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老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老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老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老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老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供科学家研究B.禽流感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C.禽流感病毒含有核糖体D.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2.秋水仙素在诱导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是()A.促进细胞融合,使染色体加倍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C.促进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加倍 D.诱导染色体进行多次复制,使染色体加倍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B.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应用4.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③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原核生物的②③过程同时进行C.③过程一定在核糖体上完成D.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转运的氨基酸种类5.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对均患有该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A.XDXd×XdYB.XDXD×XDYC.XDXd×XDYD.XDXD×XdY6.青蛙是XY型性别决定的低等脊椎动物。一只正常的雌蝌蚪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这只雄蛙与正常的雌蛙交配,其子代中()A.雌∶雄=1∶1 B.雌∶雄=2∶1 C.雌∶雄=3∶1 D.雌∶雄=1∶07.关于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8.(10分)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⑴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⑵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⑶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⑷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_________,常见的隔离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经过长期的_________隔离而达到_________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_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⑹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_的方向。10.(14分)完成下列填空(1)在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________结构模型,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配对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原则。(2)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3)根据DNA指纹图来判断罪犯,是由于不同人的DNA具有_______性。(填“多样性”或“特异性”)(4)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做__________(填“边解旋边复制”或“半保留复制”)。11.(14分)豌豆的高茎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回答: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1高茎豌豆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1(1)据图推知,豌豆的高茎为___________性状。(2)F2中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3)F1高茎豌豆自交,F2中同时出现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4)若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接近于___________,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__实验。(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_____________(填“基因型”或“表现型”)。12.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据图回答(1)Ⅲ3的基因型是___,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代中____个体,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2)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她是杂合体的的概率是____。(3)Ⅳ1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体内不含核糖体,C错误;任何病毒都只含一种核酸,DNA或者RNA,D错误。2、B【解析】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3、A【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畴。4、D【解析】

分析题图: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是基因;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有三种:mRNA、核糖体RNA、tRNA,故②过程为转录,④是t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故③过程为翻译。【详解】A.由上分析,过程②为转录,③过程为翻译,转录和翻译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B.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②③过程同时进行,B正确;C.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一定在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D.④是tRNA,其上面的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D错误。故选D。5、C【解析】由于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妇都患有该病,因此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DX×XDY,由于该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dY,Xd基因来自于母亲,该男的母亲基因型为XDXd,故选C。6、D【解析】

已知青蛙是XY型性别决定,雌蛙XX,雄蛙XY.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只正常的雌蝌蚪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表现型变了,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一只正常的雌蝌蚪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该青蛙的染色体组成还是XX,它与正常雌蛙XX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全部是XX,即后代全部是雌蛙,没有雄蛙。

故选D。7、D【解析】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具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但脱氧核苷酸种类相同,A项、C项错误;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B项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D项正确。【点睛】对等位基因的理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且控制着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和D、d和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但控制着同一表现型,属于同一基因;D和d属于等位基因。8、B【解析】

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1500900,其中有1485000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900,约占照射能量的1%;能量金字塔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图1中的A是分解者;最高营养级增加1千克体重,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条件是: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大(20%),即1÷20%÷20%=25;图2中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产者,图3中,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详解】A、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1500900,其中有1485000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00900,约占照射能量的1%,A正确;B、能量金字塔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图1中的A是分解者,B错误;C、最高营养级增加6千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条件是:传递效率最高的(20%),即6×1/2÷20%÷20%÷20%+6×1/2÷20%×2/3÷20%+6×1/2÷20%×1/3÷20%÷20%=375+50+125=550,C正确;D、图2中I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产者,图3中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都相当于图1中的生产者相,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方向2×10665%35%果蝇的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必要条件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生殖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种群的基因库即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种群中果蝇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2×104×107×10-5=2×106。(3)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2+60)÷(100×2)=65%,a%=1-65%=35%。(4)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说明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被淘汰,说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调节,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生殖隔离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点睛】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还有一部分新物种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10、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同源染色体特异性半保留复制【解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详解】(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配对、C-G配对。(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3)不同人的DNA具有特异性,故可以根据DNA指纹图来判断罪犯。(4)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含有一条子链和一条母链,称为半保留复制。【点睛】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11、显性DDDd1/3性状分离1:1测交基因型【解析】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一代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杂合子一代产生比例是1:1的两种类型的配子。【详解】(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后,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由此判断:豌豆的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所做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从遗传图解可知,F2中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其中纯合子占1/3。(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