅杆的顶端以滑车组相连,起变幅作用。单桅杆脚要采取措施封住,其顶端两边各挂一套滑用桅杆摆动法移吊罐群的吊装程序和方法是:

(1)用两台吊车将罐吊起,直立着暂时安放在邻近基础边的罐位上;

(2)将单桅杆前后移动到工作半径范围内,采取措施封固底座,牵紧变幅滑车组,用吊升滑车组吊起罐,达其底面略高出基础上平面;

(3)用横向滑车组一边松,另一边紧的方法转杆;

(4)用变幅滑车组使罐向侧后方移动,在吊杆最大工作半径时,将罐第二次临时放置于接近欲安装罐位的附近罐位处;

(5)向后移动单桅杆,依据上述相同方法,完成罐的最后就位;

(6)用相似的方法完成各台罐的吊装。

此方法是把一次吊装化为数次吊装,减小了吊装半径,达到了以小吊大的目的。同时,以人字桅杆承受主要吊装力,充分发挥了人字桅杆稳定的特性。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液压装配工艺规程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液压系统装配施工.1.2本规程解释权属于技术部.安装前的准备2.1图纸技术资料的准备:设备的液压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管道布置图,液压元件,辅件及管件清单和有关样本等要备齐,并在安装前对其内容和要求都应熟悉和了解.2.2物资的准备按液压系统图和元件清单,由仓库领出液压元件等物资,领用时要注意质量.凡有破损和缺件的液压元件和压扁的管子,均不应领出.压力表领出后应经校验,避免产生调试误差。2.3元件和管件质量检查液压元件性能和管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故在安装以前应再次检查质量。2.3.1外观检查与要求1).液压元件领出的液压元件型号,规格必须与清单一致;查明液压元件保管期限是否过长,若过长要注意元件内部密封件的老化程度;元件上的调节螺钉,手轮,锁紧螺母等应完整无损;检查液压元件所附带的密封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板式连接元件,阀安装底板的连接平面应平整,其沟槽不应有飞边、毛刺、棱角、不许有碰磕凹痕;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口处不准有毛刺和碰磕凹痕;检查油口道内部是否清洁,特别是铸造孔的毛坯面;电磁阀的电磁铁应工作正常;各液压元件上相配的附件必须齐全;油箱内部不准有锈蚀,附件应齐全,安装前应清洗干净.2).管子和管接头管子的钢号,通径,壁厚和接头的型号规格及加工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规定,所用管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内外壁面已腐蚀或显著变色;有伤口裂痕;表面凹入;表面有离层或结疤;所用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使用:螺纹和O型圈沟槽棱角有伤痕,毛刺或断丝扣等;接头体与螺母配合松动或卡涩.2.3.2液压元件拆洗与测试:系统中安装的液压元件如在运输中或库存时不慎以致内部受污染,或库存时间过长密封件自然老化,势必将造成系统故障,因此,在元件安装前应根据情况进行拆洗.如有条件,应进行测试.1)拆洗:液压元件拆洗时必须熟悉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备维修元件的经验,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零件和密封件必须更换.分解液压件应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净化室中进行,一般不允许液压件的装配间和机械加工车间或钳工车间处于同一室内,若受条件限制应将液压件装配间隔离.严禁在露天、棚子、杂物间和仓库中分解和装配液压件.维修人员应穿戴纤维不易脱落的工作服,工作帽,不准用棉纱等类松散纤维,以防纤维、灰尘、头发、皮屑等散落入液压系统,造成人为的污染。严禁在火源附近拆装液压件,维修人员也不得在拆洗、安装工作点附近及维修间内吸烟。B.拆卸前必须知道拆卸顺序和方法,不许乱拆乱卸,严禁破坏性拆卸。拆卸时不得损坏零件,并记住每个零件的安装部位,有图纸的应参照图纸进行核对。