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1.下列属于生命系统同一结构层次的是()A.①和② B.③和⑤ C.④和⑤ D.①和④【答案】B【解析】解:①苹果果实为器官;②消化系统为系统;③鹰为个体;④为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故选:B。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下列哪项不属于原核生物的特征()A.细胞中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及具膜细胞器

B.大多有细胞壁,但与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C.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类型

D.可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答案】D【解析】解:A、原核细胞中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细胞器,A正确;

B、原核细胞大多有细胞壁,但与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B正确;

C、原核生物包括自养(如蓝细菌、硝化细菌)和异养(如腐生细菌等)两种类型,C正确;

D、无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D错误。

故选:D。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

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B.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C.人体内缺乏Na+会使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某些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解:A、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A正确;

B、作物秸秆充分燃烧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晒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和无机盐,B错误;

C、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故人体内缺乏Na+会使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C正确;

D、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如人体内环境中的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D正确。

故选:B。

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镁离子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考生识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细胞中可进行下图所示的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

B.丙是二肽,人体细胞中的二肽理论上最多有441种

C.生成的水中的H来自甲的羧基和乙的氨基

D.双缩脲试剂可用于检测甲、乙、丙的存在【答案】D【解析】解:A、该反应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在核糖体完成,A正确;

B、组成人体细胞的氨基酸有21种,两个氨基酸连接成二肽的种类有21×21=441种,B正确;

C、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水的2个氢原子分别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1个氧原子来自一个氨基酸的羧基,C正确;

D、甲、乙为氨基酸,丙为二肽,双缩脲试剂不可用于检测氨基酸和二肽,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二肽的过程,需要学生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5.玉米胚芽中脂肪的含量可达17%~45%,故可从玉米种子中提炼玉米油;玉米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种子吸水萌发时会产生水解酶促进淀粉的水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和淀粉均是玉米种子中的贮能物质

B.玉米种子中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

C.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含有C、H、O、N

D.淀粉水解后产生的单体是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解:A、分析题意可知:玉米含有脂肪和淀粉,脂肪和淀粉都是储能物质,A正确;

B、植物细胞内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B正确;

C、淀粉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含有C、H、O、N,C正确;

D、淀粉水解后产生的单体是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D。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

能储藏脂类脂

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磷

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2、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题考查了糖和脂肪的功能、糖的组成等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流动性,该特点是细胞运动、生长和分裂的基础

B.糖被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

C.液泡内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和色素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的体积较大【答案】A【解析】解: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糖被是由蛋白质和糖类构成的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B正确;

C、液泡内有细胞液,其内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和色素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的体积较大,D正确。

故选:A。

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保持坚挺。

3、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本题考查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在细胞内分布较广,有利于酶的附着及物质运输

B.有核糖体附着的粗面内质网可进行肽链的加工与折叠

C.与内质网膜成分和结构最相似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答案】C【解析】解:A、内质网大约占细胞膜系统的50%左右,增大了内膜的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和反应的进行,A正确;

B、有的核糖体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肽链合成后,在对应的部位加工成蛋白质,B正确;

C、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C错误;

D、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分为:滑面内质网(脂质、糖类)和粗面内质网(分泌蛋白)。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磷脂培养变形虫甲,将变形虫甲被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未被标记的去核变形虫乙中,在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变形虫乙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核膜均具有放射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变形虫的运动和分裂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B.该实验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或15N进行标记

C.该实验说明了亲代核膜可参与子代核膜的重建

D.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答案】B【解析】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核膜中的磷脂不含S,且该实验所用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而15N不具有放射性,B错误;

C、实验结果显示,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说明亲代核膜可参与子代核膜的重建,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但该实验不能证明,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文:将变形虫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磷脂介质中,随后将已经标记的核取出,移植到正常的去核变形虫中培养,观察到有丝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标记,说明亲代细胞核膜解体后的碎片参加了子代细胞核膜的重建。

本题结合细胞核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结构和功能,识记有丝分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如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原生质体的大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B.b~c段,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

C.c~d段,液泡的紫色逐渐变浅 D.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C【解析】解:A、a~b段,原生质体的大小相对值降低,说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

B、b~c段,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细胞大小不变,B错误;

C、c~d段,细胞正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变低,液泡的紫色逐渐变浅,C正确;

D、d~e段,细胞不再变大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C。

1、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又复原的现象。

2、图中a~b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减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c段细胞大小相对值不变,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d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e段,细胞的相对值不再变化,但大于细胞初始状态,由于细胞壁的存在,无法判断此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知识,考生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和过程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为细胞膜转运Na+、K+以及某种溶质分子M的示意图,该溶质分子可利用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势能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①~③为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既是转运K+的载体蛋白,又具有ATP水解酶的作用

