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细则_第1页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细则_第2页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细则_第3页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细则_第4页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PERLINK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生用品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使用说明等。本标准适用于未成年学生使用的水彩画颜料、蜡笔、油画棒、指画颜料、橡皮泥、橡皮擦、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胶粘剂、水彩笔、书写笔、记号笔、绘图用尺、本册、书包、笔袋、手工剪刀、文具盒、卷笔刀等学生用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6—2003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neqISO6353-1:1982)GB/T2793—1995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ISO/FDIS14184-1:1997,EQV)GB5296.5—2006消费者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T7974—2002纸、纸板和纸浆亮度(白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ISO2470:1999,NEQ)GB/T9722—2006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GB/T13354—1992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19601—2004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3要求3.1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应符合表1规定。表1学生用品元素/(mg/kg)锑Sb砷As钡Ba镉Cd铬Cr铅Pb汞Hg硒Se油画棒、蜡笔、水彩画颜料、水彩笔、橡皮擦、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学生用品的印刷部分、书写笔、记号笔6025100075609060500指画颜料、橡皮泥6025250502590255003.2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中有机溶剂苯含量应不超过10mg/kg,不应含有氯代烃。3.3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指标游离甲醛/(g/kg)苯/(g/kg)甲苯十二甲苯/(g/kg)总挥发性有机物/(g/L)限量值≤1≤0.2≤10≤50注:苯不能作为溶剂使用,作为杂质其最高含量应不大于表中规定。3.4书包、笔袋所使用的面料和辅料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3.5学生用品所使用的染料应符合GB19601—2004要求。3.6本册亮度(白度)应不大于85%。3.7笔的上帽安全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水彩笔的笔帽应至少符合3.7.1、3.7.2或3.7.3中之一。3.7.1笔帽尺寸+0.05-0+0.05-03.7.2笔帽通气面积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mm2的空气通道。如果笔夹或其他突起可以提供空气通道,在这个位置上笔夹或其他突起需要安全地安装,并且两端的长度应不短于笔帽两端长度2mm。3.7.3笔帽空气流通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kPa下最小通气量为8L/min。3.8边缘、尖端3.8.1手工剪刀、刀片顶端应为圆弧顶端,不应为锐利尖端。3.8.2手工剪刀、卷笔刀等如因功能性必不可少而存在功能性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时,则应设警示说明,且不应存在其他非功能性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注:铅笔及类似绘图工具的书写尖端不认为是危险锐利尖端。3.8.3绘图用尺、文具盒等的可触及边缘,边角、分模线,不应有锐利毛边、尖端或溢边,或加以保护使之不可触及。3.8.4学生用品可触及金属边缘,包括孔和槽,不应含有危险的毛刺或斜薄边,或将其作为折边、卷边或形成曲边,或用永久保护件或涂层予以保护。3.8.5外露螺栓或螺纹杆可触及的末端不应有外露的锐利边缘或毛刺,或其端部应有光滑的螺帽覆盖,使锐利的边缘和毛刺不可触及。4试验方法4.1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测定按GB6675—2003附录C的规定进行。各元素分析校正系数按GB6675—2003中表C.2,将1.1.1-三氯乙烷改为正庚烷。4.2涂改制品中有机溶剂苯含量和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按GB/T9722—200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4.3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限量的测定。4.3.1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按附录A进行。4.3.2胶粘剂中苯含量测定按附录B进行。4.3.3胶粘剂中甲苯及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按附录C进行。4.3.4胶粘剂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按附录D进行。4.4书包、笔袋所使用的面料和辅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按GB/T2912.1—1998的规定进行。4.5本册亮度(白度)的测定按GB/T7974—2002的规定进行。4.6笔的上帽安全4.6.1笔帽尺寸+0.05-0用直径为16mm+0.05-04.6.2笔帽通气面积如果没有被完全封闭,用一条细棉线紧紧缠绕在垂直于主轴或最大尺寸的横面的一圈就是通风面积(见图1),用示值误差0.02mm的游标卡尺或相应量具测量并计算。图14.6.3笔帽空气流通的测定按附录E进行。4.7边缘、尖端4.7.1锐利边缘测试按GB6675—2003中A.5.8规定进行。4.7.2锐利尖端测试按GB6675—2003中A.5.9规定进行。5检验规则5.1本标准中第3章所列的全部技术要求内容均为型式检验项目。5.1.1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进行周期性型式检验,周期一般应不超过2年。5.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的试验定型时;——生产的工艺及其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5.2取样方法在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两份样本,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样本量每份不低于1g,其余每份样本量不低于10g或5件。5.3判定规则在抽取的两份样本中,取一份样本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测定。如果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为合格。如果有一项检验结果未达到本标准要求时,应对保存的另一份样本进行复验,如果结果达到本标准要求时,则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6标识和使用说明学生用品标识和使用说明应同时:a)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b)符合GB5296.5—2006的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A.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学生用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游离甲醛含量大于0.005%的学生用胶粘剂。A.2原理水基型胶粘剂用水溶解,而溶剂型胶粘剂先用乙酸乙酯溶解后,再加水溶解。在酸性条件下将溶解于水中的游离甲醛随水蒸出。在pH=6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馏出液中甲醛与乙酰丙酮作用,在沸水浴条件下迅速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冷却后在415.40nm处测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试样中游离甲醛含量。