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_第1页
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_第2页
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_第3页
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_第4页
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曲鉴赏备考方略第1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复习指导一、怎样读懂一(两)首诗(词、曲)二、如何做好两道题着重抓两个方面第2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明确考纲要求相关知识储备鉴赏内容方法命题走向分析古代诗词曲鉴赏

目录解题指导示范第3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考纲要求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相内容和作者的态度。第4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了解古代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借助意象、创设意境传情达意。1、意象:蕴含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物象。2、意境: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比较:“意象与意境:

前者是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后者是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范围比较大。第5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了解古代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寓意举隅:1、松竹梅菊:多表示高洁、清高、风骨、孤傲,大多与君子、志士的人品有关。2、雁、燕:与思乡怀人有关。3、柳:与惜别怀远有关。4、月:与乡愁、归思、团圆有关。5、浮萍、落花:与漂泊、遭遇有关。6、莲花(芙蓉)、兰草:与清廉、脱俗的君子之风或人生理想有关。7、梧桐细雨:多与人生挫折、打击有关。8、流水:多与青春、年华有关。9、杜鹃:与哀伤、凄凉的心境有关,大多表示思乡。第6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主要意象分类及大致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荷花、芭蕉、蓬、萍、梧桐等。

动物类:鸦、杜鹃、猿、蝉、鸿、雁、青鸟、鲤鱼、鸳鸯、鹧鸪等。

人造物象类:舟、帆、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笙、捣砧、饮酒等。

具体意象的含义:

景观类:月(明月、残月、新月、孤月)。多表达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行为类:(吹)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例: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第7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了解古代诗词曲类别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2006年湖北卷)则抒发与友人别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而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008年重庆卷)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然牵挂之情历历可见!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如2007年全国卷Ⅰ所选的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借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来表达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再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所选的魏初的《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作者由“归鸦”“残照”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第8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了解古代诗词曲类别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再如李约的《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2007年湖北卷)就是一首怀古诗。它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无常。边塞类:或再现战争的残酷、边塞的苦寒;或表达思乡的愁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抒发杀敌报国之壮志雄心,或寄托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第9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了解古代诗词曲类别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如王维的《新晴野望》(2007年全国卷Ⅱ),就是通过对山居之地傍晚时乡村美景的描绘,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再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所选的无名氏的《正宫·叨叨令》,通过对渔父(隐士)所居之地“鹦鹉洲”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超然尘世的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咏物类:描写某一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大都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褒或贬等各种思想情感。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守的高尚节操。又如【清】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2007年安徽卷),作者借“咏鹰”而抒怀,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怀;再如谢枋得的《小孤山》(2008年安徽卷)就是借小孤山之“孤”(孤独、孤傲)来表达诗人身为孤臣,时处末世时复杂的思想情感。第10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了解古代诗词曲类别爱情类:多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之情,也有失恋的痛苦和哀怨。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

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闺怨类:或表达对远行夫君的思念和牵挂,或抒发青春易逝、韶光虚掷的感叹;或表达对戍边和征战的丈夫的关心和挂念,或怨恨兵役的无情、战争的残酷。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就是写一个怨妇对漂泊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的。第11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了解古代诗词曲类别山水田园类: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传情明志。或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流露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抒发对隐逸自由生活的向往,或寄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2002年全国卷),就是通过去香积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表现他晚年沉湎佛意的恬静心情。第12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

熟悉鉴赏常用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第13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

熟悉鉴赏常用词语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领起下文、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铺垫、过渡等。5、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第14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

熟悉鉴赏常用词语5、反映古诗意境特点的词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第15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把握形象

“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第16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

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选的一首古诗(王维《山居野望》)塑造的就是自然形象。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表现自然美的诗歌,理解时切忌牵强,要避免程式化的人为拔高。第17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

再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选的两首古诗塑造的也是自然形象:一首是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另一首是杨万里的《莫热游荷池上》。两诗均以傍晚时分西风中的“荷”为描写对象,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杜诗表现的是伤感不平之意,而杨诗流露的却是怜爱喜悦之情。——若将这两首诗中的“荷”理解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形象,或拔高为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都是不确切的。

第18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山居野望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如说成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就不正确,尽管情感上升了一个高度。第19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2、品味语言

看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例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所选的张可久的《山中书事》。一个“倦”字,看似是诗人精神疲倦,实际上写出了诗人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为后文写他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做个伏笔。又如,2008年全国卷Ⅱ所选的李弥逊的《春日即事》中的“网”字,看是名词,实为动词。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想象奇特,比喻生动。第20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3、分析修辞

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例如,《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的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其中有的是用读者熟悉的声音作本体,表现乐声的富于变化,如“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列帛”;有的是用有的本体表现无形的乐声,如“花底滑”“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比喻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些比喻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又将她的演奏描摹得生动可感。又如,秦观的《鹊桥仙》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方面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的圣洁与永恒,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第21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例: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第22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4、欣赏技巧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主要看该诗想像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例如,《琵琶行》中写了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如“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写了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写了听众的反映,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这些渲染有的烘托了“送客”时的环境气氛,有的则烘托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第23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修辞手法与艺术手法之比较修辞手法:主要指常见修辞格的运用。它是就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而言的。艺术手法:通常是就诗歌的整体构思、表现手法以及诗歌意境创造的手段而言的。

(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常见的艺术手法:

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渲染、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景(乐景)衬情(哀情)、欲扬(抑)先抑(扬)、虚实相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物(景)抒情、情景交融。第24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探讨:

2006年高考安徽卷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指向性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因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第25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什么手法”到底是指修辞手法还是指艺术手法?不明确。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第26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内容和方法5、关注细节

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大多为诗歌中的最感人之处。它要么是诗眼之所在,要么是诗歌的主旨或寓意之所在。抓住细节,往往就能找到解读诗歌思想或情感的突破口。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由写景而写人。末句“此恨谁知”点明主旨——词人以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恨”的是什么呢?春留不住!多少无奈与伤感,尽在其中!

