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单元测试“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
A:“学术”是指系统性的知识
B:“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
C:“中华”一词主要是文化概念
D:“传统”是指在古今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答案:B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
A: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的形式
B:兼顾四部之学与现代学术分科的形式
C: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
D:以四部之学为框架的形式
答案:C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
A: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B: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
C: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牢记历史
D: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传承历史
答案:A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
A: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
B:勾勒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
C:以儒家经学为核心
D: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
答案:AD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
A:形式活泼,显得不太枯燥乏味
B: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
C:内容全面,有利于宏观的认识
D:历史感强,利于了解中华文化
答案:B阅读下面的史料: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
根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
A: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
B:周公将讨伐三监之乱
C:周初三监之乱
D:周武王驾崩
答案:A第一章测试《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
A:战争
B:龟卜
C:学习
D:蓍筮
答案:D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
A:四十八爻
B:三百八十四爻
C:六十四卦
D:八卦
答案:BC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A:义理易学
B:象数易学
C:术数易学
D:卜筮易学
答案:B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董仲舒
B:王弼
C:京房
D:荀子
答案:B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A:
归藏
B:龟卜
C:蓍筮
D:连山
答案:B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
A:龟兆
B:占辞
C:贞问
D:验辞
答案:A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假如三变的结果分别是9、8、4,即两多一少,记为“”,这被称为:
A:老阳
B:老阴
C:少阴
D:少阳
答案:D《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里所说的圣人是指:
A:神农氏
B:周武王
C:周成王
D:包牺氏
答案:D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
A:阴卦
B:卦变
C:阳卦
D:爻变
答案:B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根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事后占卜官把占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这是所谓的:
A:问辞
B:占辞
C:命辞
D:贞问
答案:B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有的时候,史官把事情的结果刻在龟甲上,这类文字被称为:
A:刻辞
B:结论
C:验辞
D:命辞
答案:C根据《国语》的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他说:从前夏桀讨伐有施国,有施国把妹喜送给夏桀,结果使夏朝灭亡;商纣王讨伐某国,该国把妲己送给纣王,结果导致了商朝灭亡。这个被讨伐的国家是:
A:有褒国
B:有巢氏
C:有苏国
D:轩辕氏
答案:C根据《国语》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晋献公说:周幽王讨伐有褒国,有褒国把一个美女送给周幽王,结果导致西周灭亡。如今,我们晋国正在重蹈历史覆辙!史苏所说的这位美女是:
A:有苏氏
B:妲己
C:褒姒
D:骊姬
答案:C从总体上说,《周易》由两大部分构成,这两大部分分别是:
A:《系辞》
B:《易传》
C:《易经》
D:《序卦》
答案:BC夏商周三代用于卜筮的文献,除了《周易》之外,另外两种是:
A:《尚书》
B:《山海经》
C:《归藏》
D:《连山》
答案:CD先秦时期,人们卜筮主要使用哪两种方法?
A:蓍筮
B:钱筮
C:龟卜
D:骨卜
答案:AC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A:义理易学
B:连山易学
C:象数易学
D:归藏易学
答案:AC《易传》7种,共10篇。没有《易传》,《易经》便难以理解,所以人们把《易传》的10篇比喻为10个翅膀,称为“十翼”。其中,《文言》一篇占十翼之一,它是专门解释哪两卦的:
A:否卦
B:坤卦
C:泰卦
D:乾卦
答案:BD在《周易》筮法中,三个多数(如9,8,8)被称为老阴,二个少数一个多数(如5,4,8)被称为:
A:老阳
B:少阴
C:少阳
D:老阴
答案:B请看下图:图中A表示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卦象
B:爻辞
C:卦名
D:爻名
答案:A请看下图:图中D表示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爻名
B:卦象
C:卦名
D:爻辞
答案:A《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下面的解释不符合上述思想的一项是
A:《周易》生太极
B:阴阳生四种卦象
C:四种卦象生八种卦象
D:太极生阴阳
答案:A《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包牺氏制作八卦以预测吉凶
B:包牺氏开始了天文观测活动
C:包牺氏开始了地理勘测活动
D:包牺氏制作八卦以祭祀鬼神
答案:A《周易·杂卦》说:“《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下面哪一个选项符合这段话的意思:
A:临卦和观卦表示光临
B:益卦和损卦表示盛衰
C:乾卦和坤卦表示刚强
D:震卦和艮卦表示震动
答案:B第二章测试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学术的理论基础。下面关于阴阳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表示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的运动
B:阴阳表示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世界
C: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D:并非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答案:D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生,相生的顺序是
A:火→土→木→水→金
B:土→木→火→金→水
C:木→土→水→火→金
D:木→火→土→金→水
答案:D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克,相克的顺序是
A:土→水→火→金→木
B:火→木→土→水→金
C:木→土→水→金→火
D:木→水→土→金→火
答案:A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地位与性质,可以说它是:
A:以上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B:中国古代学术的理论基础
C:古人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D:古人解释世界的思想体系
答案:A战国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政治论,他的这一学说
A:以阴阳相生为理论依据
B:以五行相生为理论依据
C:以阴阳相克为理论依据
D: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
答案:D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政治论,如果一个朝代属于水德,水德的颜色应该是
A:白色
B:黑色
C:青色
D:黄色
答案:B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
B: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C: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结构
D:人们用阴阳学说指导养生
答案:B五行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不妥当的?
