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置信广场深基坑方案专家会审记要修_第1页
附件:置信广场深基坑方案专家会审记要修_第2页
附件:置信广场深基坑方案专家会审记要修_第3页
附件:置信广场深基坑方案专家会审记要修_第4页
附件:置信广场深基坑方案专家会审记要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议纪要〔XX〕会审01期项目部办公室印XX年XX月XX日议题:XX广场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深基坑围护监测方案专家会审时间:XX年XX月XX日XX地点:XX广场业主现场会议室主持人:XX出席:专家组:XX等XX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XX建设单位(XX房地产公司):XX等结构设计单位(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XX支护设计单位(XX有限公司):XX勘察单位(XX省工程勘察院):XX监理单位(XX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XX等施工单位(XX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XX施工单位(XX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XX基坑监测单位(XX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XX土方开挖单位:XX整理人:XX内容:本次会议就XX广场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施工单位提交了水平分层开挖和盆式开挖两套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供会议讨论,并提交了相配套的总体进度计划与基坑监测方案。本次会议形成如下一致意见:1鉴于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意按方案二(盆式开挖)组织施工。目前桩基工程已基本结束,预计5月中旬开始土方开挖。出土栈桥选型工作已结束,栈桥的立柱桩已施工完毕。支撑设计时未考虑支撑梁上挖机停放荷载。通过对比,盆式开挖方案比分层开挖方案可节约关键线路工期约50天。2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分阶段地细化、完善。本基坑工程具有面积大、深度深、施工周期长三大特点;基坑施工过程中还将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本方案函盖的信息量比较多,不可能对施工的各个阶段、部位的施工方法等全部一次性表述详尽。因此,施工过程中还需分片、分层、分区域、分阶段地细化,编制更为详细的专项方案。3建议第三、四层基坑两侧的土方不要采用水冲法。①、水冲法浪费资源。一是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二是干土→泥浆→干土转变过程中的能耗大。②、水冲法造成环境污染。1m3的土经水稀释后变成4~8m3的泥浆,运至指定地点还需固化,对环境影响大。③、水冲法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水冲法易冲走围护结构的桩间土,削弱桩的承载力。另外,若采用水冲法,泥浆如何外运要有具体的措施。4仅考虑2座斜栈桥作为出土口,出土口数量不够,不能满足既定工期要求。斜栈桥坡度为9度,即1:6的坡道,运输车辆渣土掉落、冲洗后车辆易打滑,运输效率低。此外,两个出土口,车辆达到40~50辆,易出现车辆排队拥挤现象,出土难以连续,出土工效最多只能考虑到0.7~0.8之间。5栈桥需向外分支,向坑内其它区域延伸,以扩大工作面,加快挖土进度。坑内便道要由南北向的主干道向外延伸,做到四通八达,以便于土方向主干道两侧的积攒。主干道作为装车点,其作用类似于码头。6栈桥的施工是一个逆做法施工顺序,在方案中要有所体现。必要时,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土方的向下挖进,桥面结构要跟进施工,并注意及时插入联系梁、剪刀撑等施工,以保证栈桥的侧向刚度。7坑内便道的修筑方案需细化。①、道路的宽度要考虑会车以及路两侧的放坡宽度。②、第二层土方出土考虑使用坑内便道运至坑外,出土点的坡度1:2.5太大,至少要做到1:6。③、矿渣的来源要有所说明。8出土口是否会对支护体系产生影响需和设计沟通。考虑到第二层土质已经较差,出土点要有具体的加固措施。结合温州同类工程的经验,出土点仅考虑铺钢板难以承受满载土方运输车的荷载,很容易产生塌陷。9建议土方挖到地下室底板时,先浇筑坑中坑周围的底板,再进行坑中坑土方的开挖。先浇筑坑中坑周围的底板,底板与其下的工程桩将形成了一个刚度较大的整体,对坑中坑的安全有利,挖土难度也相应减少。10支撑施工缝的留设要请设计单位明确。施工缝是支撑的薄弱环节,往往出现问题,施工时施工缝两侧要加附加钢筋。11支撑拆除应根据施工进度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拆除顺序要和设计工况吻合,并请设计单位确认。支撑的拆除应根据工程进度尽可能地对称进行。底板没浇的部位,其周围支撑应该闭合,这样有利基坑安全。12基坑施工进度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①、外露桩头的处理时间要充分考虑,局部桩头密集处可能处理需时,会导致挖土不能连续的情况出现。②、挖土过程中预计会出现3~4次台风,工期中需有所考虑。③、中考时间、高考时间的考虑。④、遇政府等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不能出土的情况。⑤、支撑梁施工的技术间歇时间。⑥、坑内便道的修筑及挖除需考虑的时间。⑦、基坑出现险情时的处理时间。如局部坍塌、临近河边的位置出现渗水后的处理等。13成立专门的基坑安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基坑监测单位等。14应编制专项的抗台预案。15应编制专项的抢险预案。位移超标、基坑开裂、局部坍塌等不同程度的险情出现时应有相对应的应急措施。预案中准备的材料应包括角钢。万一支撑出现裂缝,可采用角钢将裂缝周边包裹起来。16应考虑基坑出现险情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17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搭设高度1.8米,围挡材料应采用安全玻璃或钢丝网。18挖土分层还应细化。第二层挖土深度4.7米,第三层挖土深度4.3米,不能一次开挖到底,应分两层开挖。19挖土分区还应细化,为挖土边线的放设提供依据。20支撑梁若采用爆破拆除,需提前做好方案论证,并与公安局等部门做好沟通工作。21考虑将支撑梁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以缩短支撑梁施工的技术间歇时间。22方案中应体现条挖法、跳挖法的思路。挖土位移均控制在50mm~60mm太过理想,实际上难以达到。挖土过程中,应通过分条挖土来检验土体的实际位移,必要时将部分底板先浇掉,而不应大面积开挖,以防出现位移超标太多时难以应付。23关于基坑监测方案的意见。浙大岩土公司提供的基坑监测方案内容过于公式化,针对性不强。具体有以下内容需改进和完善:①、关于监测目的。本工程的基坑监测的目的除了保证基坑安全外,还要为今后温州地区开挖同类基坑提供一些原始数据的积累。针对本项目,可开展一些科研活动,为施工单位从事其它项目基坑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持。②、关于基准点。基准点应离开基坑一定距离,且位置要唯一确定,不因环境的影响而变动。基准点的数量至少要3个,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相互校核。若只设一个基准点,遭到破坏后数据系统无法恢复。③、关于监测人员。基坑监测小组的人员分工不够具体。文字分析、监测报告、要联络的人员、信息沟通等工作的负责人均没有明确。监测小组成员要与施工单位的何人建立工作联系不明确。监测总负责是谁不明确,在现场的时间不明确,若负责人不在现场由何人接替其工作不明确。长驻现场负责人不明确。监测人员的通讯方式不明确。④、关于基坑的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不能照搬规范,要根据进度的快慢、挖土的工况等因素确定,而不能仅仅是3天监测一次。此外,监测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各个阶段监测的重点。台风季节、恶劣的条件下如何加大监测频率要有表述。⑤、关于出现险情的处理。出现险情不能仅仅是报警,而要有具体的文字分析。监测单位要根据其对现场熟悉的优势,分析出监测数据超标的真正原因(仪器有没有损坏、基准点有没有引错、数据记录是否有误、或者真正出现险情等)以供相关单位决策。数据的上报与超标数据的分析结果必须是当天上报,若因时间关系可先予口头汇报。⑥、关于监测点的保护。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身监测点的保护;另一方面对其它单位(总包单位、挖土单位以及其它配合单位)要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