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明上河图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写及意思。2.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3.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怎样恰当的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学习目标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作者简介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生字难字汴京(biàn)田畴(chóu)沉檀(tán)

遒劲(qiújìng)

枋(fāng)春寒料峭(qiào)长途跋涉(báshè)

舳舻(zhúlú)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luòyì)多音辨析

báo(薄饼)

qiàn(纤夫)

guān(奇观)薄bó(刻薄)纤观

bò(薄荷)

xiān(纤弱)

guàn(道观)整体感知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词语解释摩肩接踵料峭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形容微寒(多指春寒)。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往来不绝。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清明上河图》整体感知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总分总整体感知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第4段)“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整体感知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明确: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细读文本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打比方: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宽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细读文本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细读文本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形象地描写了画作中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船上岸上,情景众多,惟妙惟肖。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画作的细节,使读者深受感染,印象深刻。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细读文本举例子: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具体列举事例,说明《清明上河图》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细读文本1、“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去掉以后,就成了“《西湖争标图》为他所画”,可能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品味语言2、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鲜明,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品味语言1、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不多余。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内容上,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加深了对这幅画创作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合作探究2、谈谈你的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绘画技艺高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揭示了社会生活状况,极具历史价值。……合作探究3、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