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江苏省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审定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这一转移的节点为安史之乱。唐代后期,社会经济崩溃,中央政权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以陶瓷为例,北方农民很早就把陶瓷作为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至元明则最精美的陶瓷,全转移到江南来.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以商业情况而论,也是南方日见繁荣,北方日见萎缩.盐以两淮为主,茶则产于南方,铜铁矿冶南盛于北,渔业尤为南方所独揽。交通方面,南方水利日兴,舟楫之便远超北地。此可证明唐宋时全国经济命脉集中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重心转移至南方。在社会文化上,文化人物南方日渐增多。应举人数,南多于北;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宋中叶以后,南方多于北方,明宰辅数目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强。从政治区域划分大小繁简来看,唐至宋政治区分,南方愈见繁复精细;北方无分而有并。随之而来的是户口盈缩,唐开元时,南方县数户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到宋代超过北方,《文献通考》载,神宗元丰三年,淮以南户口远盛于北方,户数上南多于北,超出一倍。至宋室南迁,南方经济与人口,更超出北方。元、明代户口比数,莫如东南。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之因众说纷纭,到底有哪些呢?首先,是河患。宋元明清时,黄河为中国患。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哀,互为因果。以关中水利而言,唐已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至明代,为保证运河水量,强抑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以致河患频仍,淮水亦成大害。其次,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恙。唐中叶后的藩镇割据,五代的兵争,期间的政治黑暗,已达极点。唐后期的中央政府,全倚东南财赋为生命,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其割据仅在河南、河北各道;江淮以南各道,还受中央控制.辽宋对峙,边界受蹂躏,不得生聚种养。宋夏对峙,东北与西北,遭到同样命运.关中河南,在外寇压迫下,无气大损.自安史之乱后,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通之所。因此,北方受祸害常烈于南方。其三,江浙一带水利发达,推动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仁宗时,开始对水利有计划的修筑:神宗时,颇重视苏州的水利。南方水田之利,渐受关注。北宋政府在江南特置提举官董其事;南方有能力者,亦盛事殖产,开置大批水田。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水利开发;而江南兼并之风,有加无已,形成少数大地主与多者佃户的局面,财赋则占天下十七。明代没收土豪田租,一依租额起粮;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苏州尤甚。(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安史之乱是中国经济文化转移的一个重要转折。安史之乱之前,北方囊括我国的经济文化,此后,经济文化渐渐偏倚南方.B.元明两代最精美的陶瓷生产全部转移到江南,以及宋后的木棉种植都主要在南方,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C.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北方自身的原因,也有南方独特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黄河的泛滥成灾。D.北宋政府在江南设置提举官来监管水田之事,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于水利开发,这些对推动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提出观点后,分别从陶瓷、木棉种植、商业情况、交通等方面来举例论证这一观点.B。文章引用《文献通考》中的记载,有力证明了南方县数户口到宋代远远超过北方的事实.C。文章按朝代先后顺序来介绍陶瓷,先说唐,再说宋,然后元明,显得层次清晰。D。文章论述“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先概括原因,再列举现象,符合认知规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经济文化自安史之乱后逐渐向南转移,应举人数及宰相人数到宋中叶后,都南多于北,甚至明代宰辅数南方占三分之二多。B。宋元明清时,黄河水患的有无,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衰落与兴盛,有密切关系;到明代,还强抑黄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导致黄淮水害.C。不管是宋辽对峙,还是宋夏对峙,自古以来,我国北方是战事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战事后方的退遁之所,北方所受祸害比南方惨烈。D.宋仁宗、神宗时都重视水利建设,南方水利建设对我国经济文化南移有不同程度影响,在经济文化南移的背景下,明代天下租赋,多在江南。【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项,“囊括"词义过重,范围扩大,原文为“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C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黄河的泛滥成灾”错误。“河患”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从原文“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可知.D项,“决定作用”说法太绝对,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先概括原因,再列举现象”错误.文章是先列举现象,后概括原因。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自古以来"错,由原文第八段“自安史之乱后,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通之所。因此,北方受祸害常烈于南方”,可知应是“安史之乱后”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假如推选中国地名中的最美汉字,一定非“阳”字莫属.有人曾对现今省会、地级市和区县级地名进行统计,带“阳”字的地名多达117个。其中两个省会城市为贵阳、沈阳,地级市有南阳、岳阳、资阳、辽阳、揭阳等19个,再小一级的阳字地名更多达96个.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沉淀了几千年.对那些带有“阳”字的地名,古人也是极为挑剔和讲究,最典型的是洛阳。洛阳是块风水宝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双阳之地,山川形胜,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心头好,而洛阳的名字也十分纠结。洛河古名雒水,所以战国时,被取名“雒阳”。雒从火。秦时,五行之说渐起,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尚火德,复名雒阳。三国时魏的德运为土,认为“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遂复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摘编自堇青《一阴一阳之谓道》)材料二: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康震说。(摘编自《从解读地名热看文化自信》,新华网2019年12月19日)材料三:12月9日,在察院弄机关宿舍大门边,靖江市竖起该市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察院弄”.石碑上半部分采用汉白玉材质,底座则为花岗岩材质。