A: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对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B:把五行与五脏联系起来没有科学依据
C: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同类器官中有所反映
D:五脏与五行之间具有相关性
答案:B中华医学注重保健养生,即“治未病”。下述哪一项不符合中华医学的养生理论?
A:调养脾胃
B:保精护肾
C:治疗为主
D:形神共养
答案:C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下面的选项中最为恰当的表述是
A:阴阳五行学说对于古代政治没有用处
B: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愚昧迷信的产物
C: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很多学科的理论基石
D: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华医学毫无价值
答案:C关于阴阳学说,下面的陈述中两个正确的选项是
A:阴阳是尖锐对立的,二者不可相互转化
B: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C:阴阳表示事物的静止状态
D:阴阳表示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世界
答案:BD在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
A:五行表示五种物质元素之间存在相生关系,不存在相克关系
B: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元素
C: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元素之间相互转化
D: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但这五种元素之间彼此无关
答案:BC古代印度有地水火风学说,中国古代有水木金火土学说。下面哪两个选项比较符合实际:
A:中国的学说有意义,古代印度的学说没有意义
B:这两种学说都源于社会生活,是特定时代的智慧
C:这两种学说产生于不同的国情,都有意义
D:这两种学说都具有古代迷信色彩
答案:BC邹衍的五德终始政治论以五行相克为基础。依照他的理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两项是
A:周朝是水德,取代周朝的秦朝应该是金德
B:夏朝是木德,推翻夏朝的商朝应该是火德
C:周朝是火德,取代周朝的秦朝应该是水德
D:夏朝是木德,推翻夏朝的商朝应该是金德
答案:CD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人们运用阴阳学说以
A:区分药性的温热寒凉
B:解释人体的寒热状态
C:.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D:解释五脏各自的功能
答案:AB中医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包括同类相从、异类相感两种情形。异类相感包括哪两方面的作用?
A:滋养作用
B:抑制作用
C:通过一个器官的状况可以推测另一个器官的状况
D: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另一个器官上有所反映
答案:AB中华医学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同类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被称为“同类相从”,即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相应的另一个器官有所显现。与“同类相从”联系紧密两个选项是
A:肾属水
B:肝属木
C:肾主耳
D:肝主目
答案:CD中华医学提倡“治未病”,与这一精神最为符合的两个选项是
A:调养脾胃
B:保精护肾
C:及时治疗
D:科学康复
答案:AB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性质,下述哪两个选项比较客观:
A:它是先民想象的产物,没有实践基础
B:它是古人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
C: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应该抛弃
D:它是中国古代多种学术的理论基础
答案:BD同西方医学相比,中华医学具有某些长处,表现长处的两个方面是:
A:治疗非器质性疾病
B:治疗外科疾病
C:治疗器质性疾病
D:养生保健
答案:AD第三章测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下列思想家中哪一位不属于法家?
A:申不害
B:商鞅
C:韩非
D:杨朱
答案:D战国时期辅助秦孝公实施变法改革的一位政治家,他有三个不同称呼,下列哪一个选项在这三个称呼之外?
A:公子鞅
B:公孙鞅
C:卫鞅
D:商鞅
答案:A卫鞅到了秦国以后,给秦孝公阐述了三种治国策略,秦孝公选择了哪一种策略?
A:君道
B:霸道
C:帝道
D:王道
答案:B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下列哪一种措施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A:在经济上,由井田制转变为自耕农制度,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投机行为
B:在行政体制上,由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C:法律上,由贵族控制法律转变为成文法,实施严厉的邻里连坐制度
D:在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法家
答案:D“食、色,性也。”意思是说,贪吃、好色是人类的本性。这是谁的观点?
A:韩非子
B:孟子
C:孔子
D:告子
答案: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说,应该用法律教育人民,政府官员应该成为守法的榜样。这一主张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A:韩非
B:管仲
C:商鞅
D:李斯
答案:A韩非的政治管理学说包括哪些要素?
