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家庭康复_第1页
精神病人家庭康复_第2页
精神病人家庭康复_第3页
精神病人家庭康复_第4页
精神病人家庭康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病人家庭康复第一章精防康复管理基本常识第二章精神病的基本常识

第三章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原则第四章精神病人的治疗第五章精神病人的康复与护理第一章精防康复管理基本常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自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已从一个摸索、总结经验的阶段逐步发展到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工作模式、有较为完善工作方法的稳步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使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受益。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中提到:一、推广工作模式的优势较为成功的工作模式和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合作密切(规划、意见、精神卫生法)二、工作原则1、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治疗康复系统

2、分类指导新开展工作的市县已开展工作的市县新开展工作地区重点工作:动员部署,统一认识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人员培训落实治疗康复措施已开展工作地区:提高内涵质量和治疗康复效果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3、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形式:门诊、住院、家庭病床、社区治疗康复形式:家庭康复、机构康复、社会康复康复内容:体能训练、家庭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生产劳动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训练4、加强规范化管理按照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5、加强督导检查

新开展工作地区督导重点:基础性工作工作网络的建立摸底调查及精神病人检出率统一表卡的使用治疗康复措施的落实原开展工作地区督导重点:统一表卡的使用治疗康复措施的落实贫困患者医疗救助精神康复机构三、工作流程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制定规划→培训人员→摸底调查→建档立卡→落实措施→总结评估

四、具体做法(一)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及工作职能社会化工作体系治疗康复系统技术指导网络组织管理网络组织管理网络的建立精神卫生部际联席小组省精防领导小组---省康办(或精防办)市县精防领导小组---精防办街道乡镇千人单位精防领导小组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治疗与康复训练在扶贫救济、社区服务等方面作出安排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惩治歧视侮辱精神病人的不法分子协助政府,做好宣传、组织、协调、服务工作财政劳动保障保障经费职业培训、就业安置工作职能对本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协调各部门的运作,对本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技术指导网络的建立全国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组省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组市县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组街道乡镇设立专兼职精防医生工作职能

负责本地区精防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开展摸底调查,对病人进行诊断,制定治疗康复方案,人员培训,检查评估,提供技术咨询。治疗康复系统的建立

以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为龙头,以街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家庭监护小组、精神康复机构等为基础的防治康复系统。工作职能

落实精神病人治疗康复措施,预防、降低复发率,减少精神残疾发生,解决精神病人生活中实际困难,为精神病人提供就业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第二章精神病的基本常识一、什么是精神病二、精神病的常见症状三、哪些人易患精神病四、常见精神疾病简价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伴发的精神障碍

——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五、在精神病认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精神病能否彻底根治

(二)精神病会不会遗传

(三)精神病人能不能结婚、生育一、什么是精神病

定义:在心理活动中,大脑是物质基础,当人的大脑遭受到内外不良因素的干扰和损害时,就会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精神活动的紊乱与失调。如表现为动作和行为的怪异、思维和情绪的反常等,出现胡言乱语、丧失理智、哭笑无常、焦虑抑郁、自语痴笑等。

什么是精神残疾: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病是大脑功能紊乱的结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病发生的呢?笼统地说,可以认为精神病是由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但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发病原因也并不相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人类的心身健康,也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概括地讲,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影响患者的一生②给社会造成危害③给家庭造成负担

二、精神病的常见症状

1.错觉如把墙上的影子看成妖魔鬼怪,把地上的稻草绳看成一条蛇。“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他们典型的错觉。2.幻觉如病人在没有任何人和他说话时,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在没有任何不良气味时,却嗅出一股恶臭味……对于这些客观上并不存在的虚幻知觉,病人往往信以为真。(举例)

3.焦虑病人显得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甚至似有大祸将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4.淡漠病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没有相应的反应,往往表情呆板,毫无激情。5.妄想病人凭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信念,尽管与事实不符,其本人却坚信不疑。例如无端怀疑有人跟踪、迫害他;认为有某种科学仪器在控制他;毫无根据地怀疑爱人作风不正;坚信自己才智超群,或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举例)另外,精神病人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这种情况叫作“自知力障碍”。三、哪些人易患精神病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精神病都和遗传有关,譬如夫妻双方都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病的可能性是50%;夫妻一方是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精神病的可能性是30%左右。除了遗传因素,一些特殊性格类型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较大。例如,生性懦弱、孤僻、不合群、好幻想,对人缺乏热情,独来独往。

不过,有些人虽不具备遗传因素和上述性格特征,但在心理创伤、躯体疾患、颅脑损伤、中毒、感染,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仍有可能会患精神病。另外,还有一些人发生精神病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有待科学家们去努力探索。四、常见精神疾病简介精神病分类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伴发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与睡眠障碍癔症儿童孤独症等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精神病:(一)精神分裂症1.概述精神分裂症(简称“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精神病,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本病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壮年期。主要表现为基本个性的改变,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和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病程迁延不愈。2.分型(1)单纯型其临床表现突出一个病态的“懒”字(2)青春型此型的临床表现突出一个“乱”字(3)偏执型临床上突出一个“疑”字(4)紧张型临床表现上突出一个“呆”字(二)情感性精神障碍1.概述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其病程呈发作性,发作的间歇期精神活动可恢复正常,虽多次反复发作,也很少引起精神衰退。

