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考研专业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8题)1.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开皇律》

2.与普通股相比,以下选项不属于优先股的基本特征的是()。

A.领取股息优先B.优先获得公司破产清算财产C.不能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D.可以享受公司利润增长的利益

3.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古希腊法》C.《汉谟拉比法典》D.《国法大全》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D.事实研究

5.某远期利率协议的参照利率为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合同利率为4.12%,合同金额为150万美元,合同期为95天,已知在确定日的LIBOR为4.05%,则()。

A.结算金为168美元,且名义贷款方要支付结算金给名义借款方

B.结算金为168美元,且名义借款方要支付结算金给名义贷款方

C.结算金为274美元,且名义贷款方要支付结算金给名义借款方

D.结算金为274美元,且名义借款方要支付结算金给名义贷款方

6.×中学学习北京十一学校,但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在刚刚入学的初一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了实验。通过1个学年的实验发现,实验效果显著。这一实验属于

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单因素实验D.多因素实验

7.下列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童子军的教育宗旨的是()。

A.智B.仁C.勇D.孝

8.某人获得商业银行的一笔按揭贷款,贷款总金额为100000元,贷款期限为2年,规定每年向银行缴纳的还款金额为60000元,则该笔按揭贷款的到期收益率约等于()。

A.10%B.12%C.13%D.20%

9.票据发行便利(NIF)属于商业银行的()。

A.资产业务B.中间业务C.负债业务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0.某甲(女,25岁)与某乙有仇,一日将某乙家3岁幼儿骗至郊外,推入河中淹死。一年后,该案侦破,某甲被逮捕归案。经查明,某甲作案时已怀孕3个月。在无其他法定量刑情节的情况下,对某甲可以适用的法定最高刑是()。

A.无期徒刑B.死刑C.死刑,缓期2年执行D.15年有期徒刑

11.圆(x-3)2+(y-3)2=9上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

12.某研究生初次使用访谈法,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中没有“匿名”。这一研究者违背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

13.以下关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Ds不具备发达的二级市场

B.CDs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C.CDs一般由较有实力的银行负责发行

D.CDs的面额一般不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14.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目的说B.认知同化说C.认知发现说D.信息加工说

15.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应的变化为()。

A.不发生任何变化B.整体向左移动C.整体向右移动D.形状发生改变

16.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如果β>1,说明()。

A.该证券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小于市场组合风险

B.该证券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大于市场组合风险

C.该证券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等于于市场组合风险D.该证券组合属于无风险资产

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分为()。

A.宪法、行政法、民法、劳动法、经济法、诉讼法、环境法等

B.宪法、行政法、环境法、劳动法、诉讼法、海商法等

C.宪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劳动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

D.宪法、特别行政区法、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单行法规等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

A.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五条件地适用刑法

B.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五条件地适用刑法

C.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人员的,无条件地适用刑法

D.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的,有条件地适用刑法

二、多选题(10题)19.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都是主犯B.一般是主犯C.有的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2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的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遭受自然灾害B.年老C.疾病D.丧失劳动能力

21.根据我国民法,下列行为中可适用无过错原则的是()。

A.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B.甲的侵权行为造成乙的身体损害C.高度危险作业造成损害D.因违约造成他人损害

22.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对象的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D.依法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23.体现法治原则内涵的是()。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一切人民均享有基本人权D.国家权力以法律授权为基础,无授权不得为之

24.目前我国地方政区的类型有()。

A.一般地方政区B.民族自治地区C.经济特区D.特别行政区

25.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社会B.国家C.社会单位D.事业单位

26.某甲从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先后拐卖妇女10余人,其中在拐卖的过程中,还强行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三名,强迫二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一名被拐妇女因不堪折磨而逃跑未成,某甲为灭口而将其杀害。对某甲应以哪些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A.拐卖妇女罪B.强奸罪C.故意杀人罪D.强迫卖淫罪

27.依照合同法规定,下列债权不得转让()。

A.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B.未经债务人同意转让的债权C.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D.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28.法律生效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A.自法律颁布之日起生效

B.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C.由专门决定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生效时间

D.规定法律颁布后到达一定期限开始生效

三、判断题(2题)29.“三不放过”是指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A.是B.否

30.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范围的过程称为危害辨识。

A.是B.否

四、填空题(2题)3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玄怪录》的作者是()。(浙江大学2001年)

五、计算题(2题)33.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为5%,假定一贝塔值为1的资产组合市场要求的期望收益率为12%,根据CAPM模型:(1)市场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多少?(2)假定投资者正在考虑买入一只股票,价格为40元,该股票预计来年派发红利3元,投资者预期可以以41元卖出。股票的贝塔为-0.5,该股票的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了?

