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心身医学_第1页
应激与心身医学_第2页
应激与心身医学_第3页
应激与心身医学_第4页
应激与心身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激与心身医学第1页/共111页生活事件真的能让我们生病吗?第2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第3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第4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第5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核泄漏第6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第7页/共111页日本大地震第8页/共111页199年台湾地震第9页/共111页2001年9月11日,从美国波士顿起飞的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并撞上纽约中心世贸中心的南塔,此次共有两架航班被忠于“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恐怖分子劫持,世贸中心双子塔被完全撞塌。第10页/共111页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协和客机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执行飞往纽约的AFR4590航班时发生空难,造成机上109名乘客全部死亡,另有5名地名人员遇难。当时在另外一架飞机上的一位乘客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

第11页/共111页第12页/共111页温州动车事故第13页/共111页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第14页/共111页高校毕业生挤爆招聘会现场

第15页/共111页第16页/共111页第17页/共111页8岁女孩漫画繁重学习压力第18页/共111页第19页/共111页应激与心身医学

第20页/共111页应激与健康密切相关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应激反应就像细菌、病毒等理化因素一样,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一种挑战。第21页/共111页重要的病因学的意义

应激理论的出现已成为本世纪生物学和医学上的一个重大进展,它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病因学意义。第22页/共111页应激一词最早Cannon(1925)提出,他发现个体在暴露于恶劣环境时出现战斗与逃避反应,他认为个体此时处于应激状态。第23页/共111页坎农(Cannon)的稳态学说认为应激是指超过一定临界域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第24页/共111页

沃尔特·布拉德福·坎农(WalterBradfordCannon,1871.10.19-1945.10.1),第25页/共111页哈佛大学著名生理学家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普雷里德欣,1892年进入哈佛大学,1896年入哈佛大学医学院,19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坎农有着非常高的医学天赋,1911-1915年,他提出交感神经系统“应急”功能的概念,认为在疼痛、寒冷、情绪紧张、窒息或创伤等紧急状态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第26页/共111页应激概念之父塞里——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以研究应激理论闻名于世

第27页/共111页塞里的应激说

Selye(1936)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不同的刺激源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他将这些非特异性的改变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并认为应激就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第28页/共111页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个体在应激原或环境刺激下,觉察到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第29页/共111页

应激是由在应激源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在多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对应激源及其影响的生理、心理反应过程等多个成分共同构成的。第30页/共111页牛津双解词典:

将应激解释为压力引起的困难、忧虑、不宁等现象。第31页/共111页现代应激(stress)概念:

个体在察觉到外界环境对自身构成威胁和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第32页/共111页应激的成分

1、应激源,一种能够引发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或对某一事件的主观认识。2、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3、个体在抵御应激源影响时所做的努力。4、个体在应对时的生理和心理能量消耗。第33页/共111页应激定义中的三要素

1、应激原:客观环境的变化

2、认知评价(中介)个体觉察的结果

3、应激反应: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

应激第34页/共111页应激

急性:自然灾害、强烈事故等慢性:长期的、日常生活的挫折等第35页/共111页第36页/共111页交通堵塞第37页/共111页1、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2、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3、刺激因素和心理生理反应之间的交互作用心身医学领域对应激侧重研究的三个方面:第38页/共111页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应激并不都是有害的,适度应激状态能取得最大业绩。

第39页/共111页应激原的定义

应激原: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就是应激原,具体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和应对反应的环境事件或情境。理论上一切环境变化(刺激)都是潜在的应激原,但实际上,这种潜在应激原只有被个体通过认知性评价觉察到对自身具有威胁或挑战时才能成为实际有效的应激原。第40页/共111页

应激原

躯体性心理性理化:高低温度、湿度心理冲突、挫折情境噪音、振动、毒物药物焦虑、恐惧、无依靠生物:微生物、寄生虫怒气、抑郁、敌意等疾病、疼痛、疲劳等不切实际的凶事预想

社会性文化性

天灾人祸、战争、动乱文化道德与评价、工重大政治、经济变化作、生活压力、语言人际关系紧张不和睦环境与风俗习惯变化第41页/共111页应激原按照内容分类:1、社会文化性应激原第42页/共111页人际关系紧张:父母、夫妻、亲子、同学等生活琐事:是指带来“烦恼”的小事情,也有人称之为日常困扰。重大变故:指给所有人带来应激的重大事件,如战争、动乱、地震、洪水等。文化冲突:移民的思乡情就与长期不能适应居住地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第43页/共111页2、职业性应激原特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原,主要来自三方面:(1)工作者本身(2)工作条件(3)工作性质第44页/共111页

主要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如高温、低温、高或低气压、辐射、强烈的噪声和震动。

噪声是现代化城市中最惹人注意的环境应激原之一。现代人所接受的噪声影响远胜于我们的祖先,汽车、飞机、工厂机器运转、建筑机械、商业音响等都是噪声原,噪声的应激效应是肯定的。3、环境应激原第45页/共111页

