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石化互换性形位几何公差及其公差带第1页/共352页2010-3-12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不圆(即圆度误差)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第2页/共352页2010-3-13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第3页/共352页2010-3-14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简称要素)第4页/共352页2010-3-151.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按存在的状态分)(1)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2)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测量反映)2.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结构特征分)(1)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外形,直接感知)(2)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不为人所直接感知。第5页/共352页2010-3-163.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按检测关系分)(1)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2)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称为基准。4.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按功能要求分)(1)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2)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如孔的轴线。第6页/共352页2010-3-17二、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复习)第7页/共352页2010-3-18三、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的特征1.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2.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它是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形位公差带具有的四个特征:1)形状2)大小3)方向4)位置
第8页/共352页2010-3-19机床主轴第9页/共352页2010-3-110第三节形位(几何)公差及其公差带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带
是限制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不涉基准,零件实际要素在该区域内为合格。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形位(几何)公差:限制零件本身形位误差,是实际被测要素的允许变动量,按新国标分形状、方向(定向)、位置(定位)、跳动公差。公差带(变动区域9形状)第10页/共352页2010-3-111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第11页/共352页2010-3-112第12页/共352页2010-3-113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周和圆柱面。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1.直线度其被测要素是直线要素。1)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t0.1第13页/共352页2010-3-1142)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定义: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提取的棱边应限定在间距为T=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公差带标注第14页/共352页2010-3-1153)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带定义: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注“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加工上使用,如当机床转轴不稳定会发生这一情况)被测圆柱体d的中心(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面内。
φt公差带标注第15页/共352页2010-3-116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第16页/共352页2010-3-1173、圆度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提取的实际轮廓线(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内。
第17页/共352页2010-3-118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被测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第18页/共352页2010-3-119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形或位)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注时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公差带定义:线轮廓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圆心应位于具有(或由基准体系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的两包络线所限定的区域。如下页图。第19页/共352页2010-3-120无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可在尺寸公差带内浮动有基准要求公差带的位置是唯一确定的轮廓度公差带第20页/共352页2010-3-1211.线轮廓度公差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1)线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属形状公差)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带公差,标注在方框中。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4mm、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R25、2×R10和22确定。公差带位置浮动。
第21页/共352页2010-3-1222)线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4mm、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R30、R15和22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A、B和理论正确尺寸12和25确定,公差带位置固定。