A:势
B:法
C:术
D:以上三项之和
答案:D在韩非的学说中,“术”是政治治理的技术,实施的对象是:
A:民众
B:以上都对
C:君主
D:官吏
答案:D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为秦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却遭遇了悲剧性的结局。车裂商鞅的是哪位君主?
A:秦献公
B:秦穆公
C:秦惠文王
D:秦孝公
答案:C秦王嬴政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嬴政想见的这个人是:
A:公子扶苏
B:李斯
C:韩非
D:吕不韦
答案:C韩非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有五种人对社会没有用处,是社会蛀虫,他称之为“五蠹”。韩非所说的五蠹包括:
A:纵横家、工商业者
B:兵家、小说家
C:强盗、小偷
D:儒生、侠客、私门之徒
答案:AD韩非继承了申不害关于“术”的思想,强调政治家应该学会政治技术。他所说的“术”包括哪两项?
A:装聋作哑
B:深藏不露
C:依法治国
D:赏罚分明
答案:AB法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下列哪些是法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A:讲究礼乐制度
B:强调人的逐利性
C:注重法律约束
D:反对不义的战争
答案:BC秦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变法最晚,但是最彻底,原因可能是
A:秦国的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B:秦国改革有系统的法家理论指导
C:秦国具有深厚的法家传统
D:秦国改革晚,可借鉴经验多
答案:BD秦统一中国,功垂千古。秦帝国的历史功绩包括哪两项
A:修筑驰道和栈道
B: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C:以隶书为官方文字
D:焚书坑儒
答案:AB西汉早期的政治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写成了《过秦论》。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他的结论涉及如下哪两项
A:攻守异术
B:兵不厌诈
C:统一以后应该施行仁义政治
D:一断于法
答案:AC法家重视法制建设,这是因为“法”具有如下两个特色
A:公正性
B:平均性
C:欺骗性
D:强制性
答案:AD秦帝国的崩溃,与下列哪两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官员腐败
B: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导致政局不稳
C:刑法苛刻,民不聊生
D:重农抑商
答案:BC秦统一中国以后,发生了焚书坑儒的事件。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A:秦始皇
B:李斯
C:姚贾
D:吕不韦
答案:AB关于法家思想的特点,下面哪两种说法符合实情?
A:法家注重人格培养
B:法家注重个人利益
C:法家注重法律约束
D:法家注重道德建设
答案:BC在下面的主张中,哪两种与法家的主张相合?
A:兼爱天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一断于法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答案:CD法家思想的两个鲜明特色是:
A:反对战争
B:教育为主
C:富国强兵
D:奖惩严明
答案:CD秦采用法家的策略,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社会后果,这两种后果是:
A:孕育了儒家思想
B:兼并诸侯,统一中国
C:秦帝国长治久安
D:秦帝国迅速崩溃
答案:BD第四章测试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产生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早期
C:春秋末期
D:春秋早期
答案:C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他的人性论主张是
A:人性食色
B:人性善良
C:人性险恶
D:人性相近
答案:D儒家学派中最先提出性善论的是哪一位人物?
A:孟子
B:孔子
C:董子
D:荀子
答案:A关于先秦儒家学派的人性论,下面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孟子讲性善,言必称尧舜
B: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C:荀子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D:韩非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答案:D春秋时期,士阶层应该掌握六种技能,是为“六艺”。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就包括这“六艺”,具体内容是
A:诗、书、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
B:琴、棋、书、画、骑、射
C:礼、乐、诗、书、射、术
D: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D仁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哪一个选项对儒家仁学的概括最全面
A:仁的内容很广,凡是美好的品德都包括在内
B:孝悌被认为是仁义的根本
C:儒家的仁学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学说
D:以上说法之和
答案:D儒家非常重视礼节。学生拜孔子为师,应该准备
A:乡射礼
B:束脩之礼
C:燕礼
D:相见礼
答案:B先秦儒家重视礼制,礼制是对社会人群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礼制的特色是
A:既有差别,又有限度
B:等级主义,封建主义
C:平等主义,理想主义
D:繁文缛节,限制自由
答案:A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按照这一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待邻家老人的态度应该是
