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_第1页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_第2页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_第3页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_第4页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第1页/共59页中期汇报2002.1.MidtermReport第2页/共59页Introduction导言第3页/共59页

项目背景为了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滨水地区新形象,有效地统筹和导控珠江口地区的发展,寻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广州市规划局于2000年9月组织开展了“广州市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并于2000年12月20—24日完成咨询成果评审。为了对咨询成果进行综合、深化,经市规划局研究决定,委托我院开展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

规划范围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总体构思范围:从琶洲岛东端到龙穴岛的珠江西南岸沿江区域,以及从员村至广州港的珠江东北岸沿区域,总岸线长度约63.6公里,面积约389平方公里。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范围:·琶洲岛、长洲岛地区位于珠江主次航道交汇处,为城市重要的景观门户地区。琶洲岛规划发展为国际会展博览城,长洲岛内有黄埔军校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用地面积6.65平方公里,岸线长3.24公里。·莲花山、海鸥岛、大小虎山沿江地区莲花山和大小虎山为重要旅游风景区,此地区用地面积99平方公里,岸线长21.7公里(设计单位应根据城市设计需要,在该地区范围内选择1-2个典型地段或重要景观节点作城市设计)。·虎门大桥门户地区包括虎门大桥两岸的部分滨水地段以及上、下横档岛,其中珠江西岸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有一定规模的港口及工业区,东岸为东莞市行政辖区,两岸及江中的上、下横档岛有数个古炮台等物。用地面积9.92平方公里、岸线长1.13公里。第4页/共59页城市设计目标吸取国际咨询方案的优点,结合广州市相关规划对珠江地区的功能、结构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对下层规划设计及建设起综合性和总体上的指导作用,为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持。合理利用珠江水域、岛域和滨水岸线资源,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山水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滨水地区新形象。增强滨水地区的活力,明确水域、产业和土地开发的发展目标和模式,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滨水地区自然环境资源、土地资源、水体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合理使用和保护。通过对核心滨水地区的适度开发和改造,寻求珠江口地区的或持续发展模式,确保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整体和谐与协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接受任务现状踏勘现状分析规划设计资料收集现有规划的分析评估咨询方案讨论、分析、整合确定规划概念城市设计设计流程第5页/共59页BackgroundAnalysis背景研究第6页/共59页区域及自然地理概况

区位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南临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广州中国南大门的称号,广州成为联系内陆地区通往海外的桥梁。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经济及城市发展持续高速增长,广州正向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以及地区中心迈进。

·规划地块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流域,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建设的交通和港口设施、不断完善的服务设施,奠定了珠江口地区迅速发展的基础。■广州百川汇集和丰富多样的地理条件是其发展的基础,抓住珠江口地区规划的契机,迎合广州总体概念规划战略目标,建设珠江口地区滨水廊道形象,营造山水城市格局,展示具国际水平的滨水城市风采。第7页/共59页

区域及自然地理概况

区位

自然地理条件

陆地地质主要是围田、滩涂、低矮丘陵,土地可利用率高,可作多用途开发;珠江两岸地带河网密集,水面宽广,径流量大,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充裕,极利于航运交通事业发展。

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设计区域处于河网地区,地势低洼,低平的冲积平原与起伏的丘陵、台地相间分布。■现存问题

·设计区域距海近,夏季常有台风侵袭,易引起水灾;

·地质条件复杂,土地可作多种用途,但开发强度需按实地测量而定,其中琶洲地区地质条件不适以大量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

·本地带河流水质受污染严重,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开始出现,河流汛期洪涝灾害对两岸地带经济建设的威胁严重。第8页/共59页广州城市布局的规划背景

广州市城市发展方向

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北优,南拓,西联,东进”。

广州市都会区未来空间结构

本次设计地块处于两条城市拓展轴“东移轴”及“南拓轴”的交会区域,受广州市都会区未来空间结构“一江多岸,两轴三带”“三个大港,四物流中心”的影响。设计地块北部区域将可能成为未来的城市沿江空间发展带。南部地区的龙穴岛将发展成为仓储物流中心及国际性的深水港。第9页/共59页生态环境

·设计区域内包含有丰富的水网、农田、滩涂湿地等生物多样性的地带。因此大部分区域为生态敏感区,特别是沿江岸线及岛屿。

·区域内存在有多处良好的农业生态景观,这是一种潜在的旅游资源。将来的规划除进一步改善其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外,应注重保护其生态型的村落生活模式,控制好其发展规模及发展形态,引导其发展方向。