石碑正面上半部分刻有“靖江市历史文化地名察院弄靖江市人民政府二0一九年”等字样,背面的红色碑文介绍了“察院弄”地名的来历,并有“清代曾任户部侍郎郎中、绍兴知府的朱熙即居此巷”等信息。靖江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主任高峰介绍,该市首批共计18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将陆续竖立,包括白衣堂、戏鱼墩、弯腰沟、正东圩、旧志五桥、炮台圩、八圩渡口、范家石桥、礼士桥、小关、宋家市、盛家大厅、胜利街、朱大路、布市里、玉带河、巽河等。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因口口误传而被更改。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据了解,2018年4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一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50条。2019年6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45条.对进入名录的95条地名,该市依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优先延续、保留和规范使用。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名,采取设立保护标识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宣传.(摘编自《靖江竖起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新华日报》2019年12月1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字地名的大量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人对“阳”字的喜爱,这既是几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B。洛阳地名几经变动,说明中国古人对地名极为挑剔和讲究,秦代以后的更名体现出古人对阴阳五行之说的重视。C.解读地名的热潮与大众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密不可分,此活动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尝试,也将促进地名文化保护工作。D。在城市化进程中,只要对城市地名进行保护,就能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猜地名"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的“全民猜地名"的热潮,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B。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现代人大多能从地名中读出历史的底蕴。C。北师大康震教授认为,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玉门关"的解读,实际上是解读“玉门关”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情感.D.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口口误传所致。6.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答案】4.D5.C6.①可通过电视节目、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②通过建立国家地名信息库、建名录、设立保护标志等措施进行保护;③相关部门制定法规、条例规范地名管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只要对城市地名进行保护,就能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错,由材料三的第二段,“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错,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的应该是地名,而不是猜地名活动。B项,“现代人大多能从地名中读出历史的底蕴”错,由材料二的第一段“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可知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D项,“这是因为口口误传所致"错,强加因果。由材料三的第三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因口口误传而被更改”,可知逐渐消失和被更改是并列存在的,不构成因果。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材料一,“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这就给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措施:可以大力宣传,通过电视节目、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材料二,“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材料三,“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说,……,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据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一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50条。……第二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45条.”所以,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可以通过建立国家地名信息库、建名录、设立保护标志,相关部门也要制定法规、条例规范地名管理。综上所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主要从国家角度、相关部门角度以及发挥媒体的作用等角度考虑。【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孤舟渡张爱国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我没命地逃跑着,面前却横上了一条宽阔的河。河面一片血色。我得到了一只小木船。我跳上船,才划出不远,就见一个黑汉子挥着手跑来,叫着:“好人,救救我!救救我啊,好人!"近了,我看清了黑汉子,他竟然是多年前冒着巨大风险救我性命的恩人。黑汉子也认出了我,高兴地说:“真是天不绝我啊."我赶紧将小船向岸边靠去.“好人,也救救我啊!”又一个白汉子叫着跑过来。我一看,他竟是几年前我救下的人.白汉子激动地说:“恩人,感谢上天,又让我遇上了您,我有救了!”“可是,我的船只能带一个人了.”我说,“我带你们哪一个呢?"“恩人,您自己决定。”白汉子想了又想说,“恩人,今天,即使您不救我,我也会感谢您的,要不是您当年大仁大义,我早就完蛋了.”白汉子声泪俱下,“恩人,您已经给了我一次生命,我不求您给我第二次了,您带上他吧。”追兵越来越近,我的船就要到黑汉子的脚下了,说:“恩公,这么多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报答您,今天,终于如愿啦,您快上啊.”“恩人,请再接受我最后一拜!"白汉子忽然双膝落跪,说:“恩人,这么多年来,我也是一直在想着您,想着怎样报答您。刚才,当我发现是您的时候,我就发誓,等我逃过这一劫,我就永远不再离开您,永远追随着您,永远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我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船桨,看着白汉子.白汉子泪流满面地说:“可是,恩人,现在,这一切……都……都没机会了。”追兵更近了。我对白汉子说:“对不起啊,我必须救他,不然,我永远都欠着他……"“错了,恩人,您今天即使救了他,您还是欠着他的。"白汉子指了指黑汉子对我说,“如果我是他,我会想,你今天之所以救我,是因为我先救了你,是还我的恩,是应该的.”见我点点头,白汉子平静地说:“其实,恩人,您这一辈子,不论怎么报答他,都是还不清他的恩情的,您永远都欠着他!”白汉子坚定地说,“就像我,即使我还能活一百年,即使我从此专门报答您,也还是欠着您的。”我浑身一激灵,是啊,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我不由得将小船稍稍后退,心想,而他-白汉子,如果我今天再救他一命,那么我对他的恩以及他对我的感激……“恩人,我活着报答不了您了,但死后我一定会祝福您、报答您的。