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江新区照母山支路工程设计目录TOC\o"1-2"\h\u27597两江新区照母山支路工程 页第五章照明工程5.1设计内容照母山支路起点与肖家沟南路二期相交,终点接顺恒康路,道路设计起点桩号K0+008.26,设计终点桩号K0+220.872,全长212.612m,呈南北走向,设计速度2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12m=2.5m(人行道)+7m(车行道)+2.5m(人行道),双向2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沥青路面。本次设计包括上述设计范围内的以下内容:(1)照明系统(2)安全措施(3)其他注意事项5.2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照明工程初设审查无意见。5.3照明供电系统(1)本次设计道路照明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道路照明设备总容量约1.1kW。(2)本次设计路灯接入相邻肖家沟南路二期设计2N5、2N6照明回路。(3)无功补偿:配电系统采用低压集中补偿和路灯灯具单灯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单灯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85,低压集中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2。(4)因本次回路顺接肖家沟南路照明回路,其控制及计量均由该回路配线箱或箱变解决。5.4道路照明系统5.4.1本次设计道路按城市支路照明标准设计:设计标准平均亮度Lavcd/m2亮度总
均匀度U0亮度纵向匀度UL平均照度EavLx照度均匀度UE功率密度LPDW/m2眩光TI(%)环境比SR规范值设计值0.72--0.61014.60.30.360.500.4915%10%--0.74支路人行道平均照度维持值Eav≥5Lx;支路所在交叉口部分平均照度Eav≥20Lx。经计算,本次设计各项参数均达到上述要求。5.4.2道路照明采用常规低杆照明方式,灯杆样式与肖家沟南路二期统一,选用10m单臂灯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直线标准段相邻灯杆间距30m,灯具选用100W高压钠灯,灯具仰角为10°,臂长2.0m。5.4.3道路照明灯具采用截光型灯具,光源腔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灯具效率不低于70%,色温在1950-2250k范围以内,显色指数大于20,光效不低于100lm/W,灯具配套供应镇流器、触发器、熔断器等附件,镇流器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5.4.4道路照明灯杆采用喷塑热浸锌圆锥钢管,钢管厚度不小于4mm,灯杆下部设接线孔,每个灯杆接线孔内加装熔断器,200W及以下灯具选用4A熔丝,200W以上灯具选用6A熔丝。5.4.5灯具、灯杆的外观、颜色在满足功能性前提下尽量与环境相协调,可采用具有一定装饰性灯具。5.5管线敷设5.5.1道路照明供电干线采用YJV-1kV单芯电缆,各灯杆处采用穿刺线夹分线,灯杆引上至灯杆顶部灯具的分支线采用BVV-3×2.5的绝缘护套导线。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接线采用L1、L2、L3、L1、L2、L3三相跳跃式接线。5.5.2道路照明供电干线穿聚乙烯碳素螺旋管PEΦ100在人行道下埋地敷设,每回路各穿一根管。PE管中预留8#铁丝,便于穿线。管道过街处采用JBB-D100/5(玻璃钢管)混凝土包封埋地敷设。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孔洞、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照明管线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5m,在绿地、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m;在埋地管道中,预留一组管道以备交通控制或景观照明穿线用。5.5.3每一灯杆处设400×400双层防盗检查井,过街管两端设600×600双层防盗检查井,所有的电缆连接必须在检查井内完成,保护管内不得有电缆接头,检查井雨水采用自然渗漏方式。5.5.4常规灯杆基础置于原状土上,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如遇不良地质土层应进行地基处理。灯杆基础周围回填土应按道路人行道压实度要求处理,当灯杆基础与其它管线冲突时需相互协调并采取避让措施。桥上灯杆基础应与土建同步实施、一并植筋并预留地脚螺栓。5.5.5桥上灯杆基础及手孔做法详桥梁专业相关图纸,并与主体结构同步实施,本专业图纸中提供灯具安装位置等。施工时需考虑灯杆基础和手孔的位置预留,桥上灯杆接线孔盖板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和防盗措施。5.6节能措施(1)箱变处进行集中无功自动补偿,提高系统功率因数。(2)照明光源采用高光效的高压钠灯。(3)高压钠灯灯具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4)高压钠灯灯具设置无功补偿电容器。(5)道路照明灯具按全、半夜分组,半夜可关闭部分灯具。所有灯具均可根据时钟和照度自动开闭,实现节能运行。(6)本次设计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LPD=0.49W/㎡,满足规范要求。5.7安全措施5.7.1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措施与要求(1)利用金属灯杆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基础钢筋接地作可靠连接。(2)对安装高度在15m以上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配置避雷装置。5.7.2接地型式的选择与要求(1)路灯的配电采用TN-S接地系统。(2)本工程设置专用PE线,为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PE线采用与相、零线同截面的铜芯线,且同管敷设。另为防止故障电压沿专用PE线串接,设重复接地;沿照明线管外侧通长敷设一根-40×4热镀锌接地扁钢为灯具、灯杆作保护接地、防雷接地水平接地体,扁钢埋深不小于0.6m。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将灯杆埋地螺栓与热镀锌扁钢可靠焊接。接地扁钢在线路首端、末端、分支点处设垂直接地极,接地极采用∠50×50×5热镀锌角钢,2.5m长,埋深不小于0.8m,具体做法详国标图集14D504-P17。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3)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①变压器、配电箱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②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拦等。③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④路灯的金属灯杆。⑤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5.7.3接触电压的控制与保护(1)在每个照明出线回路设置断路器对回路故障予以隔离;在每个单灯回路相线设置单相熔断器对单灯故障予以隔离。(2)为提高末端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相线与零线等截面配置。5.7.4末端短路电流的控制与保护在每个单灯回路相线设置单相熔断器对支线短路故障予以保护,200W及以下光源采用4A熔丝,200W以上光源采用6A熔丝;在各照明出线回路设置合适的断路器以实现干线末端短路电流的保护。5.7.5电缆分支方式的选择与要求灯具分支线与供电干线的接线方式采用穿刺线夹分线方式。5.7.6结构安全措施与要求(1)路灯手孔井井盖类别定为D400,试验荷载≥400F/kN,井盖试验允许变形值应符合GB/G23858-2009表7相关要求。要求井座底面支承压强≥7.5N/mm2。(2)手孔井盖选用成品复合材料或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型井盖时,应满足GB/T23858-2009要求:复合材料井盖井座性能要求详见附录A,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型井盖井座性能要求详见附录B。