·水环境的优劣是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体现,目前沿江分布的大小工业厂区和仓库码头区几乎都没有设置匹配的污水处理厂,本地区水质受污染严重,情况不容忽视。现状生态环境第10页/共59页生态环境·设立莲花山生态廊道:主要作用是在中心城市和新城市之间形成一条东西向的生态隔离带。

·设立海鸥岛生态廊道:主要作用为保护广州市域城市发展,控制城市的无限制蔓延。

·设立大虎岛自然景观与咸淡水鱼类产卵场:保护性质是咸淡水鱼类卵场和渔场;

·设立龙穴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性质是鸟类、喾滨河沼泽植被和古迹。广州市生态保护规划现状生态环境第11页/共59页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

设计区域内土地的构成主要为港口、工业、农业、商业和民用。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目前沿江土地的利用开发模式单一,产业布局和功能雷同,缺少互补性;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偏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商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种需求。

相关规划要求

积极控制城市策略性增长用地,控制结构性生态绿地,保护农业和生态绿地。第12页/共59页综合交通交通现状

·由于番禺地区一直存在南北交通强于东西交通的弊端,加之沿江地区的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落后,故设计区域现状交通极不完善。

·沿江地区缺乏连贯性的交通网络,限制了滨江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

·现有水上客运不完善。水上客运航线除去香港、澳门外,其余基本上为近距离的轮渡航线,因此现有的水上航线未能将沿江重要地块有效连接。

·珠江两岸缺乏便捷的交通连接,规划地块60海里水道上仅有一桥(虎门大桥)连接两岸第13页/共59页综合交通交通现状·规划中东西向的四座跨江大桥加强了珠江两岸的联系。

·规划中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的设立,加强了两岸地块与城市中心组团的联系。

·滨江快速干道更直接地将滨江地区在空间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相关交通规划第14页/共59页港口及岸线港口

现状利用

·珠江岸线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具备开发万吨级深水港口的资源。

·由于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使两岸港口建设重复,浪费资源。

·港口性质以工业码头和仓库用地居多,客运港口偏少,开发不平衡,不利于两岸经济的综合发展。第15页/共59页港口及岸线港口

相关规划

·合理利用和保护港湾资源是珠江口发展为南方重要货运枢纽港的前提,除已规划利用的岸线外,其余深水岸线应纳为预留港口岸线,予以保护;

·结合珠江旅游观光带的开发可相应的规划专门的旅游码头及旅游航线;

·大型工业港口的设立应同时考虑其对周围景观资源利用的影响,可规划建设成为区域的一道风景线,展示港口货运枢纽中心的崭新气象。第16页/共59页港口及岸线港口岸线

现状利用

·区域内的岸线除部分用作为港口及工业厂房外,其它大部分未经开发,仍为自然岸线,其中已利用岸线占岸线总长的28%。■现状问题

·不合理围垦和河岸堤围向外移伸,以及任意向珠江排放废物,导致江面缩窄、河道变浅、航道水深不足、通航能力下降;

·两岸景观以工业码头和自然岸线为主,一些具珠三角特色的农业景观和有旅游价值的海岛等景观资源,仍未开发整治;

·缺乏航运标识及地标性建构筑物。整个航线的区域认知性差。第17页/共59页港口及岸线港口岸线

相关规划

·东岸随着东莞市沿海区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的实施,除虎门炮台保护区为绿化景观岸线外,其余岸段将发展为港口、码头、仓储及工业岸线。

·西岸南沙段为港口、码头、仓储岸线,莲花山段主要为旅游岸线,其它各段岸线主要以生活、绿化、景观岸线为主。■改善建议

·挖潜岸线资源,有效的规划和组织岸线的平衡发展,使两岸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发展;

·塑造珠江两岸廊道形象,开辟沿江道路,带动各地方的经济发展。第18页/共59页旅游景观系统旅游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主要有黄埔军校、东征烈士陵园、莲花山和虎门及南沙一带抗英遗迹。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地貌和以农业为主导的区域。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目前有莲花山高尔夫球场、南沙国际会议中心、南沙天后宫和蒲洲花园等。■现状问题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本身不具备很强的优势,可以挖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开发展示珠江三角洲农耕文化的特色旅游;沿江已有许多旅游景点,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目前还未充分利用;现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

第19页/共59页旅游景观系统旅游景观资源·根据现有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不同的景观类型:历史名胜景观段、自然风景景观段、生态农业景观段、都市化景观段及港口工业景观段;