A.3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A.3.1乙酸铵。A.3.2冰乙酸:ρ=1.055g/mL。A.3.3乙酰丙酮:ρ=0.975g/mL。乙酰丙酮溶液:0.25%(体积分数)。称取25g乙酸铵(A.3.1),加少量水溶解,加3mL冰乙酸(A.3.2)及0.25mL乙酰丙酮(A.3.3),混匀后再加水调整pH至6.0,将溶液调整为pH2~pH5贮存,可稳定一个月。A.3.4盐酸溶液:1+5(V+V)。A.3.5氢氧化钠溶液:30g/100mL。A.3.6碘(I2)。碘溶液:c(I2)=0.1mol/L,按GB/T601—2002进行配制。A.3.7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按GB/T601—2002进行配制。A.3.8淀粉溶液:1g/100mL。称1g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100mL沸水中,呈透明溶液,临用时配制。A.3.9甲醛:质量分数为36%~38%。A.3.9.1甲醛标准储备液:取10mL甲醛溶液(A.3.9)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A.3.9.2甲醛标准储备液的标定:吸取5.0mL甲醛标准储备液(A.3.9.1)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0.1mol/L的碘溶液(A.3.6)30.0mL,立即逐滴地加入30g/100mL氢氧化钠溶液(A.3.5)至颜色退到淡黄色为止(大约0.7mL)。静置10min,加入盐酸溶液(A.3.4)15mL,在暗处静置10min,加入100mL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用标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A.3.7)滴定至淡黄色,加入新配制的1g/100mL的淀粉溶液(A.3.8)1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消失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测定。按式(A.1)计算甲醛标准储备液浓度c甲醛。(V1-V2)c×15.0c甲醛=……………(A.1)5.0式中:c甲醛——甲醛标准储备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V1——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标定甲醛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GB21027—2007GB21027—200715.0——甲醛(1/2HCHO)摩尔质量;5.0——甲醛标准储备液取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A.3.9.3甲醛标准溶液:用水将甲醛标准储备液(A.3.9.1)稀释成10.0μg/mL甲醛标准溶液。在2℃~5℃贮存,可稳定一周。A.3.10磷酸。A.3.11乙酸乙酯。A.4仪器A.4.1单口蒸馏烧瓶:500mL。A.4.2直型冷凝管。A.4.3容量瓶:250mL,200mL、25mL。A.4.4水浴锅。A.4.5分光光度计。A.5分析步骤A.5.1标准曲线的绘制按表A.1所列甲醛标准溶液(A.3.9.3)的体积,分别加入六只25mL容量瓶(A.4.3),加0.25%乙酰丙酮溶液(A.3.3)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沸水中加热3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1cm的吸收池,以空白溶液为参比,于波长415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甲醛浓度c(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其回归方程。表A.1标准溶液的体积与对应的甲醛浓度甲醛标准溶液/mL对应的甲醛浓度/(μg/mL)10.004.07.503.05.002.02.501.01.250.500aa空白溶液。A.5.2样品测定A.5.2.1水基型胶粘剂称取5.0g试样(精确到0.1mg),置于500mL的蒸馏烧瓶中,加250mL水将其溶解,再加5mL磷酸,摇匀。装好蒸馏装置,在油浴中蒸馏,蒸至馏出液为20mL,停止蒸馏。将馏出液转移到一只25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取10mL馏出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5mL乙酰丙酮溶液(A.3.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其置于沸水中煮3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然后测其吸光度。A.5.2.2溶剂型胶粘剂称取5.0g试样(精确到0.1mg),置于500mL的蒸馏烧瓶中,加20mL乙酸乙酯(A.3.11)溶解,再加250mL水,再加5mL磷酸(A.3.10),摇匀。装好蒸馏装置,在油浴中蒸馏,蒸至馏出液为200mL,停止蒸馏。将馏出液转移到一只25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取10mL馏出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5mL乙酰丙酮溶液(A.3.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其置于沸水中煮3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然后测其吸光度。GB21027—GB21027—2007直接从标准曲线上读出试样溶液甲醛的浓度。按式(A.2)计算试样中游离甲醛含量X。(ct-cb)VfX=……(A.2)1000m式中:X——游离甲醛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ct——从标准曲线上读取的试样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cb——从标准曲线上读取的空白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馏出液定容后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f——试样溶液的稀释因子。附录B(规范性附录)胶粘剂中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B.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学生用胶粘剂中苯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苯含量在0.02g/kg以上的学生用胶粘剂。B.2原理试样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后,直接用进样器将稀释后的试样溶液注入进样装置,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被分离成相应的组分,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记录色谱图,用外标法计算试样溶液中苯的含量。B.3试剂B.3.1苯:色谱纯。B.3.2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B.4仪器B.4.1进样器:5μL的微量注射器。B.4.2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4.3色谱柱:大口径毛细管柱DB–1(30m×0.53mm×1.5μm),固定液为二甲基聚硅氧烷。B.4.4记录装置: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B.4.5测定条件B.4.5.1汽化室温度:200℃。B.4.5.2检测室温度:250℃。B.4.5.3氮气:纯度大于99.9%,硅胶除水,柱前压为70kPa(30℃)。B.4.5.4氢气:纯度大于99.9%,硅胶除水,柱前压为65kPa。B.4.5.5空气:硅胶除水,柱前压为55kPa。B.4.5.6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0℃,保持时间3min,升温速率20℃/min,终了温度150℃,保持时间5min。B.5分析步骤称取0.2g~0.3g(精确到0.1mg)的试样,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进样器(B.4.1)取2μL进样,测其峰面积。若试样溶液的峰面积大于表B.1中最大浓度的峰面积,则用移液管准确移取V体积的试样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再测。B.6标准溶液的配制B.6.1苯标准溶液(1.0mg/mL)称取0.1000g苯,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B.6.2系列苯标准溶液的配置。