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一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二、探究规律,汇报交流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三、掌握算法[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四、归纳整理[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五、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竞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六、总结并布置作业【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式,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图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评价任务设计】:1、利用孩子已有阅历,通过教师的**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2、一个*角是多少度?1个*角等于几个直角?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播放课件)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师:动画片看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师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多**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达成目标1:利用多**播放动画和孩子已有的阅历,通过教师的**和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达成目标1。多**创设的情景也为目标二打好铺垫)(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在课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对话中,你赞同谁的看法?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达成目标2:激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阅历猜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不是盲目猜,激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1.确定研究范围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师:分类验证是科学验证的一种好方式,下面我们就用分类验证的方式来验证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2.操作验证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智慧锦囊:(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2)180°的角是个特殊的角,它是个什么角?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内角转化成这样的角吗?3.汇报交流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1)测算法师小结:用量的方式验证既然有误差、不准,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那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谁还有别的方式?(2)剪拼法(3)折拼法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式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4)推算法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课件演示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4.总结提炼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量——拼——折——推”的方式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达成目标3。此环节让学生通过“量——拼——折——推”的方式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问题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2、书本85页“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达成目标3和目标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达成目标3和目标4.)三、目标达成检测方案:1、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时期,它是用较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异,外表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们量得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4度。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师:是啊,今日咱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式。咱们从猜想出发,经过验证(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数学家的探究历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做最棒的自己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学关键: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递等式计算。(1)942-136÷8×20(2)146×13-360÷6(3)73586-16940+40780-50245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2、文字式题。(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2)37加上16,得多少?(3)350减去80,差是多少?(4)350减去80,得多少?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二、新授。1、引言。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日要学习的新内容。2、教学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2)**:这一道题与刚才口算的”第(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50减去了什么?减去了多少?怎样列式?被减数减数350-80×3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3。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接着计算:原式=350-240=1103、把例3改题。“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被减数乘数(350-80)×3归纳:因为这一题求的是积,必须知道被乘数与乘数各是多少,被乘数是“350-80”所得的差,乘数是已知数了,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号,所以列式为:(350-80)×3。接着计算:原式=270×3=810从运算顺序来看,350-80应该先计算,所以(350-80)×3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94页上的“做一做”题目。四、作业。做练**十一的第1——4题。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式,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较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具、学具准备: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843554029324650062.填空: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46里有()个十和()个一.39里有()个十和()个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60个苹果*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2)60个苹果*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3)60个苹果*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4)60个苹果*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603、602、606、604(说明:604以后再学)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学习例1.(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式.(2)小组汇报计算方式,教师板书.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想法一:3==20想法二:203=60所以603=20想法三:20+20+20=60所以603=20(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3)学生试算602、606,订正得数.(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5)初步练习:804=903=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式读出算式.(学生说出口算过程.)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式.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一说哪种方式最简便.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口算.2.教学例2.学具操作,研究算法.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把69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要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捆?(2捆)再分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23根)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式: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3=);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的过程做简单解释,然后列式计算.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2)小组汇报问:如果用计算的方式,应该用什么方式?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进行小结.693=23想:3=3=+=23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82=363=555=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72除以9_________4除48__________学生**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303402804393482844**完成,观察每组上下两题寻找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问:你有更快的方式口算吗?明确:如303和393.算303只要算十位上33,然后在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了;而393,要先算十位上的33=1,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算个位上的93,3写在商的个位上,结果得13.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注意的问题.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六、作业:1.6025005600038229637772.(1)82除以2得多少?(2)3除900得多少?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个教学内容,其实主要是学习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及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对20以内数及运算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知识,并能熟练正确地完成20以内的计算,还必须经过必要的学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允许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数的意义和组成。教学难点: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猜测。学生估计的数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学们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数一数)2、思考。各小组数小棒要得出准确的根数,我们应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数出整捆的根数?方式一:一根一根数3、探究方式二:二根二根数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捆小棒,1捆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104、交流?选择有**性的数数方式在全班汇报,可能有:?5、说说?1捆是()个十,10个一就是()10?动手操作,感知数的组成。1、11的认识(学生马上就回答出11。)1)数一数a因为我本来就知道10上面是11。同学们都有了一捆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b10加1就是11。2)说一说c一捆是10,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是11呢?怎么看的?可能出现:学生边听边认3)讨论?11当中有两个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是一样吗??4)认识计数器,?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计数器,玩一玩,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并在计数器上拔出11动手操作,感知数的组成2、摆一摆、拔一拔学生边说边摆小棒。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摆一摆15、19,并告诉你们组的同学为什么这么摆?同桌说含义拨计数器。2)在计数器上拔出这两个数,说说含义。2个十就是20。3)20的认识。刚才认识了15、19,知道19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9根再数上1根,是几根呢??我们也把这10根捆成1捆,现在是多少?为什么??在计数器上拔出2个十,并说含义。所表示的意义3、拔数练习。4人小组,1人说,另3人拔。4、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1)读一读各自准备好的直尺,读一读。2)看看尺子上的.数,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5、找一找。抽生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11-20各数?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看图写数。学生完成2、找朋友。3、我会说。1)19的前面是(),后面是()。2)比14多1的是()。3)17的邻居是()和()。4)比16大,又比19小的数有()。总结师总结生总结自我评价: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设计中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玩学校,学中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式,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重爱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4:00是下午()时16:00是下午()时18:30是下午()时()分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二、实践活动。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说说。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课后反思:(略)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案示例一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式,能正确进行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V【演示课件“”】7+()=117+()=137+()=157+()=16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4)例1应该怎样想?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12-7=□想:7加()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5)读算式:12-7=5.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15-7=□(1)分组交流.(2)指导学生**填写.(3)订正时,读算式11-7=4,15-7=8.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16-7=□13-7=□(1)**填写.(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三、全课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随堂练习1.“做一做”第1题.7+5=7+7=7+8=12-7=14-7=15-7=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2.“做一做”第2题.7+□=117+□=137+□=1611-7=□13-7=□16-7=□学生无**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布置作业1.2.11-7=13-7=15-7=12-7=14-7=16-7=板书设计教案示例二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惯.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醋酸钬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上衣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儿童医疗中心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钼氧化物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轻质汽油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衍生品智能生产设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小分子药物医生培训课程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灯箱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欧派家居服务化转型路径及绩效研究
- 文件胶盒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流程手册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朝景 教案
- 幼儿园教职工开展预防性侵
- 医疗机构消毒记录表清洁消毒日检查记录表
- 2024年巴西脉冲灌洗系统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高压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