A:他们老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B:在赡养好自己父母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邻家老人
C:他们有自己的儿女,没有必要为他们担心
D:像赡养自己的父母一样赡养他们
答案:B“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下面哪一个选项与“中庸之道”最接近
A:上下级之间是利益关系,彼此都是为自己
B:上下级之间是工作关系,彼此间相互协调
C:上下级之间是平等关系,不存在尊卑贵贱
D:上下级之间是毫无关系,彼此间各行其是
答案:B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学是
A:以人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B:弱肉强食学说
C:以物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D:长生久视学说
答案:A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C关于孔子的人性论,表述正确的两个选项是
A:人的天性相同,都性善
B:后天环境加剧了人们之间的品格差异
C:人与人之间先天的道德差异很小
D:人的天性相同,都性恶
答案:BC孟子提出人性善的观点,他认为
A:仁义礼智根于心
B:人们应该“化性起伪”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人的善良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答案:AC荀子宣扬人性恶,符合性恶论的两个选项是
A:人有生理需求,所以没有教育的意义
B:人性无法改变,所以教育没有意义
C:因为人性恶,所以必须“化性起伪”
D:人有生理需求,所以彼此之间厮杀争夺
答案:CD《荀子·劝学》专门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属于该篇的两个选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答案:AB先秦儒家主张政府应该实施仁政,所谓“仁政”是指哪两项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官员应该成为道德楷模和表率
D:为政以德,在政治中先德后刑
答案:CD礼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依照儒家礼学的精神,下面哪两个选项不能接受
A:礼是权利与约束的结合
B:礼是赋予少数人特权
C:礼是上一级压迫下一级
D:没有礼就没有社会秩序与和谐
答案:BC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以礼为核心。礼的功能反映在哪两个方面
A:没有礼制就没有社会
B:没有礼制就没有效率
C:没有礼制就没有秩序
D:没有礼制就没有平等
答案:BC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合理,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儒家学说中,中庸之道与哪两种思考直接相关
A:政治的功能是实现国家富强
B:政治的功能是维护人际和谐
C:要国家富强就不能不讲法律
D:要人际和谐就不能不讲人情
答案:BD第五章测试在战国早期,“兼爱”学说流行一时。这是哪个学派的主张?
A:杨朱学派
B:儒家
C:庄子学派
D:墨家
答案:D在战国时代,有一位思想家宣称“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位思想家是:
A:商鞅
B:韩非子
C:杨朱
D:庄子
答案:C“爱”是战国思想的主题之一。哪一派的思想家认为“爱”是主观的,因而是靠不住的
A:儒家
B:墨家
C:名家
D:法家
答案:D杨朱学派乃战国诸子之一。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杨朱学派的思想
A:今朝有酒今朝醉
B:追逐女色
C:勤俭持家
D:吃遍天下美食
答案:C在战国时代,墨家学说代表着社会下层的愿望。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墨家的思想
A:亲人去世之后应该薄葬
B:爱自己的父母胜过别人父母
C:要像大禹那样辛勤工作
D:贵族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答案:B名家是战国时代研究语言逻辑的学派,与墨家的经验逻辑不同。下列哪个命题不属于名家
A:卵有毛
B:白马非马
C:龟长于蛇
D:白马是马
答案:D法家反对徇私枉法。下列哪一种观点不属于法家思想
A:父亲犯罪,儿子应该检举
B:政治家应该用法律约束人民
C:朋友犯罪,应向官府举报
D:在法律实践中应该考虑人情
答案:D白马是否马?这是战国时期争论的学术命题之一。“白马非马”是谁的观点?
A:公孙龙
B:商鞅
C:孔子
D:墨子
答案:A墨家政治学说是一个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下列哪两个选项符合墨子学说?
A:自己的孩子挨饿,别人的孩子也挨饿,应该同样地关照
B:自己的国家攻打别的国家,坚决支持
C:自己的国家攻打别的国家,坚决反对
D:自己的孩子挨饿,别人的孩子也挨饿,只管自己的孩子
答案:AC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哪些诗词与杨朱的思想比较接近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AB《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学经典之一。下列哪两种战法与《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背道而驰?
A:包围敌人,全部歼灭
B:打持久战,以战养战
C:声东击西,神出鬼没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AB根据《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下面哪两个选项比较恰当
A:在战争中应该坚持仁义
B:军事将领必须足智多谋
C:在战争中不能恪守仁义
D:军事将领必须诚信用兵
答案:BC《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作。下列哪两个选项不符合墨家思想?