按表B.1所列苯标准溶液(B.6.1)的体积,分别加入六只25mL容量瓶中,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表B.1系列标准溶液的体积与相应苯的浓度移取的体积/mL相应苯的浓度/(μg/mL)15.0010.005.002.501.000.506004002001004020B.6.3系列标准溶液峰面积的测定开启气相色谱仪,对色谱条件进行设定,待基线稳定后,用进样器(B.4.1)取2μL标准溶液进样,测定峰面积,每一标准溶液进样五次,取其平均值。B.6.4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相应浓度c(μg/mL)为横坐标,即得标准曲线。B.7结果表述直接从标准曲线上读取试样溶液中苯的浓度。按式(B.1)计算试样中苯含量X。ctVfX=……………(B.1)1000m式中:X——试样中甲苯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ct——从标准曲线上读取的试样溶液中苯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f——稀释因子。附录C(规范性附录)胶粘剂中甲苯、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C.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学生用胶粘剂中甲苯、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甲苯含量在0.02g/kg以上的学生用胶粘剂,也适用于二甲苯含量在0.02g/kg以上的学生用胶粘剂。C.2原理试样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后,直接用进样器将稀释后的试样溶液注入进样装置,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被分离成相应的组分,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记录色谱图,用外标法计算试样溶液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C.3试剂C.3.1甲苯:色谱纯。C.3.2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色谱纯。C.3.3邻二甲苯:色谱纯。C.3.4乙酸乙酯:分析纯。C.4仪器C.4.1进样器:5μL的微量注射器。C.4.2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4.3色谱柱:大口径毛细管柱DB-1(30m×0.53mm×1.5μm),固定液为二甲基聚硅氧烷。C.4.4记录装置: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C.4.5测定条件C.4.5.1汽化室温度:200℃。C.4.5.2检测室温度:250℃。C.4.5.3氮气:纯度大于99.9%,硅胶除水,柱前压为70kPa(30℃)。C.4.5.4氢气:纯度大于99.9%,硅胶除水,柱前压为65kPa。C.4.5.5空气:硅胶除水,柱前压为55kPa。C.4.5.6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时间2min,升温速率20℃/min,终了温度150℃,保持时间5min。C.5分析步骤称取0.2g~0.3g(精确到0.1mg)的试样,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进样器(C.4.1)取2μL进样,测其峰面积。若试样溶液的峰面积大于表C.1中最大浓度的峰面积,则用移液管准确移取V体积的试样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再测。C.6标准溶液的配制C.6.1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标准溶液1.0mg/mL、1.0mg/mL和1.0mg/mL,称取0.1000g甲苯、0.1000g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0.1000g邻二甲苯,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GB21027—2007C.6.2GB21027—2007按表C.1所列标准溶液(C.6.1)的体积,分别加入六只25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表C.1系列标准溶液(C.6.1)的体积与相应苯的浓度移取的体积/mL对应甲苯的浓度/(μg/mL)对应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浓度/(μg/mL)对应邻二甲苯的浓度/(μg/mL)15.0010.005.002.501.000.50600400200100402060040020010040206004002001004020C.6.3系列标准溶液峰面积的测定开启气相色谱仪,对色谱条件进行设定,待基线稳定后,用进样器(C.4.1)取2μL标准溶液进样,测定峰面积,每一标准溶液进样五次,取其平均值。C.6.4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相应浓度c(μg/mL)为横坐标,即得标准曲线。C.7结果表述直接从标准曲线上读取试样溶液中甲苯或二甲苯的浓度。按式(C.1)计算试样中甲苯或二甲苯含量X。ctVfX=……………(C.1)1000m式中:X——试样中甲苯或二甲苯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ct——从标准曲线上读取的试样溶液中甲苯或二甲苯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f——稀释因子。附录D(规范性附录)胶粘剂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D.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学生用胶粘剂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D.2原理将适当的胶粘剂置于恒定温度的鼓风干燥箱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胶粘剂总挥发物含量。用卡尔·费休法测定其中水分的含量。胶粘剂总挥发物含量扣除其中水分的量,即得胶粘剂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D.3试剂D.3.1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D.3.2卡尔·费休试剂。D.4仪器D.4.1鼓风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05℃±1℃。D.4.2卡尔·费休滴定仪。D.5分析步骤D.5.1总挥发分含量的测定按GB/T2793—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D.5.2胶粘剂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按GB/T606—200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D.5.3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按GB/T13354—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D.6结果表述按式(D.1)计算试样中总有机挥发物含量X。X=(W总-W水)ρ×1000…………(D.1)式中:X——试样中总有机挥发物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L);W总——总挥发分含量质量分数;W水——水分含量质量分数;ρ——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附录E(规范性附录)空气流通的测定E.1原理需要测试的笔帽被完全插入到一个直径适合、空气流通、两端有压力差的弹性管中。E.2仪器E.2.1空气供应装置:在4kPa~50kPa的压力范围内,自动振动比率至少是25L/min。E.2.2流量控制阀:能控制空气流动,精确至±0.1L/min。E.2.3流量计:能测量空气流动在5L/min和10L/min,精确至±0.2L/min。E.2.4压力计:能测量至少4kPa的压力,精确至±0.01kPa。E.2.5连接和管子:适合于连接的装置——符合图E.1中描述的。图E.1E.2.6弹性管:一个内径(测量其最宽处)是笔帽圆周的80%~85%的管子。管子的外壁厚度是0.75mm±0.25mm,shoreA硬度是55±10。E.3试验步骤E.3.1将弹性管截取到一定的长度(见E.2.6),以便笔帽插进去的时候笔帽的两端留有一定的余地。E.3.2用肥皂或其他合适的低粘度的润滑剂填充在管子的内部。E.3.3将上帽伸到管子中部,尽量确保上帽与管子主轴平行。E.3.4用适当的连接器将管子和笔帽连接(见E.3.3),形成图E.1中的装置。E.3.5打开空气供应装置,调整流速,直到压力不再是1.33kPa。E.3.6记录这个压力下流动测试装置上的流动速度。E.3.7关闭空气供应装置,移开管子和笔帽装置,重复E.3.4~E.3.6。E.3.8测试10个上帽,进行20次空气流动测试。