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_第1页
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_第2页
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_第3页
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_第4页
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给妻子家书内容(汇总17篇)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篇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想,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由于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由于曾经拥有过的你。

《赠内子》

唐代:白居易

白发长兴叹,青娥亦伴愁。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淡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无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一作:断肠)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却。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凄怆。即使相逢也应当不会认识,由于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依稀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相互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射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2篇

读《曾国藩家书》,隽永意深,句句表达文正公独到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回想起当时决定了解文正公,只因偶然听到他说的“聪明人都是下了笨功夫的〞,觉得很有道理。再去看他的家书时,又受到很大触动。

都说文正公是清代理学大儒,但是家书中却并非句句都是大道理,在指导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姐妹,包括写给父亲的信中,记载的是曾文正公苦闷纠结的一生,毫无隐晦,如实记录,而这些苦闷和纠结大多也是我们人生中会遇到的,而书中的文正公的心路历程,给人的不是别的,正式战胜苦闷纠结的力量。我在书中感受到最深的是文正公身上的儒学思想,是修身齐家的中华聪慧。

先从对文正公修身聪慧的感想说起,他确实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继承者的代表。他曾给自己订“日课册〞,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也有大量自省内容,确实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他也向师傅学习“静〞功夫,每日静坐不休止,但若要我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文正公每日必读史十页,且必读经典。家书中写道“为读书可以变其气质〞,我细细思来,应是指接受书中经典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改变人身上的气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日日读经典这件事文正公竟坚持至死,人都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便不简单了,确实如此。文正公写给四位弟弟的信中也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恒为主〞,我心中极敬重。这一“恒〞字,不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吗?

忽的想起一件事,那日我到舅父舅母家访问,却发现舅舅以前极爱好的《曾国藩家书》《菜根谭》《大学》等承载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都被束之高阁,我感到不解,便问舅舅,舅舅却答“工作忙,表弟也不爱看〞,看着表弟书桌上垒起的高高的教辅书籍和舅舅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又想起舅舅以前来我家给我讲国学经典当做睡前故事的情景,一瞬间我感到国学之殇。国学经典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这些经典里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不同于现代快餐阅读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温润与温柔。经典不被青年一代接受,经典渐渐被遗忘在步履匆促的人们的身后,这都是在折射出一个信号: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边缘化这样一个难堪的境遇。我读《曾国藩家书》,书中写到曾先生劝勉自己兄弟多读经典,才能修身,我觉得确实该是如此,并对曾先生日日必作字,虽有事也不休止读史的做法感到敬重,这真真是一个以身传承中华文化的模范。

再说我对文正公家书中的齐家聪慧的感想。家书中曾写道“今人都将学问看错了,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文正公齐家一直秉持的是“和〞字。在文正公得到了一千两白银的时候,寄给父亲的信中建议六百两留给自己家里还债,四百两分给家族亲戚改善生活,在接到两个弟弟的书信中对于分给亲戚四百两银子的不满后,仍坚持分二百两给家族亲戚,后来又写下“和气致祥〞教育弟弟。这都表达了文正公齐家时“和〞的大局观,我想这也是曾家数代不出一个纨绔子弟的原因之一。虽家风严谨,文正公却也“养活一团春意思〞,这又是文正齐家的另一个字“趣〞,文正公虽然严格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也没有忘掉,让他们在努力生活的同时,体会生活的乐趣。在家庭教育中,文正公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而我们今天的一些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的进步,这就不够文正公高明白。这一“和〞一“趣〞,表达的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明。

以上都仅是我挖掘《曾国藩家书》的一小部分,我除了慨叹文正公厉害之处,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厉害之处,这本书一定值得我在人生阅历不断丰富中反复阅读,我相信届时一定会有更丰富的见解。而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那必需是从现在做起的。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3篇

吾妻,蔡英。犬儿指导无方,家男深感内疚,汝下嫁于我,乃吾家门大幸。家男谋生在外,小儿难训,心虑之,悲悲切,狠铁难成钢。尤可敬,为师也,我等狼虎之人皆敬之,劣子还乳,皆以常存敬畏之心。长风破浪终有时,其聪,其灵,望妻倾教之。

夫出,异乡为客,夜拌床塌,假寐,尚思为家戎守。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君子坦荡荡,其身正,不令而行。望妻切莫费思,夫必自重。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夫明其理,但使襄城飞将在,大事必成矣。