恩人,我也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想尽一切办法报答他。”白汉子死死地盯着我,提高声音说,“虽然你永远也报答不完他!"我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将小船靠到白汉子脚下,大声说:“快上啊你……”追兵到了,我和白汉子也到了河中心。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时,我流泪了,但与此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也悄然袭上了心头。“恩人,别难受了。”白汉子说,“恩人,快看前方,多美……”我刚抬头去看,身后,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就将我猛然一推,我栽进了河里.我死死地抓住船舷,哀求白汉子救我.“对不起啊,恩人,我更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啊!"白汉子流着泪,向着我的手臂又抡起了船桨……我大叫一声,却见妻子的胳膊正拐着我的手臂说:“又做噩梦了吧你?”我看着妻子,颤抖地问:“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2016年12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暗示着在生活的洪流中,“我"面对人性的困惑和迷茫,这里的“战争”具有象征意味.B。第二段“河面一片血色”,是文中为数不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血腥恐怖的氛围,符合梦境的虚幻朦胧的特点。C.小说刻画了“白汉子"这个讷于言辞却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市侩小人的形象,生动形象,极具讽刺意味.D。本文是一篇哲理小说,文章用超现实主义的写法通过梦境来揭示人性的阴暗面,笔法简练,含义隽永,引发读者的思考。8.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时,我流泪了,但与此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也悄然袭上了心头"这句话的含义.9。文章结尾写道:“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社会实际,说出作者创作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答案】7.C8.①为自己的恩人惨死感到悲伤,又为自己未能报答恩情感到愧疚,所以“我流泪了"。②恩情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旦接受就是一辈子的债务,不论怎么报答都是还不清的,现在恩人死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③这句话体现了人性中阴暗、病态、自私、扭曲(或其它近义词修饰语)的心理。9.形象特点:我是一个优柔寡断、虚伪自私、毫无担当的“逃避主义者”。现实意义:①小说通过“我”面对施恩与报恩的艰难抉择,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面对报恩这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时的普遍困惑,体现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②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向善,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绝不逃避责任,以怨报德。【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讷于言辞”错误,文中的“白汉子”形象是巧言令色而非讷于言辞。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题考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作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语境解释两个关键词——“我流泪了”和“轻松感”,其次要写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结合原文“对不起啊,我必须救他,不然,我永远都欠着他”“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可知“我”流泪是因为没有报答黑汉子当年的恩情而羞愧、内疚、自责,更因为没救到黑汉子而使他惨死感到难过、伤心。由原文“您这一辈子,不论怎么报答他,都是还不清他的恩情的,您永远都欠着他”“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可知“我”感到轻松是因为黑汉子死后,“我”再也不用报答他的恩情,感觉不再欠着他了。再根据原文“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我不由得将小船稍稍后退,心想,而他——白汉子,如果我今天再救他一命,那么我对他的恩以及他对我的感激……”,可知作者通过写“我”的流泪和轻松是为了反映人性中的自私、阴暗的心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由原文“追兵越来越近,我的船就要到黑汉子的脚下了"“我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船桨,看着白汉子”“我浑身一激灵"“我不由得将小船稍稍后退”,可看出“我”的徘徊不定、优柔寡断;由原文“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而他-白汉子,如果我今天再救他一命,那么我对他的恩以及他对我的感激……”,可看出“我"的虚伪自私、害怕承担责任.结合上述分析,以及原文“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可知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选择“帮助过自己的人”和“自己帮助过的人”时的矛盾心理,反映人们在“报恩"这一命题前的纠结,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另外,从“我”这一人物形象上,可看出作者是批判的,“我”的忘恩负义以及最后被白汉子推进河里的悲剧后果都给读者深深地思考,呼吁人们要善良、知恩图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暘、有诡。岁大饥。四年,拔暘、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编将军击赵,反,此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鵑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勇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每国。九年长信侯每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翁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潜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节选自《秦始皇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B.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C。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D.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之父子楚曾在赵国做“质子”,后得吕不韦相助,终能返回秦国。B.舍人:《周礼·地官》之属有舍人,掌理王宫中用谷之政务。秦统一六国后以舍人为丞相及其他大官之属官,汉代以舍人为皇后、太子及公主的属官。C。长安君:周代“君"是周天子的专属称号;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D.长信侯:“侯”的本义是指古代射礼所用的射布,古代群居,能为众射兽除害者则以为长,故引申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又泛指达官贵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二年,焦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B。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以及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C.