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营站初步设计说明_第1页
五里营站初步设计说明_第2页
五里营站初步设计说明_第3页
五里营站初步设计说明_第4页
五里营站初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城市轨道交(GB5049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GB50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声环境质量(GB309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GB50189-《工业企业设(GBZ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WS39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设计范本册图纸为五里营站设计起点里程C+239.10至车站设计终点里程C+734.509范围内的车站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设计文件,以及车站相邻区间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其中,对于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本设计仅根据全线系统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布置,统设计完成。

室外空气计算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车站公共 (2)区间隧 (3)车站的设备及管理用房、地面建筑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0.6℃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 -地铁内部设计参车站公共冬季公共区室内设计参数:干球温度≥12℃设备及管理用 冬夏设备及管理用房设计参数按具体工艺要求确定参照相关 冬夏5———4———66——6 ———6665656665———44室66室66—66———————44————4100m3/h考虑且小时换气次数不宜<20区间隧 区间最热月阻塞运行时区段平均温 列车冷凝器周围温 列车火灾发热量(考虑1.5倍不确定因素) 事故工况下空气流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但应技术标新风量标站厅、站台通风系统过渡季、夏季正常运行时,每个乘客所需新风量不应少于30³h;冬季按最小新风工况运行时,每个乘客所需新风量不应少于12.6/h设备、管理用房新风量每人不小于30m³/h,且不小于系统总送风量的10%防排烟设计标全线防排烟系统按同一时间仅一处发生火灾进行考虑。换乘站亦按同一时内一处发生火灾考虑列车每辆车火灾发热量按7.5MW设计(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后区间隧道火灾的排烟量应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小于2m/s且高于计算的临界风速计算,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1m/s。2000m2。排烟量应根据一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1m3(m2·mn)计算。当排烟设备需要同时排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烟量时,其设备能力应按排除所负责的防烟分区中最大的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站台火灾排烟时,应保证站台向上疏散的楼梯口部形成不小于1.5ms风速的向下气流。最远点到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连续长度大60m的通道和出通道,均单独设置机械排烟)5车站的下列设备及管理用房应设置机械排烟同一个防火分区内非气(总面积超过200m2,或单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200m2时,设置机械排烟,反之则不设。)排烟量按每建筑面积1m3/in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2m3(m2.min计算的排烟量配置。单台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车站公共区机械排烟时由出补风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区机械排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车站的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站的车站控制室在车站发生火灾时应相对周边区域保持正压

250℃能连续有效工作1小时。地面建筑的排烟设备要求280℃能连续有效工作0.5小时。烟气流经的辅助设备应与风机耐高温等级相同,但排烟风机侧的烟气不应流经。排烟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m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的水管风管等穿过楼板防火分隔物和进出通风机房隔墙等处,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塞密实,并应达到防火分隔物的耐火极限。下列场所应设防火阀为气体灭火保护区进行通风空调的风管在穿越保护区隔墙处应设置防烟防阀在穿越防火分区的及楼板处、每层水平干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变形缝且有隔墙处、通风空调机房处应设置防火阀;穿越站台层设备用房靠近轨行区一侧的隔墙处应设置防火阀防火阀门只做防火隔断用,不兼做风量调节阀用防火阀必须靠(楼板)安装且离(楼板距离过200mm(板2m30mm;防火阀与墙(板)间200mm范围内风管应采用2mm厚钢板制作。防火阀不能安装在风口上噪声标车站内站厅、站台公共区:≤70dB(A B车站内其它设备、管理用房:≤60dB(A地面风亭: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地面风亭的噪声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以及本线报告的要求地面建筑:生产车间应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空气质量标准(车站公共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内的二氧化碳日平均浓 公共区、设备与管理用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0.25风速设计标区间隧道风 金属风道最大排烟风 非金属风道最大排烟风 钢制风管:主风管风 支风管风 一般情况混凝土风道风 车站轨顶、轨底混凝土风道风 3~5m/s(有效面积) ≤6m/s且片间风速≤12m/s 2~3m/s回风风 自然引风 排烟 加压送风 方形风道的最大宽高