夫妇齐眉

庚寅年一月二十一日

陆游家书: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之)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烦躁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殆悔恨.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4篇

家书,代表着一封表达家庭情感的书信,家书也有多种形式,有长辈写于晚辈,也有晚辈的,譬如著名的《傅雷家书》就是一个父亲写给自己心爱的儿子的。一封家书承载着希望与对家中的亲人的千言万语。

家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每个在读书的家中确定都有一位严父慈母,父亲的爱如山,沉稳而可靠,母亲的爱如水,温柔而细腻,在小学生的时代,家人是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题材,而我的家人对我的爱却让我特别深刻。

那是刚中考完的那个暑假,中考成绩刚发下来,我就宛如晴天霹雳一般,心情瞬间跃入谷底。那是我从小到大以来最低的分数,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那鲜红而刺目的字却仿佛在告诉我这就是真的,我崩溃的冲出学校,却并没有回家,而是在学校旁边的公园里疯跑,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个分数,在之前的考试中,从未出现如此低的分数,跑累了我躺在草坪上回忆起我的初中,一段往事从我脑海中不断闪过,曾经的轻狂,曾经的叛逆,那一瞬间都显得那么无知、可笑。我抱头大哭,哭声在公园中久久回荡。

等到我缓过劲来时,已是七八点,我在公园整整待了四个小时!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步步向家的方向走去,宛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表情,这时一道电光闪过,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就这样走在街上,任凭雨水打在脸上却激不起一丝波澜,双眼空洞无神,想着曾经誓言曾经的梦想一点点破碎,最终化为虚无。

当小区的轮廓逐渐映入眼帘,我看见一个身影站在小区门口焦虑的踱步,没错,是母亲,我缓缓走过去,母亲见我焦虑的跑过来结果我手中的包,把我一拽,缓缓地说了声:“先回去。〞我进入家门,看见父亲严肃的坐在沙发上抽着烟,我静静地走进家门,站在门口,不敢进去,以为父亲会像从前一样狠狠地教训我一顿。但事情却没有发声,父亲弹了弹烟灰,吐出一口白雾,缓缓道:“考了多少分啊?〞我如实回复了自己的分数,父亲又缓缓地吸了一口烟说:“计划怎么办?还读吗?〞由于我当时的分数其实只够上我们那里的工校。我一愣顿了顿缓缓说道:“读吧!〞父亲吐出烟,站起身望着我说道:“好吧,这是你的选择,去把衣服换了,好好想想吧。〞那一瞬间我看见父亲的眼中似乎有光在闪烁,将我那宛如死掉的意识一点点拉了回来。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回到房间之中换好衣服躺在床上回想刚刚父亲的眼神,那种从绝望时又重新打起勇气奋勇向前的精神打动了我。于是我在暑假也开始苦难高一的知识。

但学校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有一天,父亲回来拉过我,语重心长的说:“学校找好了,好好学。〞我们家一家三口,包括祖父。祖母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父亲对我寄予厚望,每年陪我读书到深夜,课本总是在我面前提前参悟,为的只是在我不会的时候,有人能给我讲解。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帮母亲打下手,做饭的时候,母亲说漏了嘴,我才得知,当时由于我的分数太低没有学校原因收我,后来父亲想尽方法和理由,别人才愿意帮忙,据说当时父亲差点赖在别人门前。听完后我惊呆了,没有想到父亲会为我付出这么多。

父爱如山,心爱的父亲,感谢你对我的付出和这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恩,母爱如水,母亲也感谢这些年来不停的勉励与爱护将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抚养到现在。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抚育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我的成绩表现以及无限的孝心来回报你们,父亲,母亲,我爱你们。

谨以此篇家书致我最爱的父亲、母亲。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5篇

寒假的早晨,我和妈妈去古文化街游赏。

来到古文化街,我们看见了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沽上艺苑〞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们往里走,看到街道两边店铺古香古色,清白整齐。前来游赏的人熙熙攘攘,喧嚷非凡。由于快到春节了,各家都挂出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福字,红红火火的,很好看。

妈妈给我买了一朵粉红色的头花,我很高兴,我想到了春节再带上。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家商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小老虎〞玩具,我很喜欢这些“小老虎〞。由于今年是虎年,而且我的姥姥和姥爷都是属虎的,所以妈妈给我买了一红一黄两个小老虎。红色的我计划送给姥姥,黄色的送给姥爷,我想他们接到这两个小礼物一定很高兴。我们走进“泥人张〞商店,看到了大量泥人,像真的一样,我最喜欢放炮竹的小娃娃。

