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详解_第1页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详解_第2页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详解_第3页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详解_第4页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中医伤寒六经辨证现在是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一节概述

一、六经辨证的源流

现在是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六经概念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脉而言,包括手足两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现在是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六经病

六经病包括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现在是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素问·热论》六经病与《伤寒论》六经病的比较:名称《素问·热论》六经《伤寒论》六经病因

偏重于热。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俱备。病变部位

重在经络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

现在是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名称《素问·热论》六经《伤寒论》六经太阳病头项痛,腰脊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不大便,腹满痛。少阳病胸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现在是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名称《素问·热论》六经《伤寒论》六经太阴病腹满而嗌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少阴病口燥,舌干而渴寒化:脉微细,恶寒蜷卧,下利,四肢逆冷。热化:心烦不眠,口干,咽痛。厥阴病烦满而囊缩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现在是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名称《素问·热论》六经《伤寒论》六经治法汗下二法。经云:“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已。”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灸、水法、火法。传变日传一经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现在是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四)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主要内容有: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病辨证、太阴病辨证、少阴病辨证和厥阴病辨证。《伤寒论》之六经是辨证的纲领、诊断的依据、论治的准则现在是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五)六经辨证的源流六经辨证思辨性理论医学理论《黄帝内经》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伤寒杂病论》形成六经理论名、形、用、象名名、形现在是1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一)传和变: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指病情在某些情况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在临床上传与变不易截然分开,故常传变并称。现在是1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六经病传变形式:主要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误下传。循经传:太阳→少阳→阳明越经传:太阳→阳明表里传:相互表里的两经之间的传变。如太阳→少阴。首尾传:太阳→厥阴误下传:由于误用攻下所引起的传变。现在是1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影响因素:六经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①正气的盛衰;②感邪的轻重;③治疗的当否。现在是1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四)六经病的发病方式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和感邪的轻重不同,其发病有直中、合病、并病之不同。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引起。现在是1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一经病证者。现在是1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六经病的治则(一)治则:六经病证的治疗大法,总的说来,不外乎扶正、祛邪两个方面;始终贯穿着“扶阳气”和“存阴液”和调理阴阳的基本精神。三阳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

现在是1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治法:在治法的具体运用上,包含汗、吐、下、温、清、消、和、补等法。现在是1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阳病以祛邪为主,然不同的病情又当施以不同的驱邪方法。太阳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实证宜开泄腠理,发汗散寒;表虚证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阳明病是里、热、实证,有气热症、燥结证之分。前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为半表半里证,其治法以和解为主。现在是1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阴病多属里、虚、寒症,治法以扶正为主。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散寒,燥湿为主。少阴病多属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但有寒化、热化之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相应随之变化,如热者宜清下,寒者宜温补,寒热错杂者宜寒温并用。现在是1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表里同病的治法:1、先表后里:此种法则的使用,一般是指病程较短,里虚不甚、或里实不甚。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现在是2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先里后表:此种法则的使用,是指里证已甚、或阳气已衰。如不及时治里,病将转危,欲有阳气和阴津离决之势,故须先救其里,里和再救其表。现在是2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如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如脾肾阳虚证兼表证:“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现在是2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表里同治:病势缓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虽同属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证势不同,故治疗时,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衡的治法。现在是2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①表里同治,治偏于表:如:大青龙汤。方中重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②表里同治,治偏于里:如:桂枝人参汤。方用理中汤+桂枝。③表里均衡的治法:如:小青龙汤。方中既用麻黄、桂枝、芍药取其辛温解表;又用干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柴胡桂枝汤亦是。

现在是2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二节太阳病辨证现在是2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概述】

一、太阳病概念:太阳病是指外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太阳病是外感疾病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地讲,太阳病病位浅、病情轻,所以一般称为太阳表证。现在是2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太阳生理:

(一)太阳的阳气:阳气最盛。太者,大也。“太”又有开初之意。如《内经》“太阳为开”。太阳又称为“巨阳,老阳”。太阳是指阳气较多的意思。三阴三阳是按照本经所含的阴气或者阳气的多少来分类的。太阳为人体最大的阳经,因太阳的阳气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强。现在是2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太阳的脏腑:小肠和膀胱1、小肠:小肠上接于胃与心相表里,故既能导心火下达,又具有接受胃中水谷,进行消化及分别清浊的功能。其清者为津液,输布于全身;浊者为糟粕,经二便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出焉”。因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故小肠有病,除影响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外,还会导致水液的代谢异常。现在是2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膀胱:膀胱位于下焦,为水府,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有贮尿排尿和气化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一方面参与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而主管小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化气由太阳经脉而循行于肌表,卫护于人体之外。膀胱的气化功能与肾中阳气有关。现在是2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太阳的经络: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夹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与少阴经脉相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太阳与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现在是3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四)太阳的功能: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太阳经脉是人体最大的阳经。太阳经脉布于体表,统摄营卫,抵御外邪。太阳主表与肺及少阴阳气密切相关。现在是3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太阳病理:现在是3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病因病机与临床基本表现:风寒侵袭肌表营卫失和卫主开合卫气开合失度卫失固密卫阳闭遏营阴外泄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营阴郁滞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现在是3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证候类型,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体质因素和感邪的轻重。现在是3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1.体质因素人体质较弱,腠理疏松,感受风寒则会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而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证者,称为中风证,又名表虚证。人体质强壮,腠理致密,感受风寒则致: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内郁。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称为伤寒,又名表实证。现在是3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感邪的轻重感受的邪气较轻,体质又弱,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症者,为中风表虚证。感受的邪气较重,体质又强,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为伤寒表实证。现在是3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证候类型与治法现在是3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1.表寒证表寒证辛温解表汗出表虚证无汗表实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汤麻黄汤现在是3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表郁

