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9空气和氧气

一、单选题

1.(2021·宁波)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2021·宁波)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

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类别单质氧化物酸X

物质

化合价

0a---

+4-bdNa2SO3

+6-cef

A.X表示碱

B.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物质和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和

D.dNaOHNa2SO4H2O

(宁波)在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溶

3.2021·5.6gCu(NO3)2AgNO3

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所加溶液质量为时,生成的质量为

A.M1gCum1g

段发生的是和溶液的反应

B.bcCuAgNO3

的值为

C.m321.6

点溶液中不含

D.eCu(NO3)2

(绍兴)向一定质量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

4.2021·Mg(NO3)2Cu(NO3)2a,

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一定有、和可能有

③Mg(NO3)2Zn(NO3)2Fe(NO3)2,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2021·绍兴)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结论通过

这种方法得出的是()

A.①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B.②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③叶片的下表面一般气孔数目较多D.④牛顿第一定律

6.(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7.(2020·台州)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高温

A.CaCOCaO+CO↑B.HO+CO=HCO

3_22223

_

C.H2+CuO_H2O+CuD.BaCl2+H2SO4=BaSO4↓+2HCl

_

(湖州)下图是一定量的和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

8.2020·B2AB()

A.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9.(2020·宁波)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x+y+z=233

10.(2020·宁波)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

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m1m2

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反应至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和

B.ACuCl2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11.(2020·宁波)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

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

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是高分子合成材料B.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C.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12.(2020·温州)伏打电堆于1800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学反应

是:,该反应属于()

2Zn+O2+2H2O=2Zn(OH)2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2020·绍兴)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B.

C.D.

14.(2020·绍兴)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点燃

A.2CO+O2COB.H+CuO≜HO+Cu

2_222

_

点燃

C.2H+O2HOD.HCO≜HO+CO↑

22_22322

_

二、填空题

15.(2021·宁波)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宁设计了如图

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

产生,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双氧水质量分数。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2021·嘉兴)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混合,摩擦后发生分解等一系列反

21830KClO3MnO2KClO3

应,引燃火柴杆。推测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使燃烧更剧烈。

KClO3________

17.(2021·湖州)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薄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一端喷

出,这是因为气体具有________。烛焰被吹灭是由于________。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

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________

①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8.(2021·湖州)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

(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________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

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________,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________减弱,致使获得的能

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19.(2021·湖州)如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

(1)形成溶洞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选填“流水”或“风力”)。

(2)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

其化学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Ca(HCO3)2=CaCO3+CO2↑+H2O________()

充电

20.(2020·衢州)某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𝑖𝐹𝑒𝑃𝑂⇌𝐹𝑒𝑃𝑂+𝑖。

L44L

放电

该电池具有容量大、续航能力强的特点。

(),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LiFePO4________

(2)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1.(2020·金华·丽水)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

北斗导航系统将在国家安全、经济效益、技术储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火箭喷出的燃气温度高达1300℃,

发射塔下方的导流槽设有喷水设施,在火箭点火前几秒钟喷水,水在高温下大量汽化。

(1)升空时,火箭相对于发射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导流槽喷出的水汽化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火箭燃料贮存的________能。

22.(2020·温州)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类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

古代的许多科技发现与发明。

(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

在________。

(2)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

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沈括大胆预测石油在未来社会中会得到广泛使用,现预测已被证实。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称为________。

23.(2020·温州)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

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

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

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

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

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________。(可多选)

选项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

A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因为氢气是燃素

C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24.(2020·绍兴)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

(2)用图乙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嘉兴)小嘉用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毫升水及克,再往分液漏

25.2021·H2O2500.5MnO2

斗中加入毫升的溶液。为什么要加入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

3015%H2O250?

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H2O2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H2O2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毫升的、和的溶液进行实验,

301%3%7%H2O2

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H2O2

【交流反思】

()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溶液的相同。

1H2O2________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________。

()【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的溶液分别在、和的

33%H2O20℃20℃60℃

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26.(2021·丽水)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

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

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

(2)[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

温时”);

(3)[交流评价]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

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

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继续探究]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

________。

27.(2020·衢州)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

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

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p。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𝑚≠𝜌𝑉,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

3𝑚12

确的是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衢州)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溶液,拧紧瓶盖并振

28.2020·CO2CaOH2

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么()溶液是否与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

CaOH2CO2

和实验:

猜想一:()溶液与不反应,是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

CaOH2CO2CO2

猜想二:()溶液与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

CaOH2CO2

实步骤与操作出实验现象与结果结论

验光

取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气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