走了很长时间,我有些饿了,恰好看到有好多游客在排队买茶汤。我和妈妈也买了一碗杏仁茶汤,这可是用龙嘴大铜壶沏出来的呢!茶汤上面还有香甜的玫瑰丝,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汤,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古文化街又亮起了五彩的霓虹灯。我们随着人流走出漂亮的古文化街,我想以后还要再来。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6篇

关于曾国藩,作为湖湘学子的我早已对他有所了解,而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就已拜读。在朝为官的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显赫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关于他的家书,却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年时代的xxx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这个寒假阅读《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后生的态度。譬如家教五个字:书蔬鱼猪竹。他特别反感孩子们睡懒觉,要求赶快起床读书、种菜、养鱼、喂猪、种竹子去。女孩子还要纺线做饭洗衣,家务事自己做。不但如此,竟然写信通知他弟弟:我将来绝不给子女留钱,做官的人给子女留钱“可羞可恨〞。这样的教育在今年过年时期有很猛烈的感受。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内心最温和的情愫。新春期间,万家团聚、共享天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因子,也创造出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家庭教育的绝佳契机。作为家庭年长的我,今年在家便是成了大扫除、洗碗的主力军,每天在老家院子里都能“日行万步〞。在团聚饭的餐桌上,不仅仅有长辈对去年劳动成果的总结,更有了对晚辈全面发展的殷切期盼。家庭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假使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仅仅视为“吃、玩、睡、买、游〞,那么无疑就冲淡了节日的意义。

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鼓舞精忠报国,到曾国藩家训“书蔬鱼猪竹〞,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聪慧与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重视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冰冷道理,让其潜移默化更多心灵,全社会都会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

现在的影视剧也越来越重视不同家庭家风家训的指导和传承,如《都挺好》、《家道颖颖》等。特别是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时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防备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浮现。

“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管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在团聚中正家风、重家教、树美德,凝聚起传统文化吸引力,表达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追求。传承好、发展好家风这个“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永远记住“回家的路〞,不断增进文化自信的力量,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7篇

我信步于我的书架中,偶然,我发现了一本有些陈旧的《曾国藩家书》,我顺手翻开,不禁投入到了这本书中……

我静静地合上了最终一页,心中却不禁感慨万千。

那不过是几十封普普通通的家书,却是当年曾国藩万千聪慧的结晶。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无所不有。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这是曾国藩家书中的原文,曾国藩早已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胜不骄,败不馁,心静如止水。读至此处,我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他不愧为晚清重臣尔!

曾国藩,谦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莫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曾国藩的信也是为我们而写的,他也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提醒。透过家信,看看曾国藩,再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禁会羞愧万分,我亦然。

曾国藩,他受过无数委屈,但他毫不声张,静静忍受。打落牙齿连血吞,好一个硬汉!当今的我呢,却是一个弹簧,别人一压,就蹦得老高。那次,一个同学和我发生了点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长的权力把我恶告一通,我听见了,火冒三丈,冲上去和他辩论了起来,甚至差点动手,乃至我又多了一个仇人。假使那是曾国藩呢,他可能不会辩论什么,只是静静忍受罢了。我回想起来,不禁惭愧万分,中华民族自古以“忍〞为上德,我为什么不能忍呢?

曾国藩有着一套独特的治家之法,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这是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兴旺的基本,但是这也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我们是这么做的吗?纵观社会,连壁纸都是“豪华、奢靡〞的设计理念,“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哪里有质朴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学何处寻?可能,我们应当吸取一下曾国藩的聪慧了。

跟我们一样,曾国藩身上原来也有大量恶习:居功自傲、出言不逊、待人无礼……甚至比我们更加严重。但是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战胜,战胜缺点,成为了一个谦逊有礼的正人君子。伟人总是有相通之处,xxx生前也是这样一个能够克制自己,去除恶习的人。由此,曾国藩也告诉了百年之后的我们一个道理: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只是由于他们比常人更会战胜恶习。至此,我不禁慨叹:曾国藩成功之道,无过于此!