第22页/共352页2010-3-123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面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用来控制空间曲面的形状或位置误差。面轮廓度是一项综合公差,它既控制面轮廓度误差,又可控制曲面上任一截面轮廓的线轮廓度误差。第23页/共352页2010-3-1242.面轮廓度公差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而其位置是浮动的。1)面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属形状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40±0.2范围内浮动。
第24页/共352页2010-3-1252.面轮廓度公差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理想轮廓面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2)面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A和理论正确尺寸40,公差带位置固定。
第25页/共352页2010-3-126三方向(定向)公差
方向(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被测要素)的位置对基准在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有直线和平面。方向(定向)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
注意:方向(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被测要素给出方向公差后仅对其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时,才另行给出形状公差,而形状公差值必须小于方向公差值。P78第26页/共352页2010-3-1271、基准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组合基准(公共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基准称为组合基准或公共基准。
三基面体系:3互相垂直平面构成一基准体系。0.05
A-B
A
B
图4-2单一基准
图4-3组合基准A-B公共基准轴线第27页/共352页2010-3-128t公差带基准A第28页/共352页2010-3-1292、定(方)向公差与公差带
方(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方(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都有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等四种情况。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为线对线或线对面时,可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第29页/共352页2010-3-1301.平行度1)“面对面”的平行度(参考4-32a)
t基准平面a)标注
b)公差带被测要素:上平面;基准要素:底面。第30页/共352页2010-3-131
2)“线对线”的平行度(1)一个方向(4-48旧)被测要素:D孔轴线;基准要素:另一个孔轴心线。
a)标注
b)公差带
t基准线第31页/共352页2010-3-132(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4-50)a)b)基准线基准线t1t2第32页/共352页2010-3-133(3)任意方向(4-34)
a)标注b)公差带基准线φt第33页/共352页2010-3-1342.垂直度1)一个方向(4-52,4-53旧,新4-35):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直线或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a)标注b)公差带基准平面
t
0.1AdA第34页/共352页2010-3-1352)任意方向(4-38)
A
dA
0.05a)标注b)公差带
d
基准平面
第35页/共352页2010-3-1363、倾斜度(一)当两要素在0°~90°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用倾斜度要求时,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倾斜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第36页/共352页2010-3-1373、倾斜度(一)被测轴线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与基准轴线A倾斜成理论正确角度60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第37页/共352页2010-3-1383、倾斜度(二)4-41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倾斜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所限定区域,该圆柱面公差带的轴线与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mm的圆柱面内,该圆柱面的中心线按理论正确角度45°倾斜于A基准平面,且平行于B基准平面。第38页/共352页2010-3-139总:定(方)向公差具有如下特点:1)方(定)向公差带相对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动的。2)方(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因此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规定形状公差,只有需要对该要素的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同时给出形状公差,但形状公差数值应小于定向公差值。第39页/共352页2010-3-140三、定位(位置)公差定位(位置)公差定位(位置)公差为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用来控制点、线或面的定位误差。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位置。
第40页/共352页2010-3-1411、同轴度(中心点4-47)同轴度主要用于控制轴类零件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
,且圆柱面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重合)。如图所示。ød轴线(中心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与基准轴线A同轴的圆柱面内。第41页/共352页2010-3-1422、对称度4-49对称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中心平面(或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的共面(或共线)性误差。如图所示,提取的中心面,其公差带为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A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第42页/共352页2010-3-1433、位置度点的位置度4-42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平面点)或Sφt(空间点),以点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的圆或球面内的区域。
第43页/共352页2010-3-1443、位置度线的位置度4-45
任意方向上的线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轴线在线的理想位置上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第44页/共352页2010-3-1453、位置度成组要素的位置度1此位置度公差并未标注基准,因此,其几何图框对其它要素的位置是浮动的。成组要素的几何图框:确定一组理想被测要素之间和(或)它们与基准之间正确几何关系的图形。