2.分型(1)躁狂症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的协调性增高(即“三高”)(2)抑郁症基本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的协调性降低(即“三低”)(三)精神发育迟滞及伴发的精神障碍1.概述精神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比较低级的水平上,与其实际年龄显著不相称,突出地表现为智力低下,学习困难或完全不能学习,不能适应生活和社会的需要等。部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可以伴有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2.分型(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四)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1.概述老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退行性改变,常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理解力下降、行动缓慢等心理、生理变化,并可出现孤独、空虚、性情改变等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是威胁老人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老年痴呆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范畴。准确地说,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发生于老年期的所有精神疾病,其涵义要比老年痴呆症广泛得多。由于其病种复杂,故选择几种常见的病症进行阐述,而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老年期躁狂抑郁症等就不一一介绍了。2.分型(1)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采默病”,是由于大脑的萎缩、脑细胞变性和神经纤维增生而引起的痴呆(2)血管性痴呆由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疾病引起(3)老年期抑郁症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也与老年期的境遇、躯体疾病、寂寞、孤独、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有关(4)老年期幻觉妄想状态表现为毫无根据地胡乱猜疑,如诉说周围的人对其不怀好意,认为别人背后讲他的坏话。(5)老年期疑病症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总觉得自己这也不适,那也不舒服,深信自己患有某种或某些不治之症。(五)儿童孤独症1.概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2.儿童孤独症的表现(1)早期表现,不会对亲人微笑(2)社交困难,特别孤独(3)语言发育迟缓(4)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3.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②器质性因素③环境因素

4.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五、在精神病认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精神病能否彻底根治(二)精神病会不会遗传(三)精神病人能不能结婚、生育第三章精神病的治疗、康复原则自从50年代氯丙嗪问世以来,精神病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各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也进一步提高了人类与精神病的斗争能力。所以认为精神病“无法治疗、治不好”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当然,精神病能够彻底根治的观点也没有科学根据。国内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措施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如电痉挛)精神外科治疗各种辅助治疗其目的是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至少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不再复发或恶化。原则力争对精神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尽可能通过科学、正规、系统的治疗,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为进一步康复奠定基础。长期维持服药,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病因未明,目前的药物治疗只是控制症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停药,病情便有复发的可能。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效果,从而保证康复措施的落实。认真地对患者进行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可能恢复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使患者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回归社会,同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解决这类患者的职业康复和劳动就业问题。努力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与社会环境,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融洽、宽松的社会氛围,使社会和人们接纳它们,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及身心健康水平,并以此作为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复的方向。第四章精神病人的治疗一、家中有了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二、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三、哪些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四、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的选择

(二)给药方法和剂量的掌握

(三)药物简介

(四)药物治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家属可不可以自行购药给精神病人服用

2.精神病人出现药物反应时的对策

3.躯体疾病患者服用精神病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4.孕期精神病人能不能服药

5.老年精神病人用药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家中有了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亲人得了精神病,无疑是整个家庭的不幸,但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这里给患者家属的忠告有三点:一是承认现实,二是正确对待,三是尽早医治。另外,也有不少病人家属看到患者多次治疗未能痊愈,认为“精神病反正是治不好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的治疗,这也是很不正确的二、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许多精神病患者都否认自己有病,这是由于其丧失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的缘故,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病人尽管病情很重,也拒绝就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患者就医呢?不妨试用下列方法:1.劝慰法2.激将法3.会诊法4.强制法总之,对不肯就医的病人千万不能迁就,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三、哪些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精神病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原则上应由精神科医生根据其病情和医院收治的标准来决定。一般来说,患者有以下情况时应该住院治疗:1.首次发病的患者,只要确诊为精神病,就应该尽早住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争取得到早期、系统的彻底治疗。2.虽非首次发病,但患者精神症状明显,病情较为严重,如兴奋躁动、有丰富的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也应住院治疗。3.患者病情特殊,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生活不能自理,如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有严重消极厌世的情绪,拒绝服药,不听家人劝阻和管理,到处乱跑或木僵状态等,4.病情明显,但患者坚决拒绝治疗,长期延误有恶化之可能者,也需住院强制治疗。5.病人神志不清、抽搐,或合并脑炎、肝炎、心脏病等躯体疾患,在家治疗确有困难,或在院外无人监护照顾时,亦要住院治疗。

四、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的选择在选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精神科医生通常会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根据疾病的性质(诊断)来确定用药;二是针对主要症状(病情)选用药物。