长信侯嫪毐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叛乱。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缪毒,最终嫪毐等人战败逃走。D。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2)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3)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答案】10.C11.C12。B13.(1)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大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2)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象嫘毒、吕不韦这样的,就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查没家产),全部照此办理。(3)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画波浪线句的意思是“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像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诸侯"是“譬如郡县之君”的主语,意思是“诸侯就像郡县的首脑”,所以应在“诸侯”前断开,排除AB两项;“臣”是“但恐诸侯合从”的主语,所以应在“臣”前断开;“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是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以乱其谋”是“赂其豪臣”的目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周代‘君’是周天子的专属称号”错误,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秦国攻下卫国以及东郡”错误,原文“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可知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布衣:平民、百姓。下:谦恭、放低自己.诚:如果、假如.得志:愿望实现.(2)操:掌管、主持。不道:不循正道.籍:没收、查没。(3)责:要求.周:全面.约:简约。【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二年,麃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齮死了。将军蒙骜攻打魏国暘、有诡。这年发生严重饥荒。四年,攻取了暘邑、有诡.三月,停止进军,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七年,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去世.八年,秦王弟长安君成螭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前来讨伐成螭的将军壁死了,屯留人士兵蒲晶又造反,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戮尸体的酷刑。黄河的鱼大批涌上岸边,人们赶着马车到东方去找食物。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的土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毐再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的事被发觉,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企图攻打蕲年宫,发动叛乱.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走。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隆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执掌国政.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对于他的家臣参加哭吊的,如是晋国人,就赶出国境;如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剥夺其爵位,迁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而未参与哭吊的,也迁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象缪毒、吕不韦这样的,就登记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全部照此办理。秋天,免除迁居蜀郡的谬再家臣的赋税徭役.这时,全国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了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的描写中可以推测,这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B。开头两句展现的景象神态毕现地村托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柳塘新绿”,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C.“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日头”一句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指出“离恨”是“人间有白头"的祸根.D.辛弃疾虽是豪放词人,但这首词却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在风格上比较特别,是一首优美婉约词。15。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实则“别有怀抱”。请结合词中最后两句加以赏析.【答案】14.B15.表面上写思妇理智管不住情感,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看不到心上人,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楼上的阑干而远望,思念之情非常痴绝。实则以“心上人"喻自己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表现自己理想虽无法实现但仍寄希望于当政者的爱国情怀(或仍希望驰骋疆场、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错,不是减却离愁,而是以乐景衬哀情,使离愁更重。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关键意象及其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词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表现美人的痴情。美人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已经看不到心上人,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但是实际上词人是在写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因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结合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解官后,在带湖闲居时所作。可知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通过写美人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思念情人,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视、实现自己壮志的爱国情怀。【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品性高洁、才华横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将萧瑟的秋景与离别的心境化而为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2).又重之以修能(3)。春江潮水连海平(4)。海上明月共潮生(5)。晓来谁染霜林醉(6)。