位置度公差不仅适用于零件的单个要素,而且适用于零件的成组要素。第45页/共352页2010-3-1463、位置度成组要素的位置度2此位置度公差标注了基准,因此,其几何图框对其它要素的位置是固定的。第46页/共352页2010-3-1473、位置度4-45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误差。位置度多用于控制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的位置误差。这时,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轴线在理想位置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第47页/共352页2010-3-148位置度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孔组的位置误差。对零件上的一组孔的位置的精度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组内各孔间的位置精度和孔组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精度。当两者要求不同时,可采用复合位置度来明确对孔组的位置要求。第48页/共352页2010-3-149定位公差带的特点如下:
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对该要素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如果需要对方向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另行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定位公差值。
第49页/共352页2010-3-150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几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圆、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第50页/共352页2010-3-151跳动公差跳动公差用来控制跳动,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几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圆跳动全跳动
1.径向圆跳动
2.端面圆跳动1.径向全跳动
3.斜向圆跳动2.端面全跳动
第51页/共352页2010-3-152径向圆跳动(4-50d)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所限定区域。如图所示,在任一垂直于公共基准轴线的横截面内,提取的(实际)圆应限定在半径差为0.05毫米,圆心在基准轴线A-B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第52页/共352页2010-3-153端面(轴向)圆跳动(4-51)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区域。如图所示。在与基准轴线A同轴的任一圆柱形截面上,提取(实际)圆应限定在轴向距离等于0.05mm的两个等圆之间。第53页/共352页2010-3-154斜向圆跳动(4-52新)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间距为公差值t的两圆所限定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在与基准轴线A同轴的任一圆锥面上,提取(实际)圆应限定在素(母)线方向间距等于0.05毫米的两不等圆之间。第54页/共352页2010-3-155全跳动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全跳动公差。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形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形状而定。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此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第55页/共352页2010-3-156径向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第56页/共352页2010-3-157径向全跳动(另表示,4-53新)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05mm,与公共基准轴线A-B同轴的两圆柱面内。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第57页/共352页2010-3-158端面(轴向)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整个测量过程,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第58页/共352页2010-3-159端面(轴向)全跳动(另表示)4-54新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05mm,垂直于基准轴线A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第59页/共352页第三节结束,后边的参考。
2010-3-160第60页/共352页2010-3-161第61页/共352页2010-3-1第62页/共352页2010-3-1第63页/共352页2010-3-1第64页/共352页2010-3-1第65页/共352页2010-3-166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第66页/共352页2010-3-167第67页/共352页2010-3-1681)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t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A0.05fdAfa)标注第68页/共352页2010-3-169(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A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t0.05A第69页/共352页2010-3-170(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公差带)A0.05A
a标注)f第70页/共352页2010-3-1712)全跳动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基准轴线tb)公差带BA0.2ABffa)标注第71页/共352页2010-3-172(2)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f形状)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f位置)的综合反映。采用跳动公差时,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一般不再标注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若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则可进一步给出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跳动公差值。基准轴线b)公差带A0.05Af