轻证邪轻证轻辛温解表,

小发其汗桂枝麻黄

各半汤正虚邪微辛温轻剂,

微发其汗桂枝二

麻黄一汤外寒内热微发其汗,

兼清郁热桂枝二

越婢一汤2.表郁轻证现在是3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表热证

3.表热证——温邪袭表,肺卫失宣→辛凉解表→越婢汤或麻杏甘石汤(银翘散、桑菊饮)。现在是4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4.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气化不利——温阳化气行水——五苓散现在是4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5.蓄血证

蓄血证——邪热瘀血搏结下焦

轻证----桃核承气汤

治疗:攻下瘀血重证缓证----抵当丸急证----抵当汤现在是4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6.太阳病兼证

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现在是4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7.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变证:疾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循的称为变证,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现在是4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太阳病的转归1.痊愈: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表证,解表得法,大多数从表而解。2.传经:太阳表邪不解,可传入他经,包括邪传阳明,邪传少阳和直接传入三阴,传入三阴者,以邪传少阴为多见。所以有“实则太阳,虚则少阴”的说法。3.变证:发生变证的原因,多是由于失治误治,或因体质的强弱等因素,使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具备六经病性质和特点的新证候。现在是4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太阳病证现在是4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

太阳中风本症

太阳中风太阳病经证

太阳中风兼症

太阳伤寒本证

太阳伤寒

太阳病证太阳伤寒兼证

太阳表郁

太阳温病

太阳蓄水证

太阳病腑证太阳蓄血证

现在是4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太阳病证(太阳病经证)概说:太阳病经证的主要脉证(一)主要脉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二)证候分析:1、病因:风寒侵袭2、病位:肌表3、病理:营卫不和4、主证分析:现在是4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主证分析:卫阳趋于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脉浮卫阳外出抗邪,正邪交争――发热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阳闭遏或散而不聚营阴郁滞头项强痛恶寒不能温分肉、充皮肤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现在是4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太阳中风

1、太阳中风本证【概述】太阳中风证,又称为中风表虚证。因风寒侵袭人体而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汗出,头项强痛,鼻鸣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证候分析:现在是5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

太阳中风卫阳不固营阴外泄卫气趋外→脉浮病因:风寒以风为主邪正相争→发热病性:中风表虚证卫失温煦→恶风寒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不固表→汗出汗出,脉缓风寒侵袭风性散漫太阳经脉不利→头项强痛肺气不利→鼻鸣干胃,胃气上逆→干呕现在是5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诊断要点】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恶风寒,脉浮缓。

中风表虚证以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四症为辨证要点,习称“桂枝四症”或叫“中风四症”。现在是5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①

首先辨别其是否为表证:②其次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证:③第三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虚证:现在是5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疗措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

配伍意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治卫强治营弱调和营卫助桂枝解肌又暖胃止呕益气补中滋脾生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现在是5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服法与护理:

1)药后啜粥法:2)温覆微汗法:3)获效停药法:4)守方继进法:5)药后忌口法:现在是5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③药后病不解的处理:临证时,无论是已经发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内陷,桂枝汤证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现在是5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④杂病应用:桂枝汤亦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如《金匮要略》治虚劳以桂枝汤为基础方。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桂枝汤-----调和阴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加黄芪---黄芪建中汤B、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轻证。徐忠可:“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现在是5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太阳中风兼症①桂枝加葛根汤证临床表现: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病因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密,经气不舒,筋脉失养。治则:解肌祛风,升津舒经。现在是5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喘。

内因:素有喘疾病因外因:风寒外袭病机:素有喘疾,复感风寒,引动宿疾,而致卫失固密,肺气上逆。治则: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方药:桂枝汤加厚朴、杏干

现在是5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③桂枝加附子汤证临床表现: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辨证:太阳病正误微似有汗汗漏不止表证不除损阴伤阳恶风伤阳不能固表筋脉失养伤阴化源不足失于滋养小便难汗出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现在是6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桂枝加附子汤证病理:阳虚液损,表邪未解。治则:扶阳解表。方药:桂枝加附子汤现在是6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④桂枝去芍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一)脉促胸满者:病机:表邪欲陷,胸阳损伤(胸阳不振)治则:解肌祛风,宣通胸阳。方药:桂枝去芍药汤。虽因误下,但邪未尽陷胸中,此时正气虽伤仍能上冲抗邪,其病势向上向外,故治疗当因势利导,方用桂枝汤,因芍药酸苦主敛,用之有碍去邪,故去之。(二)脉微、恶寒、胸满者病机:表邪欲陷,阳气损伤。治则:解肌祛风,温经复阳。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本证阳气损伤的程度较甚,恐姜桂之力不足以散邪,故加辛热之附子温经复阳。现在是6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⑤桂枝新加汤证临床表现:身体疼痛,可有麻木感,甚则拘急不舒,脉沉迟。①素体气营不足,汗后又损伤气营。病因②汗出太过,损伤气营病机:气营损伤,筋脉失养。治则:益气和营,调和营卫现在是6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太阳伤寒1.太阳伤寒本证【概述】太阳伤寒证又称为伤寒表实证。因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病因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现在是6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太阳病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邪正交争卫失温煦腠理不开肺气失宣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无汗喘(麻黄八症)现在是6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诊断要点】恶风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

【鉴别诊断】中风伤寒脉浮,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有汗,脉缓脉证无汗,脉紧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病机现在是6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①