总是离人泪【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纷”“潮”“晓"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没人戴眼镜”形成的鲜明反差,让___________的范家小学一炮走红.“无眼镜学校"的秘诀,很大程度上被归功于范家小学的“放羊”模式。在有学者赞许范家小学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其教育模式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并不具有“普适性”。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踮脚效应",当电影院里有人为了收获更好的___________站起来时,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站起来,()当前,我们的教育就面临着“踮脚困境”.每个人都巴不得让自己的孩子早学一点、多学一点,总担心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其结果是导致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应试教育的牛角尖越钻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老师和家长只能被裹挟着,一路跌跌撞撞地前行,生怕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像范家小学这样放手让孩子去玩的,无疑是__________.教育领域的竞争__________不可避免,我们只是希望,这种竞争是健康的、全面的,而非畸形、片面的。但愿“无眼镜学校"能成为更多学校的金字招牌.17.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籍籍无名视野凤毛麟角固然B。籍籍无名视角屈指可数必然C。默默无闻视野凤毛麟角必然D。默默无闻视角屈指可数固然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样不仅很累,观影效果也不好,但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B。最后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不仅很累,观影效果也不好C。这样观影效果很不好,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最后很累D.最后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不仅观影效果不好,也很累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眼镜学校”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如今的书坛画坛鱼龙混杂,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极具头衔吓倒,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些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B。他带着外省医疗队队员们穿过清洁区来到病房,一道阳光透过患者床边的玻璃窗,洒在他们戴着口罩的脸上。微信里的患者群此时“滴滴滴”响了起来,病患们讨论瑜伽体式的热闹对话跳了出来.C。朝起夕宿,举目窗外请冷冷萧瑟的菜地,捧着滚烫的玉米红薯粥,我每每总会挂心起那个“飘乡戏班子”,那个女戏子和她的孩儿。也不知道,于今,他们又飘零到哪乡哪村去了,那娘儿俩,可太平大吉?D.随着全国医疗队不断驰援,蔡毅已经感觉到,病房的压力,明显小了;医院发热门诊看病的人,明显少了;新来的一批病人,症状轻多了;连网上看到的各种求救帖,也少了.他可以安心“下岗”了.【答案】17.A18.B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籍籍无名:每一本名册上都没有名字,形容名声不显。默默无闻: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结合后面修饰的对象“范家小学”,所以不用“默默无闻”.第二处,视野:指人眼固定地注视某一点或某一片区域时(或通过仪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通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时也指人思想或知识的领域.视角:视线与显示器等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由于“视角”无法和前面的词语“收获”搭配,所以不用“视角"。第三处,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结合语境中词语“无疑”,语气更为强调,所以不能用“屈指可数”。第四处,固然: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必然:表示事情一定是这样或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结合词语“不可避免"“只是”,所以不用“必然”.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最后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是前句中“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站起来”的结果,所以应以“最后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开头。“很累”和“观影效果也不好”之间是递进关系,应用关联词“不仅……也/还/而且”,把“观影效果不好"放在后面。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这种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然后对应作答。题干要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表示否定和讽刺。B项,表示直接引用。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特殊含义。例句中“无眼镜学校”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概括下面的新闻的主要信息.(20字以内)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首先是坚持了“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其次是坚持公平的原则,要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疫情发生后,各地延期开学并安排高三学生居家学习,学生复习备考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由于城乡网络字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的影响更大。高考延期一个月举竹,可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答案】高考延期举行既为健康也为公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本题,本语段一共八句话。第一句,可以概括为: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第二、三、四句可以概括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首先是坚持了“健康第一"的原则。第五、六、七、八句可以概括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其次是坚持公平的原则。将以上内容进行整合压缩,句子简洁流畅,控制在20字内即可。【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21.下面是某校规定的有发热症状学生处置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答案】学生入校或在校内体温检测异常,将其引导至学校隔离点复测体温。若复测体温正常,即可回班级正常学习:若复测体温异常,学校即刻通知该生家长并拨打专线电话,由一名学校驻点医生随专车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周围人员信息的登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本题考查的是某学校有发热症状学生处置流程图。根据箭头方向表述。注意观察,有体温检测异常的如何处理,在隔离点复测后体温正常的如何处理,体温异常的如何处理,尤其注意流程中的程序先后顺序。