资料:

Cohen等(1986)发现,在大型机场(每隔2.5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落)旁的一所小学与另一所环境安静的小学的学生相比,前者患高血压者多,标准考试的成绩差。这个研究提示,现代城市居民正在为机械化引起的噪声付出沉重的代价。第46页/共111页4、心理性应激原(1)挫折:

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动机行为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简单说就是个体在满足需要,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满足,同时又产生了紧张情绪体验,从而造成应激状态。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满足各种各样的生物性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各种社会文化性需求。因此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挫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是重要的心理应激源。第47页/共111页挫折反应包括消极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情绪反应:表现为愤怒、敌对、焦虑、恐惧、忧郁、沮丧、绝望、失助和淡漠等。行为反应:表现为攻击、逃避或回避等。第48页/共111页

是指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难解决的动机冲突有独立和依赖、亲近与疏远、合作与竞争、冲动表达与社会道德准则。冲突基本形式分成趋-趋冲突、避-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后,Hovland又添加了多重趋-避冲突。(2)心理冲突:第49页/共111页

1、趋-趋冲突

又称双趋冲突,指两个同样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而必须从中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谈三角恋爱就是如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两件不受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同时出现,而必须选择避开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前遇悬崖,后有追兵”

“进退维谷”

第50页/共111页

3、趋-避冲突

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既向往又拒绝,既喜欢又厌恶)时发生的动机冲突,往往既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

第51页/共111页

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如结婚和单身的选择,两个目标各有利弊,不知如何选择。又如大学生找工作,工资高可能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地位高又可能工资不高。4、双重趋避冲突第52页/共111页

心理冲突若不能获得解决,便会造成挫折、产生心理应激和心理障碍,长久未能解决的心理冲突对健康会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心身治疗和咨询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第53页/共111页应激反应

概念:指个体因应激原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第54页/共111页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

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第55页/共111页焦虑:----焦虑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不良后果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进行适应时,主观上感受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无明确对象、强度多变、伴有紧张和害怕及交感神经激活的表现,如疲乏、失眠、心悸、胸闷、多汗、肢体颤抖等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第56页/共111页恐惧------是一种面临危险、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特定危险的逃避情绪,通常产生回避行为。多发生于身体安全和个人价值与信念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恐惧时,交感神经兴奋,全身动员,处于警觉状态,。第57页/共111页抑郁----是一组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常与“丧失”有关。常表现为自身感觉不良、愉快感丧失、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睡眠与饮食障碍、沮丧、失助、悲衰、绝望,甚至想到自杀。灾难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丧亡易产生抑郁反应,失恋、失学、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病痛,以及不良认知方式等原因也可引起。第58页/共111页愤怒----是由于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排除这种阻碍或恢复自尊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能分泌增加,出现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心排血量的增加、肝糖原分解增强等,行为多具有攻击性。第59页/共111页应激的行为反应第60页/共111页逃避与回避:----逃避是指遭遇应激源后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为。回避则是指在未遭遇应激源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接触应激源。两者的作用和目的均是为了摆脱应激,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第61页/共111页敌对与攻击:敌对是个体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为不友好、对抗、憎恨等。攻击则是将愤怒等情绪导向人或物,伴有行为,攻击的对象可以是直接原因者,也可以是替代物,甚至是自己,如伤人毁物、在外受气回家发泄、自伤等。第62页/共111页退化-----是指个体表现出的行为较其应有的行为幼稚,如哭泣、蒙头大睡、小病大养、装病不起等。退化常伴有依赖,依赖是指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依靠他人照顾等。第63页/共111页固着与僵化-----:固着是指反复进行并无成效的动物和尝试。僵化是指一种以不变应万变、刻板、盲目重复的行为方式。这两种行为方式常出现于反复遭遇应激的情况下。如强迫症患者的反复洗手、关窗锁门等。第64页/共111页物质滥用---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后,用酒精、烟草、药物、毒品等来缓解紧张压力,逃避现实的行为方式。尽管明知“借酒消愁,愁更愁”,但使用者常只图一时的摆脱。第65页/共111页生理反应的表现

①神经系统:头晕、头昏、头痛、耳鸣、无力、失眠、惊跳、颤抖等。②循环系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等。③呼吸系统:胸闷、气急、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等。④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下降或上升等。⑤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⑥生殖系统:月经紊乱、性欲下降、阳痿、早泄、阴冷等。⑦内分泌:甲状腺素升高或降低、血糖升高或降低等。⑧皮肤:脸红、出汗、瘙痒、忽冷忽热等。第66页/共111页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三个阶段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第67页/共111页⒈警觉反应阶段

机体在受到刺激的初期,首先可出现休克时相,有短暂的神经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血容量减少、心跳加快、淋巴与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与出血倾向,如果倾向非常强烈,可导致急性骤死;其次出现抗休克时相,血压与血糖升高、血容量恢复、体温回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若刺激继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便进入抵抗或耐受期第68页/共111页⒉抵抗阶段