A:有钱人应该节俭助人
B:战争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C: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行为
D:有钱人应该及时享乐
答案:BD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下列哪些思想学派关注政治和社会
A:名家
B:儒家
C:杨朱学派
D:墨家
答案:BD在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些思想家主张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A:孔子
B:老子
C:孙子
D:韩非子
答案:CD在诸子百家中,勤俭节约与贪图享乐是哪两派的主张
A:墨家
B:法家
C:杨朱学派
D:名家
答案:AC《墨子·兼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与这一思想比较接近的两个选项是:
A:人们之间互相爱护
B:人们之间共同受益
C:亲人之间互敬互爱
D:通过社交获得好处
答案:AB《墨子》书中说,大禹治水“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此一主张的两项含义是:
A:人们应该学习大禹的榜样
B:大禹那样做伤害自己身体
C:大禹一心为公,毫不为己
D:不要像大禹那样亏待自己
答案:AC《韩非子·主道》说:“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一个人立了功,没有关系未必受奖赏
B:一个人立了功,无论是谁都应受奖赏
C:一个人有了罪过,无论是谁都应被惩罚
D:一个人有了罪过,关系亲近就尽量关照
答案:BC《墨子》书中说:“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这段话描述了:
A:贵族阶层的生活奢侈
B:人们的生活艰辛困难
C:贵族阶层的生活节俭
D:人们的生活幸福愉快
答案:A《墨子》主张:“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洩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这反映了墨家
A:重生而轻死
B:节葬的思想
C:对死者无情
D:不迷信鬼神
答案:B《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反映了作者
A: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B:对生死问题的关怀
C: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D:对战争事业的热爱
答案:C《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这反映了作者
A:反对战争的军事思想
B:因战取利的军事思想
C:因敌而变的军事思想
D:不用兵法的军事思想
答案:C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重要命题之一是“狗非犬”。这一命题阐明了:
A:“狗”与“犬”是两个不同的名称符号
B:狗不是狗
C:狗不是犬
D:犬不是狗
答案:A战国诸子中,一家反战,一家好战,彼此学说根本对立。这两家分别是: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兵家
答案:AB战国诸子中,有人宣扬爱己,有人宣扬不要爱别人。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韩非
B:杨朱
C:吕不韦
D:孙武
答案:AB先秦诸子中,有人宣扬仁爱,有人宣扬兼爱。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丘
B:孟轲
C:管仲
D:墨翟
答案:AD第六章测试在汉代,官方有“经”,有“经学”。最能反映“经”与“经学”关系的一个选项是
A:经学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
B:经学与经根本不同,没有联系
C:经学与经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D:经学是对经的训诂和考证
答案:A汉代的五经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
B:《诗》、《书》、《礼》、《易》、《春秋》
C:《诗》、《书》、《礼》、《易》、《论语》
D:《诗》、《书》、《礼》、《乐》、《春秋》
答案:B从内容来看,《尚书》是一部
A:卜筮之书
B:关于士阶层礼节的文献
C:诗歌总集
D:上古时代档案文献汇编
答案:D关于汉代官方经学,错误的理解是
A:汉代经学以经为依据,具有学术性
B:汉代经学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纯粹学术
C:汉代经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生活
D:汉代经学是学术活动与政治需要的统一
答案:B孔子由凡人变成圣人,与古代的什么思潮直接相关?
A:玄学思潮
B:谶纬思潮
C:黄老思潮
D:百家争鸣
答案:B在汉代,如果经师们对于经典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谁有最终裁定权?
A:太常
B:皇帝
C:无人拥有最终裁定权
D:博士官
答案:B在汉代,无论是皇帝的诏书还是大臣的奏章,经常引经据典,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炫耀自己的文学素养
B:申明国家的指导思想
C: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行文习惯
D:表明自己的主张言而有据符合圣道
答案:D汉代立五经博士,尊崇五经,在政治实践中往往“以经义决策”。其中,有一种经典成为裁决案情的依据,这种经典是
A:《禹贡》
B:《易》
C:《诗》
D:《春秋》
答案:D儒家经学对于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择其中妥当的两项:
A:引导了社会道德
B:败坏了社会道德
C:促进了社会的孝道
D:对社会道德没有影响
答案:AC中国古代的文献,有一类被尊奉为“经”。关于“经”,下述选项中的哪两项表述比较恰当
A:战国时代,不同学派的经典文献都可以称为经
B:战国时代,只有儒家的经典能称为经
C:儒术独尊以后,儒家的部分经典被尊称为经
D:儒术独尊以后,儒家的全部经典都被尊称为经
答案:AC汉代经学具有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分别是
A:科学性
B:艺术性
C:政治性
D:学术性
答案:CD汉代经学与政治的关系,下面的表述比较符合实际情形的是哪两项
A:经学介入司法活动,严重干扰了法律的实施
B:人们根据现实的需要从经典中寻找依据
C:人们根据经的内容决定政治措施的实施
D:经学介入司法活动,使法律具有了弹性空间
答案:BD汉代的尊儒读经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其中的两项是
A:崇尚道德
B:重利轻义
C:思想混乱
D:读经做官
答案:AD汉代的独尊儒术,给当代中国的启示是哪两项