B.①转运Na+时会发生磷酸化,但其空间结构不会改变

C.M通过②运入细胞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

D.②既能转运Na+,又能转运M,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A【解析】解:A、转运K+和Na+需要ATP水解供能,故其既是转运K+和Na+的载体蛋白,又具有ATP水解酶的作用,A正确;

B、转运蛋白中的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①转运Na+时会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B错误;

C、M通过②运入细胞虽未直接消耗ATP,但是需要Na+顺浓度梯度转运的势能来驱动,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②能转运Na+和M,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仍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A。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为研究Cu2+和Cl-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实验步骤实验处理甲组乙组丙组1加入等量CuSO4溶液加入等量NaCl溶液加入等量蒸馏水2加入适量缓冲液3加入相同体积的胃蛋白酶溶液4加入等量蛋白块5保温一段时间A.缓冲液的pH应控制在1.5左右,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B.该实验还需要增加丁组(步骤1中加入等量Na2SO4溶液,其他不变)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可通过观察蛋白块的大小来反映胃蛋白酶的活性

D.该实验也可在依次加入缓冲液、胃蛋白酶溶液、蛋白块后再加入CuSO4或NaCl溶液【答案】D【解析】解:A、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最适温度在37℃左右,本实验的pH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缓冲液的pH应控制在1.5左右,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A正确;

B、该实验应增加丁组,即加入等量Na2SO4溶液以排除SO42-、Na+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

C、可通过观察蛋白块的大小来反映胃蛋白酶的活性,如果蛋白块变小的更多,胃蛋白酶活性更强,C正确;

D、应先在胃蛋白酶里加入CuSO4或NaCl溶液,使Cu2+和Cl-对胃蛋白酶活性造成影响,然后再加入蛋白块,D错误。

故选:D。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研究Cu2+和Cl-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离子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温度、pH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如图为物质甲、乙相互转化的反应过程,α、β、γ所示位置的磷酸基团分别记为Pα、Pβ、P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甲→乙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细胞中其他放能反应的发生

C.甲的Pβ、Pγ被水解掉后,剩余物质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乙→甲的过程【答案】B【解析】解:A、甲代表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甲→乙过程表示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该反应通常伴随着细胞中其他吸能反应的发生,B错误;

C、甲的Pβ、Pγ被水解掉后,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乙→甲过程(ATP合成),D正确;

故选:B。

细胞内的主要能源是糖类,直接能源是ATP,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特殊的化学键),其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3.细胞呼吸的原理常常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包扎伤口时要选透气的敷料,目的是能够让皮肤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锻炼身体时选择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乳酸积累导致肌肉酸痛

C.酿酒时通常先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闭酿酒

D.保存粮食可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答案】A【解析】解:A、包扎伤口时要选透气的敷料,目的是为了给创口处提供有氧环境,让厌氧菌(如破伤风芽孢杆菌)不能在皮肤伤口处大量繁殖,有利于伤口的愈合,A错误;

B、锻炼身体时选择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积累导致肌肉酸痛,B正确;

C、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须供给一定的氧气,故酿酒时通常先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闭酿酒,C正确;

D、保存粮食可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减弱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A。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防止因剧烈运动导致供氧的不足,使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14.经过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光合作用的过程逐渐被揭示,表中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选项科学家实验过程及结果结论A希尔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在光照下可释放氧气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B鲁宾和卡门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都是18O2

第二组:给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都是O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都来自水C阿尔农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这一过程总与水的光解相伴随叶绿体进行水的光解的同时有ATP的生成D卡尔文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14C的去向探明了CO2中的C转化为有机物中C的转移过程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解:A、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得出的结论是: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A正确;

B、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结果中第一组释放的是O2,第二组释放的是18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B错误;

C、阿尔农的实验发现,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这一过程总与水的光解相伴随,证明了叶绿体进行水的光解的同时有ATP的生成,C正确;

D、卡尔文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14C的去向,探明了CO2中的C转化为有机物中C的转移过程CO2→C3→(CH2O),D正确。

故选:B。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时间国家科学家(实验)结论或发现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是绿叶,且在光照下。1845年德国梅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1864年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

组向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

C18O2,释放的是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CO2→C3→

(CH2O).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对光合作用过程产生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速率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B.CO2浓度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速率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C.光照突然停止,叶绿体中的C3含量降低、C5含量升高

D.CO2浓度骤降,叶绿体中ATP、NADPH含量均升高【答案】C【解析】解:A、光是光反应阶段的条件,因此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速率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A正确;