34.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求:(1)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2)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六、8.论述题(2题)35.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36.论述埃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述评。

参考答案

1.C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答案A不正确。魏明帝时,有识于汉朝律令的繁杂,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即《魏律》或《曹魏律》。答案B不正确。《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答案D不正确。隋朝的《开皇律》的体例也是按《北齐律》为12篇,但晚于《北齐律》。

2.D解析:优先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领取股息优先。公司在付给普通股股息之前,必须先按固定的股息率付给优先股股东股息。因为股息率是以面值的百分比表示的,所以优先股面值的大小很重要。无面值的优先股常以固定的金额表示。总之,优先股股息较为稳定且优先。

第二,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时,优先股股东有权在公司偿还债务后按照票面价值的规定先于普通股股东从公司资产拍卖所得的资金中获得补偿。

第三,优先股股东一般不能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能像普通股股东那样有投票权,只有在直接关系到优先股股东的利益表决时,才能行使表决权,或者在优先股股利欠款达到一定数额后,可以投票选举一定人数的董事。

第四,优先股股东不能享受公司利润增长的利益。因为优先股股息是固定的,因此当公司连年获得高额利润时,优先股的股息不能因公司获利而提高,此时的优先股的股息可能会远远低于普通股所得的股息。

因此,本题应选D。

3.C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世界古代法律概况的了解。《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449年,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国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时期制定的,反映了简单的商品经济关系,是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本题问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这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法的代表,故选C,A、B、D均不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战国时魏相李悝制定的《法经》,这也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

4.C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5.D解析:远期利率协议是买卖双方同意从未来某一商定的时期开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按协议利率借贷一笔数额确定、以具体货币表示的名义本金的协议。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是名义借款人,其订立远期利率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远期利率协议的卖方则是名义贷款人,其订立远期利率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利率下降的风险。之所以称为“名义”,是因为借贷双方不必交换本金,只是在结算日根据利率协议和参考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额,由交易一方付给另一方结算金。

一般来说,实际借款利息是在贷款到期时支付的,而结算金则是在结算日支付的,因此结算金并不等于因利率上升而给买方造成的额外利息支出,而等于额外利息支出在结算日的贴现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中,rr表示参照利率;rk表示合同利率;A表示合同金额;D表示合同期天数;B表示天数计算惯例(如美元为360天,英镑为365天)。

在远期利率协议下,如果参照利率低于合同利率,那么名义借款方就要支付名义贷款方一笔结算金,以补偿买方在实际借款中因利率上升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6.B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根据实验的场所和情境将实验划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根据教育实验的目的和功能将实验研究划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施加实验因素的多寡将实验研究划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将实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7.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童子军“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训练之最高原则”,教育宗旨是“智、仁、勇”,A项智、B项仁及C项勇是其教育宗旨,而D项孝不是其教育宗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8.C[参考答案]C

9.B[参考答案]B

[分析]

票据发行便利(NIF)是指银行承诺帮助筹资人通过发行短期票据或CDs筹资,如果筹资人发行票据或CDs不能如期售完,承诺该业务的银行将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买下。筹资人可以在一定的承诺期内(1~7年)循环使用票据发行便利筹措资金,在承诺期和约定的额度内,票据发行人每次未售完的票据都将由签约银行收购。银行在赚取承诺费的同时,也要承担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这种风险是一种“或有风险”,因此,票据发行便利应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规定表明,并不是对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都适用死刑。死刑的适用在犯罪主体上有两点限制:(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年满18周岁以后再执行。而且,由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死刑的执行制度,所以,不适用死刑,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也不能判处死缓。(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是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审判前被羁押时已经怀孕的妇女。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分娩后再执行。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怀孕的妇女无论是在羁押还是在受审期间,都不应当为了要判处死刑而给她进行人工流产;已经人工流产的,仍应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另外,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也包括不能适用死缓。本题中,虽然甲作案的时候已怀孕3个月,但一年后审判时,她并没有怀孕,因而不适用该规定。同时,因为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因此,对甲可以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