C.允许用煤油、汽油以及和液压系统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清洗,但不得用和液压系统牌号不同的液压油清洗。D.清洗后的零件不准放在土地、水泥地、地板和钳工台上,也不易直接放在系统牌号不同的液压油中清洗。E.清洗后的零件必要时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F.已清洗过但暂时不装配的零件应放入防锈油中保存。G.装配时切勿把零件、密封件错装或漏装,盘状零件不要装反,上下不要颠倒。紧固螺钉力矩要均匀,并符合元件厂的规定。禁止用铁制榔头敲打零件的金属表面,必要时允许用木锤、铜锤、铜棒或橡皮锤敲打。H.已装配完的液压元件,暂不进行总装时,应将他们所有的进出油口都要用塑料塞子堵住,并用胶布或胶带封住,以防脏物侵入元件内部。2)测试对拆洗过的元件应尽可能进行试验液压泵、马达要测试其额定压力,流量时的容积效率;液压缸应测试其内外泄漏,缓冲效果和最低起动压力;方向控制阀应测试其换向状况、压力损失和内外泄漏;压力阀应测试其调压状况,开启和闭合压力,外泄漏;流量阀应测试其调节状况,开启和闭合压力,外泄漏;冷却器要通水和通油检查。每个被测试元件均应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已测过的元件要用塑料堵头封住油口,整个元件外包塑料布。3.液压系统的管道安装3.1软管安装规定:安装前,每根软管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干净,并通油清洗并把管接头两端用塑料布包扎。应避免急弯,最小弯曲半径应在10倍管径以上;与管接头的连接处应有一段直线过渡部分,其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两倍;在静止及随机移动时,管子本身不得扭转变形;长度过长或承受急剧振动情况下,宜将软管用夹子夹牢,但在高压下使用的软管应尽量少用夹子;水平安装的软管,当自重会引起靠近接头部分过多变形时,必须有适当的支托或使软管接头部分下垂安装,成“U”字形;长度除满足弯曲半径和移动行程外,尚应有4%左右的余量;相互间及同其它物体不得摩擦;离热源近时必须有隔热措施;管道安装间断期间,各管口应严密封闭;柱塞式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油管应直接回油箱,并且应和泵/马达体上方的泄油口接通;不允许几个泄油管合并成一个和它相同通径的管路回油箱,也不准把泄油管接通总回油管,但静液传动系统的泵/马达和对液压马达(如多级调速)体内有规定压力要求除外.双缸同步回路中两液压缸管道应对称铺设。3.2管道加工设计图样或具体安装尺寸,形状及焊接要求加工管材。3.2.1切割加工要求:液压系统的管子一般应用机械方法切割;管端切割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管端的切屑、毛刺、熔渣、氧化皮等必须清洗干净;用管刀切割的管口,应将内壁被管刀挤起部分除去;切口平面与管子轴线垂直度公差为管子外径的1%。3.2.2弯管要求:液压系统的管子推荐采用弯管机冷弯;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外径的3倍,工作压力高的管子,其弯曲半径宜大;弯制有缝管时,应使焊缝位于弯曲方向的侧面;管子弯制后的椭圆率,即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与最大外径之比应不超过8%。弯曲角度偏差Δ与弯曲长度L之比不应超过±1.5mm/m见图.3.2.3螺纹加工要求A.需加工的管子螺纹所采用的基本尺寸标准和公差标准应与相配螺纹采用的相同,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应与相配螺纹相同;B.螺纹加工后表面应无裂纹、凹陷、毛刺等缺陷。有轻微机械损伤或断面不完整的螺纹,全长累计不应大于1/3圈,螺纹牙高减少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5;C.螺纹加工完毕,应将切屑清理干净,并防止锈蚀和机械损伤。3.2.4坡口加工及接头要求:A.对V型坡口型式,尺寸及接头间隙可根据壁厚S按下表规定的手工焊件常用坡口形式和尺寸进行加工和组对;B.