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00102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答案_第1页
2011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00102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答案_第2页
2011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00102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答案_第3页
2011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00102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答案_第4页
2011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00102世界市场行情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世界市场行情试题课程代码:001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行情研究按照其性质来说,可分为资本主义经济行情和(C)A.消费市场行情 B.流通市场行情 C.商品市场行情 D.社会行情2.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他们将经济周期分为萧条、复苏、高涨以及(B)A.滞胀 B.危机 C.动荡 D.过度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统一,从事对外贸易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以下哪个环节?(B)A.生产 B.流通 C.消费 D.再生产4.萨伊定律的提出是为了回答19世纪初争论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否会出现普遍的(A)A.生产过剩 B.高失业率 C.投资需求不足 D.消费过旺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造成经济波动最根本的原因是预期失误,这种失误来自(C)A.统计数据误差 B.统计方法不合理 C.信息不充分 D.政策失灵6.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出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就比它应该达到的水平(C)A.高3个百分点 B.高2个百分点 C.低3个百分点 D.低2个百分点7.商品的生产周期是从开始(D)A.采购原料到完成生产的时间 B.生产到售出的时间C.采购原料到售出的时间 D.生产到完成生产的时间8.商品的需求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购买者从市场(A)A.购入和准备购入的商品数量 B.愿意购入的商品数量C.能够购入的商品数量 D.购入的商品数量9.人们在日常交易中所达成的合同价格称(D)A.拍卖价格 B.开标价格 C.交易所价格 D.成交价格10.垄断组织之间为了维持垄断高价,规定彼此产量,共同瓜分市场往往通过(D)A.打击对手 B.恶性竞争C.自愿限制 D.签订协议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用来衡量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哪方面变动的影响?(B)A.生产量 B.需求量 C.供给量 D.价格12.库存是指处于(C)A.生产状态中的商品 B.柜台待售状态中的商品C.存储状态中的商品 D.运输状态中的商品13.股票价格与股息、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分别是(A)A.正比,反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正比 D.反比,正比14.按照商品在最终消费用途上的表现,可以把国际商品分成(A)A.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B.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C.耐用品和非耐用品 D.农产品和工业品15.国际商品协定是某些食品或原料生产国(出口国)与消费国(进口国)之间为稳定价格和保证贸易发展而缔结的(C)A.民间多边贸易协定 B.国际组织间多边贸易协定C.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D.盈利性机构间多边贸易协定16.货币比率基本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各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也进行干预,以避免汇率剧烈波动的汇率制度是(D)A.固定汇率制 B.自由浮动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 D.管理浮动汇率制17.领先指标是指那些(D)A.大于同步指标变动的指标 B.后于同步指标变动的指标C.小于同步指标变动的指标 D.先于同步指标变动的指标18.在回归模型中,t统计值的大小表示(B)A.模型的拟合效果 B.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C.判断异方差 D.模型趋势19.时间序列可能逐期按一种近似不变的比率增加,即它的环比增长率近似于一个常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以下哪类方程来模拟时间序列的趋势?(B)A.线性趋势方程 B.指数曲线方程C.多元线性方程 D.直线方程20.在判断回归模型中自相关时,我们经常检验DW值,设DW的上限值是du,下限是d1,当DW<d1时,误差项间(A)A.存在正自相关 B.检验无结论C.存在负自相关 D.不存在自相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行情研究资料的鉴别和利用应考虑以下原则(ABCE)A.时间性 B.代表性 C.可靠性 D.完整性 E.一致性22.下面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商品的需求?(ABCDE)A.收入 B.季节性因素 C.相关商品价格 D.政府政策措施 E.消费者偏好23.综合商品价格指数包括(BCE)A.国内商品价格指数 B.世界商品价格指数 C.批发价格指数 D.消费价格指数 E.零售价格指数24.工业生产指数对于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般经济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可选择的指数有(CDE)A.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 B.工业品价格指数 C.工业生产总指数 D.个别工业部门生产指数 E.类别工业生产指数25.下面属于摩擦性失业情况的是(AE)A.刚毕业的学生在未就业前的失业B.非熟练人员遭受失业C.失业者由于受技能限制难以很快转变工作D.年迈的人找不到工作处于失业状态E.变换工作的人在就业于新工作之前的失业26.下面哪些情况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ABDE)A.科技进步 B.粮食丰收 C.要素价格上涨 D.政府鼓励厂商生产的措施 E.产业成长期扩张27.下列人物属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是(ADE)A.保罗·萨缪尔森 B.弗里德曼 C.卢卡斯 D.希克斯 E.克莱因28.下面关于充分竞争描述正确的是(BCD)A.厂商数量少B.生产规模相对狭小C.每个厂商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D.价格竞争激烈E.市场供求规律不起作用29.进行行情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BCDE)A.时间性原则 B.延续性原则 C.相似性原则 D.相关性原则 E.统计规律原则30.回归方程效果测定指数R2下面表达式正确的是(ABE)A.RSS/TSS B.ESS/TSS C.TSS/RSS D.