分析清楚这些就能理清头绪,关键是表述的时候逻辑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流畅,符合字数限制的要求.【点睛】图文转换做题方法:①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④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B.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C.楚大发兵加齐(凌压、覆盖)D。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违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D项,逆:迎接。故选D.【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2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强者必说于言 B.乐为之识其详C.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D.登崇畯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重点考查通假字,应对此类题目,考生平时要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的通假字,尤其是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同时结合语句的意思也可以帮助识别通假字。A项,“说”同“悦”;B项,“识”同“志”;D项,“畯"同“俊”。故选C。【点睛】通假字一般有以下规律: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3.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4.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掌握通假字非一日之功,考生应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熟悉常见的通假字,尤其是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作答时要结合语句意思和通假规律进行判断.24.下列句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大丈夫不能自食A.而命以仆妾之役 B。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C。不然,籍何以至此 D.离骚者,犹离忧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积累常见特殊句式的标志,并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A项,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省略了宾语“之”,补充后应为“而命(之)以仆妾之役”;以介词“以”为标志,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而以仆妾之役命(之)”。B项,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楚与慕从之诸侯数万人”。C项,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D项,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例句“大丈夫不能自食”为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大丈夫不能食自”。故选C。【点睛】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新媒体的崛起,许多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感--担忧对微博、微信的过度热衷,造成个人与传统文化的远离;担忧碎片化阅读的流行,造成传统经典阅读的缺失。在位于老城区的孟津剪纸艺术工作室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畅杨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剪纸直播,这种“非遗+新媒体”的新模式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可和点赞.得益于与互联网的连接和流行的表达方式,故宫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文化跨界混搭,文创产品老少通吃,故宫日历、胤禛十二美人图成为很多人的手机桌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新媒体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对于新媒体的崛起,有的人担忧会造成个人与传统文化的远离,有的人利用“新媒体+”的新模式传播传统文化,甚至利用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文化实现跨界混搭。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在丰富着传播载体形式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传播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在当今时代,我们应抓住机遇,让新媒体助力传统文化传播。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言修文物》,抑或是故宫微博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言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这提醒我们,当前应认清新媒体特性并树立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拥有更多的数字化元素,移动化的传播媒介将成为传播的主要通道,新媒体的“微传播"则将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从木兰从军题材的网络化衍生,到《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从《花样年华》带动中国传统经典服饰文化的风靡,到大观园旅游文化在网络的流行从而达到对《红楼梦》的传承与衍生……可见,传统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衍生品,既是对精华的传承,更是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和连续性,而传统文化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更是寻求到了发展的新途径。除了具有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我们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在位于老城区的孟津剪纸艺术工作室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畅杨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剪纸直播,这种“非遗+新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控期间免疫规划先进事迹(10篇)
- 医用产品购销协议(35篇)
- 食堂管理整改报告(3篇)
- 建筑工程一切保险条款(35篇)
- 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计划
- DB12 3005-2017 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
-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利入池协议
- 古诗接龙100首
- 天津民众体检中心——教你看懂体检报告ppt课件
- 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代替GB 7479-87)
- 史上最全的自驾游完全手册
- NB_T 10527-2021 煤矿立井井壁注浆施工规范_(高清最新)
- 执行力培训PPT
- GB 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高清版)
- 住建系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阀门安装使用说明书【精选文档】
- 土地增值税清算底稿(中税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