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光综合测模拟试题_第1页
声 光综合测模拟试题_第2页
声 光综合测模拟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光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24分)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3.“消声”、“吸声”、“隔声”都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方式,下面所列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中,属于隔声的是()A在枪管处装上消声器B用多孔材料装饰大礼堂的屋顶C在铁道和住宅区之间搭建高墙D减小电视机音量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现象B.反射现象C.折射现象D.色散现象5.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0分B.10点20分C.10点40分D.11点20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B.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7.小明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A、等于10cmB、在10cm和20cm之间C、小于10cmD、大于20cm8.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9.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成像情况13015缩小的像22020等大的像31260放大的像10.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整。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厘米 B.等于15厘米C.等于10厘米D.大于12厘米40302010504030201050607080(cm)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2.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21分)1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4.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2)15.如图所示,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而摆动,这个现象说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请你想象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6.“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17.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要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40°角,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应为。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_____度.18.身高1.74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米.人和像的距离是米.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填“上”或“下”)移动。20.当小明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透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透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透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透镜乙形成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甲是透镜,乙是透镜。21.在严寒的冬季,探险家们在途中丢失了随身携带的火源,他们利用一把刃很薄的斧子,想出了一个能生火取暖的办法:凿下一块冰,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凸透镜,用这个冰块迎着阳光,很快冰块下方的棉絮燃起了火苗。这种取火办法主要应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22.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10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透镜,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1l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20°三、作图题120°22.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23.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请在下图中画出红外线经过的光路。四、探究与实验(2分)24.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弱)于玻璃板.2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26.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镜。(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2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