这本书封面上有二十八个字,其曰:做人处事之典范,修身养性之圭皋,为官从政之精华,治国安邦之箴言。我读完了,不禁慨叹道:“这本书无愧于如此评价了!〞

曾国藩,晚清重臣,几百年前,他留下了这些宝贵的信,今天,当我再次开启那些尘封的家信,我却不禁慨叹:古人的聪慧,曾国藩的良言,不正是我们遗失的宝藏吗?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吗?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8篇

起首语,家书有一定的格式和套路。常用的套语有:见字如面。见信如晤。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惠书敬悉,迟复为歉。接获手书,抚慰莫名。久未谋面,甚为思念。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得书甚慰,千里面目。时欲入夏,愿自珍重。等等。

终止语,假使表示庄重,常用专此、专此布陈、手肃、肃上、手此,手泐等;假使表示仓促,常用匆此、匆促、匆上。常用套语有:匆此先复,余后再禀。书不尽意,余言后续。纸短情长,不尽依依。近来事忙,恕不多谈。

祝颂语也有现成的格式,包括祝颂词和请安词两部分。祝颂词和请安词最常用的是“此致敬礼〞,这是近代以来简化后的用法。此前古体家书常用的祝颂词有此祝、顺祝、顺致、恭祝、恭候、敬颂、即颂、敬请、即请等,请安词则根据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词语,譬如用于父母尊长,常用金安、福安、崇安、尊安、颐安、福寿绵绵等;用于全家,常用阖家安好、阖府康乐、阖府清吉、阖第万福、阖第吉利、合府安康等;用于夫妇,常用双安、双福、俪安、俪福等;用于年节,春祺、春禧、春安、夏安、秋祺、新禧、新春吉利、新年纳福等。

日期,较早的家书往往年署干支,月日用阴历,若换算成公历还要查万年历。后来使用公历的多了,可以一目了然,最好是把年月日写全,否则,时间长了,连自己也不知道是那一年写的了。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9篇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寒假的最终一天,晚饭后我们一家人来到古文化街。

正月十五是传统的灯节,所以今天的古文化街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喧嚷非凡。沿街的商铺都被各式各样的彩灯蜂拥着,有十二生肖灯;八仙过海灯;京剧脸谱灯;西游记人物灯,哇!竟然还有喜羊羊和灰太郎。真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走到古文化街的中心广场,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届的民俗庙会,棉花糖、捏面人、吹糖人、抖空竹、拉洋片、剪纸、茶汤……看到小朋友们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刚出锅的大塘堆儿,高兴地合不上嘴,大量童年的记忆瞬间已浮现在我眼前。

突然间,一阵急促而有节奏的快板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们已来到了“名流茶馆〞,今天的相声大会已经开始,空闲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也常来到这里,大量演员我都熟悉,我还是他们的“小粉丝〞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随着彩灯走到了整修一新的金汤桥上,倚仗栏杆,海河两岸的夜景尽收眼底,看着夜色中的津城灯光阑珊,流光异彩,看着身边的人们欢声笑语,喜上眉梢。我听到了,听到了家乡跃进的脚步声;我触到了,触到了家乡前进的脉搏!

腾飞中的天津,我祝你蒸蒸日上!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0篇

不是将军,而是革命先烈,也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

他在革命前夕写给妻子的道别书——《与妻书》入选教科书,全文如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如意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瞬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1篇

一封家书,照映路的两旁。回家的路和远方的家不管路途遥远,当你开启一扇窗,翻开一页纸都能感受到远方人传送的爱意。

古代有飞鸽传书,遥寄着两方的思念,儿行千里母担忧,诉说着同一月亮的忧愁。一封家书,勿挂,勿忧。喜怒哀乐藏于心头,等待下笔成书。任何慨叹号都将变成问号。关心,挂念远方的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正在做什么。待问号变成句号,心中挂念了解,路在征途,远方等待着我们去探寻。而回家的路不管多远,请将我的思念带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爱戴的长辈,当您当开我的家书时,请您知道我在远方寄予你的浓重的挂念。勿忧,勿愁,勿挂。岁月安好,时光与你又有多少次物换星移的晕光。当您伴随清早的曙光,行走路边的街道,前方沉重道远,开始您一天的工作,遥望渐渐离家而去的背影,为生计日益奔波,平凡而又道远。如若不是那一份沉重的爱又怎能支撑起那平凡的家,贯穿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从黑发变青丝,每日累计的皱纹那是被时间洗涤的印记,多少埋怨何时爱怜,多少开心后的苦涩在每一个不为人知的夜里暗暗发作。细数回味一生的苦和痛,却在每一个清早叫醒沉睡的孩子,这一份工作任重道远,又在每一个黑夜中指引孩子前进,朝令夕改,物换星移,不变的是烛光中的爱。

