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学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1页
中关村中学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2页
中关村中学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3页
中关村中学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4页
中关村中学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关村中学2022-2022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四个选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颈椎(jǐng)脂(zhī)肪膝盖(xī)毛遂自荐(suí)B. 刹(chà)那 处(chù)理负载(zài)得陇望蜀(lǒng)C.庇(bì)护 炫耀(xuàn)勉强(qiǎng)载歌载舞(zài)D.笨拙(zhuō) 比较(jiào)着落(zháo)潜移默化(qián)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短语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一旦经济处于下滑状态,中小企业便首当其冲。②为了节约一些钱,他买了劣质的商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贪小便宜了!B.①校曲艺团的同学们抓紧时间练功,因为他们深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道理。舞台上的辉煌来自舞台下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②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为老师。C.①这位名侦探经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使一个个悬案水落石出,真是让人佩服。②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D.①运输队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间再紧,我们也要把这批物资按时送到边防站。”②这个学生积极向上,喜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时常在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后还额外做一些拓展的题。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修改:将“今后”后面的“不”删掉。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修改:将“能够”改为“能否”C.南京峰会上,中欧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共识,交换了意见。修改:把“达成了共识”和“交换了意见”调换位置。D.放风筝这种民间活动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修改:将“时光”改为“方式”。4.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第一次走进巷子的深处,是被唢呐声所吸引。喜欢那种惊天动地,也喜欢那种不屈不挠、不容商量的侵略性。觉得它悍猛十足,却又侠骨柔肠,大悲大喜、酣畅淋漓,就那么高山流水般地憨直而又高亢。这是底层卑微的百姓们从心底最深处发出来的最强悍、也最真切的声音。这声音听上去直辣辣的,有一种不管不顾的冲击力和穿透性。A.喜则人欢马叫、百鸟朝凤,悲则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同从泥土里拼命生发出来的一朵葳蕤不羁的野花。B.悲则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喜则人欢马叫、百鸟朝凤,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诉说自己满腹的心事。C.悲则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喜则人欢马叫、百鸟朝凤,如同从泥土里拼命生发出来的一朵葳蕤不羁的野花。D.喜则人欢马叫、百鸟朝凤,悲则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诉说自己满腹的心事。二、填空(共8分)5.默写(5分)(1),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4),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5)《小石潭记》中写了作者坐在石潭旁边心情感受的句子是、6.名著阅读(3分)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写了《琐记》一文,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又写了一文,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五省持续遭遇干旱侵袭,百年不遇的旱情吞噬着5000多万受灾群众的生命之源,部分旱区绝收后面临口粮危机,这一切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值3月22日第18个“世界水日”,北京市某中学校团委组织成立“水缘志愿服务团”,走进社区向城镇居民积极宣讲我国的宣传主题“发展水利,厉行节约,改善民生”,并开展环保节水实践活动。活动一:介绍旱灾,增强居民用水危机意识。7、“水缘志愿者”为了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旱灾,增强居民用水危机意识,打算制作一期关于西南旱灾的海报,并特别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内容提取3条主要信息,使广大居民更全面地了解西南旱灾的原因及危害。材料1:近些年,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使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密集上马水电站建设,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使地下水位降低,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河流附近开设各种工厂,废水、污水排放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此外,西南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只能建设小型水利设施,但政府对此长期投入不够,导致这些水利设施都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更为可怕的是,过去很长时间,人们根本没有任何节水蓄水意识,对各项水利设施更没有科学管理,导致水渠没人管,排水沟常年白白让水流走,有水的地方水被浪费,这些因素导致云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为%。材料2:中国西南5省遭受的百年不遇的西南干旱,使灾区两千万人遇到了饮水困难,旅游航线调整,森林火警提高,也使得全国粮食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月饼、甘蔗、辣椒等可能因原材料减产而涨价。(1)(2)(3)活动二:走进社区,宣讲节水意义8、在本次活动中,需要给社区居民宣讲我国宣传主题,使他们更加深入理解节水的意义。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材料3: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了天津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了青岛市严重缺水的状况。材料4:随手关闭水龙头之类的事情,一年能节多少水?青岛啤酒公司算过一笔账:11万立方米,价值大约为23万元左右。对于家庭和公共场所来说,一个水龙头一年能节多少水虽然无法准确计算,但从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数量无疑是极为可观的。