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_第1页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_第2页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_第3页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_第4页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比较摘要:

本文旨在比较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状况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以期从依恋角度深入探讨其不同的心理特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北京地区44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45名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相关数据,并采用了多方面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相比于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情况。同时,两组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存在显著差异,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更趋向于过分保护,家庭氛围更加冷漠。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则更容易遭受亲密伴侣的拒绝和分手,且用药历史更为久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不同人群的身心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非自杀性自伤、抑郁障碍、依恋、心理社会因素、青少年

正文:

Ⅰ.引言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其中,非自杀性自伤和抑郁障碍是非常常见的两种心理障碍。这两种心理障碍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问题与行为反应。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自愿、非致死性的身体伤害行为,并且往往是用来缓解心理压力和情感痛苦的。而抑郁障碍则是一种全面性影响心情、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的心理障碍,它让人的能力下降,加剧了负面情感和思维模式。这两种心理障碍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依恋理论认为,人际互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依恋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某种持久性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个体对人际关系中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人的依恋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很重要,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依恋文化,形成他的依恋行为模式,并对他以后的依恋关系产生持续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依附行为变化较大的阶段,他们经历着从亲子关系到同伴关系再到异性关系的渐进变化。青少年的依恋关系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青少年期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依恋状况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期研究其不同的心理特点。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北京地区的44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45名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其依恋状态和相关因素的比较,从侧面了解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

Ⅱ.方法

2.1.参与者

本次研究的参与者均为北京地区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为了获取两组青少年患者的数据,我们联系了一些相关机构和社区,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邀请他们参与本次研究。符合以下条件的参与者被纳入进来:

1.年龄在13到24岁之间;

2.被确诊为非自杀性自伤或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

3.没有其它重要的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

4.愿意在此次研究中配合。

最后,我们共收集到了44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和45名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数据。

2.2.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

1.依恋问卷(shortform)。此问卷是基于AdultAttachmentScale开发的适用于中国青少年的依恋问卷。包含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分别用于衡量参与者的依恋风格。

2.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问卷。此问卷用于收集参与者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教育程度等信息。

3.中文版多维度情感测量表(CES-D)。此问卷是一种常用的抑郁症状筛查工具,由20个问题组成,包含了抑郁、愤怒、压力等情绪维度。

2.3.数据分析

所有的数据都用SPSS17.0版软件和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Ⅲ.结果

3.1.参与者基本特征比较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见表1。从表格可以看出,在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教育水平比较上,两组青少年患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参与者的基本特征比较(%)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障碍青少年torX²P

性别(男/女)15/2920/250.2980.586

年龄

13-17岁52.357.80.3990.526

18-24岁47.742.2

教育程度

中学及以下40.942.20.2190.640

大专及以上59.157.8

3.2.依恋风格比较

本研究采用依恋问卷来比较两组青少年患者的依恋状态,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发现,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中依恋焦虑的得分显著高于抑郁障碍青少年组(t=5.459,P<0.001),而依恋回避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抑郁障碍青少年组(t=4.632,P<0.001)。

表2依恋风格比较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障碍青少年torX²P

依恋焦虑总分85.80±12.3061.13±10.635.459<0.001

依恋回避总分67.02±14.9242.93±8.314.632<0.001

3.3.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3.3.1.家庭环境比较

本研究收集了两组青少年患者家庭环境相关的信息,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两组青少年患者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态、父母教育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发现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更趋向于过分保护,家庭氛围也更加冷漠。

表3家庭环境比较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障碍青少年torX²P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77.375.60.0320.858

非核心家庭22.724.4

父母婚姻状况

稳定72.777.80.25500.6141

不稳定27.322.2

父母教育背景

高中以下29.526.70.1870.665

大专及以上70.573.3

过分保护

否54.586.711.832<0.01

是45.513.3

家庭氛围

和谐18.257.88.590<0.05

冷漠81.842.2

3.3.2.亲密伴侣关系比较

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组青少年患者的亲密伴侣关系特点,结果见表4。我们发现,相比于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障碍青少年更容易遭受亲密伴侣的拒绝和分手。并且,在用药历史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抑郁障碍青少年使用药物的历史更为久远。

表4亲密伴侣关系比较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障碍青少年torX²P

遭受拒绝40.962.23.8400.050

遭受分手36.473.312.194<0.01

用药历史8.7±6.03.4.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影响青少年自杀行为和自伤行为的主要因素,我们进行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自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氛围、过分保护和抑郁症状;自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过分保护、家庭氛围和亲密伴侣关系遭受拒绝。

表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自杀行为模型自伤行为模型

变量比值比P比值比P

家庭结构:非核心家庭1.0500.8741.1220.670

父母婚姻状况:不稳定0.9280.8321.0350.785

父母教育背景:大专及以上1.1870.6090.9470.867

过分保护:是2.705<0.012.295<0.01

家庭氛围:冷漠2.6530.0403.014<0.01

抑郁症状:有2.693<0.011.3790.240

亲密伴侣关系遭受拒绝0.9340.818

4.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自杀和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过分保护和家庭氛围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的结果与以前研究的结论一致,证实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

过分保护可能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杀和自伤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保护会削弱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无法适应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此外,过分保护还可能导致孩子对外界的不信任和恐惧,增加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家庭氛围也是影响青少年自杀和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氛围冷漠的孩子通常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容易感到无助和失落。这些负面情绪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他们产生自杀和自伤的想法。

在亲密伴侣关系方面,我们发现抑郁障碍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拒绝和分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会影响亲密伴侣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另外,使用药物历史对抑郁障碍青少年的亲密伴侣关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身体机能的改变增加了亲密伴侣照顾和支持的负担。

5.结论

本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自杀和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过分保护和家庭氛围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和让孩子感到冷漠。同时,应该在亲密伴侣关系方面给予抑郁障碍青少年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关注他们使用药物的情况此外,青少年自杀和自伤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自杀和自伤的危害和途径,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应该学会如何发现和处理青少年的自杀和自伤行为,及时干预和帮助他们。

总之,青少年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自杀和自伤问题。只有关注和支持青少年健康的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自信、阳光、健康的人此外,青少年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是,互联网上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和活动,如网络欺凌、色情、暴力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青少年了解网络的危险性和安全技巧,并监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同时,社会也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不良信息的打击和管理,保障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青少年也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例如体育锻炼不足、饮食不良、熬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因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青少年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并正确引导他们的饮食习惯。同时,也要限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

总之,青少年健康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