11.C解析:圆心(3,3)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为

由于圆的半径为3,所以圆(x-3)2+(y-3)2=9上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3个。

12.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都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有特定的研究程序。任何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都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定和基本的原则。在研究所用的访谈资料的呈现过程中必须匿名。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13.A[分析]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是一种银行定期存款凭证,与普通定期存款不同,它由银行以大面值金额发行,并可以在次级市场上自由转让,因而构成一种货币市场工具。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主要市场特征在于:第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没有规定的面额,它的面额一般很大,在美国为10万美元以上;第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随时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有很高的流动性;第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没有利率上限,其利率通常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获得接近于金融市场的利息收益;第四,通常只有较大规模的货币中心银行才有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资格。

因此,本题中只有选项A的叙述是错误的。

14.B奥苏伯尔的理论可以称之为认知同化说或认知接受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布鲁纳提出的理论,称之为认知发现说。

15.C[参考答案]C

[分析]

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位置取决于技术水平。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从既定资源中所能获得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原有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向右平移,这标志着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提高了。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16.A

17.A解析: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以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18.A解析:根据《刑法》第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可见,如果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是我国普通公民,则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如果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则无条件地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19.BCD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胁从犯。

20.BCD解析: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殊的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的,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和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这—权利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即他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而A项遭受自然灾害,只是由于一时的客观原因,遭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等,受灾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的手段。

21.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各国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这一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使得曾一度维持公平,能激发人创造、发展世界的积极性的过错责任原则.从公平变成相对不公平。因为机械在工业生产领域被广泛使用,形成了许多高度危险的行业,伤害事故频繁发生,按照过错归责原则,那些因机械发生故障而引发的伤害事故,从肇事一方的主观方面来分析,确实难以证明其存在故意或过失,如果遵循过错归责原则,发生的损害,只能由受害人自己来承担了,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为了弥补这种不公平,法学上创立了无过错归责原则。所谓无过错归责原则,是指在某些领域或行业内,对造成损害的行为不再强调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而仅以损害后果是由行为人造成的作为确定民事责任归属的法律原则。选项A所列的产品质量责任适用无过错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一规定表明,产品致人损害属于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产品不合格。(2)损害是由不合格的产品所致。所谓产品不合格是指产品存在着“不合理危险状态”或者“缺乏应有安全”的状态。这就是说,一项产品,如果对使用者、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或者说没有向有权期待安全的人提供安全,那么,这一产品就可以称为不合格产品。衡量一个产品是否合格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二是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三是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产品责任不仅适用无过错责任,而且责任形式是连带责任,即受害人可以向产品制造者、销售者任何一方请求损害赔偿,但受害人不得直接向产品的运输者、仓储者要求赔偿。责任承担者中的一方赔偿受害人损失后,可以行使追索或分担损失责任的权利。产品责任中的制造者或销售者不能以自己对不合格产品的制造没有过错来免除责任。但是,致人损害的产品在致害时已过了有效的保质期限,或产品的致害是由于受害人的过错或非正常使用所致,那么,制造者或销售者可以此为抗辩理由,主张免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选项C所列的高度危险作业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如,高压电线致人损害就属于此种情况。高度危险作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损害必须是由高度危险作业所引起的。所谓“作业”,通常是指一种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科研活动和自然资源勘探活动。所谓“高度危险”,是指人们在从事这类作业时,即使尽到现有技术水平下所能尽到的高度谨慎和勤勉,仍不能避免致人损害的发生。此类高度危险作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们不为法律所禁止;二是加害人从事这类作业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难以避免。所谓“周围环境”,应是指危险作业所造成的损害是致害的作业物以外的他人人身和财产的损害,如航空器失事,航空公司承担特殊侵权的范围应是航空器失事所造成的航空器以外的人身和财产损害,不包括航空器内的乘客和机务人员,他们的人身和财产损害应按航空旅客运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2)损害的客观存在。(3)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后果间有因果关系。另外,高度危险作业人不能以自己对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为免责事由,但如果能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则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高度危险作业人仍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但事后可以向引发损害的第三人迫索。选项B所列的是侵害人身权的侵权行为,属于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侵害公民的身体,亦即破坏公民生理机体的完整。侵害公民的身体依侵害程度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侵害公民的身体造成一般伤害,受害人经治疗身体机能能够得到恢复的;二是侵害公民身体致使受害人残废的。受害人残废,亦即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三是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死亡的。造成死亡既包括直接剥夺生命致死,也包括伤害致死。选项D不正确。违约造成他人损害属于违约责任归责原则问题。违约责任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过错构成违约责任的基本要件。违约责任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性在于,有过错的违约责任在违约方,即法律实行过错推定主义。也就是说,当违约事实出现后,法律直接推定违约方主观上存在过错,但允许违约方举证证明违约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在情势变更的情形下发生的,以免除自己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在个别领域也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违约方即使证明违约行为非出于自己的过错,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法律也同样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有以下情况:(1)按《民法通则》第116条规定,属于当事人上级机关的原因不能履行,该当事人按合同约定向他方赔偿损失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再由上级机关对它因此受到的损失负责处理。(2)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合同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应先由合同义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合同约定解决。