首先辨别是否为表证;②其次辨别是否为风寒表证;③最后辨别是否为风寒表实证.现在是6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疗措施】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①方药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祛风,协同麻黄,增强其发汗作用。杏仁:宣肺降气,协同麻黄,增强其平喘作用。甘草:“和中而发散”与麻黄相配伍,既可以止咳平喘,又可以防止过汗。现在是6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使用禁忌:▲☺虚人(气、血、阴、阳虚之人)外感不可用;▲☺火旺阳亢之人外感不可用;▲☺风热外感不可用。现在是6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太阳伤寒兼证:①葛根汤证1)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脉浮紧,项背强几几,或下利、或呕逆不止。2)证候分析:

不能卫护于外——恶风寒营阴郁滞——无汗寒束肌表、卫阳闭遏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项背强几几。3)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卫阳闭遏,经输不利。4)治则: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现在是7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5)鉴别诊断邪入经输筋脉失养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病理症状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有汗脉浮缓无汗脉浮紧现在是7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大青龙汤证1)临床表现:症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脉浮缓或浮紧。基本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属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现在是7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证候分析:阳盛之体感受风寒卫阳外浮与邪相争发热,脉浮紧卫阳郁遏失于温煦恶寒营阴郁滞无汗太阳经输不利身疼痛阳热内郁烦躁现在是7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病因病机:风寒外束,阳热内郁4)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兼清里热现在是7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5)鉴别诊断: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有烦躁:治宜外散风寒,兼清里热风寒束表,阳热内郁,表里气机不畅:兼表实证。身重—乍有轻时。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无气转动:见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等。身重—无休止时。少阴证烦躁,身重无烦躁:治宜外散风寒现在是7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③小青龙汤证1)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质稀;或渴或不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现在是7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证候分析:素有停饮外感风寒寒水犯肺气道不利→噎胃气上逆→干呕津不上承且有化热趋势→口渴外寒内饮搏结水停心下肺气不利,失于宣降→咳喘胃肠功能失职,水饮偏渗大肠→下利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畅→小便不利卫阳趋外抗邪,正邪交争→发热水湿下无出路停聚于内→少腹满现在是7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病因病机:病因伤寒表证未解,内有痰饮停聚;或素有痰饮停聚,又外感风寒。病机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4)治疗方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现在是7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5)鉴别诊断:麻黄汤、小青龙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

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咳喘干呕风寒外束,水饮犯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外有风寒表证之发热恶寒,内有咳喘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气喘病机太阳表虚,肺寒气逆治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发汗解表,温化寒饮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现在是7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太阳表郁【概述】太阳病轻证又称表郁轻证。由于太阳病日久不愈,正邪持续交争于肌表的一种病证,称为太阳病轻证。现在是8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发热恶寒,面色红,身痒;或发热恶寒,形似疟一日再发;或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均见二便、舌脉如常。

①太阳表郁轻证太阳表郁轻证②表证汗后留邪之证发热恶寒③太阳邪郁兼里微热证现在是8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重,恶寒轻),一日二三度发,面存热色(面色红),无汗,身痒。现在是8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风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续交争邪正相争发热卫失温煦恶寒正邪多次交争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阳气拂郁在表面色反有热色卫阳闭遏无汗邪郁在表,汗欲出而不得身痒现在是8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日久邪微,邪郁肌表治疗方法: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取桂、麻各1/3剂量)现在是8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临床表现:汗后表邪复闭,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证候分析:风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续交争邪正相争发热卫失温煦恶寒正邪交争较弱发热恶寒一日再发(次数少)现在是8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风寒束表,邪郁较轻治疗方法: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方药: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取桂5/12,麻2/9剂量)。现在是8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内热多,外寒少),兼口微渴,心微烦。证候分析:

风寒郁表化热卫气郁而化热邪正相争发热卫失温煦恶寒风寒郁而化热卫气郁而化热内热多,外寒少内兼郁热口微渴,心微烦现在是8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内兼郁热。诊断要点: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或热多寒少。

治疗方法: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取桂1/4,越婢1/8剂量)。

现在是8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1.太阳轻证与疟疾均见发热恶寒呈阵发性:2.太阳轻证与阳明病热盛证及少阴病戴阳证均见面红:3.太阳轻证与阳明病津亏证及湿热郁表证均见身痒:现在是8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四)太阳温病1.概念: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2.临床表现:发热而渴,不恶寒,尚有头痛,汗出,舌红苔薄黄,小便黄少,脉浮数。现在是9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证候分析:风热犯表邪正相争发热风热伤津口渴,小便黄少阳热上扰清空头痛风性开泄,热为阳邪汗出风热在表脉浮数,舌红苔薄黄现在是9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4.病因病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5.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散热。6.方药:银翘散。现在是9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6.鉴别诊断:

病名病因临床表现治法感受途径太阳温病温邪客表发热而渴,不恶寒辛凉疏表口鼻而入太阳伤寒风寒束表发热恶寒,不渴辛温解表皮毛而入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现在是9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太阳腑证

