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
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
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
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
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
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课文的思想内容
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归去来兮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
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
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资料链接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
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
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
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
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
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
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
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
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
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
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
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
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
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
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教案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
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
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四、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正音;注意语气、语调及语顿——
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
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
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
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三读--明白音乐美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
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
慢;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
散句子。
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
、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如惆怅崎岖,叠韵如盘桓窈
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
对比《荷塘月色》
4、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如
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可让学生分析探讨读法
第一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
大呼一声回去吧
第二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平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
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
另外还要五读六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五、疏通字词
并完成练习三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试着背诵;
2、完成练习一、二。
《归去来兮辞》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背诵课文
一、检查练习
二、研习课文
一总体把握
1、归家之因2、归家之乐
3、综述情态
二具体研习
1、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
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
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
轻松畅快。
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
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两个一是田园荒芜,二是心为形役真正原因。
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
的了。
表明其心情很轻松。
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
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
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
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
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2、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
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
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
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分三层。
写归心似箭。
以行动、心理表现的。
前二句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
其中。
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
后二句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
更写出作者急盼归家之情。
写入家门时的热闹场面,满是浓郁的亲情和欢跃的气氛。
作者的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
然后写家人相迎、幽雅环境。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
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松菊喻作者高洁的品格,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
在。
可以补充岁寒三友
写归家以后闲适有趣的田园生活。
饮酒赏树,扶杖游览,自得其乐。
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
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既写自然景物,又写诗人出仕与归隐。
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
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3、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
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
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之四。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
再表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
非所有人,点出与官场格格不入是归隐的原因。
然后补充上段再写自由自在的生活谈心、弹琴、读书、躬耕田地、徜
徉山水,无不是乐事。
末二句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
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
此段是转承段。
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
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
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4、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
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
现?
齐读本段。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
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
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
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
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
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
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
流旁纵情赋诗。
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
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
世哲学。
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显志。
四、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
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
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
化的一个窗口。
五、布置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⑦悦
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
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
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
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⑴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生生所资生产生活.脱然有怀轻快的
样子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⑵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⑶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
感情。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
心都感到痛苦。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⑷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
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
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
生志向。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3、背诵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归去来兮辞》教案
1课时
预习准备
1.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
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
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
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
源。
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
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
言书。
二.解题
1.作者简介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
风格。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2.辞赋幻灯片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
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
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
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
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三.朗读课文
1.放录音听朗读的同时提醒学生结合画面加深理解
2.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
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
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放录音,学生跟读
四.研习课文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
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让我们
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在此先作提示,本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后将归之际。
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所记叙的归途和归家后的生活都是作者想象的
情状。
1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指导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
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思考
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用原文词句作答,田园将芜、心
为形役、不谏、可追。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
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外补充的这首诗幻灯片学生齐声朗读陶渊明曾
有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
的痛苦。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田园将芜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
总的心情是悲——乐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应读得气中声硬。
2.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此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我们先来捕捉作者的叙事线索。
归途——抵家——家中——园中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
速度渐快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
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因此到家一看,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
这里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
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高洁、不同流合污的
逸士节操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
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
情形的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
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
的归宿。
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
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
思考归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
何?用原文词句作答。
明确恨——迫不及待,归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
——自安自乐,闲适安娱,怡然自乐,盘桓——流连忘返
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
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在我们初中时学习过的《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
学生齐声背诵幻灯片此诗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在作者的想象中,归隐后的家居生活愉悦恬静淡泊自在,那么归后的
乡居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
3.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再写与乡里故人
的交往之乐;后又写驾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接着作者出游触景生情,为
结尾述人生观铺垫。
乡间的生活自安自乐,既有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农人的劳作之欢,又有
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休闲之乐。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有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为
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躬耕生活的热爱。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
愉悦的。
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感叹人生苦短,那么作者将怎样对
待自己的人生呢?
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怀,抒发对宇宙和
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
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
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其他诗文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补充典故东晋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
严。
陶渊明为了谋生,几仕几隐,身陷其中。
一
天,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巡查,旁边的官吏叫他穿好
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在弃官之后归隐之前写下了这篇
辞。
41岁的陶渊明并从此诀别官场。
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他的理想怎么样。
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和抱负,他所描写的那
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证明,
然而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
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
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
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这样的乐观精神从另
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
当然这里边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以及无可奈何、听天
由命的思想情绪。
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没有自命清高而
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浅的冠以消极之名。
五.胡适曾有这样一首写陶渊明的诗。
结合我们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课外收集到的陶渊明的
生平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按你自己的理解说说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躬耕田园、不流世俗、超然旷达、乐天知命
六.品读课文
1.指导背诵技巧学生根据背诵提纲自由诵读。
2.放背景音乐,学生在清新淡雅的轻音乐中齐声美读课文。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形
象。
配音范读
多媒体展示《归去来兮辞》全文,音乐响起,教师伴随音乐朗读《归
去来兮辞》全文
朗读结束,教师并未停止音乐播放,而是让学生继续沉浸在诗歌的意
境中。
重难点鉴赏
教师读完全文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那时什么?