(3)地基应作压实处理,基础承载力同主体专业要求,灯杆基础及管道回填土压实度同道路人行道要求。5.7.7防盗安全措施与要求设计采用防盗手孔井。手孔井盖、户外路灯配电箱,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和防盗措施。灯杆检修门要求设置合页式防盗绞链,并配用专用钥匙。5.7.8其它安全措施(1)本工程所有非砼中钢质材料均需采用热镀锌产品,所有金属焊接部位均应进行防腐处理。(2)灯杆施工时应避开高压线,保持净距,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2093-2014第7.6.6条及条文解释规定。(3)灯杆基础下法兰盘必须水平安装,要求灯杆倾斜度≤3‰。上下法兰盘采用双螺帽配平垫、弹垫固定。灯杆安装校正后,将螺栓打黄油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浇筑在人行道垫层内。安装完毕后螺栓多余部分应切除,固定螺帽顶外留10mm并打磨毛刺。(4)灯具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灯具电气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3。5.7.9抗震措施(1)照明灯头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2)所有供电电缆在手孔井内留有0.5米余量,防止地震产生位移拉倒灯杆。5.8其他注意事项5.8.1本设计中对照明灯具及灯杆提出高度、臂长、灯具功率、仰角等相关技术指标,具体造型由业主单位决定,设计单位配合提供资料。5.8.2设计选型的材料和元件规格型号仅供参考,不做为订货依据,需满足性能、规格和参数,并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认证和合格产品即可,本设计不指定品牌和厂家。5.8.3主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少于30%。5.8.4道路照明灯具在与其它构筑物及管线冲突时可根据现场情况沿道路纵向做适当调整,调整距离不大于3m。5.8.5灯杆安装完成后,底板法兰盘螺栓打黄油并用混凝土包封。电缆施放完成后手孔采用水泥泥浆封座。5.8.6电气施工孔、洞,穿墙、板预埋管口要用防火(防渗)堵料密封。5.8.7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可靠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5.8.8路灯工程建设应满足“重庆市主城区市政设施容貌管理导则-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2011.02)”的相关要求。5.8.9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施工中若有问题可与设计、业主协商解决,工程施工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16的要求。5.8.10道路照明灯具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擦拭,并定期进行巡视,若光源光衰超过30%,应将光源进行替换。第六章排水工程6.1平面布置原则、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6.1.1平面布置原则(1)城市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批准的相关初步设计为依据。(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5)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6)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6.1.2设计标准所有管道或管廊断面均按远期规模设计。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6.2片区排水现状及设计概要6.2.1片区排水现状照母山支路起点与肖家沟南路二期相交,终点接顺恒康路,周边为居住用地。肖家沟南路二期已建成完善雨污水系统,周边小区雨污水主要由肖家沟南路二期雨污水系统收集排放;且设计道路附件沿恒大地产小区周边已建成有肖家沟水库截污干管。6.2.3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包括照母山支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6.2.4设计概要雨水管道:照母山支路雨水管道按道路坡向布置,接入已设计雨水系统。污水管道: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地块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小区建设已较为成熟,根据现状管线资料两侧小区均存在现状污水管线,故本次新建道路不布设污水管线,仅对现状污水管线与新建桥墩冲突处进行迁改。6.3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6.3.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6.3.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6.3.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根据《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按照修订后的主城区(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量计算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考虑,重庆主城区城市综合用水定额取值为420L/Cap.d,人口密度按25000人/平方公里计算。6.3.4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排水管道格设计工况下的最大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即:塑胶管道用于排放雨水时为8.0m/s,用于排放污水时为6.0m/s,钢筋混凝土管道为5.0m/s。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表61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检查井最大间距取值按下表:表62检查井最大间距管径(mm)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雨水管道4004050500~7006070800~100080901100~15001001201600~2000120120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为便于地块排水支管接入,雨水管原则上按覆土深度2.0m控制,污水管按覆土深度2.5m控制。6.4雨水系统设计6.4.1雨水量计算Q=ψqF(L/s)暴雨强度(q)采用2017年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计算:(L/s·hm2)(L/s•104m2)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1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雨水管道计算如下:表6-3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P=5,ψ=0.70)6.4.2雨水系统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布置情况:本次设计照母山支路标准道路幅宽度为12m,照母山支路全线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布置于道路中心线,管中心与道路中心线齐平,详见《排水管网标准横断面布置图》。设计范围内雨水自南向北排入下游规划雨水系统。雨水管道布置:照母山支路上雨水沿道路坡向布置,最终接入下游规划雨水系统。雨水管道纵向布置:道路雨水管道纵向按道路坡向敷设,埋设深度按管顶覆土1.8~2.0m控制。管道坡度原则上按道路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6.5现状管线迁改及保护现状管线迁改须遵守先还建后拆除的原则。本次除排水管线外,其余综合管线改迁方案仅为建议,具体应以各管线产权单位设计为准。6.5.1通信管线处理措施照母山支路K0+010段存在现状BxH=0.4x0.3m的10孔通信排管(DX43~DX47)、K0+050段存在现状BxH=0.4x0.1m的4孔通信排管(DX27~DX30),由于道路修建,需加固保护。