(一)太阳蓄水【概述】太阳蓄水证是由于表邪不解,循太阳膀胱经入里,影响了太阳膀胱的气化功能,使水气不化,停蓄下焦,以小便不利、消渴、烦渴为特点一种病证。现在是9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脉浮或浮数。现在是9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病因病机】寒邪随经入里,膀胱气化失常。【诊断要点】小便不利、消渴、烦渴、脉浮。太阳病表邪未解邪正交争--脉浮,微热小便不利甚或浮肿消渴,烦渴或水入则吐邪入下焦,影响膀胱气化,下焦水停不能下排津不上承卫失温煦----恶寒现在是9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1、太阳蓄水证与津液不足证太阳蓄水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口渴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足症状得水不解得水缓解现在是9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太阳蓄水与消渴病太阳蓄水消渴病口渴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症状伴发热,小便不利伴消瘦,小便多等现在是9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首先应确认是在太阳伤寒或中风之后,表证未解,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紊乱,以致水蓄下焦而成。临证以水饮分布失常为其审证要点。【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现在是9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太阳蓄血【概述】太阳蓄血证是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出现以少腹急结或鞕满,其人如狂或发狂,身体发黄,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神志发狂或如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沉结。现在是10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病因病机】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诊断要点】神志发狂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邪热瘀血搏结下焦少腹急结或鞕满瘀热上扰神明其人如狂或发狂营气不能敷布身体发黄(肤色暗黄)邪结血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小便自利血行不畅脉沉涩或沉结现在是10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1.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蓄水蓄血少腹满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症状小便不利,消渴,脉浮小便自利,发狂,如狂,脉沉结现在是10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疗措施】治疗原则以攻下瘀血为主。具体分为:1.蓄血轻证:表不解者,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攻其里。治宜活血化淤,通下瘀热——桃核承气汤。2.蓄血重证:病情重,无论有无表证,皆当攻里。治宜破血逐瘀——抵当汤。3.蓄血重证之缓证:治宜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抵当丸。现在是10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太阳病辨证小结太

病太阳

经证太阳

腑证太阳

中风太阳

伤寒太阳蓄血太阳伤寒本证太阳蓄水太阳表郁太阳温病太阳伤寒兼证太阳中风兼证太阳中风本证现在是10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三节阳明病辨证

【概述】一、阳明病概念: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邪入阳明,正邪相争剧烈,邪热盛极的阶段,其性质多属里、热、实证。现在是10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阳明生理(一)阳明的阳气:阳气盛,正气旺,位主里,又称二阳。(二)阳明的脏腑: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功能以降以通为用。现在是10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阳明的经络: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与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相表里。(四)阳明的功能:阳明属燥土,具有消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功能。故阳明的生理特点:喜润恶燥,以降为顺。现在是10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阳明病理(一)病因感邪因素温热之邪直犯风寒之邪化热入里体质因素素体津亏者素体阳旺者素体有宿食者治疗因素汗法不当吐、利小便温燥太过现在是10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来源:太阳病少阳病本经自病素有胃热多渴本有宿食素为阳热感邪邪热不解与内热相合夺津致燥津液耗伤内热炽盛胃热炽盛胃肠热盛热(经)证糟粕内结实(腑)证阳明病三阴病用辛燥药物过多或阳复太过耗伤津液,津伤肠燥津液被耗,津亏火旺若发汗,若下,利小便现在是10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病性:以里热实证为主,也有虚寒证。(四)病机:胃家实。(胃家实是仲景对阳明病热证、实证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胃家实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胃家实------单指肠中燥实(屎)而言。

“胃家”---泛指胃与大肠而言。广义胃家实无形之邪热。

“实”---即邪气盛实有形之实滞。现在是11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五)阳明病主症

阳明病无形邪热证有形邪热证胃热炽盛邪热互结薰蒸肌肤迫津外泄蒸腾气血,脉道扩张,血流加快身大热汗出口渴脉大胃肠热盛津伤肠燥糟粕内结燥屎结实,阻遏气机腑气不通,邪热下无出路,外蒸肌肤热盛灼阴而致阴伤火炽,上扰神明气机郁遏,血脉不畅,气血不能外达腹满、腹痛、便闭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烦躁脉沉而有力津液被耗,不能上承于口现在是11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六)证候类型:阳明病无形邪热证(热证经证)有形邪热证(实证腑证)虚寒证栀子豉汤证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上宣中清下泄三承气汤证脾约证润导法灌肠疗法湿热证血热证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现在是11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七)治疗原则:主要是清、下二法。

(八)治疗禁忌:发汗、吐、利小便(九)阳明病传变预后:阳明病太阳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痊愈死亡现在是11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阳明邪热证