a)标注第72页/共352页2010-3-173第73页/共352页2010-3-174第74页/共352页2010-3-175第75页/共352页2010-3-176第76页/共352页2010-3-177第77页/共352页2010-3-178第78页/共352页2010-3-179第79页/共352页2010-3-180第80页/共352页2010-3-181第81页/共352页2010-3-182第82页/共352页2010-3-183第83页/共352页2010-3-184第84页/共352页2010-3-185第四节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定义: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差要求,又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第85页/共352页2010-3-186定义: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原则。分类:一、有关术语及定义1.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da、Da)第86页/共352页2010-3-1872.作用尺寸(1)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
dfeda1da2da3dfia)外表面(轴)
DfeDa1Da2Da3Dfi
b)内表面(孔)
图4-5实际尺寸和作用尺寸dfe=da+fDfe=Da-f第87页/共352页2010-3-188(2)体内作用尺寸(dfi、Dfi)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第88页/共352页2010-3-1893.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实效尺寸(1)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考虑中心要素)(2)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V、dMV)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dMV
=dfe=da+f=dM+t
=dmax+t(3-1)
DMV=Dfe=Da-f
=DM–t=Dmin-t(3-2)20M0.120.1(dMV)MMVC20(dM)0.1第89页/共352页2010-3-1904.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实效尺寸(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2)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V、DLV)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dLV=dL
–
t
=dmin-tDLV=DL+t
=Dmax+t第90页/共352页2010-3-191作用尺寸与实效尺寸的区别:作用尺寸是由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一批零件中各不相同,是一个变量,但就每个实际的轴或孔而言,作用尺寸却是唯一的;实效尺寸是由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综合形成的,对一批零件而言是一定量。实效尺寸可以视为作用尺寸的允许极限值。20.1(dMV)MMVC20(dM)0.1第91页/共352页2010-3-1925.边界(1)边界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2)最大实体边界(MMB)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3)最小实体边界(LMB)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的边界。(4)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如下图,dMV,DMV)(5)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dLV,DLV)。第92页/共352页2010-3-19320(dM)20.1(dMV)0.120M0.1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等于给定公差值t时的综合极限状态。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等于给定公差值t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第93页/共352页2010-3-194二、独立原则1.定义: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2.标注方法:不需加注任何符号。3.合格条件:独立原则是公差原则中基本的公差原则。
图4-6独立原则应用实例第94页/共352页2010-3-195三、相关要求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一)包容要求1.定义:包容要求是要求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的一种公差要求(泰勒原则)。
2.标注方法:当采用包容要求时,应在被测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后加注“
E”符号。第95页/共352页2010-3-196图4-7包容要求标注20(dM)19.97(dL)0.03最大实体边界00.010.020.03
20(dM)19.97(dL)直线度/mm实际尺寸/mm直线度误差的动态变动范围20-0.03
0E第96页/共352页2010-3-197被测要素实际尺寸允许的直线度误差
20
0
19.99
0.01
19.98
0.02
19.97
0.03表4-16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第97页/共352页2010-3-1983.合格条件:用公式表示为孔:轴:式中:f——
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Dfe,dfe--体外作用尺寸;DM,DL--实体尺寸第98页/共352页2010-3-199(二)最大实体要求(MMR)1.定义:最大实体要求是要求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图样上给定的公差值,而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在最大实体尺寸与最小实体尺寸之间。2.标注方法:20M0.1第99页/共352页2010-3-1100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超过最大实体实效尺寸;20.1(dMV)0.120(dM)2)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均为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第100页/共352页2010-3-11013)当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后,其偏离量可补偿给形位公差,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与偏离量之和;20.1(dMV)实际尺寸/mm直线度/mm0.30.20.10.40.30.200.119.7(dL)20(dM)20.1(dMV)19.7(dL)0.44)实际尺寸必须在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之间变化。第101页/共352页2010-3-11023.合格条件:
孔:轴:第102页/共352页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应用作业:第三章P234-235,6、8、10第103页/共352页2010-3-1104一、形位公差的标注国家标准规定,在技术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框格代号标注。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时,才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加以说明,但应做到内容完整,用词严谨。图4-10形位公差框格
第104页/共352页2010-3-11051.公差框格的标注