照母山支路K0+020~K0+090段西侧存在现状BxH=0.6x0.3m的2孔通信排管(DX40~DX9),由于道路修建,通信管线覆土不能满足要求,先还建2孔通信排管后,再废除K0+020~K0+090段西侧的现状2孔通信(DX40~DX9段)。6.5.2给水管线处理措施照母山支路K0+050、K0+095段存在现状d100、d150的过街给水管线(JS109~JS109、JS110~JS94、JS1111~JS95、JS112~JS96、JS113~JS97、JS60~JS59),由于道路修建,需加固保护。照母山支路K0+115~K0+130段西侧存在现状d200给水管线,由于管线位置与桥墩冲突,先还建d200给水管后,再废除K0+115~K0+130段西侧的现状给水管线。照母山支路K0+130段东侧存在现状d110、d200给水管线,由于平整场地,敷土均达不到要求,先还建d110、d200给水管后,再废除K0+130段东侧的现状给水管线。照母山支路K0+060~K0+130段西侧存在现状d150(JS100~JS60)、d200(JS115~JS34)给水管线,由于道路修建,敷土达不到要求,先还建d150、d200给水管后,再废除K0+060~K0+130段西侧的现状给水管线。6.5.3雨水管线处理措施照母山支路K0+070段存在现状DN500的雨水管线(PS96~PS94),由于道路修建,需加固保护。照母山支路K0+95处存在d300现状过街雨水管线,将d300的现状雨水管线原位接入本次设计雨水系统中。照母山支路K0+190~K0+220段西侧存在现状d600雨水管线,管线位置和桥墩冲突,先还建dn630雨水管后,再废除K0+190~K0+220段西侧的现状d600雨水管(PS26~PS17段)。照母山支路K0+170~K0+210段存在现状BXH=1.6X1.6m的急流槽,由于平面位置与桥梁冲突,先还建d1600雨水管和BXH=1.6X1.6m的急流槽后,再废除现状BXH=1.6X1.6m的急流槽。6.5.4污水管线处理措施照母山支路K0+120~K0+180段道路及其两侧存在现状d300及d600污水管线,K0+195~K0+210段西侧存在现状d600污水管线,K0+200~K0+220段西侧存在现状d200、d300污水管线。①K0+130~K0+165段西侧,先还建dn400污水管后,再废除PS53~PS49段d300现状污水管线。②K0+160~K0+220段,先还建dn400、d600污水管后,再废除PS18~PS22、PS23~PS20、PS50~PS36、PS42~PS15段d600现状污水管线。③K0+130段,先还建d300、dn400污水管后,再废除PS64~PS55段d300现状污水管线。④照母山支路K0+070段存在现状DN300的污水管线(PS97~PS95),由于道路修建,需加固保护。6.5.5其他注意事项(1)改造后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盖应替换井盖做加固处理。(2)对地面标高发生变化的现状雨水检查井的上部结构进行提升或降低改造,并更换井座及井盖。若路面标高降低范围30厘米以内,则可采取敲除砌块的形式降低检查井上部结构。人行道上检查井标高上抬的检查井上部结构改造,可采取增加砌块的形式抬高检查井上部结构。若现状检查井与缘石碰撞处,路缘进行圆弧处理。(3)对于本次道路拓宽影响的现状雨水箅,按本次设计改造或新建,并进行加固处理;改造的雨水口连接管应在施工时根据现状综合管线的标高,合理调整雨水口连接管竖向位置,以保证收水的有效性,并避免与其他管线竖向冲突;(4)除排水管线外其余综合管网改迁仅为示意,具体以各管线单位设计为准。(5)未做处理的现状管线施工时应注意对其保护。(6)通过和业主沟通确认,位于K0+200处的化粪池不在本次的设计范围内,化粪池由重庆恒大鑫泉置业有限公司自行还建。6.6市政消火栓设置要求根据渝建[2016]473号文要求,为确保市政消火栓与本次设计道路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本次新建道路考虑了给水管线的管位布置及沿线市政消火栓的布置。消火栓的设置应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等相关规范要求。6.5.1火灾次数确定根据片区规划人数,初步设定火灾次数为2次。本次设计仅为参考,最终火灾次数依据实际情况为准再确定。6.5.2消防水量及水压(1)消防用水量根据火灾次数及片区服务人数,初步设定消防水量为45L/s,消防时水力最不利消火栓出水流量不小于15L/s。(2)水压设置市政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平时运行时压力不低于0.14MPa,消防时从地面算起压力不低于0.10MPa。6.5.3消火栓管网及消火栓设计(1)市政消火栓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网合用,市政消火栓与市政消火栓管网连接管管径DN150。(2)市政消火栓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但在重要建筑和道路交叉口处为便于消防队员的使用,增设消火栓。(3)市政消火栓距离路边不小于0.50m,不大于2.0m。(4)消火栓采用SSF150/65-1.6MPa地上式DN150消火栓,消火栓参照图集13S201执行。消火栓井井盖须带有明显“消防119”标志。市政给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具体设计不在本次范围之内,本设计阶段已对于消火栓的位置进行设计示意,施工阶段由业主另行委托进行细化设计。6.7内窥检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6.8管材、基础及接口6.6.1管材(1)管道断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dn表示其外径,d表示其内径。(2)管材根据2019年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渝建发〔2019〕25号)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本次设计中采用新型塑料管材,设计新型管材按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考虑。管径400mm≤d≤1200mm排水管道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埋深小于6.0m的塑料管,环刚度SN≥8000N/m2,管道埋深在6.0~10.0m之间,环刚度SN≥10000N/m2;管道埋深在10.0~15.0m之间,环刚度SN≥12500N/m2。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选用管材、管件必须符合《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8477.3-2009)以及《CECS122:2001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管材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管径1200mm<d≤1800mm的雨水管道采用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管道埋深小于6m,环刚度SN≥8KN/㎡;管道埋深6~10m,环刚度SN≥10KN/㎡;管道埋深大于10m,采用国家Ⅲ级钢筋混土管道。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06的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钢筋混凝土管产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本工程斜管跌落段采用K8级壁厚球墨铸铁管,铸铁管内壁须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并要求在出厂前完成制作。所使用的球墨铸铁管必须符合GB13295-91标准。也可根据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选取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其他合格管材,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6.6.2接口及基础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详见厂家使用说明。管道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管连接,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材料由厂家提供。