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报告_第1页
教学实践报告_第2页
教学实践报告_第3页
教学实践报告_第4页
教学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实践报告一、主要设计思路:《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研究的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感知、体验的,但它的内部组成则需要我们进行实验活动观察、猜测、分析研究和总结。本课以三个实验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这三个实验相互关联,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其中蜡烛燃烧的实验起一个引领过渡的作用,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与蜡烛的燃烧有关,激发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引导学生解释原因,引出分析空气成分的活动,并为下面研究空气中有气体支持燃烧做好了前提和准备。探究空气中有气体支持燃烧的活动是重点,让我们看得见燃烧后空气变化的情况,明确实验步骤、准确进行实验操作、组织学生有效探究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第三个实验是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实验的猜测、设计、操作、讨论均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二、实践过程:此设计是本课第一课时,主要从六个环节实施教学:一、揭示目标,导入课题;二、激趣演示,聚焦空气;三、结合问题,实验探究;四、阅读课文,突破重点;五、强化训练,提高技能;六、回顾总结,课后预习。第一环节:揭示目标,导入课题;主要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让他们心中有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学。教学过程: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有哪些性质?2、谈话:关于空气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引导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师生总结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空气中有什么第二环节:激趣演示,聚焦空气;主要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教学过程:1、出示课文三支蜡烛图片。⑴提问:这个图画的是什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图意)⑵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补充,小结。2、指导猜测:⑴那支蜡烛最先熄灭?⑵那支蜡烛燃烧最久?3、小组讨论后汇报猜测结果。4、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5、学生汇报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小组合作讨论。⑴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⑵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小结。第三环节:结合问题,实验探究;主要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等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水柱上升实验”——认识燃烧消耗空气中的一部分气体。1、谈话:现在老师桌上的玻璃杯中还有空气吗?学生猜测后回答。教师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呢?想用什么方法知道?(引出实验)2、指导阅读课文了解实验二实验材料。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后教师补充。3、指导设计实验。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加以补充。5、指导实验⑴提出实验要求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前半部分:水还没有进入瓶子的实验。⑶教师巡视指导并个别辅导。⑷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追问:为什么饮料瓶内没有水?⑸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⑹进一步指导实验后半部分:水进入瓶子⑺提出实验要求。⑻学生进一步分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教师指导。⑼汇报实验结果,小组讨论。①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⑽汇报后师生小结:蜡烛燃烧用去了一部分空气。活动二:“火柴熄灭”实验——认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1、思考问题,引入实验⑴思考:杯子剩下的空气能燃烧吗?大家想继续探究吗?⑵学生猜测后引出实验三。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实验要求。②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和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探究结果⑴谈话: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⑵讨论: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②被燃烧的气体有什么性质?③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各有什么性质?④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重点。⑤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小结,教师板书:厂支持燃烧空气V'-不支持燃烧第四环节:阅读课文,突破重点;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其各自的性质。教学过程:1、谈话过渡:空气是不是只有这两种气体?还有没有其它气体?2、指导阅读课文讨论:⑴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⑵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是什么?⑶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3、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师生小结并板书:「支持燃烧:氧气一 V空气V不支持燃烧:氮气一V多种气体混合而成V水蒸气、二氧化碳一 」4、出示体积分数和饼状统计图,进一步形象认识空气的组成。5、教师介绍从古至今人们对空气的认识。第五环节:强化训练,提高技能;主要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教学过程:1、出示检测题,学生答题2、出示答案,检查答题效果第六环节:回顾总结,课后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同时指导学生预习本课其它内容,为下一课时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1、回顾: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吗?2、提出预习:下节课我们还继续研究空气中的其它成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大家课下认真预习课文,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三、实践反思本课是本册书中学生实验操作较难的一课。在教学时,由于自身对本册教材认识的缺乏以及备课中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以及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不到位和自己的网络知识比较缺乏,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且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也不够清楚明了。现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后更好的备课和更好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一、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加强对学生网络知识的指导和网络操作的培训,如对空气成分及其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获取更多的补充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实验操作要指导到位,让学生知道每一步应该做什么。问题目标性要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三、最关键的备课中要注重细节1、前后对比。点燃蜡烛罩上没有拧瓶盖的瓶子后,应让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然后拧上瓶盖等蜡烛熄灭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发现瓶内空气的减少,引出燃烧用去了空气中的一部分。2、瓶内水面高于外面时,能否打开瓶盖,引发学生注意。要在池内加水至瓶内水面高度时才能打开瓶盖,测试剩余气体是否支持燃烧。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