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同步指标答:同步指标是指与一般经济活动大致同时进入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指标,也称为重合指标(1分);这类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业生产指数、失业率、个人收入、工商业销售额等(1分);同步指标的变化与总体经济的变化在时间上基本是一致的,可以根据它的变动来分析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1分)。32.零售价格指数答:将零售价格指数化,我们就可以得到零售价格指数(1分);这个价格指数主要涉及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而支付的价格(1分),有的国家也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1分)。33.定量预测法答:定量预测法是运用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2分)。常用的定量预测法是时间序列法和因果关系法(1分)。34.供给的价格弹性答:供给的价格弹性,亦称供给弹性,是衡量价格上升或下降一定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2分),也就是衡量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分)。35.德尔菲意见法答: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判断(1分);是根据预测目的选定一个专家组,以函询调查方式向专家提出问题,同时提供所有与预测有关的情报,请专家做出个人判断(1分);然后将个人意见综合、整理后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以此在专家和主持机构之间往返循环几次,个人意见不断得到修正,最后将较为一致的意见作为最终预测(1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6.2003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10040亿美元,国外要素净收入是552亿美元,资本折旧13539亿美元,分别求2003年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答: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益(1分)=110040+552=110592(亿美元)(2分)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97053(亿美元)(2分)37.已知某回归方程为=103.5+1.56X1+0.25X2,并计算得β1=1.56和β2=0.25的标准差分别为2.12和2.34,根据此回归样本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得t的理论值是2.201。请分别计算β1及β2的t1和t2值,并简单说明此回归模型是否能满意地解释现象。(保留2位小数)答:t1=1.56/2.12=0.74(2分)t2=0.25/2.34=0.11(2分)两者均小于t的理论值2.201,说明X1和X2对Y的影响不显著,应对模型进行修改(1分)。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8.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编制方法。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年或者一季度)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分);国内生产总值的编制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或部门法(1分)、收人法或成本法(1分)、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1分)。39.简述股票价格对行情研究的意义。答:股票价格是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1分);从长期趋势来看,股票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变化基本一致,经济高涨时,许多公司利润上升,股票供不应求,股价上涨(2分);股票价格指标是一个预兆性指标,通常反映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的波动,但是这种预兆性由于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2分)。40.造成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不同国家价格之间相对比价的变动,如一国物价水平下降,则别国对该国货币需求上升,使得该国货币升值(2分);(2)一国国际贸易差额的变化,贸易顺差导致本币升值(1分);(3)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1分);(4)本国货币供给数量的变动(1分)。41.简述多重共线性及其原因。答:多重共线性指的是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2分)。造成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有三个:(1)一是模型中的一些自变量可能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变量呈现同步变动的趋势(1分);(2)二是如果某个变量的当前值和滞后值同时作为模型自变量,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关系(1分);(3)三是自变量之间本身存在因果关系(1分)。42.简述指数平滑模型。答:指数平滑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时间序列模型(1分);指数平滑法是对时间序列由近及远采取具有衰减性质的加权处理,是对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2分)。根据平滑次数不同,可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对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2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3.试述战后的经济危机中哪些经济指标和战前不同。答:(1)危机期间物价继续上涨(2分)。战前的经济周期进程中,危机阶段物价下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停滞徘徊,复苏和高涨阶段物价逐渐上升。战后,由于各国持续通货膨胀以及垄断组织采取维持高价的政策,物价长期趋势是持续上涨,即使危机阶段也如此(2分)。(2)危机期间利率不上升,有时反而下降(2分)。战前危机时期,由于信贷关系紧张,利率通常是上升的。而战后经济危机一般并不伴随有信贷危机,信贷关系并不是很紧张,各国政府降低中央银行贴现利率,压低市场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1分)。(3)危机初期库存无明显增加(2分)。战前高涨阶段后期库存明显增加,危机阶段的前期库存大量增加,而后逐渐消散,萧条阶段库存水平最低。而战后整个周期过程库存都无明显增减。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信息系统比战前发达,宏观控制能力加强,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分)。44.论述西方商业循环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在周期长度上的观点差别。答: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在既定的历史时期内,周期的长度是否具有规律性(2分)。西方商业循环理论一般认为周期可以反复出现,但在时间长度上不具有规律性,可长至10年,也可短至1年多(2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多因素会导致危机或者衰退出现,时间上不具有规律性(1分);二是统计资料上的原因(1分)。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周期的长度会有所不同,但在既定的历史时期内,周期的长度显示一定的规律性(2分);经济周期的长度大约是10年,但经济周期的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历史趋势上看,周期的长度将逐渐缩短(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