(1)第一格形位公差特征的符号。(2)第二格形位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3)第三格和以后各格基准字母和有关符号。规定不得采用E、F、I、J、L、M、O、P和R等九个字母。第105页/共352页2010-3-11062.被测要素的标注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箭头的方向为公差带的宽度方向。
第106页/共352页2010-3-1107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4mm图4-12轮廓要素的标注
被测要素的主要标注方法:第107页/共352页2010-3-1108(2)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被测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叠时,可代替尺寸线箭头,指引线的箭头不允许直接指向中心线。b图4-13中心要素的标注
第108页/共352页2010-3-1109(3)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必要时也可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则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该角度的尺寸线。
图4-14圆锥体轴线的标注第109页/共352页2010-3-1110(4)当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指示箭头,并分别与被测要素相连;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被测要素时,应在公差框格上注明“共面”或“共线”。AB0.03A-B共面0.10图4-15多要素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图4-16多处要素用同一公差带时的标注
第110页/共352页2010-3-1111(5)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绘制在一起,并引用一根指引线。
A
A图4-17同一要素多项要求的简化标注第111页/共352页2010-3-11123.基准要素的标注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上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均应水平书写
ABC图4-18基准符号第112页/共352页2010-3-1113(1)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和表面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基准符号标注在轮廓的引出线上时,可以放置在引出线的任一侧,但基准符号的短线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AAB图4-19轮廓基准要素的标注(C错)第113页/共352页2010-3-1114(2)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图4-20a;当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叠时,可代替尺寸线的一个箭头;BAC图4-20中心基准要素的标注第114页/共352页2010-3-1115(3)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或圆锥体的轴线时,则按图4-21所示方法标注。ABAB4/7.5GB145-85AB4/7.5GB145-85图4-21中心孔和圆锥体轴线为基准要素的标注第115页/共352页2010-3-1116(4)任选基准的标注
图4-22任选基准的标注
0.03AA第116页/共352页2010-3-1117二、形位公差的选择
1.形位公差特征的选择
总原则:在保证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形位公差项目减少,检测方法简便,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考虑零件的几何特征(2)考虑零件的使用要求(3)考虑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各项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不尽相同,选择时应尽量发挥能综合控制的公差项目的职能,以减少形位公差项目。(4)考虑检测的方便性确定公差项目必须与检测条件相结合,考虑现有条件检测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当同样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时,应选用检测简便的项目。第117页/共352页2010-3-11182.基准要素的选择(1)基准部位的选择选择基准部位时,主要应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零件的结构特征,并兼顾基准统一等原则进行。(2)基准数量的确定一般来说,应根据公差项目的定向、定位几何功能要求来确定基准的数量。(3)基准顺序的安排当选用两个或三个基准要素时,就要明确基准要素的次序,并按顺序填入公差框格中。第118页/共352页2010-3-11193.形位公差等级(公差值)的选择
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与尺寸公差选用原则相同,即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1)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一般满足关系式:T形状<T位置<T尺寸(2)有配合要求时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T形状=KT,尺寸在常用尺寸公差等级IT5~IT8的范围内,通常取K=25%~65%。(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Ra值约占形状公差值的20%~25%。(4)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5)凡有关标准已对形位公差作出规定的,如与滚动轴承相配的轴和壳体孔的圆柱度公差、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公差、齿轮箱体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等,都应按相应的标准确定。除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以及位置度未规定公差等级外,其余11项均有规定。一般划分为12级,即1~12级,精度依次降低,仅圆度和圆柱度划分为13级,即增加了一个0级,以便适应精密零件的需要。各公差项目的公差值表3-10~表3-13。
第119页/共352页2010-3-1120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螺栓或螺钉连接中孔距的位置精度要求,其公差值取决于螺栓与光孔之间的间隙。位置度公差值T(公差带的直径或宽度)按下式计算:螺栓连接:T≤KZ螺钉零件:T≤0.5KZ式中Z—孔与紧固件之间的间隙;Z=Dmin
-dmaxDmin
—最小孔径(光孔的最小直径);
dmax
—最大轴径(螺栓或螺钉的最大直径);
K—间隙利用系数。推荐值为:不需调整的固定联接,K=1;需要调整的固定联接,K=0.6~0.8。第120页/共352页2010-3-11214.公差原则的选择独立原则:主要用于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都较严,且需要分别满足要求;或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或用于保证运动精度、密封性等特殊要求,常提出与尺寸精度无关的形位公差要求。包容要求:主要用于需严格保证配合性质的场合。最大实体要求:主要用于中心要素,保证可装配性(无配合性质要求)的场合。