而且,对于家庭来说,用水量的下降,能直接降低水费支出在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适度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从中不难看出,节水领域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发展水利,厉行节约,改善民生:。活动三:深入社区,动员居民节约用水9、志愿者们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准备向北京社区居民分发节水宣传单,呼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说明北京节水工作还很艰巨。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一条信息,使他们的宣传材料更有说服力。(2分)材料5: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22)》指出,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国际公认的人均缺水警戒线是1000立方米。北京以2022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不到1/8和全球水平的约1/20。材料6:北京市某区某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用水量统计表年份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用水量35吨答: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0、解释加横线的词语(2分)(1)怅恨久之()(2)将军身被坚执锐()11、翻译句子(4分)(1)置人所罾鱼腹中(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2、结合2、3两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吴广是如何一步步将群众引导到起义这条道路上来的.(3分)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完成第13—17题。(共13分)泰山之恩(蔡家园)

①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②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③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④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⑤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⑥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⑦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⑧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⑨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13.作者在文中写道:“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认为?这种泰山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什么心态?(3分)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15.第5自然段对泰山景色写得生动形象,请任选一句,并从语言或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16.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17.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处的”茫然”一词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7分)“鬼火”的秘密=1\*GB3①提起“鬼火”,人们就会想到荒郊野外的坟茔地:漆黑的夜,一团火球拖着闪光的尾巴,东游西荡,飘忽不定。②由于民间不知鬼火成因,只知这种火焰多出现在有死人的地方,而且忽隐忽现,因此称这种神秘的火焰作“鬼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现象。世界各地皆有关于鬼火的传说,例如在爱尔兰,鬼火就衍生为后来的万圣节南瓜灯,安徒生的童话中也有以鬼火为题的故事《鬼火进城了》。③中国对鬼火的传说也很多,清朝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中就经常提及鬼火,而民间则认为是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④难道真是“鬼火”吗?真的是死人的阴魂吗?不是的,人死了,人的一切活动也都停止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脱离身躯的灵魂。=5\*GB3⑤“鬼火”实际上是磷火,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它是这样形成的:人体内部,除绝大部分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外,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磷、硫、铁等。人体的骨骼里含有较多的磷化钙。人死了,躯体里埋在地下腐烂,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物质,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火”。⑥“鬼火”为什么多见于盛夏之夜呢?这是因为盛夏天气炎热,温度很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磷化氢易于形成。由于气温高,磷化氢也易于自燃。⑦那为什么“鬼火”还会追着人“走动”呢?大家知道,在夜间,特别是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一般是静止不动的。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这种现象决不是什么“鬼火追人”。18、本文从鬼火名称的由来、、、鬼火多见于盛夏的原因、鬼火追人的真相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鬼火的。(2分)19、第三段中加横线的“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20、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运用文中的知识来解释下面记载中的现象。(3分)【链接材料】我在十多岁时,晚上常常看见郊外田野上麦穗的顶梢部位出现一团火,颜色幽蓝,可以随风飘荡,可出了这片田野就不见了。原来是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乱。(材料出自:南宋《·卷四》)(三)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完成第21—23题。(共8分)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21.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2.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60分)题目:不仅仅是参考答案1C2B3B4C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天演论》《五猖会》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7西南一些省市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破坏河流生态;不修缮、合理管理水利设施,浪费水资源;对饮食\交通\安全\物价等民生问题有不良影响8大力兴建水利工程,能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缓解城市缺水状况;家庭节约用水,能减少生活开支,提高生活水平.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