记录每个上帽的空气流量并报告最小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981—2007面包Bread2007-06-12发布200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本标准是在QB/T1252—1991《面包》的基础上制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QB/T1252—1991同时作废。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组织起草。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北京义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秋林食品厂、广州华美烘焙技术学校、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米旗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静安面包房有限公司、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本标准起草人:陈岩、张守文、朱念琳、李奇、侯勇、周发茂、罗红、郑晓峰、桑君兴、吴玉銮、吴学群、冷建新、田明福。本标准首次制定。面包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面包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与展卖。本标准适用于面包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7099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卫法监发[2003]180号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面包bread以小麦粉、酵母、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辅料,经搅拌面团、发酵、整形、醒发、烘烤或油炸等工艺制成的松软多孔的食品,以及烤制成熟前或后在面包坯表面或内部添加奶油、人造黄油、蛋白、可可、果酱等的制品。3.2软式面包softbread组织松软、气孔均匀的面包。3.3硬式面包hardbread表皮硬脆、有裂纹,内部组织柔软的面包。3.4起酥面包puffbread层次清晰、口感酥松的面包。3.5调理面包preparedbread烤制成熟前或后在面包坯表面或内部添加奶油、人造黄油、蛋白、可可、果酱等的面包。不包括加入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肉制品的食品。4产品分类按产品的物理性质和食用口感分为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和其他面包五类,其中调理面包又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类。5技术要求5.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其他面包形态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表皮有裂口,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丰满,多层,无黑泡或明显焦班,光洁,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班,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符合产品应有的形态。表面色泽金黄色、淡棕色或棕灰色,色泽均匀、正常。组织细腻,有弹性,气孔均匀,纹理清晰,呈海绵状,切片后不断裂。紧密,有弹性。有弹性,多孔,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细腻、有弹性,气孔均匀,纹理清晰,呈海绵状。符合产品应有的组织。滋味与口感具有发酵和烘烤后的面包香味,松软适口,无异味。耐咀嚼,无异味。表皮酥脆,内质松软,口感酥香,无异味。具有品种应有的滋味与口感,无异味。符合产品应有的滋味与口感,无异味。杂质正常视力无可见的外来异物。5.2净含量偏差预包装产品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5.3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要求项目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其他面包水份/(%)≤4545364545酸度/(°T)≤6比容/(mL/g)≤7.05.4卫生要求应符合GB7099的规定。5.5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6试验方法6.1感官检验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形态、色泽;然后用餐刀按四分法切开,观察组织、杂质;品尝滋味与口感,做出评价。6.2净含量偏差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6.3水分按GB/T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取样应以面包中心部位为准,调理面包的取样应取面包部分的中心部位。6.4酸度6.4.1试剂a)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与标定。b)酚酞指示液(1%):称取酚酞1g,溶于60mL乙醇(95%)中,用水稀释至100mL。6.4.2仪器碱式滴定管:25mL。6.4.3分析步骤称取面包心25g,精确到0.1g,加入无二氧化碳蒸馏水60mL,用玻璃棒捣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后再摇2min,静置10min,用纱布或滤纸过滤。取滤液25mL移入200mL三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8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微红色30s不退色,记录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时用蒸馏水做空白试验。6.4.4分析结果的表述酸度T按式(1)计算:c×(V1-V2)T=×1000………(1)m式中:T——酸度,单位为酸度(°T);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1——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6.4.5允许差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0。1°T。6.5比容6.5.1方法一6.5.1.1仪器天平:感量0.1g。6.5.1.2装置面包体积测定仪:测量范围0mL~1000mL。6.5.1.3分析步骤a)将待测面包称量,精确至0.1g。b)当待测面包体积不大于400mL时,先把底箱盖好,打开顶箱盖子和插板,从顶箱放入填充物,至标尺零线,盖好顶盖后,反复颠倒几次,调整填充物加入量至标尺零线;测量时,先把填充物倒置于顶箱,关闭插板开关,打开底箱盖,放入待测面包,盖好底盖,拉开插板使填充物自然落下,在标尺上读出填充物的刻度,即为面包的实测体积。c)当待测面包体积大于400mL,先把底箱打开,放入400mL的标准模块,盖好底箱,打开顶箱盖子和插板,从顶箱放入填充物,至标尺零线,盖好顶盖后,反复颠倒几次,消除死角空隙,调整填充物加入量至标尺零线;测量时,先把填充物倒置于顶箱,关闭插板开关,打开底箱盖,取出标准模块,放入待测面包,盖好底盖,拉开插板使填充物自然落下,在标尺上读出填充物的刻度,即为面包的实测体积。6.5.1.4分析结果的表述面包比容P按式(2)计算:P=V/m………………(2)式中:P——面包比容,单位为毫升每克(mL/g);V——面包体积,单位为毫升(mL);m——面包质量,单位为克(g)。6.5.1.5允许差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0.1mL/g。6.5.2方法二6.5.2.1仪器a)天平:感量0.1g;b)容器:容积应不小于面包样品的体积。6.5.2.2分析步骤取一个待测面包样品,称量后放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将小颗粒填充剂(小米或油菜籽)加入容器中,完全覆盖面包样品并摇实填满,用直尺将填充剂刮平,取出面包,将填充剂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容器体积减去填充剂体积得到面包体积。6.5.2.3分析结果的表述面包比容计算同6.5.1.4。6.5.2.4允许差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0.1mL/g。6.6卫生要求按GB7099规定的方法检验。7检验规则7.1出厂或现场检验a)预包装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偏差、水分、酸度、比容。b)现场制作产品应进行现场检验,现场检验的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偏差、水分、酸度和比容。其中,感官和净含量偏差应在售卖前进特检验;水分、酸度、比容应每月检验一次。