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远古农业工具为耒耜。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农具广泛使用,且出现了二牛抬杠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在农业工具方面,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古代的土地分配状况,多数为土地高度集中,但是魏晋至唐前期,出现过均田制。古代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如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历代统治着都重视农业的原因:因为农民缴纳的赋税是封建统治者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水利工程: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被选为王;战国李冰修筑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最主要的是对于黄河的治理,代表性的是东汉王景治理黄河,此后800年黄河未改道。5、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东汉豪强地主控制的农庄,产品多为自用,也属于自给自足经济。汉武帝之后,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制盐、冶铁、铸币等)都收归官办。工官工厂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纺织: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代表了西汉高超的纺织水平,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唐朝时期官营和民营纺织业规模都有所扩大;元代黄道婆对纺织技术进行了改进,使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苏州地区最早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现象,标志着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冶炼:战国时期,出现了炼钢和淬火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6.陶瓷:唐代制瓷代表为唐三彩,代表性的瓷器还有青瓷和白瓷,唐代还首创釉下彩绘;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清朝康熙时期,烧制出粉彩瓷器彩瓷,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西汉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现象;唐朝有著名的俞大娘航船;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因为宋代发明了指南针);宋代四川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当时最大的商帮有晋商和徽商。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市”指商业区,“坊”指住宅区南北朝时期,农村地区出现草市唐朝时期,草市演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还出现了繁荣的夜市。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见,且早晚都可经营。
(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史实:
1、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初步发展的原因:(1)甲午海战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爱国人士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以挽救民族危机。代表企业:张謇的大生纱厂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象;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并领导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1、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民国初期)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说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2、短暂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7)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3、困境: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5)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美国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4、萎缩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第三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命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始终处于夹缝之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夹缝之中,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特征:革命性和妥协性革命性的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妥协性的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1953--1957,代表成就:鞍山钢铁厂,长春一汽,沈阳无缝钢管厂。作用: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三大改造: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措施: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作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地位: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各方面全部遭破坏,其中1971年,周恩来对经济进行调整,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1975年,邓小平对经济进行调整,以铁路为突破口,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文革对经济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及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改革开放:对内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最先的省份有安徽和四川,最先的地区为安徽凤阳小岗村。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主要内容为厂长(经理)负责制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对外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三课)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1、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主要内容:评价实践的标准为三个有利于;市场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共十五大:1997年,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后,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近代男子服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近代女子服饰:改良的旗袍。现代服饰的变化:1949--20世纪60年代: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文革时期),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流行。改革开放后,向穿得好、穿的时尚、穿的个性过渡。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鸦片战争后(19世纪40年代后),中西餐并行。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鸦片战争后,中西建筑并存。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婚丧习俗。结婚: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丧葬:19世纪末,丧礼趋于简化,城市里出现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由土葬改为火葬。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民国时期,人力车(黄包车)是近代城镇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1864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96年(甲午战争后),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人员和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开创了中国人自行办报的先例。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哈尔滨创办。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成立,是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进行了中国首次电影放映。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文明是分散的。资本主义萌芽,欧洲14、15世纪产生,根本原因是农业、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15世纪土耳其控制着传统商路。B、《马可•波罗游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D、地圆学说。E、西欧封建王室的支持。F、宗教传播的需要G、生产力的提高、知识和科技的进步。(根本)新航路开辟的时间:15世纪中后期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扩大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B、开辟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西欧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C、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美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英国的崛起:原因:A、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段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圈地运动D、参与殖民掠夺,在美洲获得的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在北美和印度进行殖民扩张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A、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B、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C、1763年,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殖民扩张的影响:A、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B、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世界市场粗具规模。第三课“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A、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资金和海外市场。B、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和国内市场。C、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及其发明的条件成熟。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政治保障。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蒸汽机)。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代表性的发明创造: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3,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市场就是“看不见的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被迫“门户开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两个中心和发源地:德国和美国出现的原因:A、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出现了初步工业化。C、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开始的标志: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主要成果: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留声机,拖拉机,飞机,汽车,塑料,人造纤维兴起的主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加工业、电力工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业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司。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1929年10月,爆发于美国纽约的股票市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影响深远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不干预政策”(也叫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人民生活急剧下降。第二课罗斯福新政原因:1929--1933年爆发了由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挽救美国。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新政最大特点: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新政内容:A、最先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B、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工业复兴法》、《农业复兴法》。C、兴办救济和公共工程D、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新政作用:A、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本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加深,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阶段A、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经济稳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B、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经济进入“滞涨”阶段。C、80年代,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经济复苏。D、90年代,繁荣阶段,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二战后英国:混合市场经济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最大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俄国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反动叛乱。时间:1918---1920年内容: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在工业上,实行国有制;在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评价: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是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消极:在执行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当时最不满意的是余粮收集制)时间:1921年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工业上,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影响: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也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改善。第二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924年,列宁病逝,斯大林上台。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造成农、轻、重严重比例失调)1928--1932,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1937,二五计划。1937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农业全盘集体化原因:俄国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个体小生产水平,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1927年,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时间:1929--193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影响:积极: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有力条件。配合了国家工业化。消极: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简称新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政治上,没有民主和法制。经济上,没有市场。思想文化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消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斯大林模式的最大特点:高度集中。第三课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上台,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玉米运动、垦荒运动)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由于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一党制转为多党制。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完全解体,两级格局结束。苏联的失败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代表所有社会主义都失败。苏联解体的启示: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C、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美容院美容院美容美发服务及产品销售合作协议3篇
- 爱婴医院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设备试用标准协议范本
- 2025宾馆股份内部转让及品牌使用权许可协议3篇
- 2024设备买卖购销合同-智能硬件版3篇
- 2024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
- 2025年度共享经济企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管沟施工劳务合同
- 2024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公司与游戏开发商之间技术合作合同
- 2024石材材料采购协议书石材采购清单
-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英语下册全册知识点清单汇总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主题说明
-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30讲(经典讲解)
- 烂尾楼工程联建检测与鉴定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Reaxys使用方法
- 跌落测试(中文版)ISTA2A2006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蒸汽管道施工方案(20201118222709)
-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