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课件_第1页
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课件_第2页
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课件_第3页
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课件_第4页
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苏州城市竞争力比较

城市环境交通科技实力社会保障人口人才人才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杭州、南京、重庆、天津。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苏州市人口金字塔上海市人口金字塔两市人口总体都成伞型,上海更为明显

苏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6.2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0.47万人上升为1.40万人。

上海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179.5万人,占11.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37.67万人,占23.8%;接受初中教育的603.86万人,占38.2%;接受教育的310.66万人,占19.6%。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总体来说,上海苏州在吸收外来优秀人才这一块都有明显的加强,但上海在吸引外省市优秀人才来沪就业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竞争力前10名依次是:苏州、威海、香港、杭州、东莞、厦门、扬州、无锡、大连、绍兴。——《中国城市环境竞争力报告》

苏州市风景优美、名胜众多、舒适宜人,环境竞争力较强。

在《中国城市环境竞争力报告》中,苏州在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城市人工环境优美度这几块的竞争排名中都榜上有名,环境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确保环境整洁有序、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强化设施运行维护、增强服务管理能力”四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和冲洗率分别达到80%和75%,道路整洁优良率不低于90%,中小道路每天至少普扫三次;强化黄浦江、苏州河水面垃圾等漂浮物和季节性滋生的水生植物的拦截打捞;做好PM2.5监测发布工作,推进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减排;整治违规广告,确保全市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率达到90%;改造外滩景观灯光,提升南京西路等街景灯光效果。(一)经济绩效分析

1、GDP有关指标分析:上海以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为目标,国民经济突飞猛进,90年代以来,除1994和1996两年外,苏州的GDP增幅始终在略高于上海的水平运行。上海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其经济结构与苏州市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一半,三次产业比例为1.6:47.4:51,而苏州仍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导,三产比重相对较低,三次产业比例为4.4:58.2:37.4。2、财政收入分析:上海财政收入基本稳步增长,2002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达到2202.3亿元,苏州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也稳步增加,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近3年的跳跃式增长,财政收入已接近300亿元,2002年达290.8亿元,尽管增幅较快,但仍与上海相去甚远。另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与上海有较大差距,苏州该比重为14%,远低于上海的40.7%。3、投资指标分析:由于城市规模与定位的不同,投资规模差距较大。从投资结构看,两市呈现不同差异:首先是投资产业的差异,上海第三产业投资占到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2:33.7:66.1,而苏州则以第二产业投资为主,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4:62.8:36.8;其次是人均投资差异,上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6171元,比苏州多2250元;三是投资占GDP的比重差异,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40.4%,仅比苏州高1.3个百分点,相对差异不大。4、工业指标分析:上海以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六大支柱行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苏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非公经济推动下快速发展,但在规模和效益上与上海比尚有差距。虽然苏州在工业规模上与上海存在较大差距,但苏州在人均和企业户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高于上海,2002年苏州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9531元,比上海多1516元;苏州户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428.7万元,比上海多674.2万元。苏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3%,比上海高6.9个百分点,但苏州多以加工工业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

5、人民生活状况分析:苏州一贯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目标,从历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看,苏州和上海基本保持比较接近的水平。从城乡差异看,苏州市城乡差异2002年为3415元,比上海低3623元。苏州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2002年苏州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1%,农民为40.6%,上海分别为39.4%和35.2%,苏州分别高出2.7和5.4个百分点。(二)开放程度分析

1、对外贸易指标分析: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支柱,也是一大亮点,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使得苏州的外贸出口居全国前列,与上海的差距逐年拉近。2002年苏州市出口为185.2亿美元,是上海的25.5%。从出口结构看,苏州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偏低,仅为24.1%,而上海为42.8%,表明苏州市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形态还有待改善。从出口依存度看,2002年苏州出口依存度为73.9%,比上海高出24.7个百分点。

2、旅游业发展分析: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发达的都市型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苏州紧邻上海,又拥有世界闻名的园林胜景,得天独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更依赖于城市环境和设施的完善,以及加强与上海的旅游合作,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双赢。2002年苏州市旅游外汇收入为2.8亿美元,而上海则达到了22.8亿美元。从人均旅游支出看,苏州与上海也存在一定差距,苏州境内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875元,上海为1134元,苏州境外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210美元,上海为834.7美元。因此,大旅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决定游客逗留时间长短和消费支出多寡的重要因素。3、利用外资分析:近年来,苏州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发区建设,利用外资规模急剧扩大,大有赶超上海之势。2002年苏州合同利用外资100.7亿美元,仅比上海少5.1亿美元,实际到帐48.1亿美元,仅比上海少2.2亿美元。但近期上海重大引资策略的出台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立足扩大本地优势,积极接受上海辐射是降低影响的关键。(四)基础设施分析1、城市建设指标分析:苏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尤其是近两年,高架路、快速路、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长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总体水平仍显偏低。2002年,苏州公路密度为65公里/百平方公里,但与上海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上海为99公里/百平方公里。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苏州为6.8平方米,比上海少1平方米。

