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光的反射与折射一、单选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B.C. D.2.如图所示为河对岸的树在水中的倒影。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是()A. B.C. D.3.小明用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时,记录了四组数据。其中1、2两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3、4两组光线从玻璃砖斜射到空气,则a、b处的数据应该是()组别1234入射角30°60°20°35°反射角30°a20°35°折射角20°35°b60°A.35°,30° B.35°,60° C.60°,35° D.60°,30°4.小明用一块长方形玻璃砖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时,记录如下四组数据。其中1、2两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3、4两组光线从玻璃砖斜射到空气,则a、b处的数据应该是()组别1234入射角30°60°20°35°反射角30°a20°35°折射角20°35°b60°A.60°、30° B.60°、35° C.35°、30° D.35°、60°5.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6.如图,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当甲同学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乙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过会儿甲同学又能看到硬币了,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C. D.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A. B.C. D.9.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明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明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墙壁上的黑点)()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10.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镜子,是为了看到虛像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可模拟研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11.小科在如图1所示的电梯中,他通过面前电梯内的镜子看到身后电梯显示屏中显示的数字,如图2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B.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在镜子上C.小科所乘电梯正在上行,将要到达二楼D.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图像拍摄下来,拍摄时,平面镜中的像应该距离小科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12.下列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潜望镜 B.太阳灶C.汽车后视镜 D.手机的摄像头13.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M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为可以绕ON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OP是入射角B.图甲中如果光线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C.图乙中若将F板绕ON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E所在平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1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未点燃的蜡烛。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B.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C.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靠近玻璃板D.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1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图乙实验中,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此时不存在反射光C.图乙实验现象可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D.图甲、丙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计时的日晷B.海市蜃楼C.露珠下叶脉D.水中“城墙”17.能正确表示五洞桥在水中倒影形成原因的光路图是()A. B.C. D.18.古人早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19.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右端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 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20.人在对岸观察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21.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知识。(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2)早晨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2.如图所示,一群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边。(1)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2)当它们展翅飞走时,它们在水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琳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镜中鞋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当她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是,入射角的度数为,折射角的度数为,界面AB(填“左”或“右”)方是空气。25.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镜子中小红的像是(填“实”或“虚”)像,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填“衣领”或“平面镜”)。26.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仙居网红桥-----如意桥的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0m,则她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身影”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多次重复实验。(1)实验过程中蜡烛B(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A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移动”)。28.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像(选填“虚”或“实”);(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房间的亮度。29.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如图甲所示,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选填“A"或“B")位置。如图乙是小明用相机拍摄的美丽“红月亮”的照片,刚好小红在河边也看到的了水中的“红月亮",水中的“红月亮"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河水深为2米,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44万千米,小红看到的“红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千米。30.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课后,小科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读数都是准确的,但得出的结论与光的反射定律不相符。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三、解答题31.按要求作图(1)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2)如图2,A为河底的鹅卵石,A'为河边观察者在B处看到的虚像,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货物随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3中画出该货物的受力示意图。(4)运动员将排球击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4中画出此时排球的受力示意图。32.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俩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______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33.科技工作者为提高驾驶安全性,研发了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它能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如图甲),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其工作原理(如图乙)。请回答:(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2)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成像不清晰,不方便观察,这时驾驶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改善成像效果(填字母)。A.显示器适当远离挡风玻璃B.显示器适当靠近挡风玻璃C.适当增强显示器亮度34.作图题(1)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5.作图。(1)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画出图乙中两束光穿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画出图丙中重为5牛静止在斜面上的木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36.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实验时,小芳同学在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37.小聪从家开车出发、前往杭州动物园游玩,由于不熟悉线路,用某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如图甲。在使用过程中小聪发现,该导航软件有一种hud模式(抬头显示功能),在该模式下点击投影后,其手机导航变成如图乙的图像,然后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投影到汽车挡风玻璃上,如图丙所示。仔细思考后小聪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原理图,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1)hud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根据原理形成的。(2)小聪发现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有两个,分析其原因是。(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填“白天”或“晚上”)时候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4)当手机水平放置时,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则手机与前挡风玻璃所成的角为(填角度大小)。38.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r0°15.2°30.9°48.6°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i≥°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4)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折射角入射角。(选填“>”“=”或“<")39.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结果如下表。红光光源黄光光源紫光光源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12516.42515.72515.125030.75029.45028.237540.17538.37536.6试回答:(1)为了顺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i的角度不能等于。(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②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3)应用规律:如图,是黄光斜射入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请判断如果红光同样沿着如图角度入射,那么折射光线最后会射到(选填“P点”“P点的左侧”或“P点的右侧”)