对于Ⅰ、Ⅱ级焊缝的坡口应用机械方法加工,对Ⅲ、Ⅳ级焊缝的坡口宜用机械方法加工,若用氧――乙炔焰加工,则须除净其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磨平,不锈钢管的坡口应用机械方法加工;C.管子、管件的对口应做到内壁平齐,Ⅰ、Ⅱ级焊缝的对口,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mm;Ⅲ、Ⅳ级焊缝的对口,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20%,且不大于2mm。对工作压力等于及高于63Mpa的管道,其对口焊缝质量不低于Ⅲ级焊缝标准。3.2.5管道焊接要求:A.焊接工作应取得相应适焊范围合格证书的工人施焊;B.焊接材料应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焊条、焊接剂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药皮应无脱落和显著裂纹,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油污,锈蚀等。C.施焊前应对坡口及附近宽20mm范围内的内外管壁进行清理,除净油、水、漆、锈及毛刺等。D.在管道焊接的全过程中,应防止风、雨、雪的侵袭。E.焊接完毕,应将焊缝表面熔渣及其两侧的飞溅清理干净。F.焊缝的返修应有工艺措施,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碳素钢管不得超过3次,合金钢管不得超过2次。G.对下列焊缝,宜用氩弧焊焊接或氩弧焊打底,电弧焊填充:a.液压伺服系统管道焊缝;b.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缝;c.焊后焊缝根部无法处理的液压系统管道对接焊缝;H.采用氩弧焊焊接或用氩弧焊打底时,管内宜通保护气体。3.2.6焊接质量标准: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规格和图样的要求,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b.焊缝或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熔合性飞溅等缺陷。c.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0.5mm,总长度(焊缝两侧之和)不超过管子周长的1/4,且不超过40mm。d.对接焊缝的宽度以每边超过坡口边缘2mm为宜。焊缝加强高度:当壁厚小于10mm时为0-2mm。e.对接焊口内瘤突起h:当管外径D≤25mm时,h≤0.5mm时,h≤1mm。3.2.7管道的酸洗:酸洗注意事项:管子酸洗前要根据要求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的5-2倍)。不合格时,可按前述焊缝返修规定补焊。试压合格后,准备酸洗;酸洗前应先脱脂,并对螺纹和密封面加以防酸措施;涂有油漆的管子,酸洗前应用脱漆剂将漆除净;酸洗液的浓度和各成分的比例应根据管道的锈蚀程度和酸洗用水的水质确定;酸洗后,若用压缩空气喷油保护,所用压缩空气必须干燥洁净;酸洗用水必须洁净;酸洗应根据锈蚀程度、酸液浓度和温度,掌握好酸洗时间,不得超过酸洗;管道酸洗复位后,应尽快进行循环冲洗,否则应每周用油循环2-3次。酸洗方法:槽式酸洗:槽式酸洗:一般按:脱脂→水冲洗→酸洗→水冲洗→中和→钝化→水冲洗→干燥→涂防锈油(剂)→封口的工序进行的。循环酸洗循环酸洗时,一般按:水试漏→脱脂→水冲洗→酸洗→冲和→钝化→水冲洗→干燥→涂防锈油的工序进行。酸洗质量检查:酸洗后管内壁应无附着异物,若用盐酸、硝酸或硫酸洗时,管内壁应呈灰白色;若用磷酸酸洗时,管内壁应呈灰黑色。管道循环冲洗。3.2.8管道循环冲洗:管道在酸洗合格后,可在专用冲洗台上将各节管子连接在一起进行循环冲洗,注意事项如下:冲洗泵、油箱、滤油器等应用其所适用的冲洗油;冲洗过程中宜用变换冲洗方向及振动关路等方法加强冲洗效果;冲洗油加入油箱时,应经过过滤,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系统的过滤精度;油箱在加入冲洗液前应作检查,内部不得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污物;管道冲洗合格后必须将冲洗液排除干净,但以工作介质进行冲洗时,若冲洗后冲洗油的各项品质指标仍在要求范围之内时,可以留用;管道冲洗完毕后,两端应立即用洁净的塑料布包封;冲洗油应与系统工作介质,与系统中所有密封件材质相容,其粘度宜低;冲洗油的流速应使油呈紊流状态;其温度用高水基液时,不应超过50°C,用液压油时,不宜超过60°C。