(一)无形邪热证【概述】1.概念:阳明无形邪热证是指无形邪热炽盛,而无肠中燥屎结聚的证候。2.基本临床表现:以心烦不得眠,身热,汗出,口渴,小便不利,脉大等症状为特点。现在是11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辨证与治疗:1)栀子豉汤证【临床表现】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手足温,饥不能食,头汗出,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薄黄。现在是11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表证汗吐下失当邪气入里化热阳明热证误下后胃中空虚阳明腑实下后余热未尽余热留扰热扰心神气机不畅邪热郁留胸膈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手足温,饥不能食,头汗出心中懊憹胸中窒或心中结痛现在是11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邪热留扰胸膈,郁而不宣。【诊断要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治疗措施】治宜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现在是11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栀子豉汤证热实结胸证心中结痛心下痞硬病机症状治法无形邪热留扰胸膈热邪与痰水相结于胸膈胃脘心烦懊憹,不疼痛,或虽微痛而不硬满,按之疼痛则减膈内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清宣郁热泻热散结,攻逐水饮或清热涤痰开结现在是11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首辨病因:次辨病性:再辨病位:最后明确审证要点:现在是11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白虎汤证【临床表现】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口不仁,面垢,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甚则神昏、谵语,四肢厥冷,遗尿,脉洪大。现在是12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阳明气分邪热炽盛邪正相争邪热消耗津液壮热邪热熏蒸肌肤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邪热迫津外泄大汗出热壅阳明经脉腹满阳明热盛耗气身重难以转侧阳明热盛津伤舌体经脉失养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胃热熏蒸浊气上泛面垢(面部油腻污浊)邪热内盛上扰神明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热盛神昏,膀胱失约遗尿邪热蒸腾气血脉洪大有力邪热内盛舌红苔黄而干辛寒清热白虎汤胃热炽盛,充斥内外邪入阳明外邪内热相合太阳病不解或治不得法少阳病不解素体阳气旺盛,外邪侵袭阳明病现在是12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胃热炽盛,充斥内外【诊断要点】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治疗措施】辛寒清热----白虎汤。现在是12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白虎加人参汤证【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口燥渴、欲饮水数升、舌上干燥而烦、背微恶寒、时时恶风、小便短少、脉洪大来盛去衰。现在是12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阳明邪热炽盛,津气两伤邪热熏蒸肌肤邪热迫津外泄邪热消耗津液邪热上扰神明身热汗出口燥渴、欲饮水数升舌上干燥、小便短少心烦津气受伤汗出肌疏背微恶寒、时时恶风程度轻微,局部可见,阵发而作热盛鼓动血脉,津伤脉道不充,气伤推动乏力脉洪大来盛去衰辛寒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现在是12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胃热炽盛,气津两伤【诊断要点】身热,汗出,渴欲饮水数升,口干舌燥,背微恶寒,时时恶风,脉洪大来盛去衰。【治疗措施】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用白虎汤加人参汤。现在是12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太阳中风证阳明里热炽盛里热向外蒸腾,蒸蒸发热,不恶寒脉大邪热迫津外泄,故汗出连绵不断,量多阳明无形邪热证热在肌表,翕翕发热与恶寒并见,脉浮漐漐微似有汗,汗出量少皮肤潮湿湿润卫阳与邪相争,营阴外泄发热汗出病机症状特点太阳蓄水证口渴病机症状内热炽盛,耗伤阴津膀胱气化不行,津不上承口干舌燥,大渴饮引,且渴喜冷饮,伴发热不恶寒消渴、烦渴,甚者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伴小便不利阳明无形邪热证现在是12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4)猪苓汤证【临床表现】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质红,少苔,脉浮,或见下利,心烦不眠。现在是12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阳明无形邪热证误下阳明余热犹存,致津伤水热互结阳明有形实热证邪热内盛

发热热盛津伤渴欲饮水阳热外浮脉浮邪热扰神心烦失眠热盛津伤舌质红,少苔水气不利小便不利色黄量少水走大肠下利下之失当阴虚有热,水热互结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清热邪,养阴液,利小便之猪苓汤现在是12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阴虚有热,水热互结。【诊断要点】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脉浮。【治疗方法】育阴润燥,清热利水---猪苓汤现在是12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五苓散证猪苓汤证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病理症状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于下津伤热扰,水热互结于下烦渴,甚则水入即吐,兼恶寒发热舌苔白,喜热饮而量多心烦不眠,舌质红少苔喜冷饮而量少治法通阳化气利水兼解表清热滋阴利水因津气损伤而需补充因气化失常而需自救现在是13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热盛:2、次辨津伤:3、再辨水液停于下焦:现在是13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有形邪热证【概述】1.概念:有形邪热证是指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而形成的燥屎内结证,又称为“阳明腑实证”或“阳明病实证”。2.临床表现:发热,腹胀满疼痛,不大便,舌红苔燥,脉沉有力。现在是13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辨证与治疗:1)热盛燥实证:临床根据痞满燥实的程度分为三个证候类型.痞满燥实证(大承气汤证)热盛燥实证痞满实证(小承气汤证)燥实证(调胃承气汤证)现在是13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神昏谵语,如见鬼状,烦躁不寐,循衣摸床,两目直视,或视物昏糊不明;喘冒不得安卧;舌苔多厚黄干燥,或边尖起刺,甚者焦黑燥裂,脉沉迟或沉实有力。现在是13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邪热与燥实结于肠中阳明腑气不通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阳明经气旺于日晡邪热炽盛日晡潮热邪热迫津外泄手足濈然汗出热动心神神昏谵语,如见鬼状,烦躁不寐,循衣摸床热耗肝肾真阴两目直视,或视物昏糊不明腑气不通肺失宣降喘冒不得安卧邪热伤津,津不上荣舌苔多厚黄干燥,或边尖起刺,甚者焦黑燥裂热盛于里,阻遏气血脉沉迟或沉实有力阳明热盛,燥实内结通下里实,泄热通便大承气汤现在是13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①痞满燥实证(大承气汤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谵语,烦躁,腹部胀满坚硬,疼痛拒按,甚至喘冒不得卧,腹中矢气频转,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舌苔老黄,甚则焦燥起刺,脉沉实或迟滑。此证为燥屎内结,痞满燥实,四证俱备,属阳邪亢极,阴津将竭.宜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现在是13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重证临床表现】谵语如见鬼状,不识人事,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直视微喘,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病情——里邪壅实,正气阴液俱伤,危在顷刻——大承气汤(急下实邪,以存阴液)若四肢厥逆,而面赤溲赤,脉沉有力,腹满坚痛病情——腑实重证,火极似水,热极而厥——大承气汤攻下。现在是13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急下证临床表现】正阳阳明,邪气最盛,病情最重,治疗稍缓,则会急转直下,危象丛生,故在正阳阳明证候中,有三急下之说。现在是13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是从目中不了了,睛不知,推知为燥热劫烁真阴,不能上注于目,虽然腑实证并不典型,只伴有大便难,身微热,也应急下以救阴;二是发热汗多,因肠腑燥实,蒸迫津液外泄,汗出势急而量多,如不急下以去里实,则汗必不止,随之而来的必是阴竭阳亡;三是发汗不解,腹满痛,燥结程度十分严重,下缓则不通,危险之至,所以亦须急下。