钢筋砼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胶圈接口,橡胶圈应由管道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有关国家规定。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斜管段球墨铸铁管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埋深>6m的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6.9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6.9.1检查井(1)新建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本次设计人行道上采用防盗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B125类型。车行道上采用球墨铸铁分离式“五防”井盖及盖座,即防沉降、防盗、防噪音、防坠落、防位移,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D400类型。盖座上应有“雨水”或“污水”类型标识,并标注建成年代。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3)根据《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方案(试行)》渝两江管办发〔2018〕70号相关要求:雨污管网检查井原则上应采用装配式建造,特殊情况可采用整体现浇,不得采用砌筑方式。本项目排水检查井均考虑采用整体现浇。4)所有排水检查井盖统一为铸铁井盖及井座。其中人行道上检查井采用轻型防盗铸铁井盖及井座,车行道采用承重型球墨铸铁防沉降井盖及井座。井盖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检查井井盖》(GBT23858-2009)执行。检查井盖外观做法严格按“渝两江市政发【2017】394号”通知附件1样式执行。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4.4.7A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本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防坠落网。井盖防坠落网由8个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筒内壁,防坠落网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为8毫米,所有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网承重不低于300千克;网绳断裂拉力不低于3000N。5)埋深<6米、管径d≤1600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检查井。6)埋深≥6米、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检查井。7)关于检查井通风,本次设计采用使用成品检查井盖上孔眼进行换气通风的做法,开孔不小于2个,孔眼直径不小于30mm,并建成后的使用养护过程中,加强排查,确保孔未被堵塞,通气顺畅。(2)现状检查井设计范围内所有现状破损或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井盖均应重新替换,并加装防坠网。所有检查井均安装防坠落网,为防止井盖缺失后行人不慎跌入,在井盖下方井口处安装防坠落网。防坠落网悬挂在检查井井口以下约50cm处。防坠落网承载力大于等于100kg。6.9.2雨水口(1)新建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铸铁材料,雨水篦的尺寸为700mm×250mm×40mm。颜色采用黑色双篦雨水口。雨水篦框宽度200mm,篦框材质采用机械切割青条石。篦框料石的缝宽不大于3mm,倒角30mm,表面平整,水篦子沉堂深度低于篦框30mm~50mm,即靠道路一侧30mm,靠路缘石一侧50mm。雨水箅为防盗球墨铸铁材质,所选雨水箅应符《球墨铸铁复合树脂水箅》(CJ/T328-2010)的要求。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双箅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15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2)现状雨水口雨水口的实际位置可根据道路地面标高做适当调整,使雨水口位于路面低点处,确保路面雨水的顺利排除。原路缘石边线未发生变化,雨水口局部标高发生变化的,对最上层40x20x20cm的砌块进行去除,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C30砌块后安装新雨水篦子。原雨水口砌块去除时需保护下部墙身完好。新雨水箅子安装高度需比车行道低1~2cm,保证排水通畅。雨水口整治前需对原有雨水口进行清掏,保证其排水功能通畅后再进行整改。6.9.3跌水井当雨水跌落水头>1.5m、污水跌落水头>1.0m时采用跌水井;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6.9.4沉砂井部分挖方段道路边坡天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要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天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6.9.5深型井当管道埋设深度大于6m时,设置深型井。深型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6.7其他(1)本说明及设计图中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2)根据2019年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渝建发〔2019〕25号)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3)主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少于30%。(4)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5)施工时应注意对现状管线的保护。(6)桩号为K0+160~K0+180范围内雨水和污水管线离桥台位置较近,建议施工工序做统一安排。(7)由于地勘中缺少桥梁下管道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次设计管段Y-5~YS-13、YS-1~YS-5、还建急流槽、W-3~W-8、W-13~W-14、W-11~W-6段暂按管道基础换填处理,换填深度暂按照1米控制。施工期间,沟槽开挖后,需对上述管段沟槽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若地基承载力在0.1~0.15Mpa,则换填深度可减小至0.5m,若地基承载力大于0.15Mpa,则可取消管段的基础换填。(8)经与龙湖地块友好协商后,以下综合管线的迁改由龙湖地块自行实施,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具体如下:桩号在K0+040~K0+140范围内4孔400*100(DX27~DX30)的通信排管,DN100(JS109~JS93、JS110~JS94、JS1111~JS95、JS112~JS96、JS113~JS97)和DN150(JS60~JS59)的给水管线,d500(PS97~PS95)的雨水管线以及d300(PS96~PS94)的污水管线,由于K0+090~K0+116段现状堆积有大量建筑垃圾,K0+070~K0+116段现状填土均为素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要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平均深度为2.0m,故综合管线需先还建后再废除;K0+020~K0+090段西侧存在现状BxH=0.6x0.3m的2孔通信排管(DX40~DX9),由于道路修建,通信管线覆土不能满足要求,先还建2孔通信排管后,再废除K0+020~K0+090段西侧的现状2孔通信(DX40~DX9段);K0+130段东侧存在现状d110(JS51~JS19)、d200(JS52~JS35、JS49~JS27)给水管线,由于平整场地,敷土均达不到要求,先还建d110、d200给水管后,再废除K0+130段东侧的现状给水管线;K0+060~K0+130段西侧存在现状d150(JS100~JS60)、d200(JS115~JS34)给水管线,由于道路修建,敷土达不到要求或与新建桥梁桥墩冲突,先还建d150、d200给水管后,再废除K0+060~K0+130段西侧的现状给水管线。