2、邮电通讯业发展分析:苏州固定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新兴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业务也成倍增长,由于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同,与上海存在较大差异。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274.4万户,是上海的30.1%,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7部,上海为68部;互联网用户56.4万户,是上海的13.4%。(五)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分析1、教育指标分析:中高等教育的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潜力。2002年,苏州每万人口小学校在校生学为685人,比上海多181人,每万人口中等学校在校生学为707人,比上海多20人;苏州每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119人,比上海少129人,从入学率看,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苏州为41.1%,可见,高等教育不及上海。

2、科技指标分析: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出科技人力资源的强弱。上海是全国吸引人才最多的地方。苏州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机制,竞争力和吸引力都有所提高。2002年,苏州财政人均文教科卫支出427.8元,是上海的33.5%。相比而言,苏州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科技活动经费总量偏少,企业户均水平低。2002年,苏州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189家,上海为247家;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8亿元,只占上海的26.2%。企业户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水平也显偏低,苏州企业户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83万元,是上海的34.2%。在科技成果数量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属于苏州的薄弱环节,苏州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为4项,比上海少1项。(六)学习与借鉴

苏州应努力探索与长江三角洲的分工协作,与上海促进合作、互补发展,着力接轨上海,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双赢”。纵观上海的发展历程,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1、调整经济结构赢得发展主动2、双向开拓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3、体制改革创新迸发经济活力

4、要素集聚整合酿就发展先机5、推进科技进步抢占竞争高地(七)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上海要服务于全国。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正确处理好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加快发展。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快接轨上海经济的步伐,提升苏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和地位。2、进一步加速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着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吸收和利用内资。4、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5、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形成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交通交通工具比较:苏州与上海都拥有火车、地铁、长途汽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常用交通工具。上海拥有的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这两个飞机场则成为了它的主要优势。除此之外,双方都拥有比较全面的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都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交通线路比较

上海轨道交通比较相比于苏州的轨道交通,上海的明显成熟了不少,四面八方的路网几乎遍布了整个上海。科技实力上海1.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逐年上升,质量持续提高。自1995年以来,上海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年增长量超过1000篇。2007年,上海发表科技论文总量为49069篇,居全国第3;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9928篇,占全国的9.59%,居全国第2,比1995年增长8.5倍多。2.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屡创新高,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比重和质量稳中有升。2008年,上海专利申请量达52835件,专利授权量为24468件,在全国排名都为第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17829件和4258件,分别是1995年的50.94倍和59.14倍,居全国第4。1995年,上海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9项,占全国获奖总量的7.42%;到2009年,由上海市牵头和合作完成的57个项目获奖,占全国获奖总量的16.4%,创历史最高水平。3.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08年,上海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和R&D经费投入分别为595.39亿元和362.30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4.21倍和10.11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4%,比1995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1995年,上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7.7%,到2008年,这一指标已经增长到62.7%。4.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高技术产业产值由1998年的749.74亿元增加到6041.9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8年的16.5%提高到2008年的24.8%。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由1998年的22.1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13.08亿美元,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由1998年的13.52%提高到2008年的42.1%。国际竞争力中心发布的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显示,自2003年上海首次进入排行榜以来,其排名一直保持上升势头,2008年度已上升至第110位。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60年来,上海市在基础研究领域、高新技术领域、工业和医疗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科技工作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需要。在基础研究领域,蟾蜍单性生殖研究获突破,繁殖出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在世界上首次以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结晶牛胰岛素及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人工合成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功率激光器“神光”的问世和“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强激光和激光核聚变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在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4年的空缺;完成的“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被认为是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里具有里程碑性的事件;在国际上首创纳米材料的大面积操控排布新技术;建成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界机组辅助成套设备,填补了百万千瓦等级国产化辅助机组设备设计、制造的空白;2006年,总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重型燃机国产化示范工程华能石洞口燃机电厂顺利投产。在医疗技术进步方面,1993年完成首例双下肢再植术,填补了世界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1997年完成了世界最先进的不开刀治疗颅内动脉瘤术;2000年成功施行一例世界首创、体外循环长达23小时的动脉搭桥手术。较之而言,苏州在科技方面就显得较为平淡,这也是苏州目前并没有上海发达的原因之一。上海史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门”(Paramont)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时中国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顶级影院和酒店亦是荟萃上海。例如,始建于1928年的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首部有声电影的放映地。上海音乐厅则是当时世界音质最好的四座音乐厅之一。国际饭店雄踞亚洲第一高楼宝座数十载更因其华美吸引了一位少年立下学建筑的志愿,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浦江饭店是亚洲第一座近现代酒店,亚洲第一盏路灯亦在此点亮。和平饭店则被誉为远东第一奢华酒店。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湾、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中间。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特别是苏州话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上海话上海话(Shanghainese)是上海开埠以后吴语区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方言基础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吴语,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取代苏州话在吴语地区的权威地位,成为吴语区的代表和共通语言。语音受移民中占优势的苏州和宁波两地影响巨大。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新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为此,现在中小学的学生,有一部分难以用上海话与他人交流,甚至听不懂上海话了。所以现在社会各界人士都呼吁要保护上海话,保护方言。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旅游略胜一筹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吸收了中国私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上海石库门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