现在是13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痞满实证(小承气汤证)【临床表现】潮热,多汗,心烦谵语,大便硬,小便数,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脉来尚流利(脉滑而疾)。现在是14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热聚阳明津液外泄,伤津化燥成实热结阳明胃肠痞实热迫液泄潮热多汗邪热扰神心烦,甚则谵语燥实内结大便硬津液下泄小便数胃肠痞实腹胀满或热结旁流热结津伤舌苔黄燥热实内结腑气不通泄热通便消滞除满小承气汤太阳病误用吐下或过汗阳明无形邪热证汗出过多热结不重,气血尚能运转脉尚流利现在是14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③燥实证(调胃承气汤证)【临床表现】发热(蒸蒸发热)、濈然汗出、心烦不安,腹胀满痛,不大便,舌红苔黄燥。现在是14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亡津液,胃中干燥转属阳明燥实内结邪热上扰心神心烦不安阳明里热炽盛蒸蒸发热邪热迫津外泄濈然汗出阳明腑气不通腹胀满痛,不大便邪热消耗津液舌红苔黄燥太阳病汗吐下后太阳邪热内传阳明内热津伤,胃肠燥热初结泻热和胃,润燥软坚调胃承气汤现在是14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津伤热结证【概述】本证多为太阳病发汗过多,损伤津液,而致胃津耗伤,胃肠干燥,糟粕内停的一种病证。脾之功能为胃中燥热约束所致,故又称为脾约证。【临床表现】腹微满,或微痛,大便硬或难,小便多,舌质红苔干。现在是14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太阳病发汗过多阳明热证汗多伤津胃津不足胃热致脾阴转属失常胃肠干燥大便硬或难津液偏渗小便多腑气不通腹微满痛津不上润舌质红苔干胃热津亏,腑气不通滋液润肠,缓通大便麻子仁丸津液内竭,肠道干燥清热润燥,导下通便蜜煎外导或猪胆汁灌肠灌肠【病因病机】胃热津亏,腑气不通。

【诊断要点】大便硬、大便难,腹微满。现在是14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承气汤证肠中糟粕内停致不大便脾约证热与燥屎结于肠津伤肠燥,糟粕内停腹胀满疼痛拒按,发热濈濈然汗出不更衣六七日,无所苦病理证状现在是14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疗方法】滋液润肠,兼清热通便——麻子仁丸。若患者自觉有大便之意而不能排解——润窍滋燥,导而利之——蜜煎导之。若津亏有热——猪胆汁灌肠。现在是14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疾病形成的原因:2、次辨与诸承气汤证之不同:3、最后明确诊断和治疗要点:现在是14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阳明湿热证【概述】1.概念:阳明湿热证即湿热发黄证,是由于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出现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特点的病证。2.临床特点: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基本表现。现在是14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黄而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或偏于表者见无汗、身痒、起皮屑;或见腹微满,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无汗,渴引水浆或便秘;或见心烦懊憹,口渴。现在是15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现在是15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阳明病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热不得外越而内郁小便不利湿不得下泄而内蓄湿热阻于中焦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肌肤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湿热熏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湿热困遏肌表无汗、身痒、起皮屑中焦气机不畅腹微满中焦湿热上蒸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无汗,渴引水浆中焦湿热阻于肠道便秘湿热上扰心神口渴,心烦懊憹湿热偏表湿热偏里热重于湿现在是15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湿热内阻,互相蕴结。【诊断要点】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治疗措施】清热利湿。现在是15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湿热的原因:2、次辨发黄的颜色:3、再辨兼症的不同:现在是15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湿热偏表发黄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无汗,身痒,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现在是15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身痒,无汗无汗热不外越而内郁小便不利湿不下泄而内蓄湿热阻于中焦湿热郁表湿热熏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交结肠道,气机阻滞大便不爽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肌肤湿热郁阻表闭不畅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退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下流膀胱现在是15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湿热郁阻,表闭不畅。【诊断要点】身目俱黄,无汗,身痒。【治疗方法】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退黄.【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生梓白皮、生姜、甘草、大枣。现在是15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湿热产生病因:2.次辨是否属于阳黄:3.再辨是否兼有表证:现在是15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湿热偏里发黄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身无汗,渴引水浆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现在是15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