在上述温度限度内,冲洗油温度宜高。要经常注意观察过滤器的污染情况,一经达到污染程度应立即更换。4.液压件安装要求:4.1液压泵安装要求: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液压泵轴与传动机构轴旋转方向必须是泵要求的方向;泵轴与传动机构的同轴度应在0.1mm以内,倾斜角不得大于1°。安装连轴节时,最好不要敲打,以免损坏液压泵转子等零件,安装要正确、牢固。紧固液压泵、传动机构的地脚螺钉时,螺钉受力应均匀并牢固可靠。用手转动联轴节时,应感觉到液压泵传动轻松、无卡住或异常现象,然后才可以配管。4.2液压缸安装要求: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液压缸活塞杆带动移动机构移动时要达到灵活轻便,在整个行程中任何局部均无卡滞现象;安装前要严格检查液压缸本身的装配质量,确认液压缸装配质量良好后,才能安置在设备上。4.3.液压阀安装要求:阀类元件的安装形式有管式、板式、叠加式和插装式。形式不同,安装的方法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其共性要求如下:安装时要检查各种液压阀测试情况的记录,以及是否有异常。检查板式阀结合面的平直度和安装密封件沟槽加工尺寸和质量,若有缺陷应修复或更换。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安装阀时要注意进、出、回、控、泄等油口的位置,严禁装错。换向阀以水平安装较好。安装时要注意质量,对密封件质量要精心检查,不要装错,避免在安装时损坏;紧固螺钉拧紧时受力要均匀,对高压元件要注意螺钉的材质和加工质量,不合要求的螺钉不准使用。安装时要注意清洁,不准带着手套进行安装,不准用纤维制品擦拭安装结合面(安装板平面和阀板平面),防止纤维类脏物侵入阀内。阀安装完毕后要检查下列项目:用手推动焕向阀滑阀,要达到复位灵活,正确;调压阀的调节螺钉应处于放松状态;调速阀的调节手轮应处于节流口较小开口状态;使换向阀阀芯的位置尽量处于原理图上所示的位置状态;检查一下应该堵住的油孔(如不采用远程控制时溢流阀的遥控口)是否堵上了,该接油管的油口是否都接上了.5.液压系统的清洗:5.1.清洗要求:首先应将环境和场地清扫干净;清洗液要选用低粘度的专用清洗油(或用38°C时粘度为20cst的透平油),并且有溶解橡胶能力,有可能时,可把清洗油加热到50-80°C;冲洗前过滤器的工作滤芯应换上冲洗滤芯,冲洗合格后换上工作滤芯;冲洗前油缸或液压马达与管道断开,用软管将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连通,冲洗合格后将油缸或液压马达与管道连通;皮囊蓄力器可充入氮气等;按设备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油品牌号加油,加油必须过滤,注意清洁;清洗后,必须将清洗油尽可能排净,防止使清洗油混入新油中,引起液压油变质,影响油的使用寿命;清洗后,要清洗油箱内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将临时增设的清洗回路拆掉,并把管路恢复到设计规定的系统.在拆装时要注意清洁,并将有关元件,管件安装牢固可靠.5.2.冲洗检验:液压传动系统用颗粒计数法时不低于G级;用目测法时,在连续过滤1h后的滤油器滤芯上检查,应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表6-1和表6-2分别为管道冲洗污染度等级对应的区间号和各区间号所表示的每100ml油中含有固体污染物的颗粒数.表6-1管道冲洗污染度等级对应区间号等级ABCDEFGH各等级对应的区间号<5-15mm1415161718192021>15mm1112131415161718表6-2各区间号所表示的颗粒数区间号242322212019181716151413颗粒数多于8M4M2M1M500K250K130K64K32K16K8K4K至16M8M4M2M1M500K250K130K64K32K16K8K区间号121110987654321颗粒数多于2K1K5002501306432168421至4K2K1K500250130643216842注:K=103M=1066.