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按地铁预测的远期客流量和最大的通过能力设计。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设备可考虑近期和远期分期实施。对于同期实施的换乘站,考虑资源共享措施,将通风空调机房尽量集中设置。当某一局部系统失效时应能确保系统整体功能维持在适宜的水平,在运营能。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按车站站台设置可调通风型站台门设计“过渡性舒适”的候车和乘车环境、为地铁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的运行环境;当发生事故时,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应能迅速切换到事故通风模式。性空调,工艺设备用房根据工艺要求设置机械通风或工艺性空调设施。防排烟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安装时所需要的吊装孔、通道以及日常维修、节能、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和且自身自动控制程度高的设备,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立足于设备。车站公共区通风(兼排烟)车站公共区采用机械通风。车站每端设备机房内设置3台大型机械(轴流)26.4m/s(SF(兼排烟,一台风量为26.4m/s的车站排风机(SP)负责车站公共区排风(兼排烟,一台风量为33m³/s的轨行区排热风机(UO)负责轨顶、轨底排热(兼排烟。车站每端设备机房另设置一台风量为9.28m/s(X区及区间的最小新风通风工况,满足车站及区间人员的最小新风要求。冬季用以对送入车站公共区的小新风与轨行区的排出的“热风”在换热室进行混合,混合后送入车站公共区及区间隧道,可以减少室外冷风对直接的冲击,提高车站公共区的舒适度。当车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系统转换为排烟工况。为了降低冬季出冷风的影响,在每个车站出均设置电热风幕区间隧道活塞通风、事故机械通风/排烟系区间正常工况时的通风为列车行进时产生的活塞通风,在车站每段设置1条活塞风道,活塞风井面积不20㎡。每端2台风量为66m³/s的隧道风(TVF)负责区间隧道机械通风及区间隧道事故通风(T)和射流风机承担。为了减少闭式运行时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在车站端部设置迂回风设备和管理用房空调、通风(兼排烟)系设备和管理用房设置相应的空调或机械通风系统。送、排风系统兼做火灾时防、排烟。空调水系空调水系统主要是给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系统提供冷源,采用风冷冷水组

车站公共区通风量:172800m3/h;其中站台层通风量:86400m3/h;站厅层通车站公共区、区间隧道冬季最小新风量2160003h1296003h864003h。车站站厅公共区两端分别设置2根排风管,2根送风管,上送上排。站台公共区两端分别设置设置1根排风管,1根送风管,上送上排,站台板下及轨道上部排设备和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包括变电所通风系统、设备和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厕所排风系统等。所内热空气不会侵入车站。本站共设置5个通风系统:通风系统1服务房间为非设备集中端通风机房、照明配电室、环控电控室、气瓶间等。计算送风量12238m³/h,排风量13355m³/h,该系统由送风机S/B1和排风机E/B1组成。通风系统2服务房间为设备集中端通风机房、环控电控室、备品间等间。计算送风量9219m³/h,排风量9846m³/h,排烟量13105m³/h,该系统由送风机S/A1、排风机E/A2及排烟风机PY/A1组成。通风系统3量30741³h,排风量30741³h,该系统由送风机A2和排风机/A3组成。通风系统4服务房间为设备集中端站厅及站台卫生间、污水泵房、气瓶间、消防泵房等房间。计算排风量8401m³/h,该系统由排风机E/A1组成。通风系统5服务房间为小轴线端区间风机房风机控制室、环控电控室、照明配电室等房间。计算排风量4028m³/h,该系统由排风机E/A组成。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计算冷量为233Kw。选用1台制冷量为256Kw的风冷冷水机组。设置在设备集中端新风亭附近。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冷冻水泵与风冷冷水机组一一对应,采用定压罐定压补水,设置在设备集中端通风机房内。本站共设置2个空调系统空调系统1服务房间为设备集中端接处警室、AC票务室、车站控制(兼会议室35.6k,送风量6474m/h6474m³/系统由空气处理机组/A1和回排风机A1组成。空调系统2服务房间为设备集中端信号电源室、信号设备室、通信设备室、民用通信设备室、照明配电室、通信设备室、综合设备室、AFC设备室等房间,计算冷负荷197kW,送风量25592m³/h,回排风量25592m³/h。该系统由空气处理机组KT/A2和回排风机HP/A2组成。部分的管理用房冬季采暖多联空调机组采暖。冬季管理用房所需人员最小新风引自新风道。人员房间的风管上设置管道式电加热器,冬季用以预热送入

