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1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2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3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4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情绪理解: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适当情绪反应能力心理理论: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知、情绪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依恋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先给婴儿一个持续的刺激,直到婴儿对此习惯化,再给他一个新的刺激,观察它是否对这一刺激有定向反射。去习惯化则是重新开始定向行为反应,可以通过考察婴儿的吮吸行为、心率变化等指标来确定客体永久性: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延迟满足语言获得装置:语言习得是以一种本能和自然的过程,所有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备语言习得装置,这种装置时人们为了学会语言而存在的,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的、先天的模块。即在该装置下人们不需要经过刻意教导,就能轻易获得语言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恰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非共享环境:子女在家庭内外获得的独特经验,来源于仅仅被一个子女经历的事情或条件,可以分为系统影响和非系统影响移情自我中心主义: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性别图示:是一组有关男女性别的信念和期望,是个体对性别信息进行组织的认知结构内部工作模型:婴儿对接近于获得依恋对象的一系列期望,婴儿感受到的在面临困难时依恋对象为他提供支持的可能性,以及婴儿与依恋对象之间的互动等自尊自我意识:人对自我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认知、体验和调节,它渗透与整个心理和行为中,是对之起调控作用的综合系统观点采择:采用他人的视角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情绪调节最近发展区: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同化:将环境刺激纳入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知识点(填空、选择、判断)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儿童心理发展的加速期心理年龄特征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有关心理发展不同学派的观点双生子爬梯研究说明了什么在发展中的重要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关键术语弗洛伊德如何划分人格结构,各种我分别遵循什么原则埃里克森人格理论及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采用的方法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因素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特点皮亚杰的图式、同化、顺应生态理论模型中都包括哪些系统大脑皮层神经纤维髓鞘化同卵双生子研究由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人类智力低下的疾病唐氏综合症的病因延迟满足实验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孤儿院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差异研究婴儿认知发展所采用的两种经典研究范式:注视偏好范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范式视觉偏爱实验深度知觉与视崖实验儿童对方位概念的掌握格尔曼提出的幼儿计数原则:一对一原则、稳定次序原则、基数原则、抽象原则、次序无关原则儿童很早就拥有的有关领域的理论错误信念任务包括两种经典范式: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心理理论的经典测试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智力的PASS模型: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计划系统智力测验弗林效应心理发展的定型化:定型化使人类具有高适应性语音的范畴知觉儿童语言发展包括那些发展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装置婴儿言语能力的获得婴儿最早单词使用时出现的特点客体永久性青春期风暴的典型表现引起婴儿怯生的主要外界因素自我意识情绪玛西亚对自我同一性的划分:同一性延迟、同一性混乱、同一性实现、同一性拒斥艾克曼提出的四种常用情绪表达策略儿童的先天气质类型男女性成熟的早晚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依恋的测量依恋的类型依恋与怯生鲍姆令德区分的四种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评定与同伴关系类型同伴的影响游戏的种类婴儿客体我开始出现的时间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观点采择能力的获得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皮亚杰——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哈特普对攻击的分类: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简答简述情绪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简述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特点=1\*GB3①从被动的、外部的调节到主动的、内部的情绪调节=2\*GB3②从具体的、感知觉运动调节到抽象的认知调节=3\*GB3③从单一情绪调节策略到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综合运用=4\*GB3④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的调节策略越来越多,消极的调节策略越来越少简述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简述依恋对儿童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1\*GB3①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2\*GB3②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3\*GB3③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简述婴儿怯生的影响因素=1\*GB3①父母是否在场=2\*GB3②环境的熟悉性=3\*GB3③陌生人的特点=4\*GB3④抚养者的多少=5\*GB3⑤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GB3⑥婴儿接受的刺激简述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GB3①连续性与阶段性=2\*GB3②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GB3③不平衡性=4\*GB3④个别差异=5\*GB3⑤发展的关键期=6\*GB3⑥发展的年龄特征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简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别=1\*GB3①组成上不同: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而智力因素则由观察、想象、思维等组成=2\*GB3②结构的完整性不同:构成智力因素的诸基本因素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非智力因素则没有完整的、统一的结构=3\*GB3③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智力因素承担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任务,属认知活动范畴,起认识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操作,但对智力操作有动力和调节的作用,是认知活动中的心理倾向性,起意向作用=4\*GB3④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遗传决定着智力发展的潜力;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优化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培养=5\*GB3⑤智力因素的水平越高越好;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则要适当,过低或过高的非智力因素水平都可能会对相关活动构成不利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简述自律道德的主要特征=1\*GB3①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境下规则可以违反=2\*GB3②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和意图=3\*GB3③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4\*GB3④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简述儿童早期的自我认识发展特点=1\*GB3①自我、心理和身体的混淆=2\*GB3②具体的描述=3\*GB3③物质性描述=4\*GB3④动态描述=5\*GB3⑤不现实的积极高估简述他律道德的主要特征=1\*GB3①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权威通常包括父母、老师和警察等。这些规则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的=2\*GB3②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和动机=3\*GB3③非此即彼。判断别人的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这样想=4\*GB3④内在的公正,认为惩罚是天意,违反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而不管是否有人发现=5\*GB3⑤单方面遵守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论述试评述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1\*GB3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GB3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GB3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4\*GB3④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5\*GB3⑤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试述婴幼儿早期的延迟满足于后期自我控制之间的联系试述影响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因素=1\*GB2⑴认知因素=2\*GB2⑵生物学因素:个体的攻击行为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征,这种稳定性可能是出于基因或生物学的原因,如刺激和天生的气质类型等。睾丸激素是影响人类攻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困难气质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3\*GB2⑶社会文化因素:=1\*GB3①文化的作用:A.个体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文化或亚文化的影响B.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个体的攻击和违法行为=2\*GB3②家庭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系统环境=3\*GB3③媒体的影响:A.电视暴力会增加观看者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B.拳击赛、暴力性电子游戏和互联网暴力信息,会增加青少年的敌对性和焦虑性,从而增大其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试述影响依恋发展的因素=1\*GB2⑴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1\*GB3①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2\*GB3②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2\*GB2⑵儿童的特点:=1\*GB3①外在的体貌特征=2\*GB3②身体的健康状况=3\*GB3③内在的气质特点=3\*GB2⑶文化因素:依恋类型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各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试述家庭结构类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1\*GB2⑴家庭结构:=1\*GB3①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A.认知方面独生子女更具优势B.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2\*GB3②大家庭与人格发展:孩子受成人教育和爱抚的时间较多,可能比一般孩子有更好的社会适应;不过容易出现隔代溺爱,以及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上出现代际的不一致,从而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特征=3\*GB3③破裂家庭与人格发展: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障碍=2\*GB2⑵教养方式:=1\*GB3①权威型: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同龄儿童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成就感比较强=2\*GB3②专制型:有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感觉不快乐。在学校中有良好的表现,反社会行为率不高=3\*GB3③放纵型: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自我中心,固执,很难与同龄人相处=4\*GB3④忽视型:社交能力不强,自控和适应力都较差,自尊水平较低,不成熟,与家庭疏远试述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试述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1\*GB2⑴认知和情感因素:=1\*GB3①观点采择: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相关的观点采择形式有两种:社会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在这两个维度上有较高水平的儿童,亲社会倾向更明显,而且这种相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GB3②亲社会道德推理: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较高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的移情能力,对他人的苦恼很敏感,而移情引发的情感反应会诱发他们的利他行为=3\*GB3③移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