7.2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的项目包括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型式检验,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应每两周检验一次;此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7.3抽样方法和数量7.3.1同一天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产品为一批。7.3.2预包装产品应在成品仓库内,现场制作产品(产品应冷却至环境温度)应售卖区内随机抽取样品,抽样件九见表3。表3抽样件数每批生产包装件数/件抽样件数/件200(含200)以下3201~8004801~180051801~320063200以上77.4判定规则7.4.1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7.4.2检验结果中微生物指标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7.4.3检验结果中如有两项以下(包括两项)其他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可在同批产品中双倍抽样复检,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复检结果中如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8标签8.1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8.2散装销售产品的标签应符合《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9包装9.1包装材料在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9.2包装箱应清洁、干燥、严密、无异味、无破损。10运输10.1运输工具及车辆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10.2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曝晒、雨淋。10.3装卸时应轻搬、轻放,不得重压和挤压。11贮存与展卖11.1仓库存内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凉爽,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11.2产品不应接触墙面或地面,堆放高度应以提取方便为宜。11.3产品应勤进勤出,先进先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得入库存。11.4散装销售的产品应符合《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980—2007饼干Biscuit2007-06-12发布200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在整合QB/T1433.1—2005《饼干酥性饼干》、QB/T1433.2—2005《饼干韧性饼干》、QB/T1433.3—2005《饼干发酵饼干》、QB/T1433.4—2005《饼干压缩饼干》、QB/T1433.5—2005《饼干曲奇饼干》、QB/T1433.6—2005《饼干夹心饼干》、QB/T1433.7—2005《饼干威化饼干》、QB/T1433.8—2005《饼干蛋圆饼干》、QB/T1433.9—2005《饼干蛋卷及煎饼》、QB/T1433.10—2005《饼干装饰饼干》、QB/T1433.11—2005《饼干水泡饼干》、QB/T1253—2005《饼干通用技术条件》和QB/T1254—2005《饼干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的。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QB/T1433.1~1433.11—2005、QB/T1253—2005和QB/T1254—2005同时作废。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组织起草。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开平市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卡都九洲食品有限公司、上海达能饼干食品有限公司、顶新国际集团、广东万士发饼业有限公司、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岩、朱念琳、李培圩、楚大明、周荣智、周伟文、叶明、严坤熊、程缅、吴玉銮、马浩。本标准首次制定。饼干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饼干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饼干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7100饼干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T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12456—1990,neqISO750:1981)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饼干biscuit以小麦粉(可添加糯米粉、淀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糖、油脂及其他原料,经调粉(或调浆)、成型、烘烤(或煎烤)等工艺制成的口感酥松或松脆的食品。3.2酥性饼干shortbiscuit以小麦粉、糖、油脂为主要原料,加入膨松剂和其他辅料,经冷粉工艺调粉、辊压或不辊压、成型、烘烤制成的表面花纹多为凸花,断面结构呈多孔状组织,口感酥松或松脆的饼干。3.3韧性饼干semihardbiscuit以小麦粉、糖(或无糖)、油脂为主要原料,加入膨松剂、改良剂及其他辅料,经热粉工艺调粉、辊压、成型、烘烤制成的表面花纹多为凹花,外观光滑,表面平整,一般有针眼,断面有层次,口感松脆的饼干。3.4发酵饼干fermentedbiscuit以小麦粉、油脂为主要原料,酵母为膨松剂,加入各种辅料,经调粉、发酵、辊压、叠层、成型、烘烤制成的酥松或松脆,具有发酵制品特有香味的饼干。3.5压缩饼干compressedbiscuit以小麦粉、糖、油脂、乳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其他辅料,经冷粉工艺调粉、辊印、烘烤成饼坯后,再经粉碎、添加油脂、糖、营养强化剂或再加入其他干果、肉松、乳制品等,拌和、压缩制成的饼干。3.6曲奇饼干cookie以小麦粉、糖、糖浆、油脂、乳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膨松剂及其他辅料,经冷粉工艺调粉、采用挤注或挤条、钢丝切割或辊印方法中的一种形式成型、烘烤制成的具有立体花纹或表面有规则波纹的饼干。3.7夹心(或注心)饼干sandwich(orfilled)biscuit在饼干单片之间(或饼干空心部分)添加糖、油脂、乳制品、巧克力酱、各种复合调味酱或果酱等夹心料而制成的饼干。3.8威化饼干wafer以小麦粉(或糯米粉)、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剂、膨松剂等辅料,经调浆、浇注、烘烤制成多孔状片子,通常在片子之间添加糖、油脂等夹心料的两层或多层的饼干。3.9蛋圆饼干macaroom以小麦粉、糖、鸡蛋为主要原料,加入膨松剂、香精等辅料,经搅打、调浆、挤注、烘烤制成的饼干。3.10蛋卷eggroll以小麦粉、糖、鸡蛋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油脂,加入膨松剂、改良剂及其他辅料,经调浆、浇注或挂浆、烘烤卷制而成的蛋卷。3.11煎饼crispfilm以小麦粉(可添加糯米粉、淀粉等)、糖、鸡蛋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油脂,加入膨松剂、改良剂及其他辅料,经调浆或调粉、浇注或挂浆、煎烤制成的饼干。3.12装饰饼干decorationbiscuit在饼干表面涂布巧克力酱、果酱等辅料或喷撒调味料或裱粘糖花而制成的表面有涂层、线条或图案的饼干。3.13水泡饼干spongebiscuit以小麦粉、糖、鸡蛋为主要原料,加入膨松剂,经调粉、多次辊压、成型、热水烫漂、冷水浸泡、烘烤制成的具有浓郁蛋香味的疏松、轻质的饼干。4产品分类按加工工艺分为以下13类。4.1酥性饼干。4.2韧性饼干:分为普通型、冲泡型(易溶水膨胀的韧性饼干)和可可型(添加可可粉原料的韧性饼干)三种类型。4.3发酵饼干。4.4压缩饼干。4.5曲奇饼干:分为普通型、花色型(在面团中加入椰丝、果仁、巧克力碎粒或不同谷物、葡萄干等糖渍果脯的曲奇饼干)、可可型(添加可可粉原料的曲奇饼干)和软型(添加糖浆原料、口感松软的曲奇饼干)四种类型。4.6夹心(或注心)饼干:分为油脂型(以油脂类原料为夹心料的夹心饼干)和果酱型(以水分含量较高的果酱或调味酱原料为夹心料的夹心饼干)两种类型。4.7威化饼干:分为普通型和可可型(添加可可粉原料的威化饼干)两种类型。4.8蛋圆饼干。4.9蛋卷。4.10煎饼。4.11装饰饼干:分为涂层型(饼干表面有涂层、线条、图案或喷撒调味料的饼干)和粘花型(饼干表面裱粘糖花的饼干)两种类型。4.12水泡饼干。4.13其他饼干。