垂体促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占优势,机体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均有增加,若刺激超强而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进入衰竭阶段。第69页/共111页⒊衰竭阶段

机能障碍、器官发生变化,适应性激素耗尽,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与衰老过程,导致各种,严重消耗体内应激资源而最终导致。慢性疾病死亡第70页/共111页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三个阶段第71页/共111页

心理应激相关因素第72页/共111页

指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1、生活事件第73页/共111页

生活事件量化连接“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科学研究表明,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使健康受损的主要应激源。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霍姆斯(T.H.Holmes)等研究人员根据对5000余人的病史分析、实验室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第74页/共111页

通过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表明,LCU升高与心性猝死、心肌梗死、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疾病有明显相关。心理上的丧失感对健康的危害最大,如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以及意外事故对健康的影响。

LCU(分)严重程度患病可能性(%)0-150150-199200-299

>=300无明显问题轻度生活危机中度生活危机重度生活危机335080过去一年中LCU累积加分与疾病的关系第75页/共111页2、认知评价1、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强调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2、认知评价是对事物全部的认识过程,在心理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人曾说过: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3、生理学家塞里指出: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第76页/共111页认知评价概念

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识觉察。第77页/共111页

美国心理学家拉泽鲁斯(R.S.Lazarus)提出三步认知评价模型。

他强调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核心作用,把认知评价的过程分为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再评价。(1)初级评价: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事件威胁。-如果判断事件与自己无关,则不采取任何行为;-如果认为事件平和积极,会导致愉快、振奋情绪;-如果评价为威胁,个体就会紧张。第78页/共111页

指评价和选择对事件威胁的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在次级评价中,要判断自己能够利用的人、物质和社会资源,以及能够消除应激的各种方式,由应对活动又可能带来新的问题等。

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经过次级评价过程认识到有某种应对策略能够成功地控制威胁、经受挑战,则初级评价的结果就会改变。-相反,如果次级评价所获的信息使人们觉得自己毫无办法,那么威胁感就会极大的增强。(2)次级评价:第79页/共111页

再评价是在第一、二两步评价基础上,对现实情境做出再度认知评价以判断这种潜在的应激原是否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再评价可能会使应激原的性质与强度发生变化。认知性再评价的结果是积极应激还是消极应激?(3)认知性再评价第80页/共111页潜在应激原(某学生的一次心理学考试)认知性评价初级评价(这次考试对我有无威胁?)次级评价(我能否应对此次考试?)认知性再评价不应激不相干(这次考试我不必参加)没有坏处积极的(考试对我升级没有任何影响或可以使我升级)应激威胁(这次考试可能对我不利)危害丧失(这次考试一定对我不利或要让我丢面子)挑战(这次考试是一次机遇证明我的知识水平)第81页/共111页

3、应对方式第82页/共111页应对的概念

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第83页/共111页应对的量化1、应对方式问卷2、防御方式问卷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医学应对问卷第84页/共111页应对的六种方式1、解决问题2、自责3、求助4、幻想5、逃避6、合理化第85页/共111页国外学者提出四种应对策略1、调整躲避应激原2、调整要求水平(与自身资源匹配)3、改变产生应激的行为方式4、扩展应对资源第86页/共111页扩展资源建立自我效能感建立自我控制感学习时间按排技能培养社会网络第87页/共111页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效能期望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其主要功能:1、决定个体做什么,

2、坚持多长时间,

3、影响个体在活动时情绪和对困难的态度。第88页/共111页

4、社会支持第89页/共111页

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作用:1、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

2、对应激起缓冲作用。第90页/共111页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在应激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第91页/共111页国外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是中心应对策略。重要的社会支持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第92页/共111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有利健康亲密关系的破坏或丧失对免疫和健康非常有害第93页/共111页(三)社会支持与健康:

1.社会流行病学

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

2.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存在肯定联系

3.社会支持对健康保护作用的机制:

(1)缓冲作用假说:

(2)独立作用假说:

(四)社会支持与个性

(五)社会支持的种类:

情绪家庭

主观二数量可利用度三

归属朋友客观维满意度

适合程度维

实质其他

利用度

第94页/共111页社会支持量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联接)第95页/共111页5、人格与应激第96页/共111页人格

第97页/共111页人格与应激对立类型理论

A型人格特征: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易患冠心病。第98页/共111页B型人格B型人格特征: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人做得好。第99页/共111页C型人格C型人格特征:“C”采用英语“Cancer“(肿瘤)的第一个字母,C型行为模式即肿瘤行为模式。凡事忍让、顺从、压抑愤怒情绪、委屈自己谦让他人……从中国人固有的传统观念来看,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品质”。然而却有西方学者在对2550名健康人进行了10年的前瞻性人格研究后发现,拥有这些性格和心理特征的人,其肿瘤的发生率会比其他人高出3倍。第100页/共111页

影响应激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