40.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图丙中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答案解析部分【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镜子里的影像。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在镜面成像中,你的左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左边,你的右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右边.【解答】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因此,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模型C。
故答案为:A【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是指光射到两种不同的介质时,便有部分光自界面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河对岸的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反射现象。【解答】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D错误,AC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错误。故选B。【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a=入射角=60°。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20°;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为20°,则折射角为30°。
故选D。【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分析解答。
【解答】①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第2组中,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a=60°;
(2)在第1组中,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此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20°,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第2组中,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此时入射角为2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折射角等于第1组中的入射角,也就是b=30°。
故选A。【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图分析判断。
【解答】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即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B。【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碗中的硬币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后,我们沿反方向看过去,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硬币的虚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解析】【分析】(1)根据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判断;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解答】A.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成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故C正确;
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也可能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
故选C。【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点上移,则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也向上移动,故A错误;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则入射点不变,那么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不变,故B错误;
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那么入射点左移,反射光线的传播距离减小,因此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会向下移动,故C正确;
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入射点右移,反射光线的传播距离变长,因此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C。【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分析;
(3)注意光的传播路径;
(4)根据眼睛的结构分析。
【解答】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镜子,虽然所成的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前面物体像的位置,故B错误;
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探究光从水中射入玻璃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丁图: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和角膜,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则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可模拟研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故D正确。
故选D。【解析】【分析】(1)(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距,连线垂直,物像等大,所成的是虚像;
(3)根据像确定箭头的方向和楼层;
(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
【解答】A.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科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图像在镜子里面,而不在镜子上,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左右对称可知,此时显示屏上箭头向上,数字为2,则小科所乘电梯正在上行,将要到达二楼,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则如果他想把看到的图像拍摄下来,拍摄时,平面镜中的像应该距离小科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潜望镜、太阳灶和汽车后视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工作的,而手机的摄像头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过程,结论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ON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则∠AON为入射角,故A错误;
B.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图甲中如果光线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故B正确;
C.图乙中若将F板绕ON向后转,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是它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原来的位置,故C错误;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E所在平面绕O点顺时针旋转,此时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随逆时针方向旋转,故D错误。
故选B。【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只是无法看到后面用于寻找像的位置的另一支蜡烛,故A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则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不能够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A。【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图乙实验中,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但是反射光仍然存在,故B错误;
C.图乙实验现象中,将纸板沿法线向后偏折,只能看到入射光线而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再将纸板恢复成一个平面,此时能够再次看到反射光线,这才能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
D.图甲、丙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计时的日晷,利用中央直针的影子计时,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下叶脉,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再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水中“城墙”,是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分析判断。
【解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五洞桥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于是我们看到它们在水中成的虚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判断;
(2)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4)根据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知识判断。【解答】A.“湖光映彩霞”,为光射到水面上发生的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为光从水里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则说明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
(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2,形成的这个虚像S2(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3(因S2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一个个虚像,即S能成三个像。如下图所示:
故选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木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看到树木在水中所成的虚像,也就是“倒影”,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解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基础。
