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_第1页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_第2页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_第3页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_第4页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概述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传统观念认为,感染呈自限性经过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重症肺炎明显增多,治疗效果显著下降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0.3~0.5µm外层为细胞膜,含胆固醇;无细胞壁,故呈纺锤形、球形或颗粒状等多形态主要以分裂方式繁殖,1~6h分裂一代概述肺炎支原体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炎症β-内酰胺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天然耐药由于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潜伏期1-3周起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起病部分患者可以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突出,常持续4周以上,多伴有显著咽痛,偶有胸痛、痰中带血;呼吸道以外的症状中,以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较多见阳性体征以显著的咽部充血和耳鼓膜充血较多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正常,有些患者可升高病变多为边缘模糊、密度较低的云雾样片状浸润影,从肺门向外周肺野放射,肺实质受累时也可呈大片实变影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普通细菌性肺炎通常表现为下肺单一的实变影或片状浸润影相比,支原体肺炎累及上肺者或同时累及双肺者更多一些,且吸收较慢肺部影像学表现肺炎支原体诊断——三个“不平行”病例17岁女孩病例26岁女孩病例33岁女孩病例41岁男孩入院48h后体温不退,胸片进展病例53岁男孩气管镜下表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部分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定义

日本和韩国文献正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高热仍持续不退,咳嗽等症状无好转,胸部影像表现加重者国内定义高热持续7d以上,肺部影像学提示大片高密度均匀实变,大于40(参考值小于8),应考虑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到少数病例升高不明显,这些病例往往由于混合病毒感染等原因所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表现高热持续咳嗽明显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包括、)影像表现大片实变,部分病例发生坏死支气管镜下可见粘液栓和\或粘膜坏死临床病例患儿刘某某,女,3岁,主因“发热、咳嗽1周”于2013年10月4日入院入院入院前1周出现发热,热型不固定,体温最高达39℃病初同时伴咳嗽,为阵咳,痰少,不会咯出,不喘不伴有胸痛、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既往体健,按时预防接种疫苗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外院静脉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7天(具体不详)临床病例体格检查T36.9℃P120次/分R30次/分90/60精神稍弱,,呼吸稍促左下肺叩诊实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减低血常规:10213.4×1098311132×109胸片:左肺大片炎性实变胸部B超:左侧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深3.2血肺炎支原体抗体(-)48h病情评估持续高热,精神反应弱呼吸急促,发绀290-92%氧合指数284:0.676:897.5:2.26血沉:441,3-β葡聚糖108.9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1:80

胸部影像:左肺炎性实变,左侧胸腔积液血常规变化

109N%

4/1010213.40835/1010112.0674947/1010614.637015810/108612.577223甲强龙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左肺支气管粘膜炎性改变,下叶支气管开口粘膜肿胀、狭窄,左肺下叶粘液栓塞肺泡灌洗液3.7×107拷贝涂片:革兰氏阳性菌培养(-)影像学影像学影像学影像学出院后20天肺炎发病机制上皮细胞吸附与直接损害支原体血症免疫损伤机制肺外损伤发生的原因尚与以下机制有关①型别与载量②耐药③黏液高分泌④高凝状态⑤混合感染⑥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产生等30粘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传导性气道共有的组织学结构纤毛细胞粘液层浆液层浆液分泌腺杯状细胞粘液毯粘液毯:粘液层和浆液层形成粘液毯:杯状细胞和分泌腺运输粘液: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及纤毛黏液高分泌

黏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是气道黏液中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证实能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表达5基因和黏蛋白明显增多;可激活2受体(样受体2),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此外感染增加人的肺A549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上述结果暗示气道感染增加黏液表达。临床发现,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内粘液分泌物明显增多、壅塞,可能是高热持续和造成支气管闭塞的原因,若不及时清除,易导致肺不张、支气管闭塞等后遗症上皮细胞吸附与直接损害一般认为不侵入上皮细胞,主要依靠P1黏附蛋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结合,逃避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附着能力越强、致病性越强在吸附过程中可对宿主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损害诱导宿主细胞的产生,从而造成宿主细胞损伤P.[J],1995,43(6):534-541.上皮细胞吸附与直接损害与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有关既往一直认为不能分泌细胞毒素等发现的人表面活性蛋白A结合蛋白,即372毒力因子2006年被命名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J].USA,2006,103(17):6724-6729.

结构与百日咳毒素的S1亚单位类似动物实验表明,鼠及狒狒呼吸道暴露后前炎症因子1a,1β,6,12,17,α,γ表达增加出现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与细胞毒作用,并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持续气道阻塞,,J,.[J].,2009,4(10):7562.

重组的相关性及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效应,气道上皮细胞和粘膜下层细胞凋亡、坏死,微绒毛、纤毛细胞的消失重组处理的小鼠与感染的小鼠相比,细胞炎症反应表现相似,并且炎症反应程度与具有剂量相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浓度与菌落总数()以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正相关不同的支原体菌株(M1297,M1299,和S1)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发现水平与不同支原体菌株的克隆、复制以及持续存在直接相关,并且与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正相关支原体血症是否存在?体外已有进入非吞噬细胞并在胞内存活的证据临床特点等对29例感染致患儿的血清进行实时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检测研究显示,所有标本常规检测均阴性,但实时检出15例阳性(52%),说明支原体血症客观存在。A,M,S.[J].,2004,233(2):241-246.F,G,C,.[J].J,2005,295(4):279-285.