22.ABD解析: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侵犯的对象包括: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人员,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妨害公务罪的对象。

23.BD解析:法治原则包括通过法律对权力的控制原则、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权利保障与社会自由原则、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原则。B、D体现了法治原则的内涵。

24.ABD解析: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设置类型,我国的地方政区类型有:一般地方政区、民族地方政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只是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一般行政区域。

25.AB解析: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殊的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这一权利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即他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是宪法中的一项特殊的基本权利,其义务主体只能是社会、国家。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此义务。

26.AC解析: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另定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的,仍按照拐卖妇女罪论处,但是,这里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并不包括故意杀人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的,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27.ACD解析:《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28.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了解。法律效力也称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法律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三个方面。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时间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法律生效的时间一般是根据法律的具体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法律颁发之日起生效;(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由专门决定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生效时间;(4)规定法律颁布后到达一定期限开始生效,故本题A、B、C、D四个选项都正确。

29.N“三不放过”是指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30.N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为危害辨识。

3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牛僧孺牛僧孺

33.(1)市场组合的贝塔值为1,它的预期收益率为12%。(2)贝塔值为0意味着无系统风险。股票组合的公平收益率是无风险利率5%。(3)根据SML方程,贝塔值为-0.5的股票的公平收益率为:,利用第二年的预期价格和红利,得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E(r)=

。因为预期收益率超过了公平收益率,股票定价必然过低。

34.(1)A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万美元B价值增加为:500-200=300万美元C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万美元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万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万美元(3)原来GDP为6300,现在加上进出口因素,GDP变为:6300+(1500-1000)=6800万美元。净出口额为:1500-1000=500万美元

35.(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②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③心理起源于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①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②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借助成熟个体可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并且儿童的年龄渐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自然经验:主要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是主体的个别动作作用于客体所产生的有关客体位置、运动和性质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有关客体本身的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二是数理逻辑经验它是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指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传递主要有言语、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平衡化:皮亚杰认为认识或者说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由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图式。图式的复杂水平直接决定了思维水平的高低。图式类似于其他学者所认为的认知结构。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量的积累)一个是顺应(质的飞跃)。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即改变主动运动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到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可以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是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3)发展的阶段理论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④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⑤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到逐步组成整体。这种整体结构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2~6、7岁前运算阶段;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11、12~14、15岁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认知就基本达到了成熟。(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中学教学应适应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与原先学过的抽象概念之间的新关系。②如何认识儿童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②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③心理起源于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①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②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借助成熟,个体可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并且,儿童的年龄渐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自然经验:主要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是主体的个别动作作用于客体所产生的有关客体位置、运动和性质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有关客体本身的,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二是数理逻辑经验,它是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指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传递,主要有言语、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平衡化:皮亚杰认为,认识或者说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由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图式。图式的复杂水平直接决定了思维水平的高低。图式类似于其他学者所认为的认知结构。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量的积累),一个是顺应(质的飞跃)。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即改变主动运动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到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可以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是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3)发展的阶段理论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④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⑤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到逐步组成整体。这种整体结构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2~6、7岁,前运算阶段;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11、12~14、15岁,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认知就基本达到了成熟。(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