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评价模型_第1页
硕士论文评价模型_第2页
硕士论文评价模型_第3页
硕士论文评价模型_第4页
硕士论文评价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硕士生的质量与数量是否成正比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研究分析硕士论文的质量,从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找出当前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对于问题一,先以不同选题(XT=1,2,3)的比重作为评价选题总体评价的标准,得出2006-2008这三年XT=3的比重在70%左右,不同专业在选题(XT=3)的比重除了专业11外,都不低于50%。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六个指标对开题影响的权重,再乘以给定不同指标的分值,当分值越低时说明开题的质量越好。本文得出2006-2008年的开题分数在1.5分左右,而不同专业的开题分数1.37-2.00之间。对于问题二,根据两位专家的评分进行加权求出不同年份不同专业的论文总体得分及其方差并进行排序,得到2006-2008年论文总体分数在86分左右,而不同专业的总体水平有67.46%达到优秀水平。对于问题三,随机抽取不同选题各25个数据,通过分析在不同选题下硕士论文的总体水平,得到当XT=2和3时,论文总体得分很接近,而XT=1时,论文总体得分相对较低。然后建立开题与论文总体得分之间的线性相关模型,求出模型为y=-0.0552x+90.7125,在进行可决系数检验,可得R2=0.0424,开题与实际得分具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对于问题四,以均值,方差,等级比率作为评价复审论文总体水平的标准,本文得到复审后论文的各年份的总体水平大概为82分,优秀为约38%,除了专业10,14,25为优秀等级,其余专业的论文水平都为良好。对于问题五,复审后论文的得分比复审前低,但是方差相对较高,说明复查论文的得分更严格、更客观。最后,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改进。关键字: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一、.问题重述我国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然而,这种多样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也使得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研究生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的越来越大作用,更使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找出当前国家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招生政策,改革招生方式,真正吸收综合素质高和研究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研究生队伍,已成为保证、提高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第一大关口,是国家乃至个人都十分关注的一项课题。某校正开展硕士生质量评价,现搜集到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评阅信息,分别按年存放在相关数据库中。附件1和附件2中给出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的评阅信息。全部存放在Excel表中。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2、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3、 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4、 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二、问题分析针对问题一,对年硕士生论文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分析XT=1,2,3在不同年份,不同专业所占的比重,若选题XT=3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硕士论文的选题总体水平越高;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总体水平六大指标的权重,给不同指标的不同评分标准设定对应的分值,(比如论文难度中三个评分准则偏高,适当和偏低的分数分别为1,2,3),在用不同的指标权重乘以对应的分值则可以得到每篇论文的开题报告总分,从而求出不同年份,不同专业开题报告的分值,分值越低越好。针对问题二,取两位专家的加权平均分作为每篇论文的总体得分,由于两位专家的水平能力都未知,所以我们给定的权重相同,都为0.5。然后求出各年和各专业硕士论文的总体分数及其对应的方差并进行比较。针对问题三,通过MATLAB程序分别随机抽取出XT=1,2,3这三种情况各25个数

