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强化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强化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强化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强化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强化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要看更远的风景就需要跋涉千里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66页想要看更远的风景就需要跋涉千里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66页选必三第四单元强化练一、单选题1.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2.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由此可见,唐朝A.鼓励海外贸易 B.对外贸易繁荣C.海外贸易成为主要税源 D.广州成为世界贸易中心3.“不但给中国增加了“东土耳其斯坦”的地方,并且还使中国在商业和文化上,与印度、波斯互相接触。远东从此不再和其余的世界完全隔绝了。”材料强调的是A.文明互鉴的持久性 B.丝绸之路的开创性C.商贸往来的频繁性 D.交往范围的广泛性4.宋代瓷器造型简洁,色调优雅,充满温文尔雅的韵味;元代青花瓷则以蓝白两色为主,纹饰极其繁复,器型硕大,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色彩。这种变化说明元代A.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制瓷业 B.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C.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 D.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变化5.…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6.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7.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8.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时间英国工业产值出口额1740年2420万英镑630万英镑1770年3690万英镑1120万英镑1800年6820万英镑2350万英镑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 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9.如图所示为清朝时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 B.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C.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10.21世纪初,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材料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A.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B.服装制造业已领先世界C.手机、汽车已基本普及 D.社会生活已完全国际化11.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张)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材料说明张骞的行为利于西汉(

)A.国力达到鼎盛 B.扩大政治影响C.扩大统治疆域 D.开通丝绸之路12.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何美,羌马—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A.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13.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 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14.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

)A.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 B.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15.日本索尼公司的一则广告主角是佛祖释迦牟尼,其闭目入定不久却凡心萌动,睁开双眼后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出现字幕“索尼,让佛祖心动”。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上述材料反映出(

)A.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 B.广告文化蕴含着殖民主义C.宗教应当积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 D.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16.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17.“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18.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B.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渠道传入内地20.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 D.经济重心南移继续深入第II卷(非选择题)未命名二、材料分析题2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4195519561957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12.8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