渴引水浆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身无汗热不外越而内郁小便不利湿不下泄而内蓄湿热阻于中焦热邪耗津,湿郁不能化津湿热熏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湿热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腹微满,便秘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肌肤湿热蕴结腑气不通清泄湿热退黄茵陈蒿汤蒸上流下现在是16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湿热蕴结,腑气不通。【诊断要点】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满,便秘或溏而粘滞不爽。【治疗措施】治以清泄湿热退黄之法,方用茵陈蒿汤。现在是16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是否属于湿热蕴结之阳黄证;2.次辨是否有腑气不通,气机阻滞证;现在是16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腹满便秘有形实热证茵陈蒿汤证病机兼症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或津亏热结湿热阻遏气机,腑气不通伴潮热汗出,腹满痛,脉沉实苔黄燥伴腹微满不痛,便秘而不结,色白或不爽无形邪热证口渴病机兼症湿热郁阻,气不化津邪热伤津口渴而饮水不多,脉濡数或滑数口渴饮冷量多,伴脉洪大有力现在是16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热重于湿发黄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发热不退,心烦懊憹,口渴,苔黄,脉濡数或滑数等。症状特点:除阳黄主要表现外,以发热不退,热度不高,缠绵难愈,心烦懊憹为特征。现在是16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热重于湿阻于中焦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肌肤湿热下流膀胱小便不利湿热外蒸肌肤发热不退湿热上扰心神心烦懊憹邪热伤津,湿阻气不化津口渴湿热熏蒸苔黄脉濡数或滑数湿热中阻热重于湿清热除烦,利湿退黄栀子柏皮汤现在是16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内有湿热,热重于湿,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诊断要点】身目、小便俱黄,低热缠绵,心烦懊憹。【治疗方法】清热除烦,利湿退黄。【方药】栀子柏皮汤。现在是16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①几种发黄鉴别寒湿发黄:起病缓,病程长,虽身目色黄,但晦暗如烟熏,且见有寒象,脘腹胀闷,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瘀血发黄:又名蓄血发黄。发病缓而病程长,其目及小便不黄,皮肤黄而枯槁无华,兼见喜忘,如狂,小便利,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脉沉或弦。现在是16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脾虚发黄:起病缓,病程长,皮肤黄而色淡,萎黄不华,且目睛不黄,兼见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弱。病机重在气血不足。黄胖病:黄胖病之气血耗伤源于肠中钩虫匿伏,蚕食血气,以至血虚不华于色,其表现是面部肿胀色黄,肌肤色黄带白,而目睛如故。现在是16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②阴黄阳黄鉴别湿热寒湿发黄病机证状湿热郁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寒湿凝滞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渴,必烦晦暗如烟熏畏寒不渴,舌质淡,苔白腻现在是16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③湿热三方鉴别

茵陈蒿汤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栀子柏皮汤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无汗,小便不利证状功用腹微满,大便秘结发热恶寒发热口渴心中懊泄热利湿散热利湿清热利湿现在是17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先辨别是否为湿热内蕴:2、其次辨别是否为热重于湿:现在是17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阳明血热证【概述】1、概念:阳明邪热不能外解,深入血分,临床以健忘、黑便甚或出血为特征的病证,称为阳明血热证。2、临床特点:健忘、黑便甚或出血见证。现在是17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阳明衄血证1.病因:阳明气分邪热不解,波及血分,邪热入血,一则迫血妄行,一则耗伤血中津液。2.临床表现:发热,衄血,口干而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脉浮。

现在是17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气分邪热不解血分热盛迫血邪热炽盛发热衄血消耗津液口干而渴邪热蒸腾营血上潮但欲漱水不欲咽邪热鼓动血脉脉浮热入血分热瘀交结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现在是17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阳明热入血室证是阳明邪热在妇人月经适来适断,血室空虚之时,乘虚而入于血室而出现的一组证候.邪热迫血妄行——下血;血分有热,热扰心神——谵语;里热蒸腾于上——但头汗出。血室瘀滞,肝经脉不利——胸胁下满,少腹不适。治法:枢转少阳,宣达血室之热——小柴胡汤。现在是17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阳明蓄血证概念:阳明邪热不解,深入血分,与瘀血搏结于胃肠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发热,健忘,消谷善饥,大便黑硬而反易,小便正常,舌红苔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数或涩。现在是17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阳明邪热深入血分攻下瘀血邪热与瘀血相合阳明邪热不解发热瘀阻络脉,心失所养喜忘阳明邪热消耗水谷消谷善饥邪热消耗津液大便硬血性濡润,离经之血与燥屎相合大便色黑而排便易邪热与瘀血阻于络脉舌红苔紫暗或有瘀点,脉数或涩抵当汤现在是17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阳明里热和瘀血相合,瘀热互结。【诊断要点】发热、健忘、便黑硬而易解。【治疗方法】泄热逐瘀.【方药】抵当汤。现在是17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鉴别诊断】太阳蓄血阳明蓄血相同不同症状部位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发狂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下焦小肠膀胱胃肠邪热与瘀血搏结泻热逐瘀破结抵当汤现在是17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蓄血部位:

本证的辨证首先认清蓄血在阳明。2.次辨证候特点:

太阳蓄血重在辨小便的利与不利,神志的狂与不狂;阳明蓄血重在辨大便的黑与不黑、难与不难。现在是18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第四节少阳病辨证【概述】一、少阳病概念:少阳病是外感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气居于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三焦不通、胆火上炎所致的病证。

现在是18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少阳生理:(一)阳气:阳气少,正气弱。位主半表半里。(二)脏腑:包括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现在是18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1、胆:1)位置:胆附于肝,外应右胁下。2)功能:内藏精汁而主疏泄,有决断之功。①促进脾胃运化机能.②主疏泄.③主决断.现在是18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三焦:1)部位三焦:《内经》中有根据脏腑的功能化分三焦的记载。如《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2)功能三焦:水液运行的道路;气火运行的道路。现在是18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少阳概括三焦与胆,一则为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的道路;一则主疏泄。二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肝胆疏泄正常,则三焦通利,三焦通利则津液得行,浊阴得降;反之,三焦通利,则肝胆疏泄畅达无阻,津液得以上布下达。胆气疏泄正常,三焦通畅,气、津、水、火,才能通上下,贯表里,和阴阳。由于少阳的功能类似枢纽的作用,故称少阳为枢纽。现在是18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经络: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络肝,分布在人体侧面;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分属胸腹,经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三焦经与胆经并分别和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相表里。其循行路线特点:过胸胁,身侧,头侧,耳周,目。现在是18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少阳病理:(一)病因1、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2、本经自病,也叫少阳中风。3、厥阴阳复,由厥阴转出少阳。(二)病位与病性半表半里热证现在是18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关于少阳的位置:历代医家虽认为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但对于“半表半里”的认识不同。所以半表半里的概念也就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2、少阳主枢,属游部。3、少阳为肓膜之处。4、少阳在阳经与阴经之间。现在是18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病机枢机不利,三焦不通,胆火上炎。现在是18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四)证候类型