据用来估算总体的情况,根据在不同的选题下,硕士论文的总体得分的情况。在讨论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时,建立线性相关模型,求解出线性相关模型,并对模型的可决系数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程度。针对问题四,利用硕士论文复审后得到的数据,画出散点图,求出不同年份,不同专业复审后的得分均值,方差以及不同年份不同等级论文所占的比例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五,对比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探讨二者各年份、各专业的均值、方差、优秀情况的差异和关联性。三、模型假设1、 假设各指标间相互独立2、 假设模型只考虑给出的这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3、 论文选题和开题的量化允许存在合理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4、 假设初审论文与复审论文都是在某学校的硕士论文中随机收集的5、 搜集到的论文评阅信息都是真实的,而且具有完整的统计数据,其预测值容易确定。6、 假设复审的评阅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四、符号定义及说明。: 评价指标aj. 指标C和C对硕士论文开题总体影响值比。AVERAGE:求平均max最大特征根max最大特征根论文实际得分i号论文实际得分i号论文预测得分得分所有被抽取的论文得分均值:开题打分体系下的得分:S转化为百分制的得分可决系数五、模型的建立及求解5.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及求解5.1.1建立层次分析评价模型5.1.1.1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为了对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我们先选题与开题的评分标准综合起来。硕士论文开题评价层次分析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O,准则(指标)层C和方案层P,其中目标层为论文选题开题总体评价;准则层为评价指标,包括论文难度,论文工作量,研究方案可行性,硕士生对文献资料和课题的了解程度,对论文选题报告的总体评价和对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报告中反映出的综合表达能力,共6个评价指标。5.1.1.2构造判断矩阵因为指标的确定和分值的给定带有主观臆断性,为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T・L・Satty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表,并根据经验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对指标层的各因素对目标层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目标层O层因与评价指标层次C中的C1,C••,C相关,n则判断矩阵可用表示为:A=(aj)n疽其中用a.表示指标C和C对硕…a a … a21 22 2n.•・ ••・ ••・k3n1 3n2 nn士论文开题总体影响值比。j ,j5.1.1.3计算判断矩阵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人,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A,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是权系数的分配。5.1.1.4一致性检验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令C.I.=人max—nn一1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Xmax-n越大,C.I.就越大,那么,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R.I.的取值见下表。表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n 1 2 3 4 5 6 7 8 9 10-R.I.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R.I.C.I.令:C.R.——R.I.称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其中:R.I.为与C.I.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V0.1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必须重新调整判断矩阵在的元素,直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5.1.2问题一求解5.1.2.1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进行总体评价XT=1表示论文具有理论意义,XT=2表示论文具有实用价值,XT=3表示论文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XT=4表示意义不大,由于在所给出的数据中没有出现XT=4这种情况,所以本文不对这种情况进行讨论。现按年份统计XT=1,2,3所占比重如下:表3不同年份不同选题所占的比重表年份XT=1所占比重XT=2所占比重XT=3所占比重总体情况10.08%18.28%71.64%2006年13.00%18.30%68.70%2007年8.50%15.79%75.71%2008年9.39%20.96%69.65%从上表可以看出:1)、2006-2008年三年的硕士论文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比重很大,稳定在70%左右,说明这三年的硕士论文选题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只重视实用价值的论文的比重也在18.28%左右,2008年相对其他两年比重有所增大,达到了20.96%,说明硕士生在选题的时候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实际价值,但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论文的实际价值,建议学校建议引导研究生加强对理论的重视。3)、还有10%左右的硕士论文在选题时仅仅局限于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上的价值,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方面的比重还是很大,需要改善的。现按专业统计XT=1,2,3所占比重如下:表4不同专业不同选题所占的比重表专业XT=1所占比重XT=2所占比重XT=3所占比重1140.00%15.00%45.00%350.00%0.00%50.00%836.73%8.16%55.10%313.70%37.04%59.26%337.14%32.14%60.71%320.00%37.04%62.96%1011.76%23.53%64.71%299.38%25.00%65.63%185.97%28.36%65.67%1910.00%24.29%65.71%219.05%14.29%66.67%144.17%29.17%66.67%222.33%30.23%67.44%