学生——归去来兮辞
教师那诗人要归哪里去?
学生乡间家乡
教师陶渊明当时在哪里?
学生彭泽,在彭泽县做县令
教师对!本文是他将要辞官是的表达心志是想象之作。
作者的归隐的决心是通过自然美来表现的,本文有关自然美的描绘主
要集中在哪几段?
学生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二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我们在共同解疑中理解课
文,鉴赏课文。
学生1提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前路是否在写作者归家的
急切心情?
写生2我认为这里的前路是指回家的路。
与后文的恨天还未亮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
者清晨在陆路行进的情景。
那么前文舟遥遥以清扬,风飘飘而吹衣写的又是什么景象呢?
学生这里写的是在船上的情景。
学生1我认为这里表现的是作者超脱的形象。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归家时是由水路再到陆路,而
由水路再到陆路的切换为什么这么快速呢?
学生1展现了陶渊明的归心似箭。
学生2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句中陶渊明为什么会有童仆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下注解一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贫寒,为谋生曾经作过祭
酒、参军一类的小官。
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就躬耕陇亩,不再
出仕。
本文写于他辞官之初。
通过注解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有童仆而且我们还看到家人也希望他
归来。
学生文中大量出现虚词以、而例如倚南窗以寄傲,那么以、而具有怎
样的作用?
教师教案
这位同学从虚词用法的角度,提出了以、而的作用,联系上下文我们
发现文中大量出现了这两个词语,而其主要起了连词的作用,表示承接和
递进的关系。
这是从语法的角度理解这两个词语,大家认为从鉴赏的角度看倚南窗
以寄傲中的傲指的是作者傲的什么?
学生1傲世
学生2不屑于繁华的都市,厌恶龌龊的官场。
教师前面通过大家的提问我们鉴赏了有关归家途中以及到家门口的
诗句,那么作者回到家中做了什么呢?
学生1引壶觞以自酌表明其回到家中是自斟自饮。
学生2在饮酒中展现他在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学生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一句,我认为借松菊傲寒飘香表现诗人品格,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归隐
后,精神留存的一丝欣慰之情。
但三径就荒又包含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准确的分析了松菊犹存这句诗歌的含义,而三径
就荒描摹出的是院子里的小路就要荒芜了。
隐含着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交往的
典故。
由此可以看出三径就荒实际表现的是诗人渴望远离城市,向往宁静生
活的愿望,即通过自然美展现人格美。
学生1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松代表高风亮节。
……在抚孤松而盘桓中,我认为松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
但盘桓该怎样理解呢?是否表现的是诗人的迷茫?
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中的诗句景翳翳以将入以及云无心以出岫,鸟
倦飞而知还思考这三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能由此
回答出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学生1我认为倦飞的鸟儿表达的诗人叶落归根的情感。
学生2我认为景翳翳以将入交待了当时已经是傍晚的光景了。
学生3云无心以出岫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与厌俗。
教师无心表现了云彩自然而然的飘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自然
美中渗透了人生哲理。
联系刚刚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出盘桓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学生傍晚时,留恋园中美景不忍离去。
教师纵观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归途、家中、院落。
教师以上我们鉴赏了第二自然段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陶渊
明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再次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请同学们思考他要同谁断交,同谁交往?
学生他要与官场断交,与亲戚、农人相交往。
教师与亲戚、农人相交往时心情怎样?
学生1开心,充分享受着自然之美,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
流
教师正如同学所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
美的领略。
承接这两句诗歌,作者感到应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具体
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1我认为这个句子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然的顺应,但其中也有些许
失落的情感。
教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我们共同鉴赏了《归
去来兮辞》这篇千古美文,重点领略了二、三自然段对自然美的描写,进
而通过自然美感悟到了作者的心境美。
好,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在自然美的描写
中所表达的感情。
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
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
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
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
错误的。
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
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
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
师请坐。
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
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
了崎岖的山丘。
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
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系统检测合同
-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管理软件系统购买合同范文格式7篇
-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三年级数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水平练习习题
- 简易家用活动平台施工方案
- Unit 1 Lesson 3 The Sun Is Ris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绿化给水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度空调安装验收及保修服务合同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2025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Grammar 英文版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职责(4篇)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消防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建筑机电专业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 2024年临沧永德县人民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考试真题
- GB/T 19411-2024除湿机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