1.2CO2

体,编号为A、B。状正常

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溶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溶液与

2Ca(OH)2CO2

液和?,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发生了化学反应

测出反应前溶液的。大于。

Ca(OH)2pH7

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小于7。

(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

()能判断()溶液与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2“CaOH2CO2”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与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3ACO2H2OCaCO3CaHCO3

。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

2

的做法:________。

(湖州)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

29.2020·(Cl2)

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性,从而知

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

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

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________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

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

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

30.(2020·嘉兴)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

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

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

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AO/mmAB/mmAB/AO

1523.5109.50.2092

2525.5110.00.2093

3527.0110.50.2097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31.(2021·宁波)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

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

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

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

气体总质量/g1.12.22.22.22.22.22.22.2

沉淀总质量/g002.55.0mn9.09.0

(1)表中n=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2.(2021·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

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

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________。

𝛥

()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

3NH4NO2_

_

,该反应是属于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N2↑+2H2O________(“”“”““”)

()空气中的转化为,的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转变为价

4N2NH3N0________

(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

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33.(2021·温州)“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

分是超氧化钾(),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KO2

。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4KO2+2H2O=4KOH+3O2↑

(1)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

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例举一个)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3)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

理?说明理由:________。

34.(2021·绍兴)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

消掉这部

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

________(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________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

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

③“”(),(CH3OH)“”

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_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________吨。

一定条件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3HCHOH+HO)

22_32

_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

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________kg的二氧化碳。

33结果精确到

(ρ汽油=0.7×10kg/m,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________发电。

35.(2021·绍兴)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

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

36.(2021·嘉兴)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

;当全部转化成后,再发生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Na2CO3NaHCO3

。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NaHCO3+HCl==NaCl+H2O+CO2↑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

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37.(2021·嘉兴)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

坏。年月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年前实现排放达到峰值,年前实现

20209222030CO22060

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CO2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

策略②有__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

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的化学方程式。

CO2________

(3)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

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38.(2021·湖州)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

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在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50℃)

性质二:

NaHCO+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

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________(选填

“一”或“二”),理由是________。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

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

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

序号反应前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01010010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100.0101.1102.2103.3104.4105.0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

39.2021·(K2CO3)

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2,需用到的试剂是;

2𝐶𝑂3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溶液,得到沉淀;

②CaCl2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K2CO3+CaCl2=2KCl+CaCO3↓)

40.(2021·丽水)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

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

小科和小思在爷爷家看到不能移动的土灶(如图甲),他们对土灶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

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于是分别设计了移动式土灶

(如图丙和丁)。

(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丙”或“丁”);

(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________;

(3)资料显示:1千克干木柴在土灶中燃烧能产生约)12.5克固体粉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条合

理建议________。

()干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C6H10O5)n]

点燃

(CHO)+6nO6nCO+5nHO。若干木柴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0.5%,则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

6105n2_22

_

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41.(2020·衢州)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

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1g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气体),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

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________。

(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

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2.(2020·台州)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________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________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

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

43.(2020·湖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

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人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

(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4.(2020·宁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

到9.2g固体。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

据如下表:

次数1234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12.512.512.512.512.5

剩余固体质量/g8.57.8a6.46.4

请分析计算:

(1)表中a的值是________。

(2)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________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

45.(2020·金华·丽水)面粉是制作美食的原材料。在发面团的过程中会生成酸而影响口味,为使食品更美

味,可以加碱面处理。碱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为测定某品牌碱面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

(Na2CO3)

按照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利用碱面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来计算碱面中碳酸钠的质量分

数(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完成下列问题:

(1)为完成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装置(填字母);

(2)小金各取11.0克碱面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进行三次实验,三次实验所采集的数据见下表。合理

选择表中数据并计算碱面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次数碱面样品质量/克稀盐酸质量/克二氧化碳质量/克

111.050.01.1

211.0200.04.4

311.0250.04.4

()按照图甲实验装置测定的气体质量,可能导致质量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写出一

3CO2CO2________(

种即可)。

46.(2020·温州)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

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

________。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

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

钠的质量分数。

烧杯1烧杯2烧杯3

样品溶液(克)102030

氯化钙溶液(克)303030

沉淀质量(克)245

(Na2CO3+CaCl2=CaCO3↓+2NaCl)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2条)。

(绍兴)将克和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克溶液分

47.2020·12.9NaClNa2CO375CaCl25

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12345

加入溶液质量克

CaCl2/15151515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3m910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溶液中完全反应是在第次实验。

2Na2CO3________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3Na2CO3(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48.(2020·绍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