1617.24%14.94%67.82%2115.85%14.63%69.51%66.67%23.33%70.00%717.24%10.34%72.41%204.23%21.13%74.65%1312.50%12.50%75.00%340.00%25.00%75.00%286.38%17.02%76.60%270.00%23.08%76.92%416.22%5.41%78.38%150.00%20.69%79.31%50.00%20.00%80.00%913.33%6.67%80.00%3010.00%10.00%80.00%124.48%13.43%82.09%13.45%13.79%82.76%246.90%10.34%82.76%266.90%10.34%82.76%257.69%3.85%88.46%172.90%5.80%91.30%230.00%0.00%100.00%由于专业3,5,23,34样本量太小,不能反映该专业的总体水平,所以在进行讨论时剔除这四个专业。结合表可以得知,1)所有专业中,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论文在三种选题中所占比重都是最大,而且除专业11外,其余专业在选题XT=3时的比重都不低于50%,说明总体上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论文比重较大时各专业普遍如此的反映;与实践没有直接关联的选题比重普遍最小,说明各专业的硕士论文更注重研究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与实践比较分离的纯理论研究受到普遍忽视。5.1.2.2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开题进行总体评价由于题目所给的数据中,硕士生对文献资料和课题的了解程度和对论文选题报告的总体评价这两项指标都没有出现较差的情况,所以本文不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水平六大指标论文难度,论文工作量,研究方案可行性,硕士生对文献资料和课题的了解程度,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报告中反映出的综合表达能力,对论文选题报告的总体评价分别用符号C,C,C,C,C,C,表示。假设每个指标满分为1 2 3 4 5 63分,对于不同指标出现的不同情况具体分值如下表所示:表5不同指标评分指标C1C2评分标准偏高适当偏低偏大适当偏小

标准分数123123指标C3CCC4 5 6评分标准可行基本可行不可彳丁好较好一般标准分值123123当论文开题在1-1.5分时,我们认为该硕士论文的开题优秀;1.5-2分时,认为该硕士论文的开题良好;2-2.5分时,认为该硕士论文的开题一般;2.5-3分,认为该硕士论文的开题差。下面利用层次分析的思想求出这六个指标硕士论文的开题总体中所占的权重。1、构造成对比矩阵121/21/41/31/21/211/31/51/41/32311/31/21/34531233421/2122331/31/21则根据1-9尺度构造的成对A=(a..)=则根据1-9尺度构造的成对A=(a..)=7若A为一致性矩阵,则其唯一非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后可作为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权向量。(如本文六个不同的指标对论文的开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矩阵A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一致阵。根据Saaty等人的理论,只要矩阵A的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则可以利用矩阵A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权向量。显然,本文所给出的矩阵A不是一致阵,运用MATALAB(程序见附录)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为人=6.2140。2、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一致性指标公式CI:max—〃=6.2140-6=0.0428,由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n一1 6-1值表查得当n=6时,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4,所以有一致性比率CR=乌=蛙=0.0345<0.1RI1.24得,矩阵A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的范围内,其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六个不同的指标对论文的开题的权重向量。3、求权重向量利用MATALAB求出权重向量W=(0.0784,0.0504,0.1147,0.3594,0.2274,0.1698根据权重求出的不同专业不同指标的得分如下所示:表6不同专业论文开题分数表