第七章海绵专篇7.1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16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7.2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7.2.1政策必要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调结构、转方式。中央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是落实国家十三五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住建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出台多项指导意见及通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以期指导地方优化城市建设理念,让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相关媒体透露,省市级政府也已开展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机制的研究制定工作,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的假设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也要同步推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7.2.2生态发展的必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冲击的需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外排、净化雨水水质、促进雨水入渗,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有效缓解目前城市突出的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仅如此,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与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因此为实现生态、宜居发展的理念,进行海面城市项关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7.2.3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仅有投入没有产出。7.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7.3.1当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雨水是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就愈发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加大;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由于城市中各种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峰流量增加同时峰流量提前,城市雨水问题不仅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在对暴雨带来的洪水和污染事件加以控制的同时又要把暴雨看成重要的水资源加以利用,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7.3.2海绵城市的功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图7-1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7.3.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2)对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3)低影响开发建设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图7-2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马里兰州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暴雨管理方法,与传统的雨水管理方法不同,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源头分散式管理为主,包括场地开发设计的管理体系。LID通过对雨水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处理等方式,达到雨水在降雨源区促渗减排、削减暴雨洪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等目的。LID主要提倡模拟自然条件,通过在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一致,进而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其设计理念融合于整块目标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过程之中。主要目标有:保护水质、减少径流量、削减洪峰、补充地下水、减小土地侵蚀等,最终目标仍是修复由于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尽可能将其恢复到开发前的水平,进而实现降低降雨频率、保护水体和补充河流基流的目标。同时LID提倡因地制宜,通过采用绿色屋顶、浅草沟、下凹绿地、缓冲带、透水铺装等一系列措施对降雨径流进行生态化和低能耗处理,整体效果上尽量模拟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LID能有效控制雨水冲刷带来的污染物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渗入地下的雨水还可为河湖提供一定的地下水补给,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些升级改造项目也可用LID技术设计,将其作为改进性措施,可降低改造区域的降雨径流流量、径流污染物负荷以及改造区域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目前该方法已被美国、瑞典、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有较久城市雨水管理传统的发达国家采用。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波特兰市的SW12th和NESiskiyou绿色街道,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设计的道路降雨径流控制技术应用的典范。与传统雨水管理方法相比,LID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优势,LID措施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病原体、营养物质、重金属离子等,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土地开发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LID还有节省施工、运行、管理等费用的优势(见表2-1)。表7-1LID与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的比较类别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LID技术主要目标降低开发区域雨水径流的峰流流量保护受纳水体生态完整性水量控制降低径流的峰值流量,但径流总量增加,河流基流无法得到补充通过渗滤等措施可降低峰流流量和径流总量,补给河流基流水质控制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染物,污染物负荷高可通过沉淀、过滤、吸收等作用去除污染物,污染物负荷低建设费用高低运行管理复杂简单升级改造复杂简单7.4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7.4.1道路设计目标(1)道路LI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中提出的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总目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地块及其他区域中的相关设施实现。