第121页/共352页2010-3-11225.未注形位公差的规定应用未注公差的总原则是:实际要素的功能允许形位公差等于或大于未注公差值,一般不需要单独注出,而采用未注公差。如功能要求允许大于未注公差值,而这个较大的公差值会给工厂带来经济效益,则可将这个较大的公差值单独标注在要素上,因此,未注公差值是一般机床或中等制造精度就能保证的形位精度,为了简化标注,不必在图样上注出的形位公差。第122页/共352页2010-3-11236.形位误差选用举例55j6圆柱面从检测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分析,可用径向圆跳动公差代替同轴度公差,参照表4-27确定公差等级为7级,查表3-13,其公差值为0.025mm。查表4-25和表3-11确定圆柱度公差等级为6级,公差值为0.005mm。52620.015A-B0.020A-B0.0250.0050.025两处A-BBABA其余12.51.61.60.80.8C2C2CBAD255123660A-B45m6()E3.23.255j6()55j6()56r6()EEE572139.50.02DC3.23.2A-A0.0239.516N9()12N9()B-B图4-23输出轴形位公差标注示例第123页/共352页2010-3-1124(2)
56r6、45m6圆柱面
均规定了对2-55j6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公差等级仍取7级,公差值分别为0.025mm和0.020mm。
公差等级应用举例5,6,7应用范围较广的公差等级。用于形位精度要求较高、尺寸公差等级为IT8及高于IT8的零件。5级常用于机床主轴轴颈,计量仪器的测杆,汽轮机主轴,柱塞油泵转子,高精度滚动轴承外圈,一般精度滚动轴承内圈;6、7级用于内燃机曲轴、凸轮轴轴颈、齿轮轴、水泵轴、汽车后轮输出轴,电机转子、印刷机传墨辊的轴颈、键槽等8,9常用于形位精度要求一般、尺寸公差等级为IT9至IT11的零件。8级用于拖拉机发动机分配轴轴颈,与9级精度以下齿轮相配的轴,水泵叶轮,离心泵体,棉花精梳机前后滚子,键槽等;9级用于内燃机气缸套配合面,自行车中轴等表4-27同轴度、对称度和跳动公差常用等级的应用举例第124页/共352页2010-3-1125第125页/共352页2010-3-1126第126页/共352页2010-3-1127第127页/共352页2010-3-1128(3)键槽12N9和键槽16N9查表4-27,对称度公差数值均按8级给出,查表3-13,其公差值为0.02mm。(4)轴肩公差等级取为6级,查表4-22,其公差值为0.015mm。(5)其他要素第128页/共352页第六节
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第129页/共352页2010-3-1130一、形位误差的评定1.形状误差的评定1)最小条件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是“最小条件”:即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1)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2)中心要素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实际中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第130页/共352页2010-3-1131Ⅰ最小区域f1Ⅱ被测实际要素Ⅲ图4-24轮廓要素的最小条件理想要素在1处符合最小条件
第131页/共352页2010-3-1132被测实际要素L1L2图4-25中心要素的最小条件理想轴线L1,其最大变动量Φd1为最小,符合最小条件
第132页/共352页2010-3-11332)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f的包容区域。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按最小包容区评定形状误差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评定形状误差。当采用不同评定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为评定结果的仲裁依据。f被测实际要素SSfa)评定直线度误差
图4-26最小包容区示例第133页/共352页2010-3-1134被测实际要素S
b)评定圆度误差
被测实际要素fSc)评定平面度误差第134页/共352页2010-3-11352.定向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是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f的包容区域。被测实际要素fS基准图4-27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第135页/共352页2010-3-1136被测实际要素fS基准被测实际要素基准αS图4-27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第136页/共352页2010-3-11373.定位误差的评定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大小一般是有区别的。如图4-29所示,其关系是:f形状<f定向<f定位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则设计中对该要素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应符合:
T形状<T定向<T定位基准A被测实际要素FSfLh1PPS基准AOLyLx基准B图4-28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示例第137页/共352页2010-3-1138HAAAt1t2t3a)形状、定向和定位公差标注示例:t1<t2<t3
AHf形状b)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评定的最小包容区域:f形状<f定向<f定位图4-29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区别f定向f定位第138页/共352页2010-3-1139二、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是指测量时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作比较,从中获得数据,以评定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这些检测数据可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该检测原理在形位误差测量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被测零件刀口尺(理想要素)被测零件平板(理想要素)第139页/共352页2010-3-11402.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是指利用计量器具的固有坐标,测出实际被测要素上各测点的相对坐标值,再经过计算或处理确定其形位误差值。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是指测量实际被测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近似表示形位误差值。第140页/共352页2010-3-11414.测量跳动原则
此原则主要用于跳动误差的测量,因跳动公差就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置误差项目。其测量方法是:被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径向、斜向或轴向)测出其对某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即指示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顶尖被测零件心轴图4-31径向和端面圆跳动测量第141页/共352页2010-3-1142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的含义是检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被测实际要素合格与否。dM=50
被测零件功能量规dMV=25.04图4-32用功能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AA5025
0-0.0550E0.04M42M
0-0.05第142页/共352页2010-3-1143小结