5技术要求5.1原料要求所使用的原料及辅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5.2感官要求5.2.1酥性饼干5.2.1.1形态外形完整,花纹清晰,厚薄基本均匀,不收缩,不变形,不起泡,无裂痕,不应有较大或较多的凹底。特殊加工品种表面或中间允许有可食颗粒存在(如椰蓉、芝麻、砂糖、巧克力、燕麦等)。5.2.1.2色泽呈棕黄色或金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表面略带光泽,无白粉,不应有过焦、过白的现象。5.2.1.3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酥松或松脆,不粘牙。5.2.1.4组织断面结构呈多孔状,细密,无大孔洞。5.2.2韧性饼干5.2.2.1形态外形完整,花纹清晰或无花纹,一般有针孔,厚薄基本均匀,不收缩,不变形,无裂痕,可以有均匀泡点,不应有较大或较多的凹底。特殊加工品种表面或中间允许有可食颗粒存在(如椰蓉、芝麻、砂糖、巧克力、燕麦等)。5.2.2.2色泽呈棕黄色、金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表面有光泽,无白粉,不应有过焦、过白的现象。5.2.2.3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松脆细腻,不粘牙。5.2.2.4组织断面结构有层次或呈多孔状。5.2.2.5冲调性10g冲泡型韧性饼干在50mL70℃温开水中应充分吸水,用小勺搅拌后应呈糊状。5.2.3发酵饼干5.2.3.1形态外形完整,厚薄大致均匀,表面有较均匀的泡点,无裂缝,不收缩,不变形,不应有凹底。特殊加工品种表面允许有工艺要求添加的原料颗粒(如果仁、芝麻、砂糖、食盐、巧克力、椰丝、蔬菜等颗粒存在)。5.2.3.2色泽呈浅黄色、谷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饼边及泡点允许褐黄色,色泽基本均匀,表面略有光泽,无白粉,不应有过焦的现象。5.2.3.3滋味与口感咸味或甜味适中,具有发酵制品应有的香味及品种特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酥松或松脆,不粘牙。5.2.3.4组织断面结构层次分明或呈多孔状。5.2.4压缩饼干5.2.4.1形态块形完整,无严重缺角、缺边。5.2.4.2色泽呈谷黄色、深谷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5.2.4.3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特有的香味,无异味,不粘牙。5.2.4.4组织断面结构呈紧密状,无孔洞。5.2.5曲奇饼干5.2.5.1形态外形完整,花纹或波纹清楚,同一造型大小基本均匀,饼体摊散适度,无连边。花色曲奇饼干添加的辅料应颗粒大小基本均匀。5.2.5.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棕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花纹与饼体边缘允许有较深的颜色,但不应有过焦、过白的现象。花色曲奇饼干允许有添加辅料的色泽。5.2.5.3滋味与口感有明显的奶香味及品种特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酥松或松软。5.2.5.4组织断面结构呈细密的多孔状,无较大孔洞。花色曲奇饼干应具有品种添加辅料的颗粒。5.2.6夹心(或注心)饼干5.2.6.1形态外形完整,边缘整齐,夹心饼干不错位,不脱片,饼干表面应符合饼干单片要求,夹心层厚薄基本均匀,夹心或注心料无外溢。5.2.6.2色泽饼干单片呈棕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夹心或注心料呈该料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5.2.6.3滋味与口感应符合品种所调制的香味,无异味,口感疏松或松脆,夹心料细腻,无糖粒感。5.2.6.4组织GB/T20980—GB/T20980—20075.2.7威化饼干5.2.7.1形态外形完整,块形端正,花纹清晰,厚薄基本均匀,无分离及夹心料溢出现象。5.2.7.2色泽具有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5.2.7.3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应有的口味,无异味,口感松脆或酥化,夹心料细腻,无糖粒感。5.2.7.4组织片子断面结构呈多孔状,夹心料均匀,夹心层次分明。5.2.8蛋圆饼干5.2.8.1形态呈冠圆形或多冠圆形,外形完整,大小、厚薄基本均匀。5.2.8.2色泽呈金黄色、棕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5.2.8.3滋味与口感味甜,具有蛋香味及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松脆。5.2.8.4组织断面结构呈细密的多孔状,无较大孔洞。5.2.9蛋卷5.2.9.1形态呈多层卷筒形态或品种特有的形态,断面层次分明,外形基本完整,表面光滑或呈花纹状。特殊加工品种表面允许有可食颗粒存在。5.2.9.2色泽表面呈浅黄色、金黄色、浅棕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5.2.9.3滋味与口感味甜,具有蛋香味及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松脆或酥松。5.2.10煎饼5.2.10.1形态外形基本完整,特殊加工品种表面允许有可食颗粒存在。5.2.10.2色泽表面呈浅黄色、金黄色、浅棕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色泽基本均匀。5.2.10.3滋味与口感味甜,具有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硬脆、松脆或酥松。5.2.11装饰饼干5.2.11.1形态外形完整,大小基本均匀,涂层或粘花与饼干基片不应分离。涂层饼干的涂层均匀,涂层覆盖之处无饼干基片露出或线条、图案基本一致。粘花饼干应在饼干基片表面粘有糖花,且较为端正,糖花清晰,大小基本均匀。喷撒调味料的饼干,其表面的调味料应较均匀。5.2.11.2色泽具有饼干基片及涂层或糖花应有的色泽,且色泽基本均匀。5.2.11.3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饼干基片口感松脆或酥松。涂层和糖花无粗粒感,涂层幼滑。5.2.11.4组织饼干基片断面应具有其相应品种的结构,涂层和糖花组织均匀,无孔洞。5.2.12水泡饼干5.2.12.1形态外形完整,块形大致均匀,不得起泡,不得有皱纹、粘连痕迹及明显的豁口。5.2.12.2色泽呈浅黄色、金黄色或品种应有的颜色,色泽基本均匀,表面有光泽,不应有过焦、过白的现象。5.2.12.3滋味与口感味略甜,具有浓郁的蛋香味或品种应有的香味,无异味,口感脆、疏松。5.2.12.4组织断面组织微细、均匀,无孔洞。5.3杂质正常视力无可见外来异物。5.4净含量偏差预包装产品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采用称量销售的产品除外。5.5理化要求5.5.1酥性饼干水分不大于4.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4%.5.5.2韧性饼干普通型的水分不大于4.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4%;冲泡型的水分不大于6.5%,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4%;可可型的水分不大于4.0%,pH不大于8.8。5.5.3发酵饼干水分不大于5.0%,酸度(以乳酸计)不大于0.4%。5.5.4压缩饼干水分不大于6.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4%,松密度不小于0.9g/cm3。5.5.5曲奇饼干普通型和花色型的水分不大于4.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脂肪不小于16.0%;可可型的水分不大于4.0%,pH不大于8.8,脂肪不小于16.0%;软型的水分不大于9.0%,pH不大于8.8,脂肪不小于16.0%。。5.5.6夹心(注心)饼干油脂型的饼干单片,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应品种的要求;果酱型的饼干单片,水分不大于6.0%,其他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应品种的要求。5.5.7威化饼干普通型的水分不大于3.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可可型的水分不大于3.0%,pH不大于8.8。5.5.8蛋圆饼干水分不大于4.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5.5.9蛋卷水分不大于4.0%,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5.5.10煎饼水分不大于5.5%,碱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5.5.11装饰饼干饼干基片的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应品种的要求。5.5.12水泡饼干水分不大于6.5%,酸度(以碳酸钠计)不大于0.3%。