(2)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LID设施对道路路幅范围内初期雨水进行净化;(3)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LID设施延缓雨峰,满足总目标提出的实现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缓排指标,每万平方米缓排容积为130m3;(4)在道路路幅分配不满足设置生物滞留带、植草沟等相关LID设施时,应将人行道全幅采取透水砖铺装,透水砖铺装应满足透水砖铺装面积上26.8mm的设计降雨不产生地面径流。7.4.2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透水砖铺装只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车行道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系统排入下游,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7.4.3海绵城市指标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本项目地块位于主城两江新区区,无相应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设计可采用《重庆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成果,从宏观上来指导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与两江新区总规中的其他规划内容进行配合,协调水系、绿地、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与LID的关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较窄,仅2.5m,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20161229)》和《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两江新区照母山支路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差,可不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控制。7.5海绵城市设计7.5.1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表7-SEQ表\*ARABIC\s11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保护中心(CnterForterhdPotetion,CP)的研究据。表7-SEQ表\*ARABIC\s12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注:●——宜选用◎——选用○——不宜选用。本次设计为新建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居住用地。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较窄,仅2.5m,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20161229)》和《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两江新区照母山支路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差,可不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控制。故本次道路海绵城市设计主要考虑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7.6海绵城市方案设计7.6.1海绵指标设计本次设计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版20161229)》中的相关要求,遵循海绵城市理念,将人行道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采取透水砖铺装。经计算,透水砖铺装含结构层孔隙率按10%计算,能够满足透水砖铺装面积上26.8mm的设计降雨不产生地面径流,满足建设道路设计相关目标。7.6.2透水砖铺装设计(1)透水砖技术要求人行道铺装采用预制透水材料,规格为25×15×6cm的透水性步砖(透水率不小于0.2mm/s),具体尺寸以景观专业设计为准,铺装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具体透水砖颜色可由业主决定。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不应≤2.0×10-2cm/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保水率不小于0.6g/cm2、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且透水砖产品应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应通过设计确定,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表7-2透水砖强度等级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拆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小区道路(支路)、广场、停车场≥50.0≥42.0≥6.0≥5.0人行道、步行街≥40.0≥35.0≥5.0≥4.2透水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景观设计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透水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硅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2)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厚度为30mm,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透水找平层应宜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石屑。(3)基层基层类型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2×10-2cm/s,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2)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可按表4-10采用。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表7-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0~7本次设计选用基层为15cm厚透水水泥混凝土。(4)垫层本次设计垫层为10cm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需满足所列级配碎石材料的要求,垫层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控制,不能低于95%。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裁能力较好的土基。2)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3)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表13-4采用。表7-4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26.519.0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5)土基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的要求。