·两岸设立一条连续的带状生态保护区为珠江的保护沿岸及景观提供保证;

·规划统筹各景点的建设,合理组织水路和陆路游览线路,将珠江口地区发展成为以游览区与珠江旅游有机结合的具有国际大都市区又不失岭南水乡特色的国际旅游观光带,全面带动该地旅游业的发展。相关规划第20页/共59页方案比较Comparison第21页/共59页四大方案比较和分析规划概念及切入点

四家咨询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划设计的宏观和区域观念予以重视,从宏观和区域的角度、方法来分析和确定珠江口地区的功能定位、目标等。Sasaki事务所方案在从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社会经济、城市体系规划以及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对珠江口地区的发展背景和趋向整体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珠江口地区的整体发展概念。切入点和研究核心是旅游业。黑川纪章事务所+RIA方案侧重于从整个珠江三角洲或更宏观的范围,尤其侧重于从广州—深圳—香港的相互关系来确定珠江口地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切入点和主导思想是共生思想,以此为基础,对广州市的环状道路、生态回廊、生态系统网络的建立以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并规划将南沙岛发展为物流中枢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基地。阿特金斯顾问公司方案对广州目前的整体情况和滨水地区资源作了系统、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和控制定珠江口地区的总体发展策略。研究的切入点是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关系。RTKL国际公司方案在区域性城市设计和大地景观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第22页/共59页经济及产业研究

四个方案都确立了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整个珠江口地区发展的主导方向。第23页/共59页土地利用及开发强度Sasaki事务所方案的开发强度和密度是四个方案中最低的,除了在三个重点地域内发展部分低、多层建筑以外,其余区域基本为保留大片的林地隔离带、农田保护区、丘陵保护区。但其在琶洲岛东端建会展中心的设想与琶洲岛的总规有很大的冲突。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方案在琶洲岛上建设美术馆和歌剧院与广州市总体规划有矛盾。

阿特金斯顾问公司方案对珠江口地区未来的人口发展和建设需求作出比较高的预测,方案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导则方面体现较好,地区的整体开发强度是四个方案中比较高的,海鸥岛开发强度太大。RTKL国际公司方案规划近期开发3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模式趋近香港,密度较高。而南沙与香港关系密切,方案中该地区密度太低。第24页/共59页交通规划Sasaki事务所景观道路构思较好,并规划在滨和地区设置自行车道。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设置三环道路,轨道交通考虑较周详。

阿特金斯顾问公司道路交通规划较详细。RTKL国际公司道路交通规划较详细。第25页/共59页人文及自然资源及旅游研究Sasaki事务所研究深入,详尽仔细。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提出生态走廊的概念,有参考价值。阿特金斯顾问公司景观规划特色不明显。RTKL国际公司景观规划提出“珍珠相间,绿篱相间”。第26页/共59页景观规划研究Sasaki事务所从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均衡关系来分析“特色”,在滨水地区整体意象塑造中体现出以尽量保留自然景观特色为特征。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塑造具水乡特色的新世纪滨水城市形象,注重人工建造环境对塑造城市形象和特色的作用,城市空间形态个性鲜明、丰富阿特金斯顾问公司珠江口地区应体现出从未经开发的入海口自然景观形象到高度都市化和繁荣的城市形象的逐步过渡,城市空间采取紧凑、严谨、规整的空间形态

RTKL公司以“珍珠串连,绿篱相间”为城市形象的整体构思,各重点地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与地区定位相符第27页/共59页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定位对比Sasaki事务所绿色会议中心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重点发展文化、国际交流、教育、研究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住宅、休闲娱乐RTKL国际公司曼哈顿式高强度发展,密集紧凑的城市肌理及繁华的都市形象

琶洲岛第28页/共59页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定位对比Sasaki事务所生态旅游

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旅游休闲和生态保护,度假村尺度过大阿特金斯顾问公司商住、生态、休闲旅游RTKL国际公司自然公园、保护区海鸥岛第29页/共59页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定位对比Sasaki事务所休闲旅游和教育基地

黑川纪章事务所+RIA

旅游、居住、研究、物流加工制造(港口)阿特金斯顾问公司城市社区、高科技产业、休闲RTKL国际公司城市发展(港口区、高科技产业,居住,文化)南沙、虎门大桥

第30页/共59页咨询方案的优点总结第31页/共59页概念规划ConceptualPlan第32页/共59页土地利用规划概念规划结构第33页/共59页交通概念规划