一封家书始终知道他将要到达的地方事假,家中的人身体是否安好,身心是否愉悦,家中可有富足,日子是否枯燥,将我的问号化作信封传递等待句点的答复。

回家的路始终铭刻脑海,家中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要传递平安,在每一个团聚之夜重逢。又在每一个团聚之夜分开,开心的日子终究短暂,不管走得多远,也要记得黑夜中,万千城市总有一盏灯为你停留。

一封家书,在路上,家中的人,在心中。远方的路等着我去探寻,家中的人,等着我们归来。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2篇

《伤仲永》王安石

《颜氏家训》

《与诸弟书》曾国藩

《西京杂记·卷二》刘歆

《诲学说》欧阳修

《曾国藩家书》

《赵襄主学御》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3篇

《静》

《静的力量》

《静》

《俭》

《成由勤俭败由奢》

《书·家风·成长》

《家风》

六、链接全国

1.延伸默写

2.课内对比

●《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诸葛亮

●《礼记·虽有佳肴》

●《傅雷家书》

3.课外对比

●《曾国藩家书》

●《示儿燕》孙枝蔚《谕儿书》吴汝纶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由于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屡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客人,吃一顿饭,要屡屡停下来,生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充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逊提防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由于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化,可谓良苦认真。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交代,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掉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究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担忧。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三、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爱好。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化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大方,徒碌碌滞于俗,静静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四、《颜氏家训》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大量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

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历代对《颜氏家训》十分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五、唐太宗的《诫皇属》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帝王家训占有特别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十分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把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靡,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掉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逊、擅长听取不同看法,不要由于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由于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利。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

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七、欧阳修的《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指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八、《袁氏世范》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大量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九、《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XX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依旧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一本不醒目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聪慧。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4篇

我喜欢文字,它通体溢香,富有质感与美感,我也就爱屋及乌、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和文字有关的事情,譬如写信。

上了大学,我饶有兴致地享受着鸿来雁往所引发的愉悦。在这些日渐往复的述说中,家书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总显得不疾不徐,大约隔上双旬左右,就会收到或者邮出一封。在那个时候,对于家书的概念,远比不上和朋友们之间的来往信件的印象更为明了。并且,家书中所谈的,多是对学习与健康的关心,而对别的事情则似乎很少聊及。事实上,另有一个原因,当时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且因着天各一方的缘由而把表达的热心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感想更多地倾泼给了她。

然而,就是这样的投人和呵护,在时光茬再中,也未能让我与她行走得更为接近。可能是那个年纪不懂得把握,恋情最终戛然而止。“我请求火焰,熄灭我们的文字。在明日的幸福里,不要回忆黑夜,如何吞噬你我的故事。〞我曾经这样写道,但我无法寄出。就在月光苍凉如水的那个夜晚,吞噬我的除了夜色,还有大段大段的文字。然后是一段日子的沉寂,我对文字变得异常敏感,酒精偶尔地燃烧在体内身外,少见提笔表达的冲动,更乏片言只语来抚慰我的失意。

我不知道父母终究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件事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久后我收到了父母的一封长信。满满几页纸的字里行间,没有责怪的意味,更没有呵斥的成分。父母在为我的沉寂和没有及时给家里写信而忧伤的同时.善意地提醒我,“在感情之外,你觉得是否会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你去努力?我们盼着你来信。〞在那个冰彻刺骨的季节里,家书一下子就温暖了我的眼睛。

时隔几年,我的家书没有逃离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信息化特征,次数在逐年减少,且被电话问候代替。可是,从家书中形成的与父母之问的对话仍旧在继续,而放置于书桌里的家书,也会不经意地,时常翻开来读读。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5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忧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凄怆给你写下去。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大胆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往往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如意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展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

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凄怆啊!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如意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复我。

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凄怆,我先死把痛楚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凄怆。唉!哪里料到我终究死在你之前呢?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忧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凄怆给你写下去。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大胆地走向死亡啊。

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往往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如意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我扩展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

你不要凄怆啊!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如意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复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凄怆,我先死把痛楚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凄怆。

唉!哪里料到我终究死在你之前呢?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

古代给妻子家书范文内容第16篇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