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处理聚酰亚胺新课件_第1页
酸碱处理聚酰亚胺新课件_第2页
酸碱处理聚酰亚胺新课件_第3页
酸碱处理聚酰亚胺新课件_第4页
酸碱处理聚酰亚胺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碱腐蚀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摩擦与磨损性能的研究

学生:黄玮指导教师:王晓东主要内容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总结研究背景

聚酰亚胺(PI)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击、抗辐射和耐溶剂性能,在高温、高低压和高速等极端环境下有很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是一类很有潜力应用于摩擦学领域的基体材料[1~3]。但纯PI因较低的抗拉、抗压强度,不适宜单独作为摩擦材料使用,而加入增强纤维后可得到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优异的PI复合材料[4~5]。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碳纤维的应用遍及航空、航天、建筑、文体等各个方面。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比模的特点,碳纤维常常被作为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物质。实验部分实验原料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模塑粉,实验室自制;碳纤维(CF),上海炭素厂;丙酮,分析纯,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质量分数为36%~38%盐酸溶液,分析纯,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氢氧化钠固体,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验步骤1)试样加工将碳纤维与PI树脂机械混合后,热模压成型,模压温度340℃、压力12MPa,保温保压1h,降温至200℃脱模。机加工成环试样。2)碳纤维/聚酰亚胺环表面处理分别取5个碳纤维/聚酰亚胺环,先用500#氧化铝耐水砂纸打磨,使各处环的高度误差不超过0.1mm,再用丙酮洗干净,用数字微显卡尺测出环的外径,内径和高度并记录,然后分别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和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取出后放在AUY220电子天平上测出各个环在空气和水中的质量并求出密度。摩擦实验:实验设备: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试样尺寸:上环(试样)为ø34×ø25×7mm;下环(钢环)为ø34×ø22×6mm实验条件:线滑动速度为0.5m/s,载荷0.5MPa,实验数据在线纪录表征:QUANTA200型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RUKERTensor27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图1(b)PI/CF经NaOH处理后的红外谱图

当用NaOH处理10分钟后,聚酰亚胺1780cm-1处的特征峰消失,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聚酰亚胺1720cm-1处的特征峰明显减弱,1370cm-1处的特征峰逐渐转移成1418cm-1特征峰,表明在经过碱处理后,亚胺结构转变成胺酸结构。

表面处理方法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图2(a)盐酸处理对CF/TPI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经盐酸处理后,CF改性T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盐酸处理样品10分钟时摩擦系数最低较未处理下降了32.6%。不同处理时间对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却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呈现稍微增大趋势。图2(b)氢氧化钠处理对CF/TPI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碱处理对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急剧增大。氢氧化钠处理30分钟的材料的磨损率比未处理的材料提高了58%。分析认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用10%的NaOH溶液处理过后发生开环反应,基体变得疏松造成材料内部缺陷,摩擦过程中CF易从基体脱落,富集在摩擦表面,导致严重的磨粒磨损,表现为材料的磨损率急剧增大。HCl-10HCl-30复合材料摩擦表面有轻微的塑性形变迹象,表面粘有磨屑,仅有部分出现断裂现象,呈粘着磨损特征。摩擦表面粘有大量磨屑,并伴随有轻微的滑痕,碳纤维由长条状断裂成几部分,磨损的主要机制是严重的黏着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HCl-60HCl-90随着盐酸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增大,盐酸的腐蚀作用增强,碳纤维被刻蚀,自身强度下降,因此易于断裂。大量的碳纤维从基体脱落,导致严重的磨粒磨损,磨损表面出现由于碳纤维剥落后留下的凹坑。

碱处理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SEM分析

NaOH-10NaOH-20材料磨损表面沿滑动方向有明显犁沟,沿滑动垂直方向存在微裂纹,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特征。摩擦表面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和剥落迹象。

NaOH处理90分钟时,由于基体的水解大部分的碳纤维已经从基体中脱落出来,突出的纤维被磨平磨损主要是基体的磨损和纤维的磨平,所以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也紧比空白样大一点点。

NaOH-90结论

本文以碳纤维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碳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经盐酸处理后,CF改性T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盐酸处理样品10分钟时摩擦系数最低较未处理的样品下降了32.6%。不同处理时间对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却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呈现稍微增大趋势。(2)碱处理对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急剧增大。氢氧化钠处理30分钟的材料的磨损率比未处理的材料提高了58%。分析认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用10%的NaOH溶液处理过后发生开环反应,基体变得疏松造成材料内部缺陷,摩擦过程中CF易从基体脱落,富集在摩擦表面,导致严重的磨粒磨损,表现为材料的磨损率急剧增大。(3)未处理的CF/PI存在明显的亚胺特征峰1780cm-1(C=O),1720cm-1(C=C),1370cm-1(C=O),经HCl处理后,各特征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参考文献[1]丁孟贤,何天白.聚酰亚胺新材料[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2]杜善义.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J].复合材料学报,2007,24(1):1212.DuShanyi.Advancedcompositematerialsandaerospaceengineering[J].ActaMateriaeCompositaeSinica,2007,24(1):1212.[3]王凯,詹茂盛,高生强,等.可熔体加工热塑性聚酰亚胺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4(3):5215.WangKai,ZhanMaosheng,GaoShengqiang,etal.Developmentofmelt2processablethermoplasticpolyimides[J].AerospaceMaterials&Technology,2004(3):5215.[4]贺福.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88-289.[5]XuBing,WangXiaoshu,LuYun.Surfacemodificationofpolyacrylonitrile2basedcarbonfiberanditsinteractionwithimide[J].AppliedSurfaceScience,2006,253(5):2695-2701.[6]SaracASezai,SpringerJürgen.Electrograftingof32methylthiopheneandcarbazolerandomcopolymerontocarbonfiber:CharacterizationbyFTIR2ATR,SEM,EDX[J].SurfaceandCoatingsTechnology,2002,160(2/3):227-238.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指导老师王晓东老师表示我衷心的感谢,也要感谢黄培、谷和平两位老师的指导!三位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地学术眼光,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令我敬仰。在论文研究期间还得到了穆丽珀师姐的鼎力相助,另外杨长成、王杰等师兄师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