(6)人行道排水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表层主要有由粘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的素填土。1、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2、透水砖路面内部雨水通过HD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管径DN50,每隔10m布置1道横向透水管。横向穿孔管通过三通与纵向多穿孔管连接,然后排入雨水系统。3、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横向同人行道横坡,纵向同道路纵坡。穿孔管穿孔率为15%,尽在管道上半圆弧开孔,孔径5~10mm,管身用土工布包裹,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5~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5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4、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断层,具体设置原则如下:(1)采用1mm厚的HDPE防渗膜;(2)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低端超出透水基层底3~5mm;(3)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其中Lpmax——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m);Dp——透水基层厚度(m);Sp——透水铺装坡度。经计算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Lpmax=5m,具体设计及工程量详见道路专业图纸。(7)路基防水防渗膜布置原理:透水砖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8)透水砖铺装的施工验收1、一般规定透水砖路面工程完成后,应经过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文件:(1)透水砖工程的施工设计报告和其他设计文件;(2)各种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3)各检验批次的质量验收记录;(4)各层的检验、试验报告。透水砖路面工程的施工验收应在各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中检验批的验收,由质量监理、施工和其他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2、主控项目(1)透水性道路外观不应有污损、空鼓、掉角及断裂等缺陷。(2)透水砖块形、颜色、厚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透水砖以同一块形,同一颜色,同一强度且以20000块为一验收批;不足20000块按一批计。每一批中应随机抽取50块试件。(4)接缝、找平层、垫层用砂分别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0m3或300t按一批计。透水混凝土及透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透水砖路面施工主控项目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要求:表7-5透水砖路面施工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频率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土基压实度每1000m2,2点≥90%且≤93%环刀法或灌砂法底基层压实度每1000m2,2点≥95%环刀法或灌砂法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每1000m2,2点≥95%振动台法2透水砖抗压强度每批,1组符合设计要求见JC/T446-2000抗压强度透水性能见JC/T945-20053基层透水性能每1000m2,3点符合设计要求见DB11/T152-20033、一般项目透水砖朴砌应平整稳固,不应有翘动现象。灌缝饱满,缝隙一致。透水砖表面应整洁美观,砌缝直顺,颜色过度自然、基本协调。透水砖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顺接,不应有反坡、积水现象。透水砖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透水砖路面施工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要求。表7-6透水砖路面施工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频率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度每20m,1处≤5mm3m靠尺和楔形塞尺2宽度每40m,1处不小于设计规定钢尺量3相邻块高差每20m,1处≤2mm钢尺和楔形塞尺4横坡每20m,1处±0.3%水准仪测量5纵缝直顺度每40m,1处≤10mm拉5m线和用钢尺6横缝直顺度每20m,1处≤10mm拉5m线和用钢尺7缝宽每20m,1处±2mm钢尺8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4处≤15mm钢尺和楔形塞尺(9)透水砖铺装维护透水砖交付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养护,以保证其正常的透水功能。当透水砖的透水功能减弱后,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恢复:1、利用高压水流重新透水砖表面;2.利用真空吸附清洁透水砖表面。3、在水源保护区,使用透水砖铺装的场地应避免使用化学融雪剂和杀虫剂。13.7.3注意事项及建议(1)相关LID设施在重庆为首次试点项目,能否够达到的效果需要实践验证,更需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2)图纸中路缘石及路边石等的平面位置敷设参照相应程施工设计图。(3)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路灯手孔外壁防水做法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4)行道树的选择、种植土结构层及相关设计参照绿化部分施工图。(5)透水砖产品的选择最终以建设方确定为准。第八章节能与环保设计1、节能设计的目标道路运输节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道路建设期间的节能道路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虽然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但其比例相对较小,节能潜力也不大。2)道路营运期间的节能道路营运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投入,主要体现在运输过程中各种道路运输工具的燃耗。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发展,汽车的燃油消耗愈来愈大,因此在项目营运过程中采取措施节约运输燃油成为道路节能设计的目标。2、节能设计的措施车辆运行的燃油消耗量是与道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的。车辆的运行过程通常由起步、换档、加速、减速、滑行、制动等基本单元组成。当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变化时车辆运行油耗也随之改变,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而当道路、交通状况恶劣时,车辆行驶中减速次数随之增加,车辆运行状态将变得不稳定,耗油量相对于稳定行驶增加很多,尤其是当停车次数增加,起动加速所耗油将是稳定状态行驶时的几倍。因此提高道路几何要素,以及道路的交通条件可达到节能的目的。第九章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9.1路基9.