第27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鉴赏内容和方法6、注意题目

不少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作些思考,便会抓住该诗的感情脉络。例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小孤山》(谢枋得),由题目可知是咏怀诗,诗人在此诗中假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再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由题目便知是送别诗,诗人将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融为一体,以“古今情”涵而盖之。第28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评价诗歌的思相内容和作者的态度1、概括全诗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例如,2002年高考卷题目的设计就体现了把握主旨的要求,很多考生在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时,把该诗的主旨理解为是写离别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第29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第30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3、分析作者的态度作者态度包括: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第31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解答古诗鉴赏题的注意点1、看清题目要求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如2002年全国卷要求回答对“折柳”“关键”说的看法,就只需针对这一提问作出回答,而无须对全诗内容作具体解释。2、恰当作出评价如果要求考生对诗作的艺术成就(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作者态度进行评价,那就一定要从诗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不要曲解原意,更不能人为拔高。一句话,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3、语句简明完整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切忌啰嗦、词不达意。第32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词中写到哪些形象?他们有着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其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山亭柳•

赠歌者晏殊

家住西秦,赌薄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宴落泪,重掩罗巾。注:本词作于晏殊晚年,词人遭贬之后。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第33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鉴赏点拨【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主要词作】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清平乐(金风细细)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祖席离歌)踏莎行(小径红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第34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鉴赏点拨与反馈

晏殊的词,一向以温柔圆润为特色,而这首词是一个例外。这种例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内容上看,它是词人“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郑骞《词选》);二是从风格上看,一改晏词过去那种柔润之气,而多出一些刚烈之风。全词借一个歌女今昔不同的境遇,曲折迂回地表达了自己激动不平的心情,因此,从字面上看,似是歌女在诉说遭遇,而实际上,则是词人自己在假托歌女之口,倾诉自己不平之事。

这首词是晏殊遭贬后所作。它通过歌女对她悲惨身世的倾诉,曲折地抒发出自己浓烈的感情。我们阅读这首词,能触摸到词中两个形象:一是声声泣泪的歌女,二是字字吐怨的词人。

第35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参考答案1、词中写到两个形象:一是歌女,二是作者(抒情主人公)。歌女站在台前,声声泣泪;词人藏在幕后,字字吐怨。它他们都有着类似的境遇:今不如昔,知音难觅!2、这首词借一个歌女今昔不同的境遇,曲折迂回地表达了词人遭贬后愤激不平之情。其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歌女及其遭遇)言情(词人愤激不平之情)。第36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06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设题回顾试卷考查内容试卷考查内容全国卷Ⅰ内容、意蕴浙江卷内容、情感全国卷Ⅱ形象、情感福建卷炼字、艺术手法北京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辽宁卷结构、炼字天津卷内容、艺术手法江西卷诗眼、表现手法上海卷内容、语言(炼字)湖北卷寓意、表达技巧广东卷内容、语言(炼字)湖南卷表现手法重庆卷内容、情感安徽卷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山东卷内容、情感四川卷结构、情感江苏卷炼字、表达技巧说明:考查内容大多相似,命题角度各不相同。第37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07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设题回顾试卷考查内容试卷考查内容全国卷Ⅰ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浙江卷意象、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全国卷Ⅱ炼字、内容、表达效果福建卷情感、表现手法北京卷表现手法、内容辽宁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天津卷语言品味、思想情感江西卷基本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上海卷体裁、内容、情感、意境湖北卷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广东卷情感、语言(炼字)湖南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重庆卷基本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安徽卷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山东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四川卷内容、表现手法江苏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宁夏/海南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第38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08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设题回顾试卷考查内容试卷考查内容全国卷Ⅰ内容、情感、炼字浙江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全国卷Ⅱ思想情感、炼字福建卷表达技巧、内容、情感北京卷内容、情感、风格辽宁卷修辞手法、内容天津卷炼字、内容、情感江西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上海卷文学常识、内容、语言(炼字)湖北卷形象、表现手法广东卷内容、形象、表现手法湖南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重庆卷内容、艺术特色安徽卷思想情感、炼字山东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四川卷内容、结构、修辞手法江苏卷内容、情感、修辞手法宁夏/海南卷内容、情感、表达效果第39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设题回顾试卷考查内容试卷考查内容全国卷Ⅰ思想内容、情感、浙江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全国卷Ⅱ思想内容、情感、福建卷情感、炼字北京卷内容、风格、细节辽宁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天津卷形象、寓意江西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上海卷文学常识、内容、情感湖北卷内容、表现手法广东卷情感、炼字湖南卷思想内容、情感、风格重庆卷内容、情感、修辞安徽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山东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四川卷炼字、情感(手法)江苏卷内容、情感、修辞宁夏/海南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第40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设题回顾试卷考查内容试卷考查内容全国卷Ⅰ内容、表现手法浙江卷情感、表现手法全国卷Ⅱ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福建卷内容、情感、形象北京卷内容、情感辽宁卷内容、情感、表达效果天津卷内容、情感江西卷意象、思想情感上海卷基本内容、思想情感湖北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广东卷炼字、思想情感湖南卷思想情感、炼字重庆卷炼字、情感安徽卷思想情感、表现手法山东卷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四川卷炼字、情感江苏卷内容、情感、艺术手法2010新课标内容、情感、表达效果第41页,共4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00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