A:今天应该重新提倡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道德观念
B:任何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道德建设
C:法律与道德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D: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答案:BC《论语撰考谶》说:“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从这条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两项认识:
A:《论语》记载了孔子出生的情况
B:孔子的出生与凡人无异
C:孔子被暗示为黑龙之子
D:《论语撰考谶》认为孔子的出生是神圣事件
答案:CD东汉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说:“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从这里可以看出:
A:在东汉,帝王代表着天地道德
B:在东汉,帝王被极大神圣化了
C:在东汉,帝王与天地道德无关
D:在东汉,帝王被认为是普通人
答案:AB东汉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说:“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从这里可以看出:
A:《白虎通义》是要向人们表明,三纲观念与阴阳之道不合
B:三纲被说成是阴阳之道的体现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被认为具有天然合理性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观念没有合理性
答案:BC东汉大臣杨震在给皇帝的一篇上书中说:“阿母王圣出自贱微……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令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大东》不兴于今,《劳止》不怨于下。拟踪往古,比德哲王,岂不休哉!”这篇奏章大量引用经文是为了表明:
A:儒家经典乃立国之本
B:王圣不应该居住在宫廷
C:皇帝应该熟读儒家经典
D:应该按照经典处理政治
答案:B在汉代,邹鲁民间流行这样的谚语:“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这条谚语的意思是:
A: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儒经
B:父母不应该给孩子留下遗产
C:父母应该留给孩子宝贵遗产
D:父母应该让孩子不读一经
答案:A汉代儒术独尊以后,官方意识形态被称为“名教”、“儒教”,儒教的核心教义是纲常神圣、君权神授。这里所谓名教的功能是:
A:为父权夫权服务
B:为君主个人服务
C:为社会稳定服务
D:为三纲五常服务
答案:C中国古代有所谓的“三教”之争。儒教宣扬君权神授、纲常神圣;道教宣扬治病或成仙;佛教宣扬西天净土或入涅槃成佛。请回答:儒教与道教、佛教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A:没有区别,都是迷信
B:没有区别,都属宗教
C:虽都称教,功能不同
D:虽都称教,没有关系
答案:C中国古代有道教与佛教之争。道教的核心内容是“符水咒说以疗病”、炼丹成仙;佛教的核心内容是往生西天净土、入涅槃成佛。请回答:道教与佛教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A:二者有关,都是迷信
B:二者之间没有关系
C:二者都试图解决生老病死问题
D:二者都与生老病死相关
答案:CD第七章测试《道德经》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所谓的“为无为”,最恰当的理解是
A:“为无为”就是静观时变
B:“为无为”就是消极等待
C:“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
D:“为无为”就是不做俗事
答案:D《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与这一理念最不相符的选项是
A: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兼爱天下,节用节葬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报怨,呆若愚人
答案:A《道德经》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又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在这里,“抱一”的直接目的是:
A:成为圣人
B:不离不弃
C:为天下式
D:修养魂魄
答案:D《道德经》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又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所说的圣人,与下列哪一个选项最接近:
A:当今之世,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
B:无为而无不为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途之人可以为禹
答案:B《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语境中的“道”,是指:
A:世界万物的演变
B:人们行走的道路
C:人们做事的方法
D:世界万物的起源
答案:D《庄子》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在上述史料中,“道”最符合下述哪一项:
A:“道”是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
B:“道”是宇宙的根本哲学
C:“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微观元素
D:“道”是人生的准则
答案:C先秦诸子从宏观上说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立足于社会;另一大阵营立足于自然。立足于社会的学派有哪两家:
A:道家
B:阴阳家
C:法家
D:儒家
答案:CD先秦诸子从宏观上说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立足于社会;另一大阵营立足于自然。立足于自然的学派有哪两家:
A:法家
B:道家
C:阴阳家
D:墨家
答案:BC《道德经》有不同的版本,下面哪两种版本与老子生活的时代比较接近
A:王弼《老子注》
B:敦煌本《老子》
C:马王堆帛书本《老子》
D:郭店楚简《老子》
答案:CD《道德经》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里借用“赤子”、“婴儿”为喻,是为了表明哪两项诉求:
A:在社会生活中,不要像婴儿那样没有德行
B:对于修道来说,要有一颗愚钝之心
C:在社会生活中,不要像婴儿那样头脑简单
D:对于修道来说,要心地纯洁而不染
答案:BD《庄子·在宥》记广成子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这里所说的“守一”,是指