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8080~150150以下≥95≥94≥92零填及挖方路基0~80≥95注:本项目路基压实度参照次干道标准说明: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零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路基允许偏差需满足《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土质路基允许偏差:纵断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不大于30mm道路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B,B为施工事的必要附加宽度路床平整度:不大于15mm横坡:±0.3%,且不反坡边坡:不陡于设计规定挖石方路基允许偏差:纵断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不大于30mm道路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B,B为施工时的必要附加宽度边坡:不陡于设计规定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要求见下表: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20Mpa≤288≤245石质路基≥30Mpa≤2259.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9.1.3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排水措施,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断面铺筑整平层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注:本项目位于龙湖舜山府G13、G14地块之间,地下存在管线,在开挖是时应注意对管线的保护。9.2底基层、基层9.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质量标准压实度:不小于96%平整度:不大于15mm中线高程:+5mm,-20mm横坡度:±0.5%厚度容许偏差:+20-15%层厚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B,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1.5~2.5Mpa弯沉值:≤10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均匀系数应大于10,级配组成应在下表所列级配范围内。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7.5100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3)施工要求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②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③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25~3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5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④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9.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1)质量标准压实度:不小于97%平整度:不大于12mm厚度容许偏差:20-15%层厚中线高程:+5,-15mm横坡度:±0.5%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B,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2.5~4Mpa弯沉值:≤5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9.2.3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BCR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T0654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②集料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和表4.9.2的要求。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洁净的石屑。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稀浆封层所用的集料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筛孔尺寸(mm)不同类型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9.51004.7595~1002.3665~901.1845~700.630~500.318~300.1510~210.0755~15(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3)施工技术要求①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②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④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9.3面层面层设计为SMA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9.3.1橡胶沥青上面层AR-SMA13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不小于马歇尔密度的98%平整度:σ不大于2.0mm,最大间隙不大于5.0mm厚度容许偏差:+10mm,-5mm中线高程:±20mm横坡度:±0.5%且无反坡宽度:0,+3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55mm弯沉值:≤28(0.01mm)(2)材料①橡胶沥青表9-3-1橡胶沥青性能指标要求检测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旋转粘度,180℃,(Pa.s)2.0~5.0T0625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T0604软化点,不小于(℃)60T0606弹性恢复,25℃,不小于(%)65T0662延度(5℃,1cm/min)(cm)不小于5T0605应用于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材料采用4%SBS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学实录 苏教版
- 小学生植树节演讲稿范文六篇
- 世界经典读书心得10篇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控制组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台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历史建筑实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政教处我爱祖国向国旗敬礼活动方案
- 初中贫困生申请书
- 市第届劳动模范和模范单位集体评选工作方案
- 施工现场消防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
- DB5105-T 4001-2023 白酒贮藏容器 陶坛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必修一第三章同步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及章知识点总结
- 企业组织结构的常见类型和其利弊
-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总结
- 2023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活动 八年级语文组活动记录优秀(六篇)
- 爆笑小品剧本《抗日》
- CVT电压式互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内在逻辑
- H型钢梁等强连接计算
- 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