1.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是几何要素,根据几何要素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以及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等;国家标准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共有14项,熟悉各项目的符号、有无基准要求等。2.形位公差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形位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形位公差带分为形状公差带、定向公差带、定位公差带和跳动公差带四类。应熟悉常用形位公差特征的公差带定义、特征(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并能正确标注。3.公差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两大类。应了解有关公差原则的术语及定义,公差原则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能熟练运用独立原则、包容要求。第143页/共352页2010-3-11444.了解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形状误差(f形状)、定向误差(f定向)和定位误差(f定位)之间的关系:
f形状<f定向<f定位,即定位误差包含了定向误差和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包含了形状误差。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则设计中对该要素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应符合:T形状<T定向<T定位。各项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不尽相同,应建立某些定向和定位公差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概念。5.正确选择形位公差对保证零件的功能要求及提高经济效益都十分重要。应了解形位公差的选择依据,初步具备形位公差特征、基准要素、公差等级(公差值)和公差原则的选择能力。6.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第144页/共352页2010-3-1145第五章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和标注,为合理选用表面粗糙度轮廓打下基础。学习要求是从微观几何误差的角度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概念;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理解规定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的目的及中线的作用;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幅度参数及其检测手段;了解表面粗糙度轮廓的间距特性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和参数值的选用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第145页/共352页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概念
一、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界定完工零件实际表面轮廓图5-1表面轮廓表面轮廓:平面与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线,称为表面轮廓。第146页/共352页2010-3-1147表面粗糙度轮廓波纹度轮廓宏观形状轮廓λ实际表面轮廓图5-2零件表面几何形状误差及其组成成份第147页/共352页2010-3-1148二、表面粗糙度轮廓对零件工作性
能的影响1.耐磨性2.配合性质稳定性3.耐疲劳性4.抗腐蚀性第148页/共352页2010-3-1149第二节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一、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第149页/共352页2010-3-11501.取样长度lr
取样长度:是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至少包含5个微峰和5个微谷。
中线lnlrlrlrlrlr图5-3取样长度lr和评定长度ln
第150页/共352页2010-3-11512.评定长度ln
取标准评定长度ln=5lr。若被测表面比较均匀,可选ln<5lr;若均匀性差,可选ln>5lr。第151页/共352页2010-3-1152二、表面粗糙度轮廓的中线lryi最小二乘中线图5-4表面粗造度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是为了定量地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而确定的一条基准线。1.轮廓最小二乘中线各点偏距yi的平方和最小。
第152页/共352页2010-3-1153算术平均中线lrF1′F2′Fi′F1F2Fi2.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上下两边面积相等
图5-5表面粗造度轮的算术平均中线第153页/共352页2010-3-1154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图5-6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确定
Ra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但因受计量器具功能的限制,不宜作过于粗糙或太光滑的表面的评定参数。Raxynyiy1y2近似为1.幅度参数第154页/共352页2010-3-1155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即
Rz只能反映轮廓的峰高,不能反映峰顶的尖锐或平钝的几何特性,同时若取点不同,则所得Rz值不同,因此受测量者的主观影响较大。第155页/共352页2010-3-1156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峰顶线和谷底线平行于中线且分别通过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
Ry=︱ypmax︱+︱yvmax︱Ry值是微观不平度十点中最高点和最低点至中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因此它不如Rz值反映的几何特性准确,它对某些表面上不允许出现较深的加工痕迹和小零件的表面质量有实用意义。
第156页/共352页2010-3-1157一个轮廓峰与相邻的轮廓谷的组合叫做轮廓单元。在一个取样长度lr范围内,中线与各个轮廓单元相交线段的长度叫做轮廓单元的宽度,用符号Xsi表示。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lr范围内所有轮廓单元的宽度Xsi的平均值,用符号RSm表示,即
