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1页
第十三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2页
第十三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3页
第十三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4页
第十三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返回目录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单元线索总览第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返回目录十月革命以来苏联(俄)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曲折反复,最终以失败告终。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在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不同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都失败了,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单元线索总览第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第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返回目录

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②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特点;③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影响。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福利国家”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③第三产业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④“新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目标引擎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主要原因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国民________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贫富差距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2)大批________,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3.特点(1)范围广泛:大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衰退或萧条。(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3)破坏巨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工业产量银行倒闭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影响(1)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分子趁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2)各国加强对经济的________,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3)各国加紧对_______________的掠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5.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________”政策,危机恶化。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干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自由放任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巧思妙记图示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第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________,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当选总统。2.特点: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________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巧思妙记罗斯福新政的“三新”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社会危机美国政府第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措施(1)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管制证券业。(2)工业:通过《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3)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_______”,兴办公共工程。(5)社会立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联邦储备委员会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全国劳工关系法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影响(1)经济:到1939年,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稳定,外贸活跃,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政治: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________势力。(3)机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①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②实质:垄断组织与________相结合的体制。③意义: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法西斯国家政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隐性深挖必修2教材P86“历史纵横”可以得出:①危机对德国经济影响也非常严重;②希特勒解决危机的方法是使国民经济军事化;③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战后西方国家盛行____________经济理论,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____________”。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_____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4)评价①穷人受惠,稳定了社会秩序。②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混合经济社会保障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误区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________的多样化。(2)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消费需求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作用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________。③缓和了经济的________,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新兴工业。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________”问世。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资源配置周期性波动新经济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特点:以________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巧思妙记图示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知识梳理知识经济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一全面理解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教训分别是什么?(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贫富分化加大,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政策因素:自由放任政策。④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贷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教训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③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特点、实质及影响是什么?(1)历史必然性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②是由美国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③独立战争以来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④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⑤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实质: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保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③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成为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④新政仅仅是在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上初见成效,并没有消除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及影响

史料

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导思史料表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说明________的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实行____________的政策,创造了一种________

的新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大力加强干预的原因、方式、实质、影响是什么?(1)原因①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欧洲的私人垄断资本发达,同时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战时管制,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③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动,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③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影响: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1)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福利国家更多的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一部分,而且,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3)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动因有哪些?(1)生产关系的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协调是美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科技飞速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形成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3)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凭借经济、军事、政治等综合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这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4)战后美国利用先进的军工科技,靠出售军火,甚至靠战争来推动经济增长,也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原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三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史料1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

导思史料1表明戴高乐指出了经济的计划性的积极作用。可以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性,用国家的力量调节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的________,保证生产的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盲目性社会性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2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一经济计划起到了鼓舞人心、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导思从史料2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如英法主要是实行国有化;日本是加强对______________;美国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等政策来调节社会生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的计划指导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二国家福利制度史料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贝弗里奇爵士在他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导思史料说明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________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国民收入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三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

1.自由主义存在的时间、含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如何?(1)时间:19世纪中期后。(2)含义:体现在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中心思想是经济自由。其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经济活动寄希望于“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他们要求进一步解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束缚。(4)影响①对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广泛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②对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③对国际关系:亚、非、拉沦为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私人垄断存在的时间、含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如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含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由于竞争的加剧,少数企业就产量、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再到金融领域最后进入政治领域的过程。(3)产生的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改变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②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影响①对资本主义:第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改变,由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发展到以垄断作为组织形式,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定型。第二,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资本主义政府经济职能不断扩大,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如政党政治、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②对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③对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产生深刻矛盾,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互动探究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史料1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导思

注意抓住关键词“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由此可以看出史料1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经济思想:自由主义。产生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史料2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导思

依据史料2,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考能提升非选择题3设问解题方式词审解支招

[2012•江苏卷]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返回目录高考命题研析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精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福利政策的主要表现;分析背景要从1929年经济危机危害入手。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的两个方面:缩小贫富差距与儿童利益维护。第(3)问,回答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原因的依据是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每则材料概括一个角度即可,材料一是福利政策的提出,材料二是福利政策的执行,材料三突出的是政策的调整。[考能]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与概括、分析、归纳、认识的能力。

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技巧]解答本类题型,一是明确设问所指的材料范围;二是明确设问角度,是概括、分析、归纳还是认识;三是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据以上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第(3)问要依据材料二、三,第(4)问可根据每则材料;其次是明确设问角度,第(1)问是概括,第(2)问是分析,第(3)问是归纳,第(4)问是认识;最后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即第(1)问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第(2)问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第(3)问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第(4)问谈认识。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考向预测——