少阳气郁证少阳气滞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少阳气机失常证少阳水郁证少阳病兼证少阳气水同郁证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少阳病少阳气结证现在是19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

(五)治法:和解少阳

(六)治禁:汗、吐、下现在是19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一、少阳病本证(一)少阳气机失常证概念:少阳气机失常证是因邪气侵袭少阳,阻遏少阳气机,气机郁阻,致使升降开阖失常,气血水火的运行敷布逆乱,以上中下三焦及表里内外诸多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现在是19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1.少阳气郁证(小柴胡汤证)【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现在是19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少阳中风枢机不利三焦不通胆火上炎邪正交争→往来寒热邪犯少阳经脉→胸胁苦于满闷疏泄失职→神情默默脾土不运→不欲饮食胃气上逆→多呕胆热上扰心神→心烦太阳病不解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邪热循经上干清窍→头晕目眩现在是19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邪侵少阳,枢机不运,三焦不通,胆火上炎。【诊断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现在是19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发热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里热炽盛,熏蒸内外枢机不利,三焦不通,胆火上炎发热恶寒并见壮热汗多,恶热往来寒热病机特点【鉴别诊断】现在是19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是否邪在少阳:2、次辨气机郁滞程度:3、最后把握辨证原则:现在是19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法】和解少阳枢机【方药】小柴胡汤。现在是19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2.少阳气滞证(大柴胡汤证)【发病原因】邪入少阳,治疗应以和解少阳为主,若反复使用攻下之法,不仅气机不能通畅,反而由于正气损伤,使邪气郁阻更重,在原有气郁的基础上,由少阳气郁证发展成为少阳气滞证。现在是19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往来寒热,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甚则心下痞硬,下利,舌红,苔白厚。现在是20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里气不通邪正交争→往来寒热少阳经气滞而不通→心下痞硬里热郁蒸→郁郁微烦里气不通→心下急胆气横逆犯胃→呕吐不止升降反常→下利胆火炽盛→舌红苔厚反复攻下现在是20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

邪郁少阳,气机阻滞。【诊断要点】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甚则心中痞硬、下利。现在是20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少阳枢机不利致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病机少阳气郁不舒少阳气郁不通药物柴胡黄芩半夏生姜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人参炙草大枣,补中气。全方燮理阴阳,扶正祛邪,调节升降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生姜调畅气机,大枣养胃和胃,芍药养肝体助肝用,借肝疏泄条达,通少阳气滞【鉴别诊断】

现在是20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病邪在否少阳:以寒热往来之证状为主。2、次辨气机郁滞程度:呕不止,心下急,或心中痞硬者气机郁滞程度重。现在是20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法】本证是在少阳气郁证的基础上,气机郁阻较为严重,故其治疗虽仍以舒畅气机为主,但用药则宜加大力度【方药】大柴胡汤。现在是20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3)少阳气结证(柴胡加芒硝汤证)【形成原因】伤寒转入少阳,治宜和解,若误用下法,邪气不解,且气机郁阻更重,以至于气机结滞而成少阳气结证。【临床表现】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利。现在是206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伤寒邪入少阳丸药攻下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结不通胸胁苦满(气结少阳经脉)呕吐(少阳邪热犯胃,胃气上逆)微利(少阳气机郁结,中焦升降反常)潮热(三焦不通,津不下布,糟粕内停)少阳邪气不解正气损伤现在是207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邪留少阳,气机郁结。【诊断要点】胸胁满,呕吐,潮热、下利。【鉴别诊断】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三证,均属少阳枢机不利,但气郁程度和气郁的久暂有所不同。小柴胡汤证是邪气初入少阳,气郁不舒;大柴胡汤证是邪气深入少阳,气滞不通;柴胡加芒硝汤证是邪气久留少阳,气结不降。现在是208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疾病是否属于少阳:胸胁满的症状。2、次辨气机是否结滞:据病程、治疗经过(误下)及症状的轻重。3、再辨与大小柴胡汤证的区别:是否有潮热。现在是209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法】和解少阳,泻热去实。【方药】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加芒硝)。现在是210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少阳水郁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概述】1、概念:邪入少阳,使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道郁阻、水停三焦的疾病。2、证候特点: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3、形成原因:伤寒五六日,经发汗和攻下治疗,使邪入少阳,损伤三焦气化功能所致。现在是211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病因病机】邪犯少阳,水道郁阻。本证既有少阳邪热,又有水饮内停,故又称为少阳水结火郁证。现在是212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口渴;头汗出;小便不利;舌边尖红,脉弦。现在是213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证候分析】伤寒邪在表汗后复下枢机不利水饮内结胸胁满微结(邪阻少阳经脉较轻)往来寒热(正邪分争)心烦(胆热上扰心神)口渴(胆热伤津,水不上布)邪入少阳小便不利(三焦决渎失职,津不下行)头汗出(水饮与邪热上冲)现在是214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辨证思路】1.首辨是否邪在少阳:有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等少阳见证。2.次辨是否三焦水道不通:小便不利。【诊断要点】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现在是215页\一共有378页\编辑于星期二【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去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