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章涵【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细腻、微妙的心理,把握人物形象。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课文的语境、情味来体会修辞方法和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的表达效果2.鉴赏这一折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红楼梦》二十三回:“宝玉把他正偷看读的《西厢记》推荐给林黛玉时说:“……真的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得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内心还默默记诵……那么《西厢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贾、林如此着迷?二.作者介绍王实甫元代戏剧家,名德信,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O--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人,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三.《西厢记》的演变1.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2.北宋赵德麟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3.金代,董解元写诸宫调《西厢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既然张生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主题:你认为《西厢记》的主题是什么?张生和崔莺莺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具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四.整体把握1.这一折的情节内容可分为几幅场景?请理清这一折的情节线索。全折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专听春雷第一声”)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二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一)送别途中1.【端正好】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的感情?明确:描绘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暮秋景象,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了莺莺的浓重的离愁。②后两句自问自答,说说“染”“泪”的表达效果。明确:“染”字为“离人泪”染“霜林醉”表明莺莺哭了一晚,泪血使霜林变红,用夸张、比拟的手法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离愁,蒙上了一层沉郁的感情色彩。“泪”画龙点睛,使前面的景物闪耀出别离的泪光。构思精巧,不愧为“秋思之祖”。③补充: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2.【滚绣球】①有情人就要分离,心情?明确:难分难舍,悲痛怨恨。②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心情?明确:A.“恨见晚,怨去疾”“怨柳丝,恨疏林”。其中“疏林挂日”,希望时间停滞,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恨时间快: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故又生根?)B.马慢车快――一时半刻也厮守,不愿遽别。C.恨别离—“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为伊消得人憔悴”,夸张的手法。3.【叨叨令】(1)本曲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态?明确: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4.用一个词概括莺莺在途中的心情?本段中莺莺的感情——痛【作业布置】
1、背诵[端正好][滚绣球]2、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中任一曲改写成散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江淹曾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送别的诗词歌赋。而长亭历来就是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柳永的词《雨霖铃》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白《菩萨蛮》中有“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长亭都是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本故事也不例外,面对着近在眼前的长亭,在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里,长亭又怎么样见证了这对小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呢?二.内容分析(一)长亭饯别1.齐读【脱布衫】【小梁州】①这一节写的是谁?张生。②面对离别,莺莺伤心悲痛,那么张生呢?明确:借莺莺之眼写张生愁眉紧锁,泪光盈盈,心事重重。他内心难受但要矜持,因为女婿的悲感之情是不能当着丈母娘的面过分流露的。这种委屈难言之情细腻隐微地从莺莺眼中写出。真是一对小冤家,两颗伤痛心。2.生读【幺篇】【上小楼】直接抒发了什么感情?明确:相思之苦。哪两句最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莺莺自诉苦情,几日相思已减了小腰围,瘦如黄花,别离后呢?“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更增十倍”直接表达别后的相思之苦。3.【幺篇】①“年少呵,情薄呵”怨谁?张生。②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反映了她什么思想性格?明确: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思想。叛逆是人类进步最活跃的因子。五四时期。4.【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①这一部分有三点值得注意,可以概括为:两个典故,一种心情,一种性格②两个典故举案齐眉:孟光的故事(希望两人单独多呆一会,倾诉心肠)望夫石: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常用来歌颂对爱情的忠贞。但现代女诗人舒婷发出背叛的时代最强音“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是啊,千百年来,虽然博得无数荣耀,但那是空的,是绵绵的孤寂换来的空洞的东西,还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场实在。在这里莺莺也是“险化作”,“怕化作”,宁做一夜夫妻不做望夫石。③一种心情:心中凄苦,所以酒和食似泥土还不如,无滋味,无心思,全在张生身上。美酒似水更像泪——苦涩。满肚子恨、愁。④一种性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可以看出莺莺并没有把功名利禄作为爱情的前提,她要的是纯纯粹粹,不沾染半点铜臭气的爱情。这与封建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不一致的。本段中莺莺的感情——苦见眼前分别苦,想日后相思苦。(二)临别嘱托1.临别之际,除了继续表达缠绵依恋之情外,莺莺还多了两种牵挂,分别是什么,哪两支曲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一是“五煞”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日常起居的关心,可以看出莺莺的细心、周到、体贴、温柔,这源于莺莺对张生的一片痴情。另一个是“二煞”,担心张生抛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男尊女卑。始乱终弃的现象太普遍,元稹的小说就是,陈世美。可见古代女子用她柔弱的肩膀承载了太多的压力。(辜鸿铭“茶壶与茶碗”的论述)2.作者在这一部分还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代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湿。对比、夸张手法,写出自己眼泪之多,心情之悲。②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比喻、对比、夸张,想象自己与张生分别后的生活——忧愁苦闷、孤单寂寞、日思夜想、朝思暮盼③【三煞】对比手法,分别前后的生活对比:分别前:“笑吟吟”“乡衾香暖”(欢乐、幸福、美好)分别后:“哭啼啼”“翠被生寒”(孤单、悲伤、痛苦)④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借喻。指其它的女子。表达对张生抛弃自己的担心。3、这一段的情感主要基调就是担心(怕)(三)惜别目送1.【一煞】课文结尾部分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以“无声”和“有声”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营营的痛不欲生的悲哀。这首曲子以景衬情,化情人景,情景交融,完美地渲染了送别的气氛。2.【收尾】这支曲子主要写了什么?一是寓情于景,寄情于景。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与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愁本是无形之物,更无重量可言,作者为了表达愁之深之重,将它有形化。3、这一段的感情是“念”。三、人物形象1.崔莺莺深沉、幽静,美丽的少女。出身于相国门第,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追求幸福的爱情。她谨慎、深沉。与张生相见后,爱上了他的为人。她由于家庭教育和贵族身分,亦曾陷于内心矛盾和精神苦闷之中。2.红娘崔莺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低价转让塔吊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手机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小型绿化工程合同范本
- 中国家电行业金融季度研究报告2012年
- 中国人寿培训短险
- 2024上班睡觉遭解雇企业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责任心培训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静音慢速机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野木瓜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聚三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南土建中级职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工期日历天计算器
- 相敏检波电路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共45页).ppt
- 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 浅谈公务用车费用审计
- 炼油厂化重整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
- (最新)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及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