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gif)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2.gif)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3.gif)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4.gif)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1bea9550f4c1234be96e6662c4891cb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
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
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
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
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
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
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
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
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
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
问题: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
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
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
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
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
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
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
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
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
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2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
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
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
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
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方法
导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
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2.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
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
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
导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
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
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
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
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
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
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
“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1)“我”发现了什么?
(2)是怎么发现的?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
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
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
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
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
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
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
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
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
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
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
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
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
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
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
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
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
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
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
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
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
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
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
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
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
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
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
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
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
“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
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
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
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
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
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
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
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
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
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
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
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
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
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
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
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
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构()
{防()妨()
{竞()竟()
{婴()樱()
{遥()摇()
{躯()驱()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妨碍——()祸患——()情不自禁——()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6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
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
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
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
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
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
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
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
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
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
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
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
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
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
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
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
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
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
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
课题:8、童年的发现
参备人意见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
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
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
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预习+展示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
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
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
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
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
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选
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
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
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组一个课外的词。
4、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5、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6、听写,检查过关。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出我发现了什么。
3.按词语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胚胎发育、做梦、飞行、小伙伴、解释、痴迷、九个月、发现、情不自
禁、
误解、安慰。)
4.写出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
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
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
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
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风险。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
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
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
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
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
的成分。
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
具体地说说理由。
5、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6、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请说一说。
课后反思:
1、小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还是不高。
2、有的小组没按老师的题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题,也没同学发现。
3、忘了进行朗读展示环节。
4、有同学提出假设句修辞手法,说法不正确。
5、缺少质疑环节。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
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
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
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
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
不怀好意。
2、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
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
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
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
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
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
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
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
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
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
解“似乎”)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
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
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
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
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
认识。
(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
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
说明
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
精神。
四、抓住“发现”,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
(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
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
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
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
就是我的发现。)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
情。
(格外高兴、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
“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
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
意。)
(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
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
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
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
较应该可以感受到。
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
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
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说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
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
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
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
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
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六、概括主要内容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在
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准确。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说明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
想”、“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我们也要对
身边的'事物有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
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梦里飞行
童年的发现请教问题追问探究
胚胎发育的规律发现规律折合推算
得到证实达尔文的观点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
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
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
“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
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
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
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
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
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
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
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
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
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
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
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
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
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
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
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
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
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
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
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
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
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鱼鲤鱼的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
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0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
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
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
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
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
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
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
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
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
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
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
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
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
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
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
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
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
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
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楼盘保值与社区文化发展合同3篇
- 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摩托车置换合同及转让细则
- 山东青岛叉车出租合同模板
- 跨区域生鲜乳购销合同
- 解除股权转让合同协议书
- 中外货物销售合同范本(DAT条款)
- 度业务经理职务合同样本
- 电力行业保安工作计划
- 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计划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2024年05月齐鲁银行总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GB/T 19228.1-2024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物理化学完整版答案
- 白条猪的分割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