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迁移----------浅论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关键词:人口城乡迁移;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人口迁移;迁移原因;迁移选择;迁移方式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前言——————————————四、探讨人口迁移问题1、城乡人口迁移数据的概况——————————————2、城乡人口迁移的形成原因———————————————3、城乡人口迁移的阶段变化———————————————4、城乡人口迁移的形成特点————————————————5、当今社会中国面对城乡人口迁移所采取的的措施——————6、参考文献——————————————————————前言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但多数仍停留在国外人口迁移理论的框架之内。在人口迁移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及迁移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比较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1、城乡人口迁移的数据概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成分的日益多元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抑制人口迁移的政策性壁垒逐步削弱,农村人口的迁移权利不断扩大。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也迫使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求出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着中国人口迅速城市化。1978~200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8%上升到40.53%,城镇人口也由1.8亿人增加到5.2亿人,增长了近3倍。但是,由于统计数据和统计口径等问题的困扰,迄今为止,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证研究仍是空白。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严格控制,户口管理也相对宽松,故各地自发性人口迁移规模也不小。进入60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庞大的职工队伍和城镇人口同连续大幅度下降的粮食产量形成极大反差,政府不得不大规模精简职工队伍,下放城市人口,再加上不少地区因食品极度匮乏导致大量非正常死亡,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人口迁移上的一次大退潮。第二个阶段是1963~1970年。期内人口迁移率由前一阶段的30‰以上骤然跌落到仅略高于20‰,表明国内人口迁移规模显著缩小。这一阶段全国性的人口迁移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陆续展开,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大批工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沿海迁往内地,从而带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期内仅迁入青海省的职工及其家属即达10余万人,迁入贵州省的达8万余人,迁入四川省的职工多达40万人。二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人口大迁移的政治风暴,如遣返“五类分子”,下放城镇人口,干部下放劳动,兴办“五七干校”等,而其中规模最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大约1700万一二十岁的中学生抛到了全国各地农村,成为世界人口迁移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事件。期内广大农村经济萧条(1969年全国人均农业国民收入比1957年低12%),农民生活艰难,尽管户口管理趋严,向着边疆地区的自发性人口迁移仍相当活跃,仅流入黑龙江省的人口每年即达20万人之多。第三个阶段是1971年以后。除1979等个别年份外,迁移率均在20‰以下,与60年代相比,人口迁移的规模又有所减小。70年代初,前一阶段由国家组织的“遣返”、“下放”、“上山下乡”、“三线建设”等名目繁多的人口迁移渐入尾声,到1973、1974年,全国迁移率降至极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前一阶段被“遣返”、“下放”或“上山下乡”的人员纷纷返回,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大退潮,充分表明“文化大革命”中花费了国家大量财力、人力进行的这些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均非出自当事人的自愿。与此同时,一些“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表面化,国家不得不重新加以调整,于是不少在前一阶段内迁的工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又迁回到原迁出地或其它生产布局条件较好的地区,仅在四川省,迁入又迁出的高等院校就有北京农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上海化工学院、清华大学四川分校等多所。由于以上情况,本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前一阶段正好相反。期内农村经济渐趋繁荣,以往那种逃荒觅食型的自发迁移大大减少,而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颁行,以及户籍管理方面的某些松动(如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落户,某些新开发区采取控制常住户口,适当解决暂住户口,短期工作人员不办户口等措施),务工经商等类型的人口迁移有很大发展。以1990年普查与1987年1%抽样调查作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人口迁移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一现象在户籍登记机关的统计中反映得不够明显4、城乡人口迁移的形成原因4、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我国农村在1949年——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2.07%,而农业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5.59%。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保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平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超过4%。因而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就形成了大规模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队伍。据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和经济水平,农村劳动力剩余60%左右,约2.7亿。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隐性失业人口多这一矛盾。加之农村生产具有季节性,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较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4、2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
农村人多地少,有限的耕地上堆积着过多的农村劳动力,这不仅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滥垦滥伐,生态失衡,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业人口密度是指农业人口与国土面积之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994年我国农业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94人,日本的人口密度大约是我国的3倍,但日本的农业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5人。我国的山区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耕地面积只有10%左右,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不断的存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渡放牧的现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4、3.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
农村劳动具有脏、苦、累的特点。翻田耕地,抢早插晚,劳动艰辛,体力付出多,但又不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物质的搬运靠人力、畜力完成。偏远山区的农村,通讯盲区,连县级的电波讯号都接收不到,文化娱乐根本谈不上。人的价值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固守一方”,“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水准上。
4、4.农村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单位由生产队转换为家庭,那种乡土社会的不流动被打破,农民们有了支配劳动力的自主权,追求劳动力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走上转移的道路。
4、5.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并且在城市信息灵通,生活条件比较好,有受教育的机会等。
5、人口迁移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人口、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引发了区域人口迁移流动调整的新格局,并由此对城乡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城市病”、农村“空巢”现象及迁移人口贫困化、权益保护与社会融入等城乡社会问题日益突显。1)现代城市是人口、产业高度发达的结合体,人口与产业之间是既协调又竞争的关系,适度的人口导入有利于城市、产业等的发展,但人口的过度流入将压缩城市空间,增加交通、环境、就业、住房及其他生活资源的承载压力,进而引发城市经济、社会及市民身心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诱发“大城市病”。产生大城市病的原因很多,人口过度集聚是其中之一。2)农业人口非农转移与农村空巢家庭问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到城市,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孺,且流动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最显著的是由分散式转向家庭式,这产生了“空巢村”现象3)城乡人口再分布与农村贫困的城市转移。迁移流动客观上是人口在区域间的移动,但由于我国外来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民工,从贫困人口而言,他们的流入实质是农村贫困问题的城市转移。6、面对人口迁移对城乡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1)以“人的城镇化”为要义,构建与完善新型城镇体系。一是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我国针对流动人口的政策,以往更多的是采取以堵为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重点进行证照管理。从长远而言,应更多地疏。2)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等安全保障体系。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破除二元结构,推行市民化改革,这将是未来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同时需从“服务均等”着手,最终达到“机会均等”。辜胜阻(2013)指出,推进城镇迁入人口的市民化,农民工需穿上市民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件衣服”。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首先就是它提供就业的能力,对流入人口而言,就业是生存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流动。因此,首先要在就业公平的前提下,推进其他各项改革。9、参考文献 1、何雄浪;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2、卢向虎;朱淑芳;张正河;;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买卖合同及交易过程中甲方协助乙方办理手续协议3篇
- 2024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具体描述工作范围和收益分配2篇
- 2024年度钢筋废料处理与环保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在线教育平台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形象宣传合同
- 2024年度招标保证金支付委托协议2篇
- 2024年销售代表合同:销售任务与提成制度3篇
- 2024年度钢管运输成本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标的:5名技术人员的招聘与培训)2篇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关于2024年度股权投资的协议2篇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
- 中国文化概要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高级护理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贾玲陈赫多人小品《欢喜密探》剧本台词完整版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HXD3电力机车题库填空题
- 电厂固定资产目录(所有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