Xs6Xs5Xs4Xs3Xs2Xs1lr中线图5-8轮廓单元的宽度与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2.间距特征参数第157页/共352页2010-3-1158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一、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的内容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时,必须给出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允许值和测量时的取样长度值这两项基本要求,必要时可规定轮廓其他的评定参数、表面加工纹理方向、加工方法或(和)加工余量等附加要求。如果采用标准取样长度,则在图样上可以省略标注取样长度值。第158页/共352页2010-3-1159二、表面粗糙度轮廓评定参数的选择评定参数的选择: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仅选用高度参数。推荐优先选用Ra值,因为Ra能充分反映零件表面轮廓的特征。以下情况下例外:(a)当表面过于粗糙(Ra>6.3μm)或过于光滑(Ra<0.025μm)时,可选用Rz,因为此范围便于选择用于测量Rz的仪器测量;(b)当零件材料较软时,因为Ra一般采用触针测量;(c)当测量面积很小时,如顶尖、刀具的刃部、仪表的小元件的表面,可选用Ry值。第159页/共352页2010-3-1160三、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允许值的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原则: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其次是考虑经济性及工艺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参数的允许值应尽可能大些。P114表4-6,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尺寸公差IT、形状公差T与表面粗糙度Ra的对应关系:P116.第160页/共352页2010-3-1161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第161页/共352页2010-3-1162一、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符号和代号1.表面粗糙度的符号第162页/共352页2010-3-1163a1,a2——粗糙度幅度参数代号及其数值(mm);b——加工要求、镀覆、涂覆、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等;c——取样长度(mm)或波纹度(mm);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e——加工余量(mm);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e)bc/fa1a2d图5-9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第163页/共352页2010-3-11641.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标注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的标注方法第164页/共352页2010-3-1165第165页/共352页2010-3-1166如图5-10a所示方法标注取样长度,图中取样长度取值为0.8mm。如果某表面的粗糙度要求按指定的加上方法(如铣削)获得时、可用文字标注见图5-10b。如果需要标注加工余量(设加工总余量为5mm),应将其标注见图5-10c。如果需要控制表面加工纹理方向时,加注加工纹理方向符号,见图5-10d。标准规定了加工纹理方向符号,如表5-10所示。2.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其它项目的标注b)c)d)a)0.86.3铣3.23.2(5)3.2图5-10表面粗糙度其它项目的标注第166页/共352页2010-3-116712.512.53.23.23.2f其余2512.50.4M1.63.23.2ff图5-11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示例第167页/共352页2010-3-1168小结
(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概念(2)国家标准在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参数时,规定了取样长度lr、评定长度ln和中线。(3)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有幅度参数(包括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的最大高度Rz)和间距特征参数(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4)通常只给出幅度参数Ra或Rz及允许值,必要时可规定轮廓其他的评定参数、表面加工纹理方向、加工方法或(和)加工余量等附加要求。如果采用标准取样长度,则在图样上可以省略标注取样长度值。(5)国家标准规定了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标注方法,见表5-8~表5-9及图5-9、图5-10.(6)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检测主要方法有比较检验法、针描法、光切法和干涉法。作业:P235第四章1第168页/共352页2010-3-1169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学习指导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标准,为合理选用滚动轴承的配合打下基础。学习要求是根据滚动轴承作为标准件的特点,理解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采用基孔制配合、外圈与外壳孔采用基轴制配合的依据。根据滚动轴承的使用要求理解滚动轴承旋转精度和游隙的概念。了解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决定。掌握滚动轴承公差等级的划分,了解各个公差等级的滚动轴承的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内、外圈公差带的特点。了解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及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初步掌握如何选用滚动轴承与轴颈及外壳孔的配合。学会轴颈及外壳孔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其数值的选用。第169页/共352页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一、滚动轴承的互换性第170页/共352页2010-3-1171T
BTCHDddDd外圈
内圈
滚动体
保持架DαdDa)向心轴承b)圆锥滚子轴承c)角接触球轴承d)推力轴承图6-1滚动轴承的类型第171页/共352页2010-3-1172二、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1.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馆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 水族馆排水板施工合同
- 城市绿化项目建筑平房施工合同
- 写字楼美食广场租赁合同范本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wd型
- 幼儿园叠杯子课程设计
- 数字钟-数电课程设计
- 易买网的课课程设计
- 2024年度股权众筹合作项目信息披露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合同展期服务收费标准下载3篇
- 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
-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事件(瘫痪)相关应急处理预案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件
- 项目竞标市场拓展与渠道合作策略
- 换热器吊装施工方案
-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
- 房屋租赁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 女性乳房的自查保健宣教
- 民宿经营四邻协议书范本
- 《坚定文化自信》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法学(1)》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