专业343314221专业34331422126295排名12345678加权平均值2.001.731.721.671.631.621.601.59专业31301911462132排名1011121314151617加权平均值1.571.571.571.571.561.561.551.54专业1320724182528排名1920212223242526加权平均值1.541.531.521.511.491.481.471.47专业12233169151710排名2728293031323334加权平均值1.471.471.451.431.431.401.381.37271.5828181.5423由表可得,34个专业的硕士论文开题的总体得分在1.37-2.00,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这34个专业的硕士论文开题都是优秀的。表72006-2008年度硕士论文开题分数均值表年份200620072008加权平均值1.581.521.532006,2007,2008这三年的硕士论文开题水平相当,2007,2008年相对2006年有所提升,提升幅度不是很大,约为2%左右5.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及求解5.2.1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对于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我们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是不同年份,不同专业的均值和方差进行衡量。题目所给出的2006-2008年不同专业硕士论文得分是2006-2008年硕士论文的样本量。我们通过忽略样本量过少的专业,利用已给出的样本的均值来估算不同专业硕士论文的总体得分。本文每篇硕士论文的总分根据两位专家评分的加权平均值所求,即每篇硕士论文的总分二a*第一位专家的打分+(1-a)*第二位专家的打分。假设两位专业的水平相当,所以取权重a=0.5,则有结果见表8表82006-2008年度硕士论文分数表年份均值方差特优论文总数所占比例200685.511322.662555/377200786.042517.111622/494200886.147414.507844/458由表可知,2006-2008年硕士论文总体得分2008年最高,2006年最低,2007年居中,虽然总体分数不断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相差的分数很小,都不超过1分;而方差2006年最大,2008年最小,2007年居中。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从2006年到2008

年硕士论文的总体质量越来越高了。又根据评分等级划分表:95分以上为特优,85-94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一般,65分以下为较差,2006-2008年这三年的硕士论文的总体水平刚刚达到优秀水平,要达到特优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在每年的所有硕士论文中,特有论文的总数所占比例很小。每篇硕士论文的总分二(第一位专家的打分+第二位专家的打分)/2,利用MATALB(程序见附录)求得2006-2008年不同专业分数的均值排名表如表9:表92006-2008年不同专业硕士论文均值排名表专业24109251112183017排名123456789均值89.088.087.687.387.287.287.287.287.1专业32232813293121202排名101112131415161718均值86.686.586.486.286.186.086.085.985.9专业78264146127--排名1920212223242526--均值85.785.685.685.384.784.584.484.3--专业19151633534223--排名2728293031323334--均值84.384.284.284.183.883.483.377.3--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第34个专业的总体评分为77.3分外,其他33个专业论文的总体分数介于83-89分,没有一个专业的总体评分达到特优,其中,67.46%专业的总体评分已达到了优秀,而专业3,5,22,23,34的总体分数有待提高。但由于3,5,23,34专业所选的数据样本量过少,用来估算总体分数存在很大的误差,所以忽略不做评价。所以,从总体上来说,2006-2008年硕士论文成绩是优秀的。对不同专业的均值进行排序,如表10所示:表102006-2008年不同专业的分数的方差排名表专业52334293132242027排名123456789方差2.366.257.928.4811.4311.6711.7412.9313.03专业22211516338131011排名101112131415161718方差13.2013.7114.1714.1714.2614.3714.4714.5014.54专业25174118302819--排名1920212223242526--方差14.9515.8015.9917.7517.9417.9418.5219.53--专业72612914632--排名2728293031323334--同样,由于3,5,23,34专业所选的数据样本量过少,用来估算总体分数存在很大的误差,忽略不计。不同专业总体得分的方差相对均值来说,差距较大。其变化的最大幅度为(30.45-8.46)21.99。方差越大,说明该专业的总体得分越不稳定。总而言之,由于不同专业的总体得分差值(6)不大,但是方差之间的差值偏(21.99)。所以,在对不同专业的总体成绩进行判断的时候,要综合两个因素进行考虑,不能一味地追求总体得分最大。5.3问题三的模型建立及求解5.3.1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由一二问可知,2006-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各项指标是稳定的。所以,选择其中一年进行分析也能说明另外两年的情况。下面选取08年硕士论文抽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5.3.1.1不同选题与论文总体之间的关系用matlab的rand随机抽取选题分别为:1、有理论意义,2、有实用价值,3、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三种情况中各25个数据组成三组数据,(程序见附录,下同)所抽取数据及其均值如下:表11不同选题随机抽取的数据及其均值平均值第三组:选题XT=1抽取数据7575808081818385858686.88878888909090909191919192929595平均值第三组:选题XT=2抽取数据7780808282828384858586.76868788888889899090909191929595平均值第三组:选题XT=3抽取数据7577808282828383838484.64858585858585858687888888909192根据上面三组不同选题的数据得到分布图1如下:

10.0.go7060&0.40.30'20100别为:12^45678〔9AN『10.0.go7060&0.40.30'20100\AVERA(2E86.76AVERA(3E86.88由表和图可以看出,2、3组的得分且都明显高于1组,说明选题只具有理论意义的硕士论文在得分方面是最不占优势的;2、3组的平均得分非常接近,而三组略高于二组,则可以认为只要硕士论文具有了实用价值,具不具有理论意义影响微小。三个组的波动性如下:表11不同选题随机抽取数据的相对均值偏差表组1相对均值偏差组2相对均值偏差组3相对均值偏差7511.88779.76758.007511.88806.76776.00806.88806.76803.00806.88824.76821.00815.88824.76821.00815.88824.76821.00833.88833.76830.00851.88842.76830.00851.88851.76830.00860.88851.76841.00870.12860.76852.00881.12870.24852.00881.12881.24852.00903.12881.24852.00903.12881.24852.00903.12892.24852.00903.12892.24852.00914.12903.24863.00914.12903.24874.00914.12903.24885.00914.12914.24885.00925.12914.24885.00925.12925.24907.00958.12958.24918.00958.12958.24929.00总相对均值偏差115.6096.7281.00平均偏差4.623.873.24备注:相对均值偏差:用实际得分减去改组得分的均值的绝对值。从上表可以看出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论文得分波动性最大,具有实际意义的其次,具有理论意义的得分最均衡。5.3.1.2不同选题与论文总体之间的关系设定根据开题的评分标准,开题的各项指标评价越好,评分越低,则认为开题与论文得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假设开题得分与实际得分是完全相关的,则二者将有关系y=ax+P+8(a<0)下面对开题与论文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求解和检验。1、开题与论文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求解建立开题的打分体系如下:(KT\朽KTS=A•K=(A,A,A,A,A,A)• 3123456KTkTktI6J再将每个得分按一定比例转化为百分制,并用matlab随机抽取49组数据。将假设关系和随机产生的49组数据用输入matlab,可得a=-0.0552,p=90.7125,则有y=-0.055t2- 90.712、用可决系数检验可决系数的计算式:回归平方和(ESS)在总变差(TSS)中所占的比重称为可决系数,可决系数可以作为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的度量指标。可决系数越接近1,说明在总变差中由模型做出了解释的部分占的比重越大,模型拟合优度越好。反之可决系数越远离1。

yi)2yi)2可得r2=0.0427,实际数据与模拟直线关系如下图2:分析:由于开题的各项指标评价越好,打分越低,则开题与论文得分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是显然的。但是,第一,根据上图,有相当多的实际点分布在距直线较远的位置;第二,由a=0.0554可知,开题得分的多少对实际得分影响是比较小的;第三,r2=0.0424,说明直线拟和对真实情况的反映是很差的。综上所述,开题与实际得分具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结论:1、 选题不同的论文得得分均值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 学生理论功底不足导致只具有理论意义的论文得分偏低2) 打分教授更注重论文的实际价值,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论文得得分较高,几乎兼具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论文一样高。2、 选题为3、2、1得分的均衡性依次增加3、 在本文开题打分体系,开题得分与实际得分有约5.52%的负相关。即说明,开题评价的优劣对论文实际得分产生5.52%的正面影响。5.4问题四的模型建立及求解5.4.1对2006,2007,2008年复审论文的评价5.4.1.1按年份统计分析复查论文的得分散点图3如下UMSnerUMSner图3复查硕士论文分数的散点图各年份论文得分均值和方差情况表122006-2008年各指标及总体均值方差表年份总分均值总分方差A1均值A2均值A3均值总体82.136.148.38.1324.406年81.4442.798.328.0324.2307年82.5431.758.298.1924.4408年82.2634.388.38.1524.5年份A4均值A5均值A6均值A7均值--总体16.298.358.298.28--06年16.168.298.28.19--07年16.278.48.358.36--08年16.438.358.318.28--各年份论文等级所占比例(由于特优论文过少,将特优论文并入优秀)表132006-2008年不同等级论文的比率表优秀比率良好比率一般比率较差比率总体0.380.530.090.0106年0.360.510.110.0307年0.440.480.080.0008年0.310.610.070.01由图中数据,硕士论文复查的得分虽不及初评集中,仍有85.35%在75-90分之间;由表中数据:三年硕士论文复查得分的均值、方差及评分体系内各项都比较接近,可视为三年硕士论文的总体状况比较稳定。相对而言,07年稍好,08年稍差。论文优秀率依然是07年最好,08年最差,但是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则是06年较差,07年和08年一致。5.4.1.2按专业统计分析并建立如下评价体系:

表14论文得分评价体系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85分-94分75分-84分65分-74分65分以下表15论文均衡性评价基本无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一般显著两极分化各专业中方差最小的25%各专业中方差中间的50%各专业中方差最大的25%各专业均值和方差的统计:表16不同专业硕士论文分数均值和方差排名表专业均值排名均值专业方差排名方差4175301432276252663782381147810492157827512226791961326779671518802281515980339181910802810193311805112113128120122381382211323121482311423181582141524241682241624281782291724518831318251619839192627208312028292183112128222841822289238417233317248482437202584322537302684152638312784122746142885262871252988429751030891630174备注:7、34专业的论文没有统计量,3、24专业论文统计量过少,不予考虑。由以上统计数据可得:所有专业的论文平均分都在75分以上,其中14,25,10这三个专业硕士论文的平均分在85以上,由等级评价体系可知,这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已达到优秀水平,其他专业的硕士论文水平归为良好;按方差统计,基本论文得分没有两极分化的专业是30、25、2、10、27、19、6、22;论文得分两极分化显著的是16、4、26、12、15、32、8,其他专业论文得分两极分化情况一般。5.5问题五的模型建立及求解5.5.1.均值和方差分析下表为2006-2008年各年的论文原始得分和复查得分的均值和方差:表172006-2008年硕士论文总体分数的均值和方差年份均值方差复查均值复查方差200685.511322.662581.4442.79200786.042517.111682.5431.75200886.147414.507882.2634.38由上表可以看出,各年份复查论文的平均得分都明显低于初评的得分,而方差明显高于初评方差。复查得分低并且分散,初评得分高而且集中,说明总体上复查论文的得分更严格、更客观。在问题二和问题四中对各专业论文初评得分和复查得分的均值和方差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各专业的情况。对比初评和复查各个专业的得分,可以发现,各专业的得分均值是普遍下降的。5.5.2优秀性的分析下面对两次评分按均值得出的优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18优秀专业良好专业倒数第三低分初评221283.4复查32778备注:统计倒数第三低分避免了最低分带有的较大的偶然性。可以发现,除平时超过2/3的专业的论文平均分达到了优秀,剔出人数过少的专业3的干扰后,良好的专业的得分均值都达到或超过83.3分;而各专业复查得分情况大多只能评为良好。5.5.3初评和复查联系性分析对比初评和复查各专业的平均得分排名,发现复查时时各专业的成绩好坏、排名先后和初评的情况并不对应,说明复查成绩是完全不受初评成绩影响的。综上所述,得出复查评分更严格和客观的结论。5.5.4建议:评审论文是烦琐复杂的工作,由初审和复审的结果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差别较大,评分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的得分,为了减少这种较大的差别,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我们建议在初审阶段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努力排除各种客观因素对论文评阅工作的干扰。例如,交换院校的老师进行评审,或者分组轮流替换评阅由组长负责审核,努力让评阅工作在初审中做的更好,不再进行复审。六、模型的评价和改进优点:1、 方法简单,直观明了,实用。可以通过Excel和Matlab软件实现问题的求解,节省人力和时间。2、 根据所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体系和均值,方差等数据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3、 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对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评价,可推广到多个领域。缺点:1、 本文利用均值和方差对不同年份,不同专业硕士论文作为总体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 在分析问题二中所选取的成对比矩阵具有一定主观性3、 在分析选题与论文总体水平相关关系时,是通过随机抽取25个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来估计总体论文水平,与论文实际总体水平存在误差。4、 在分析问题三时,直接选取线性相关模型,没有对其他模型进行分析。改进:模型需要改进的方向为:在对论文选题开题、初审与复审情况进行评价时,应该引入更多的评价指标,以期达到更理想的结果;对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进行非线性相关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参考文献[1] 孔祥沛.孙继红基于SEM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刘卫峰,何霞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