5.6酸价、过氧化值配料中添加油脂的饼干,酸价和过氧化值应按GB7100的规定执行;配料中不添加油脂的饼干,酸价和过氧化值指标不作要求。5.7总砷和铅应符合GB7100的规定。5.8微生物压缩饼干、夹心(或注心)饼干、威化饼干和装饰饼干等采用二次加工的饼干应按GB7100中夹心饼干的要求执行,其他各类饼干应按GB7100中非夹心饼干的要求执行。5.9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6试验方法6.1净含量偏差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6.2水分按GB/T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6.3碱度6.3.1试剂6.3.1.1盐酸标准溶液(0.05mol/L)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与标定。6.3.1.2甲基橙指示液(0.1%)称取甲基橙0.1g溶于70℃的蒸馏水中,冷却,稀释至100mL。6.3.2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6.3.3试样及试液的制备按GB/T12456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及试液。6.3.4分析步骤吸取试液5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甲基橙指示液两滴,用盐酸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微红色出现,记录耗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时用蒸馏水做空白试验。6.4.4分析结果的表述饼干的碱度X以100g试样中所含碳酸钠的克数表示,按式(1)计算:c(V1-V2)×0.053×KX=×100…………………(1)m式中:X——碱度,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c——盐酸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1——滴定试样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GB/T20980—2007GB/T20980—2007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6.3.6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6.4酸度按GB/T12456规定的方法测定。6.5pH6.5.1试样的制备称取有代表性的样品200g,置于捣碎机中,捣碎混匀,然后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1g,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搅拌均匀。6.5.2分析步骤按GB/T10786规定的方法测定。6.6脂肪按GB/T5009.6规定的方法测定。6.7松密度6.7.1计算法本方法适用于能通过数学方法计算体积的饼干。6.7.1.1仪器a)游标卡尺:精度0.02mm;b)天平:量程1g~500g,精度0.1g。6.7.1.2分析步骤取体积至少25cm3的样品,用天平称其质量m(g),再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以数学方法计算出体积V(cm3)。GB/T20980—GB/T20980—2007饼干的松密度P以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按式(2)计算:P=m/V………(2)式中:P——松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V——样品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6.7.1.4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6.7.2体积法6.7.2.1仪器a)天平:量程1g~500g,精度0.1g;b)量筒:100mL。6.7.2.2材料a)精炼大豆色拉油;b)普通定型胶液。6.7.2.3装置溢流玻璃装置,如图1所示。溢流管口略向下倾斜。图1溢流玻璃装置6.7.2.4分析步骤取体积至少20cm3的样品,用天平称其质量m(g),再以普通定型胶液均匀涂抹于表面,用来固定表面以防止松散或落屑(涂层厚度小于0.1mm)。在溢流玻璃装置中加入色拉油,使油面达到溢流口底线。将涂过定型胶液的试样放入溢流玻璃装置中,用100mL量筒在溢流口收集溢出油,读出溢出油的体积V(cm3),此体积即为饼干试样的体积。6.7.2.5分析结果的表述饼干的松密度P以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按式(3)计算:P=m/V……(3)式中:P——松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V——样品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6.7.2.6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6.7.2.7说明体积法是在室温下测定,不计温度等环境条件影响。6.8酸价、过氧化值、总砷、铅和微生物按GB7100规定的方法检测。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1.1出厂检验产品出厂前应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偏差、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7.1.2型式检验常年生产的产品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的试制鉴定时;——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2抽样7.2.1批同一班次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的产品为一批。7.2.2抽样方法在成品仓库内随机抽取样品,贴封签,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班次、抽样日期、抽样人姓名。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应按无菌操作规程抽样。7.2.3抽样数量从每批产品中按万分之五的比例随机抽取样品,但抽样量最低不应少于2.5kg,最高5kg。7.3判定规则7.3.1检验结果全部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7.3.2检验结果中微生物指标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7.3.3检验结果中除微生物指标外,其他项目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可以在原批次产品中双倍抽样复验一次,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复检结果中如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8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签8.1.1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称量销售产品的标签可以不标示净含量。8.1.2标签中应按第4章的规定标示分类名称。8.2包装8.2.1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应清洁、无毒、无异味,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8.2.2各种包装应完整、紧密、无破损。8.2.3包装可采用定量包装和称量销售包装两种形式,销售采用称量或其他方式不限。8.3运输8.3.1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且具有防晒、防雨措施。8.3.2运输时不应将盛有饼干的容器侧放、倒放、受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8.3.3装卸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摔、踢等不良方式。8.4贮存8.4.1产品应贮于专用食品仓库内,库内应清洁、通风、干燥,并有防尘、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8.4.2产品不应与有特殊气味、易变质、易腐败、易生虫的物品存放在一起。8.4.3产品应放置在垫板上,且离墙10cm以上,每个堆位应保持一定距离,堆放高度以不倒塌、不压坏外包装及产品为限。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示营养标签时,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管理规定。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鼓励食品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标示营养标签。