光的反射是指光射到两种不同的介质时,便有部分光自界面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可逆的。【解答】(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2)、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将减小。【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成因分析解答;(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分析解答。【解答】(1)湖中的倒影是物体在水面中发生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它们展翅飞走时,它们在水中像的大小将不变。【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琳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镜中鞋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她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不变。【解析】【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分析解答。【解答】(1)AB为分界面,EO射向入射点O,则EO为入射光线,CD为法线,那么入射角∠EOC=90°-60°=30°;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则OG为折射光线,那么折射角∠DOG=45°;
(2)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分界面AB的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解析】【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镜子中小红的像是虚像;根据“物像等距”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小红到镜面的距离,也就是2m,则像到小红的距离:2m+2m=4m;
(2)根据“物像等大”可知,小红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大小不变;
(3)物体越明亮,镜子中的像越清晰,则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计算;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分析。
【解答】(1)游客的身高1.6m,那么他的头顶到栈道的距离为1.6m。根据平面镜“物像等距”可知,他的“身影”头顶到栈道的距离也是1.6m,则他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1.6m+1.6m=3.2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身影”的大小将不变。【解析】【分析】(1)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火焰的像正好成在蜡烛B的上方,从前面看起来,好像蜡烛B被点燃,正好利用这一点确定虚像的特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则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上移动。
【解析】【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的,由于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为虚像。
(2)在位置③,通过深色玻璃观察房间A的标记物时,由于玻璃的透光性差,因此A房间发出的光线只有少数会透过玻璃进入我们的眼睛,则我们看到的房间A较暗,而看到的像却比较明亮。【解答】(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A房间的亮度。【解析】【分析】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解答】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则地球应在图中所示A位置。小红在河边也看到的了水中的“红月亮",水中的“红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倒影成像类似平面镜成像,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因此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44万千米,小红看到的“红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38.44万千米。
故答案为:A;反射;38.44万(384400)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计算即可;
(2)观察表格数据可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示数之和都等于90°,而反射角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和也是90°,因此表格中的反射角其实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入射角=40°。
(2)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读数都是准确的,但得出的结论与光的反射定律不相符。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来测量。【解析】【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所有的反射光线都会经过像点。既然这条反射光线还经过A点,那么不妨连接A点和像点,与平面镜的交点就是入射点,最后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2)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水中物体的虚像。因为眼睛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只需连接眼睛和像点,就可以找到入射点,从而完成光路图。
(3)(4)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最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可。【解答】(1)①通过发光点S做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下边这条直线上找到像点S';
②连接AS',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
③连接SO为入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B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货物和传送带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在水平方向上货物不受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货物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都作用在货物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4)不考虑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重力,作用在排球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
(3)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分析判断。【解答】(1)如下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那么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甲。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等于原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角,那么此时的折射角等于原来的入射角,则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等于50°。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俩字的书上,两个字上发出的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望回去,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的虚像,即虚像变浅了,故选A。【解析】【分析】(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显示器里面的图像相当于物体,而我们看到的就是平面镜成像,因此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所成的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解答】(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2)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即像到风挡玻璃的距离太近,此时需要增大像到风挡玻璃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只需将显示器适当远离挡风玻璃即可,故A正确,B错误;
成像不清晰,是因为光线较弱,此时可以适当增强显示器的亮度,故C正确。
故选AC。【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折射形成的虚像是所有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那条折射光线即经过像点也经过眼睛,将二者连接即可找到入射点,从而完成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解答】(1)将A和B两点比较可知,B点应该为像点.。连接EB,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E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①通过A点作平面镜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平面镜的右侧找到像点A';
②同理,找到B点的像点B';
③用虚线连接A'B'即可,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3)分析重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即可。【解答】(1)①首先通过A点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右侧找到像点A';
②同理,找到B点在镜面右侧的像点B';
③将A'B’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2)①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木箱的重力作用在木箱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镜子里的影像。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解答】(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顺序是: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此可以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工编织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多管冲击式除尘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纤模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机械式开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阳台护栏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钛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液压分子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塑料凹版表印油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商务贴袖珍月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痛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韩国语入门教学资料
-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 人民警察忠诚品质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健康生活促进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专题10《水浒传》真题精练(单一题)(解析版)
- 新能源电力市场与电力交易
- 《英国饮食文化》课件
- 《SolidWorks建模实例教程》第4章 综合应用实例
- 视频号运营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