A:坚持默念“一”这个数字
B:做事应该一心一意持之以恒
C:成功之道在于专心不二
D:念头守住身体内部某一部位
答案: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出自哪一部古代文献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墨子》
答案:A《庄子·大宗师》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齐物论》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这里所说的真人、大圣,是指
A:修身齐家之人
B:得道悟道之人
C:隐居山林之人
D:刻苦修行之人
答案:B《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名可名,非常名。”这里所谓的“道”涉及哪两项含义
A:道是超然的存在
B:道是道路的意思
C:道是方法的意思
D:道是不可言说的
答案:AD《道德经》讲“德”,所谓的“德”涉及哪两项内容
A:善恶不分
B:是非不辨
C:慈悲为怀
D:嫉恶如仇
答案:AB第八章测试《庄子》书中提到的修心之术,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克制欲望
B:修虚养静
C:修身齐家
D:抱一守一
答案:C与庄子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人物是:
A:孟子
B:惠施
C:公孙龙
D:列子
答案:B《庄子·齐物论》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关于“彼”与“是”的关系,下面哪一个选项与《庄子》的论述不一致:
A:人类对外物的认知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
B:人类对外物的认知是客观的、科学的
C:“是”是人类对特定存在物的认知判断
D:“彼”是不依赖于人类认知的外部存在
答案:B庄子说“马非马”,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下述哪一个判断最具学术性
A:二者文字有别,内容一致,都属于诡辩
B:二者文字有别,内容一致,都属于哲学
C:二者内容不同,但都有诡辩的性质
D:二者内容不同,庄子讲修道,公孙讲逻辑
答案:D欧洲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物自体”学说。早在二千年前,提出类似概念的中华先贤是哪一位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D:孔子
答案:A《庄子》书中描述了“真人”、“至人”和“神人”,与这些人的行为相反的一个选项是:
A:不为世间琐事动心,不居功,不悔过
B:为亲人和朋友的去世而痛苦万分
C:不为活着而高兴,不为死亡而苦恼,忽然而生,倏忽而死
D: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答案:B据《庄子·齐物论》记载: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在这段史料中,南郭子綦“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直接原因是:
A:修行道术
B:天性如此
C:悲观厌世
D:身体有病
答案:A根据《庄子》一书的记载,楚威王“以千金”聘谁为相?
A:李耳
B:庄周
C:荀况
D:墨翟
答案:B《庄子·齐物论》论“齐物”,主旨在于
A:基于道的立场,万物有别
B:万物的本质不同
C:基于道的立场,万物无别
D:万物的形式无别
答案:C《庄子·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奉行“三无”主义,是因为在他看来
A:名誉是人生的荣耀
B:功名是修行的障碍
C: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D:功劳是人生的资本
答案:B《庄子·列御寇》记庄周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这反映了庄周是一个
A:妒忌别人之人
B:善于比喻之人
C:洁身自好之人
D:鄙弃名利之人
答案:D《庄子》宣扬齐生死、齐是非、齐万物。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
A:对于得道悟道者来说,一切差别都是虚妄的
B: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区分是非没有意义
C:对于一个人来说,讨论生死丝毫无意
D:对于自然界来说,区分万物没有意义
答案:A《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里所说的“真知”是
A:有价值的知识
B:悟道后的知识
C:客观性的知识
D:科学性的知识
答案:B人们常说: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利器。科学知识包含的两项要素是
A:先天禀赋
B:后天实践
C:思维逻辑
D:感官经验
答案:CD《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其蕴意是:
A:人生短暂,应该努力
B:人生如梦,生命无常
C:人生多梦,珍惜理想
D:人生苦短,珍惜生命
答案:B《庄子·山木》记载: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的两项蕴意是:
A:对美与丑的判断因人而异
B:世界上不存在美与丑
C:爱美之心乃人之常情
D:美与丑没有绝对标准
答案:AD《庄子·大宗师》记载: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莫逆于心。子桑户死,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这则寓言的蕴意是
A:孟子反和子琴张是两个背信弃义的人
B:应该忘掉生死,抛弃情义
C:朋友去世,应该为朋友唱歌
D:唱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悲伤
答案:B《庄子·齐物论》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
A:人类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并非该物体自己的样子
B:人类看到的一匹马,并非这匹马自己的样子
C:人类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就是该物体自己的样子
D:人类看到的一匹马,就是这匹马自己的样子
答案:AB就体裁和形式而言,《道德经》主要是讲道理,《庄子》主要是讲故事。就思想内容而言,二者之间
A:部分不同
B:基本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答案:B第九章测试东汉后期,民间自发地出现了两种宗教,一个是太平道,另一个是五斗米道。他们采用的修道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炼丹
B:行善
C:忏悔
D:符水咒说
答案:A方仙道就是信奉神仙、并渴望自己长生不死的传统信仰。下列哪一个人物曾经涉足方仙道?