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

(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

检索表

1a有细胞结构……2

1b无细胞结构……A

2a有成形的细胞核……B

2b无成形的细胞核……C

①右表是有关酵母菌、大肠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索表,其中表示新冠状病毒的是________;

②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__。

③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________。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

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

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

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

(2)佩戴口罩出行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

①佩戴口罩时,需要用手指按压口罩上的直金属丝,使得口罩和脸部尽量紧贴,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从力的作用效果看,手指按压金属丝说明力能使物体________;

②小敏戴上口罩后一会儿,呼出气体使他所戴眼镜的镜片出现模糊现象,镜片模糊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

化名称是________;

③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________垃圾桶最合适。

(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

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

有效成分。

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9.(2020·嘉兴)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充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某品牌氮

化镓充电设备以体积小、功率大深受消费者喜爱。

(1)氮化镓(GaN)是充电设备中的核心材料。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氨气(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由此可知,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氮化镓的制取可通过镓与氨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来实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该品牌氮化镓充电器支持“5V3A”“12V3A”“20V3.2A”三个输出档,请分析计算它的最大输出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有机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

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

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

(3)根据示意图确定分子的组成,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

(4)根据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乙中不含碳元素,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甲的化学式为,乙的化学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C.C2H4H2O12×2+1×4

(1×2+16)=28:18,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都是三种,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1)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2)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氧化物b的化学式,并根据它的性质判断;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氧化物d的化学式,并根据它的性质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亚硫酸钠由金属离子和亚硫酸根构成,则为盐而不是碱,故

A.Na2SO3xA

错误;

B.a为硫单质,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

那么化学式为,它有刺激性气味,严重污染空气,故正确;

SO2C

物质为酸,其中元素化合价为价,那么应该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

D.dS+4H2SO3Na2SO3

,故错误。

H2OD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铁粉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

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接下来铜单质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时,生成的质量和剩余

A.abM1gCu

铁的质量之和为,故错误;

m1gA

B.bc段发生的是Fe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

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铁置换出铜,铜再置换出银,其实最终置换出的银都是铁置换而出的。

设置换出银的质量为,

m3x

();

Fe+2AgNO3=FeNO32+2Ag

56216

5.6gx

56=216;

5.6𝑔𝑥

解得:x=21.6g。

故C正确;

段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则点溶液中肯定含,故错误。

D.cdeCu(NO3)2D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和铁

Mg(NO3)2Cu(NO3)2,

都能与硝酸铜反应,且锌先反应,然后铁再反应,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硝酸铜反应固体

质量增加分析。

【解答】向一定质量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和铁都能与硝

Mg(NO3)2Cu(NO3)2a,

酸铜反应,不能与硝酸镁反应,且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反应

后固体质量不变则说明锌和铁都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要与硝酸铜反应完全

后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反应后锌一定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铁,滤液

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①滤渣中可能有铜,错误;②向滤渣中加稀盐

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正确;滤液中一定有、和可能有,正

,③Mg(NO3)2Zn(NO3)2Fe(NO3)2,Cu(NO3)2

确;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

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

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解答】A、①实验是为了验证焦耳定律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转换法观察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电流的产

热与电阻有关;故A错误;

B、②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

C、③对比两边的气泡数量的多少,可以得出叶片的下表面气孔比上表面气孔多;故C错误;

D、④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不可能完成,采用的是推理的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A

【解析】【分析】(1)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如果有未溶的物质存在,那么溶液是饱和的;否则,溶液就是不饱和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苦泉水被加热后,其中的水被蒸发从而析出晶体,即使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

正确;

的反应为:加热,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

B.②C+CuSO4=Cu+SO2↑+CO2↑B

误;

C.③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分析】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高温

【解答】A.根据CaCOCaO+CO↑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为分解反应,故A

3_2

_

不合题意;

根据𝑂+𝐶𝑂=𝐻𝐶𝑂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B.𝐻2223B

根据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不合题意;

C.H2+CuO_H2O+CuC

_

根据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为

D.BaCl2+H2SO4=BaSO4↓+2HCl

复分解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解析】【分析】先根据反应前后相同的粒子是未参加反应的粒子,确定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微粒,再

结合单质到化合物的变化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及“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解答】A、划去没有参加反应的粒子,该反应为

,由此可知生成物只

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发生的化合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所给各粒子的构成书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置换反应定义及化学式的配平系

数解答。

【解答】A、甲物质为甲烷,由分子构成,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该反应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

CCH4+2O2=CO2+2H2O12

D、由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