例1

[2012•广东卷]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A

[精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人大量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金融业受到沉重打击,故罗斯福不可能让外国人到美国就业,也不可能让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让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就不可能恢复银行信誉,故B、C、D三项错误。为缓和阶级矛盾,应要求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考向本题考查核心概念——罗斯福新政。

预测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主干知识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例2

[2012•北京卷〈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五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精析]注意回答要求,一要充分总结和归纳材料信息,二要从美国民主制度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考向本题考查核心概念——罗斯福新政。

预测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考查主干知识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返回目录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命题研析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返回目录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措施及其评价;②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内容和意义;③“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表现及评价。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失败原因;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特点及结果;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结果。目标引擎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措施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________。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实物分配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余粮收集制国有化普遍义务劳动制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5)结果:粉碎了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误区警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特殊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2.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①农业:以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粮食税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③商业:恢复________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巧思妙记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一适应”“两允许”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货币流通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2年底,苏联成立;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新经济政策被取消。(2)表现①工业政策:优先发展_______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________。③农业政策:推行________

运动,组织集体农庄。(3)特点: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重工业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评价①功绩: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________,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弊端:片面发展________,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工业化重工业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隐性深挖必修2教材P96《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画》图片、“历史纵横”可以得出:①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②贪大求全,直接进入国有农业的最高形式农业公社;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第六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特别是______________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2)措施①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________;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评价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农业集体化收购制斯大林模式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________领导。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________,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2)评价①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②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集中经济手段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误区警示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________,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措施①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___________。②调整________,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③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④继续优先发展________。(3)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改革重点开始转向________,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社会动荡指导性计划指标所有制结构重工业政治领域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巧思妙记图示苏联改革的基本线索

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积极作用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实行这种政策是必要的。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消极作用①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②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行将破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苏俄在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其历史作用是什么?(1)特点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历史作用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③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异同有哪些?(1)相同: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改革;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不同①背景:前者是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内有反革命叛乱,外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匮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后者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制定的。②内容: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③目的: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④实质: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的经济,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⑤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来激化了矛盾;新经济政策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史料1

1921年,苏维埃俄国谷物播种面积仅为战前的86%。1920年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为10亿普特,比1917年下降33%,比1913年下降55%。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导思通过史料1不难看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而由时间1921年不难看出当时使之下降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此政策已经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苏联生产力发展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2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导思史料2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新政策“新”在________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比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在农业、工业、商业政策调整上,放弃了________。此政策的实施不会改变苏俄的社会性质,这是因为在国家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过渡到________。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3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导思

史料3说明了____________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列宁所说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含义是新经济政策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特点及影响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1)原因:①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②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③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特点:①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②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有何影响?在实践中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1)主要表现①单一公有制。②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计划经济。④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影响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⑤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⑥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教训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史料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导思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为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

措施:农业集体化。积极: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消极:从农民身上收取的太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八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史料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

导思根据史料,可以看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特征。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单一的公有制,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探究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经济改革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领导人的改革有何共同的背景?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战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戈尔巴乔夫则是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后来又过快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各有何缺失?有何经验教训?(1)缺失: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2)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苏联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第二,内部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并导致苏联的最终解体,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一对赫鲁晓夫及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史料1

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苏联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

导思

据史料1对赫鲁晓夫的简介,你有怎样的认识?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有很大的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导思

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尤其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等因素导致其改革失败。归根到底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被美国人评价为年轻、温和、令人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和里根于1987年签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方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但是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导思史料主要讽刺了戈氏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什么?戈氏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九十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考能提升学科能力4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力

[2012•广东卷]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返回目录高考命题研析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精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从“在于尽快将一个……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均不具备此特征,故A、B两项错误。从“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肯定了它的合理之处,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考能]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有效解读材料信息,二是掌握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一是根据材料中题干所给信息,判断历史问题所处的时代背景;二是根据所判断的历史背景,分析论证历史问题。据以上思路,可以看出本题要求论证的问题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解答本题时应抓住材料中“(苏联)……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即工业化)”这样的时代背景,然后分析指出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肯定的评价。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考向预测——

例1

[2011•全国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A[精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和影响,解题关键点是题干所给时间。结合所学,1964年至198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他的改革也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突破,故选择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考向本题考查主干知识——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预测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主干知识有: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例2

[2012•山东卷]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返回目录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命题研析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精析]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创的两种经济模式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实施过程和认识,隐性考查了不同制度国家的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借鉴的思想。第(1)问,要能够从过渡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作答。第(2)问,举例可以不唯一,但所举例子一定要紧扣该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这一特点,因为只有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才会让资本家说出“背叛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等言论。第(3)问,如果仅仅从宏观上谈谈对两种经济模式的认识难度不大,但学生最容易出现脱离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空洞地组织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