A:秦始皇
B:张角
C:曹操
D:张鲁
答案:A外丹道教,就是期望通过服丹改变身体的生理性质,进而使自己长生不死的道教流派。下列哪两个人曾经信奉外丹道教?
A:汉成帝
B:汉文帝
C:梁武帝
D:白居易
答案:CD东汉末年发生的太平道事件,其创始人是
A:张角
B:葛洪
C:张鲁
D:于吉
答案:A五斗米道是东汉晚期出现的宗教组织。五斗米道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修道方法,这种方法是
A:净室思过
B:运气行气
C:吃斋念佛
D:服寒食散
答案:A符箓道教与丹鼎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的两大类型。下列与符箓道教有关的选项是:
A:葛氏道
B:太平道
C:五斗米道
D:白莲教
答案:BC张角传播太平道给信徒治病。太平道治病的手段包括哪两项
A:修身养性
B:符水咒说
C:跪拜首过
D:金丹大药
答案:BC关于符箓道教,下面哪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A:符箓道教的信徒大多属于下层民众
B:符箓道教的信徒幻想成为神仙
C:符箓道教是自发产生的
D:符箓道教的信徒大多属于上层社会
答案:AC《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产物,下面哪一种思想与它无关
A:人体生病是因为守卫体内特定器官的神灵离开
B:人体是由肉体和精神两种要素构成
C:人体生病是因为人做了错事,是神灵对人的惩罚
D:人体生病是由于没有注意养生保健
答案:D根据中国道教产生的情形,下面哪一种表述接近历史实际:
A:道教所说的内容是虚妄的
B:道教的产生与人们对健康永生的愿望有关
C:道教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D:道教的产生反映了统治者欺骗人民的需要
答案:B《太平经》中说:“无离舍宅及城郭,骨节相连为阡陌,筋主欲生坚城郭,脉主往来为骨络,肉在皮内为脉衣,神在中守司人善恶。”根据这段诗文,人们相信自己的生命
A:由肉体构成
B:由骨骼构成
C:由肉体和骨骼共同构成
D:由肉体和精神共同构成
答案:D“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发出此番感慨的是谁?
A:李少君
B:汉武帝
C:秦始皇
D:白居易
答案:B西晋皇甫谧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描述了自己身体的状况:“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见出,妻息长诀。”这是由于他
A:久病成疾
B:修炼内丹
C:服食丹药
D:身体不好
答案:C《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此诗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白
C:白居易
D:元稹
答案:C《抱朴子内篇》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A:内丹道教著作
B:符箓道教著作
C:古代药学著作
D:外丹道教著作
答案:D请看图:这幅图的用途是:
A:说明修炼内丹原理
B:说明人体生理结构
C:说明符箓道教原理
D:说明修炼外丹原理
答案:A第十章测试佛教是外来宗教,但佛教喧宾夺主,成为中国宗教的主流,两个主要的原因是:
A:外丹道教在贵族阶层中未能广泛传播
B:符箓道教未能满足信徒渴求健康的心理需要
C:太平道被官方禁止,使渴求心理健康的百姓走向佛教
D:儒教的教义未能满足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需要
答案:CD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此无关?
A:张鲁传播五斗米道
B:楚王刘英向官府纳帛赎罪
C:景庐跟随伊存学习浮屠经
D:笮融举行“浴佛”活动
答案:A南北朝隋唐时期发生了所谓的“三武一宗法难”,造成此类事件屡屡发生的两个根本原因是
A:道教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道教有影响
B: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危害意识形态
C: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政治有危害
D: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经济有影响
答案:CD佛教讲三皈五戒,五戒中不包括的内容是
A:饮酒
B:婚姻
C:偷盗
D:杀生
答案:B关于唐代的佛教修行,下面的表述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念佛属于净土宗的修行方法
B:戒定慧属于渐悟修行的方法
C:念佛属于天台宗的修行方法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治疗考试题库及答案
- 酒店工程部2025年设备采购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2.0融合教学研修计划
- 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学生能力培养计划
- 中级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真题及答案
-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课
- 2的减法教学课件
-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 高一普班家长会课件
- ISO9001内审员培训内容
- 学生床上用品采购投标方案
- 全新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件完整版下载
- 2023年延安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中建挤出成型水泥板(ECP板)施工方案范本
- 铝箔常见缺陷
-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SMT钢网制作规范
- 招投标现场监督情况报告表
- 防火玻璃出厂检验报告
- 高次不等式解法-标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