卫生部根据本规范的实施情况和消费者健康需要,确定强制进行营养标示的食品品种、营养成分及实施时间。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的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第五条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标示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营养素、水分和膳食纤维等。

第六条食品企业在标签上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

除上述成分外,食品营养标签上还可以标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品企业对第一款规定的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应当比其他营养成分的标示更为醒目。

第七条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各营养成分的定义、测定方法、标示方法和顺序、数值的允许误差等应当符合《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的规定。

营养素参考值(NRV)的具体数值应符合《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第八条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

(一)含量声称: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二)比较声称:指与消费者熟知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和“减少”等。

第九条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第十条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被声称的营养成分的功能作用有公认的科学依据,并具有营养素参考值(NRV);

(二)产品中被声称的营养成分含量应当符合《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的要求和条件;

(三)应使用《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的相关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第十一条营养标签的标示应当真实、客观,不得虚假,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任何产品标签标示和宣传等不得对营养声称方式和用语进行删改和添加,也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疗疾病的作用。

第十二条根据科学发展和实际情况需要,卫生部负责调整食品营养标签所涉及的营养成分标示、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十三条食品营养标签格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营养成分标示内容应当以一个“方框表”形式表示,营养成分表的方框可为任何尺寸,方框可以设置为与包装的基线垂直。基本格式按照《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的规定;

(二)营养成分标示内容必须标示于包装的醒目位置;

(三)包装可用标签主面积小于20平方厘米(cm2)或特大规格包装也可使用横排(水平)标示;

(四)营养标签的字体和颜色要求清晰,但营养声称的字体不得大于产品的一般名称和商标;

(五)营养成分应当按照《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的规定顺序标示,当标示的营养成分较多时,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应当醒目;

(六)如有外包装(或大包装),可以只在向消费者交货的外包装(或大包装)上标示营养标签,但内包装物(或容器)上必须标明每份净含量。

第十四条营养标签应当使用中文。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

第十五条食品营养标签中标示的数值,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计算或者产品检测获得。计算的记录或者检测报告应当完整和真实,以备核查和溯源。

第十六条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

(一)食品每日食用量不足10克(g)或10毫升(ml);

(二)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

(三)包装的总表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cm2)的食品;

(四)现制现售的食品;

(五)酒精含量大于等于0.5%的产品;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标签的食品。

第十七条食品企业应当生产经营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加强食品生产、保存和运输过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第十八条食品企业应当对营养标签的真实性负责,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营养标签的制作和审核。食品出厂前应当对标签标示内容进行核查,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十九条由于虚假或者错误的营养标签对消费者产生误导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以往有关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规定如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第二十一条本规范由卫生部解释。

附件: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附件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营养素(nutrients)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表1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成分kJ/g(*kcal/g)成分kJ/g(kcal/g)蛋白质17(4)乙醇(酒精)29(7)脂肪37(9)有机酸13(3)碳水化合物17(4)膳食纤维8(2)*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