型别由其P1结构基因决定,分为I(5个亚型)、(3个亚型)两型有报道的轻重与的型别无关与分泌物中的载量有关型别与载量

免疫损伤机制感染的病情与后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反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更易发生侵袭性及迁延性感染T细胞在肺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感染的动物初期均显示细支气管周围、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尤其是4细胞浸润可直接活化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淋巴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既可能通过增强宿主防御能力减轻病情,也可能因为发生过敏反应而加重病情局部细胞因子水平与肺部病变评分、抗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感染后主要为2样细胞因子反应也被证实而所有这些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都可能与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J.2012;46(6):815-22J.2012;46(6):815-22患儿支气管腔可见黏膜坏死脱落,由于黏膜修复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引起支气管闭塞,导致后遗症,推测其发生与有关肺组织坏死也相关

肺外损伤的机制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细胞因子免疫调节血管闭塞引起的肺外表现分为三类:第1类为直接侵入、局部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为基础的直接型第2类为免疫调节如自身免疫、变态反应等为基础的间接型第3类为血管起源的(血管炎或血栓形成,有或无全身性高凝状态)免疫紊乱为基础的血管闭塞型血管闭塞型机制:直接型发病机制:可通过诱导产生α和8等细胞因子造成血管壁的损害,引起局部的血管炎或血栓性的血管闭塞间接型发病机制:也可通过免疫调节,如活化的补体和纤维蛋白二聚体等作用造成全身性的高凝状态,最终出现血栓形成、血管闭塞,2011,719:47-57.大环内酯类耐药问题2000年以后,的耐药问题越发受到普遍关注日本1985年至1999年296株无一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而2000年至2006年分离的85株菌株中有15株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2002年至2007年日本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逐年升高近年来我国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体外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欧美大环内酯类耐药问题一些国家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在增多耐药感染可导致轻型肺炎,敏感也常导致耐药组的热程要长于敏感组,但总体上并没有发现不良预后,提示耐药的感染可能不是发生的主要原因陈志敏教授报道耐药并发症高于敏感J,2007,60(5):325-326.,2009,53(5):2160-2162.,2009,53(5):2158-2159.J,2010,16(2):78-86.的治疗基于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重症发生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高细胞因子血症全身炎症反应肺部广泛病变感染性休克嗜血细胞综合征…黏液高分泌-气道损伤与肺内并发症的防治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可有效清除下呼吸道黏稠分泌物甚至痰栓,对大小气道阻塞及其继发性病变(阻塞性肺炎、闭塞性支气管炎、肺不张)具有一定效果有利于小气道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可清除病原、协助病原诊断与气道病变的鉴别诊断重症及难治性肺炎可早期给予支气管镜下灌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后遗症发生气管镜前2次气管镜后免疫治疗异常免疫反应与过强炎症反应与重症及难治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抗炎药物应用指征:急性期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肺炎肺部病变迁延、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或肺外并发症者剂量与疗程:常规与冲击甲强:2,一般3天改善预后:长期预后为主要指标激素剂量与时机当≥110,≥330,≥478,≥78%整叶高密度实变提示2甲强治疗可能无效不高或与影像不一致,合并病毒感染,不适宜应用应用后2天体温不降或少于2度,考虑其他原因减量过程,发热出现,多考虑原因每个病人评价,7天左右决定是否应用有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但同时存在禁忌证(如有免疫功能缺陷)者重症感染有肺外并发症者尤其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考虑优先使用对单纯肺部受累患儿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文献依据抗凝治疗二聚体升高肺部病变有栓塞征象肝素抗凝治疗或其他抗感染早期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抗治疗体外对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等目前儿童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仍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近年来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尤其是阿奇霉素因具有抗菌谱更广、耐受性与依从性更好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感染的第一选择第三代对耐药菌有效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酮内酯类的泰利霉素、噻霉素抗感染耐药患儿的治疗虽然较为困难,但多数患儿仅表现热程延长,即使不换药,发热也大多逐渐消退这可能与感染的自限性有关,同时大环内酯类有减轻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可能在目前无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大环内酯类仍然是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对难治性肺炎尤其应注意足量、足疗程的用药控制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引起气道纤毛柱状上皮损害、脱落,加之气道粘液腺高分泌,导致粘液-纤毛系统功能受损,使气道清除功能下降,气道分泌物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患儿易合并感染。临床发现,混合感染的病原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腺病毒、流感病毒、病毒等。诊治经过患儿发热咳嗽,胸片异常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治疗失败特殊感染未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早期应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合并症胸腔积液(±)肉芽肿形成继发感染?耐药支原体?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未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将显著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时间(天)住院时间获得临床稳定用时间P<0.001P<0.01不覆盖非典型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