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及写作特色;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起来讲给大家听听?(故事概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扔到沸水里,瞬间的强烈刺激,青蛙会迅速奋力跳出,死里逃生;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温水中,慢慢加热,等到青蛙发现危险来临时,它已经无力逃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初读,感知课文:(一)走近孟子说说你所了解的孟子(老师及时点评)提示:我们在识记一位作家时,可以从姓名、时代、作品、成就、评价等方面入手。(二)朗读课文力求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正确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他生评价。(课件投放注音、停顿)接下来:1、听读。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2、自读。扫清字词障碍。3、指名读。他生评价挑战。4、赛读。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5、齐读。读出气势。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让我们齐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再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标记疑点、难点。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3、质疑释疑。4、再读。指名读、齐读。5、读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关键字词并翻译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管夷吾举于士(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文言文翻译小窍门a、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b、抓住关键字词,直译为主c、合理调整语序d、补出省略成分快速背诵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背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这么经典的文章就应该背诵,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
(课件展示。)
快速背诵法:
1、抓层次。
2、抓句式。
3、抓关键字词。
同学们先自己观察,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背诵层次?句式上有什么规律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学习这种快速背诵法。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往往最容易忘记,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关键词。让我们试背第一个层次。
(课件展示。)
同学们,平时背诵的时候,一定要寻找规律与方法,并且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背文章就成了一种享受。四、研读,理清思路:作者提出的思想观点是什么?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说说作者论证的思路。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五、品读,赏析语言:本文语言内涵丰富,颇能给人启迪。找出你以为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并作一点赏析。(可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内容启迪等方面任选一角度)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以骈句为主,运用排比,结构整齐,增强了语言气势。告诉我们: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现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小结: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句式灵活,逻辑严密,富有文采。孟子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六、延读,拓展思维: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有所作为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你能再说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吗?如: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我们的生活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磨难与挫折,内心彷徨,焦虑,痛苦,这时我们应该大声地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当我们终于战胜了困难,雨过天晴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坚定地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可从个人成长、环保、国家发展等方面)结束语:孟子的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走进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历朝历代,兴亡更替,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因忧患而生,又因安乐而死。所以孟子是在为百姓而忧,为国家而忧!让我们再次满怀崇敬,齐声朗读课文,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永远铭刻在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列举事例道理分析个人发展国家兴亡(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情分析本篇课文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但是接触文言议论文还是首次。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学生首次接触此类文章,对文体理解上必然存在困难,且初中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过于透彻,只要就文章能说出一二就可以了,不必做过多延伸。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也不必多讲,只要能基本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就行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降低难度,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文体解读上可简单带过。效果分析这节课实现了我最初的教学设想,基本达成预设的三个教学目标,效果达成较满意的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出了文言文朗读这一核心,从读中来,到读中去。悉心指导朗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体验,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语感,课堂始终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增添了课堂生机与活力。二是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文言文朗读的方法、翻译的技巧、快速背诵的方法、品味语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放手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四是教学流程安排较为合理,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各环节效果分析如下:(一)导入环节。导语能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一个很重要的意思就是青蛙在逆境之中成功逃生,顺境中反而面临死亡,与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我用这个故事作为导入。(二)初读环节。朗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充分引领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我力求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初读,重点要求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正确停顿,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对朗读节奏的控制、抑扬顿挫的处理,能力上有明显提高。但一开始学生不能读出文章气势和感情,通过引导学生听读比照、模仿自读、比赛朗读、评价指导、齐读等多种形式,使朗读充满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读出了气势,感情越发充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三)再读环节。疏通文意环节至关重要,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关系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环节分为四步: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疑难词句。③课堂释疑,学生提出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此环节四个步骤,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四)研读环节。本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了文章思想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把握了文章写作思路:文章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五)品读环节。本文语言内涵丰富,颇能给人启迪。通过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内容启迪等方面任选一角度作一点赏析,并欣赏孟子的名言警句,来“管中窥豹”,学生初步了解了孟子说理散文的语言特色:善用排比,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句式灵活,逻辑严密,富有文采。(六)拓展环节。此环节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观点出发,设置了两道思考题:一是说出磨难中有所作为的事例,二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思想观点的现实意义。通过训练,拓宽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最后,在齐声朗读中结束学习旅程,让孟子的思想再次激荡学生的心灵。教材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一篇。《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论述严密,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读后发人深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评测练习一、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二、说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⑴举于士古义:今义:;⑵所以动心忍性古义:今义:;⑶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今义:;三、翻译下列语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个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课后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以诵读为主,传授朗读、背诵的方法技巧,培养语感,提高能力。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品味语言,体会孟子思想和语言特色,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教学实现了我最初的教学设想,基本达成预设的三维目标。满意之处:1、突出了文言文朗读这一核心,从读中来,到读中去。悉心指导朗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体验,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语感,课堂始终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增添了课堂生机与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管理自考信息管理试题及答案
- 运动与糖分摄入关系考核试卷
- 印刷品与城市文化的关联考核试卷
- 印刷油墨耐化学品降解性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试题及答案
- 燃烧效率评估考核试卷
- 用户增长预算分配策略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新和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收购大豆管理办法
- 扭亏增盈管理办法
- 多渠道外贸客户开发
-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工作流程
- 整式的乘法基础训练题(一)
- 秋招面试官技能培训
- 2023年12月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考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易错、难点、常考点甄选)含答案带详解附后
- 打破刻板印象
- Hirschmann-RS20交换机配置说明-090420
- 2023年荆州市荆州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国家开发银行招聘考试真题汇编
- 集团分权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