液压系统压力试验,调试和试运转6.1.压力试验:系统的压力试验应在管道冲洗合格,安装完毕组成系统,并经过空运转后进行.6.1.1空运转:空运转应使用系统规定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加入油箱时,应经过过滤,过滤精度应不低于系统设计规定的过滤精度;空运转前,将液压泵油口及泄漏油口(如有)的油管拆下,按照旋转方向向泵进油口灌油,用手转动联轴节,直至泵的出油口出油不带气泡时为止.接上泵油口管,如有可能可向进油管灌油.此外,还要向液压马达和有泄油口的泵,通过漏油口向壳体中灌满油;空运转时,系统中的伺服阀、比例阀、液压缸和液压马达,应用短路过渡板从循环回路中隔离出来,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继电器均应拆开接头而代以螺堵,使这些元件脱离循环回路;空运转时,必须拧松溢流阀的调节螺杆,使其控制压力处于能维持油液循环时克服管道阻力的最低值,系统中如有节流阀,减压阀,则应将其调整到最大开度;接通电源,点动液压泵电动机,检查电源是否接错,然后连续点动电动机,延长启动过程,如在起动过程中压力急剧上升,须检查溢流阀失灵原因,排除后继续点动电动机直至正常运转;空运转时密切注视过滤器前后压差变化,若压差增大则应随时更换或冲洗滤芯;空运转的油温应在正常工作油温范围之内;空运转的油液污染度检查标准与管道冲洗检验标准相同.6.1.2压力试验:系统在空运转合格后进行压力试验,并应遵守上述空运转中的具体规定A、B、C项.系统的试验压力:对于工作压力低于16Mpa的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对于工作压力高于16Mpa的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试验压力应逐级升高,每升高一级宜稳压2-3mm,达到试验压力后,持压10min,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全面检查,以系统所有焊缝和连接口无漏油,管道无永久变形为合格;压力试验时,如有故障需要处理,必须先卸压;如有焊缝需要重焊,必须将该管卸下,并在除净油液后方可焊接;压力试验期间,不得捶击管道,且在试验区域的5m范围内不得同时进行明火作业;试验完毕后填写<<系统压力试验记录>>.6.2.调试与试运转:系统调试一般应按液压泵调试,系统调试(包括压力和流量即执行机构速度调试)顺序进行,各种调试项目,均由部分到系统整体逐项进行.6.2.1液压泵调试:先空转10-20mm,再逐渐分档升压(每档3-5Mpa.每档时间10min)到溢流阀调节值.蓄能器:气囊式、活塞式和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应按设计规定的气体介质和预充压力充气;气囊式蓄能器必须在充油(最好在安装)之前充气,充气应缓慢.充气后必须检查气阀是否漏气;气液直接接触式和活塞式蓄能器应在充油之后,并在其液位监控装置调试完毕后充气.油箱附件:油箱的液位开关必须按设计高度定位.当液位变动超过规定高度时,应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实现规定的连锁动作;调试油温监控装置前应先检查油箱上的温度表是否完好;油温监控装置调试后应使油箱的油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油温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发出报警信号.液压泵调试应在工作压力下运转2小时后进行.要求泵壳温度不超过10°C,泵轴颈及泵体各结合面应无漏油及异常的噪声和振动;如为变量泵,则调节装置应灵活可靠.6.2.2.系统调试:压力调试系统的压力调试应从压力调定值最高的全溢流阀开始,逐次调整每个分支回路的各种压力阀,压力调定后,须将调整螺杆锁紧.压力调定值及以压力连锁的动作和信号应与设计相符.流量调试(执行机构调速)液压马达的转速调试液压马达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