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辛亥革命_第1页
导学案:辛亥革命_第2页
导学案:辛亥革命_第3页
导学案:辛亥革命_第4页
导学案:辛亥革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学习孙中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和继承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法提示 】表格归纳法、联系对比法。一、导入示标:《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那么此后,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能不能寄希望于清政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7分)1.孙中山活动: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建立();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等。“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它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年10月l0日晚,起义爆发,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3.意义:①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使民主共和的制度深入人心;③它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剪发辫、改称呼、中山装等)。注:(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所以说它最终失败了。(2)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如民国38年就是1949年。(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忠肝义胆举义旗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1)材料中的“余”是谁?“余”四十年来为中国的自由平等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步骤二:披荆斩棘立主义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2)仔细阅读,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步骤三:建立民国树新风材料三:1912年2月,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国歌写到:“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世界,世界和平永保。(3)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什么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上有何表现。步骤四:一世武功空留憾材料四:“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4)结合所学,阅读材料四,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四、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6分)1.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A.反映了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2.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围绕与武汉有关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小敏同学设计了一幅历史遗址游览路线图,其解说词中有“它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句。该解说词反映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3.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4.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了历史主题()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A.创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发动南昌起义D.成立中华民国6.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张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光盘,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二)阅读探究(共5分)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1901年、1911年、1921年所代表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2)材料二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五、学习感悟:孙中山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的确,也亦如孙中山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你认为前人的事业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启示呢?孙中山身上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有哪些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