便捷、通畅、多样化的交通模式为珠江口两岸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快速道路使沿江区域与中心城市快速联接;沿江主干道是沿江区域的一条重要的联系纽带;沿江步行道将开阔的珠江景观尽收眼底,完善的水路交通成为主要的珠江旅游航线。第34页/共59页生态保护概念规划所有相关的用途必须与水资源和景观相融恰;引水用途的强度不得超过土地和水域的承载力或生物耐受力;应保证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连续性;第35页/共59页岸线利用概念规划

控制工业及港口的扩展,将工业岸线集中在黄圃港区段、南沙北部区段及龙穴岛区段。保护和发展绿化岸线。协调各岸线之间的关系,采用沿岸绿化及精心设计驳岸等方法使整体沿江岸线协调和统一。第36页/共59页景观系统概念规划

从珠江口一路向北而行,会经历四个景观区段,它们既各具特色又互相呼应,犹如一段流畅的乐章。第37页/共59页

旅游概念规划

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交通及配套设施,根据不同的旅游特色将珠江口地区分为三个主要旅游区域。第一为南沙、威远岛、龙穴岛区域: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及文物遗迹重点开发自然景观旅游及历文物参观旅游。

第二为海鸥岛、莲花山区域:保护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和发展现有的特色村落模式,及时制定本区域内的村镇规划,避免现有村庄在将来开发中无续膨胀而导致环境恶,改善农村生活交件。加强莲花山域海鸥岛的交通联系,重点发展自然景观旅游及田园生态旅游。

第三为琶洲岛、长洲岛区域:由于本区域距离广州市中心区最近,旅游内容结合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重点突出文化及主题公园旅游。第38页/共59页城市设计总体构思UrbanDesignIdeas第39页/共59页沿江立面第40页/共59页驳岸

工业港口驳岸:都市区的驳岸一般与防洪堤结合:材料主选用耐水性强的材料,如石材或混凝土。岸边挡土墙角度较陡峭。·沿江仍可考虑较窄的绿化带,以保证沿江景观的连续性。都市区的驳岸:都市区的驳岸一般与防洪堤结合:材料主选用耐水性强的材料,如石材或混凝土。·在不蚕食河道的条件下进行加强亲水性设计的考虑,如:使用退台式岸边设计。

郊区型的驳岸:·这种类型的驳岸在整个驳岸上所占比例最大,主要用于城镇的郊区。·材料多用石头或相似材料的岸边。

自然生态型驳岸:

主要用于农村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地域,以及城市中的河功的公共开敞区。河岸的结构强化不利用人工打桩等方法而是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植物进行驳岸的保护。第41页/共59页剖面1.

在琶洲岛区域的剖面:建筑的色彩风格,驳岸的细部处理,以及沿江绿化与建筑的关系处理是这一地应充分关注的内容。2.

海欧岛地区港道剖面:本区域为农田保护区及生态农业保护区,建筑控制为低层,沿江的色彩构成多为蓝色(指水反射天空色彩)与绿色及少量的建筑色彩点缀其间。现状沿江景观较单调,在重要视线的区段设计较高的标志性建构筑物,以丰富主航线上的景观。3.

海欧岛地区次航道剖面具有较好的沿江旅游尺度可以开发成为重要的沿江观光地段。·沿江布置有多处工业及储藏区,设计中应考虑沿江厂房与仓库的适当退让以及绿化隔离带的设置。4.

南沙开发区与威远岛之间的剖面:沿江色彩构成中建筑的色彩比例在此区域中有所增加,沿江绿色及背景绿色(指黄山鲁)与建筑片区的关系应是本区江景色控制的重点。

在琶洲岛区域的剖面海欧岛地区港道剖面海欧岛地区次航道剖面南沙开发区与威远岛之间的剖面:第42页/共59页

设计范围内地标主要包括自然地标,人造地标二种类型。自然地标主要指引人注目的山脉如黄山鲁及莲花山;人造地标,指在一定区段内突出的建构筑物,跨江大桥在本区域内是典型的人造地标。设计采用设立视线通廊、视线控制区的方法来,保护和突出地标,形成具有良好的形象性的外部空间。地标第43页/共59页地标地标设计重点南沙——威远岛海鸥岛南端琶洲岛东端第44页/共59页

江边绿化带控制线

基本概念:综合珠江生态保护、一江两岸景观美化以及河珠江防洪的需要,沿珠江两岸需要确定的一条绿化控制线。控制线距离岸边的距离分别为三个级别30m、60m、大于200m。

30m控制线:.河岸植被对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