譬如,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时,可以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等中来确定一种。但究竟选用哪一种最好,则应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表现来决定了。如表现为兴奋躁动、严重思维障碍,可选用氯丙嗪;表现为呆滞、木僵,可选用舒必利;若患者对服药不太合作,也可选用五氟利多或氟奋乃静癸酸酯针剂(FD);诊断是躁狂症时,可在碳酸锂、丙戊酸钠、氟哌啶醇中选用。(二)给药方法和剂量的掌握在确定了药物治疗的用药品种以后,还须注意给药方法和掌握剂量,即必须遵循“从少到多,逐步增加”和“个体化”的原则。(三)药物简介1.氯丙嗪2.奋乃静3.氯氮平4.舒必利5.氟哌啶醇6.三氟拉嗪7.五氟利多8.氟奋乃静癸酸酯针剂(FD)9.阿密替林10.氯丙咪嗪11.碳酸锂12.丙戊酸钠13.卡马西平14.安坦15.心得安16.果导(四)药物治疗注意的几个问题1.家属不可以自行购药给精神病人服用(1)不经医生处方,可供人们直接购买服用的药品称“非处方药品”。(2)不少药品虽同一名称,剂量不相同。(3)精神可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各种反应、病人的耐受程度随时调整药品或剂量,而自行购药给病人服用,会造成用药过于机械,达不到理想效果。2.精神病人出现药物反应时的对策(1)椎体外反应表现肢体僵硬、动作减少、震颤、坐立不安、流口水、颈部僵直、眼球上翻等,通常用安坦。(2)乏力、贪睡这是药物镇静作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调整药量。(3)内分泌失调一般减药后即会消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需向患者说明,消除其思想顾虑。

(4)心悸、口干、便秘等可服用心得安、果导。当精神病人以“药物反应”为由拒绝服药时,家属切不可盲目迁就病人,应当陪同病人到医院诊治,通过医生的帮助,各种药物反应都是能够消除的。3.躯体疾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应该注意的问题状态下病人还能不能继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请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权衡利弊,来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次,药量不可随意变动。4.孕期精神病人能不能服药至于怀孕期的精神病人能不能服药,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不过,碳酸锂等药肯定对胎儿有害,怀孕初3个月服用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也对胎儿的发育不利,因精神科药物可进人母乳,故服药的病人不能给孩子喂奶。5.老年精神病人用药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机体的衰老和生理功能的减退,老年精神病人常在服药过程中产生种种不良反应。因此,老年精神病人服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审慎选药、控制剂量、严密观察、防患于未然。第五章精神病人的康复与护理

一、合理安排精神病人日常生活二、正确对待多疑的精神病人三、解决精神病人拒食的方法四、防止精神病人走失五、精神病人发生意外时的救护六、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时的对策七、康复期精神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八、精神病人康复过程中的禁忌九、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家庭功能十、合理安排康复期病人的工作十一、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十二、判断精神病人康复程度的方法一、合理安排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1.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

3.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二、正确对待多疑的精神病人

1.注意接触的方式,态度要坦诚、和蔼2.对病人的病态猜疑,既不能盲目顺从,也不能与其强行争辩3.病人的病态猜疑严重,并有明显的对立情绪时,其猜疑对象应避免与其接触,以防发生不测4.应及时引导病人,尊重事实,启发病人转变看法三、解决精神病人拒食的方法

1.受幻觉、妄想支配而拒食2.情绪抑郁的病人有时食欲较差3.少数病人因药物反应出现吞咽困难或食欲不振四、防止精神病人走失1.加强对患者的监护2.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3.防患于未然五、精神病人发生意外时的救护1.外伤出血2.吞食异物3.自缢4.服毒5.噎食六、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时的对策

忌用言语刺激他们,而应耐心、和蔼请平时受其尊重的亲友、同事进行劝说2~3名体力较好的人从其背后、侧面,以极迅速的动作冲上去夺下病人手中之物,将其制服;或手执棉被作为“盾牌”,扑上去盖住病人

七、康复期精神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1.正确认识自我2.认真对待疾病3.合理安排生活4.学会自我解脱八、精神病人康复过程中的禁忌1.忌盲目停药2.忌生活无序3.忌情绪波动4.忌孤独离群九、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家庭功能1.要重视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2.合理的照顾与帮助十、合理安排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工作1.原来从事一般农业劳动的病人,通常恢复原工作比较容易2.病前已有职业的病人,尤其是从事责任大、技术难度高的工作的病人,马上重返原工作岗位常难以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渡阶段3.对于那些没有职业的病人,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其进人社区工疗站,接受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十一、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1.鼓励2.指导3.宽容4.其他十二、判断精神病人康复程度的方法1.精神症状是否已经消失2.自知力是否全部恢复3.工作与生活能力是否恢复在判断精神病人的康复程度时,应严格把握上述三个要素。如患者精神症状已全部消失,自知力已完全恢复,工作与生活能力也已恢复如初,则可认为是真正的康复(临床上称“痊愈”);假如以上三方面都有明显恢复,但均不彻底,或某一个方面恢复得不彻底,应判定为显著康复(或称“显著好转”);若以上三方面或其中某一两个方面只是有所改善,而改善得不很理想,只能判定为部分康复(或称“好转”);倘若三个方面均无所改善,或某方面还趋于恶化,即判定为未康复(或称“无效”)。谢谢大家!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天金2013˙05˙07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

妇女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