房间的室外新车站公共区防排车站通风系统兼车站公共区防排烟系统站厅层公共区分为1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面积分别为:1955m2;站台公区分为1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面积分别为:1468m2(逆转排风和站台板下排风,开启站台门上方的电动百叶,以利用车站排热风机辅助排烟。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车站送风机及排风机,关闭站台层排风,开启站台层送风和站厅层排烟,对车站站厅层排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层单独设置排烟系统当非气体灭火的设备管理用房发生火灾时,开启相应的排烟风机排烟,同时空调机组或送风机补风。出连续长度超过60m,或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廊,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排本站无连续长度超过60m的出,对于超20m的内走道考虑排烟,本站设备集中端站厅层走廊考虑排烟计算排烟量为24180m³/h,该系统由排风机组成、隧道通风系统控制由三级控制组成就地控制车站控制控制车站通、控控制设在控制中心,控制室内系统与所有车站内的控制系统计算机联网,可对隧道通风系统进行,执行隧道通风系统预定的运行模式或向车站下达各种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模式指令,同时还可对全线车站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进行监视,向车站下达各种大小系统和水系统运行模式指令。车站控车站控制设置在车站控制室,对车站和所管辖区的各种通风空调设备进行监视,向控制系统传送信息,并执行控制室下达的各项命令。根据收集与反馈的信息,自动确定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运行模式,同时向控制中心传送车站的各种信息及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控制状况。紧急情况和在控制中心的条件下,车站控制室作为车站消防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将有关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转入紧急运行模式。就地控在通风空调设备附近,便于各设备及子系统调试、检查和维修。按(调就地控制在结束操作后反馈信号给车站控制室和控制中心,恢复其正常功能。

就地控制具有优先权风亭、风冷冷水机组的位置应避让噪声敏感建筑,风井风口应背向噪声敏感建筑。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应根据需要设置等消声降噪设施。经消声降(B30962008中相应区域噪声限值要求和本线环境评估报告要求。噪声小、运转平稳、性能良好的设备。对产生振动的设备设减振基础;设备和管道间用软接头连接;风管、水管根据需要设置减振吊架。风道内应设置结构片式进行消声。送风机、排风机、排热风机负压端也应设置设。等消声降噪设施的施工安装应以实际供货商的二次设计为准方可进行。通风空调机房设置防火隔声密闭门,并由建筑专业根据需要考虑、顶面的吸声材料。风管排热风管为土建风道设备管理用房送风管、回排风管、排烟风管、公共区送风管排风管采的所有风管、大边长大于2000mm的排烟风管采用厚度不小于2.0的碳素钢板,(TVUOSP前后的扩压管暂定采用3.0的碳素钢板制作。水管空调冷冻水管采用镀锌,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50采用法兰连接或沟槽式连接。法兰连接时应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进保温空调送风管需保温,保温做至空气处理机组出风口,保温风管上的设备及附40mm0.3mm口处的油污或灰尘除净,以免脱落失效。保温板采用保温钉固定,固定钉密度按0.045W/.(18℃容重为55±2kg/3,弹性回复率≥90,憎水率≥98%。防火性能为A级不燃。空调冷冻水管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复合硅酸镁管壳;冷冻水系统上的设备和附件均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复合硅酸镁板管壳。保温层厚度δ=40mm,外覆0.3mm0.045W/.(常温),容重为80±2kg/m3,弹性回复率≥90%,憎水率≥98,防火性能为A级不燃。风道及室外冷冻水管保温层外的保护层采用厚度为0.5mm的镀锌钢板。风车站送风口采层百叶风口回排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轨顶排热风口采用插板式风口,轨底排热风口采用活动蓖板式风口。防风管和水管的托架均为槽钢或角钢必须进行防构件表

进行清理除锈,涂红丹油性防锈底漆和面漆各两遍管道支吊坏保温层及其表面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