B、二氧化碳直接参与暗反应,因此CO2浓度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速率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C、光照突然停止,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过程受阻,短时间内不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则C5含量降低、C3含量升高,C错误;

D、CO2浓度骤降,暗反应受阻,则消耗ATP、NADPH减少,由于短时间内光反应仍进行,因此ATP、NADPH含量均升高,D正确。

故选:C。

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合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16.细胞分裂间期可依次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G1期和G2期主要进行蛋白质合成,为下一时期做准备。抑素是细胞释放的一种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伤口愈合后,抑素释放量增加。由此可推断()A.G1期合成构成纺锤丝的蛋白质,G2期合成DNA合成有关的酶

B.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进行,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C.在伤口愈合后,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

D.细胞释放抑素太少可能会导致皮肤的伤口迟迟不能愈合【答案】C【解析】解:A、根据S期进行DNA复制可推知,DNA合成有关酶的合成应发生在S期之前的

G1期,G2期则合成构成纺锤丝的蛋白质,A错误;

B、抑素抑制的是G2的活动,而微管蛋白的合成发生在G2期,所以抑素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细胞周期延长,B错误;

C、伤口愈合后,抑素释放量增加,抑制细胞分裂,所以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减少,C正确;

D、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有利于伤口愈合,D错误。

故选:C。

细胞分裂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又包括G1期、S期、G2期,其中G2期主要合成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主要是微管蛋白),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本题考查了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7.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其实际流动方向相反

B.由10倍物镜换成40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装片面积缩小了16倍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如叶绿体、核糖体等

D.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某个细胞,可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答案】B【解析】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因此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其实际流动方向相同,A错误;

B、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因此由10倍物镜换成40倍物镜后,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和宽度又放大了4倍,因此观察到的装片面积缩小了16倍,B正确;

C、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C错误;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持续观察到其分裂的全过程,D错误。

故选:B。

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质流动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8.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图中①囊泡为②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③代表纺锤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①来源于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内含糖类物质

B.图中③由中心体发出,可牵引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图乙显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之一

D.图丙标志着一个细胞周期的结束,两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般相同【答案】B【解析】解:A、图甲中的①为囊泡,来源于细胞中的高尔基体,集中于赤道板位置,内含糖类物质如纤维素,为细胞壁的形成提供原料,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纺锤丝直接由细胞两极发出,B错误;

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之一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则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一分为二,C正确;

D、图丙产生两个子细胞,标志着一个细胞周期的结束,同一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则核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D正确。

故选:B。

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据图可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丙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真核细胞凋亡的过程具体为:①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②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到细胞质基质中,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为小片段;③细胞膜形成小泡,最终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迅速被周围吞噬细胞吞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有利于与周围细胞脱离

B.真核细胞分裂与凋亡过程中都会出现核膜、核仁解体现象

C.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解: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有利于与周围细胞脱离,A正确;

B、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核膜、核仁解体现象,但无丝分裂中不会出现,B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20.如图Ⅰ、Ⅱ为人体内某些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其中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过程代表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成体干细胞比血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高

C.Ⅱ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质染色加深

D.图中的细胞从左向右细胞全能性依次升高【答案】A【解析】解:A、Ⅰ过程代表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

B、成体干细胞比血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B错误;

C、Ⅱ过程代表细胞衰老,在细胞衰者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染色加深,C错误;

D、浆细胞、肝细胞、血细胞和细胞1的全能性很低,成体干细胞的全能性高于四者,D错误;

故选:A。

细胞分化是指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的全能性越强。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21.如图中a、b、d、e代表小分子,A、B、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彻底水解的产物各有四种

B.“?”表示N,人体细胞中组成B分子的b有21种

C.d为性激素,与胆固醇、磷脂均属于固醇类物质

D.E代表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答案】B【解析】解:A、A是病毒的主要成分,且由C、H、O、N、P组成,可知A表示核酸,包含RNA和DNA两种,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5种碱基,磷酸及核糖和脱氧核糖,一共8种产物,A错误;

B、?表示N元素,b表示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B正确;

C、d为性激素,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错误;

D、E代表由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e表示葡萄糖,E表示多糖;e表示性激素;a表示核苷酸,A表示核酸,?表示N元素,b表示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有机物,识记各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组成单位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动物细胞自噬的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自噬的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线粒体、自噬体

B.溶酶体中含有多种催化细胞中有机物水解的酶

C.溶酶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利于细胞中的物质更新

D.溶酶体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答案】A【解析】解:A、发生自噬的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自噬体和细胞核,A错误;

B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催化细胞中有机物水解的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D正确;

C、溶酶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可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有利于细胞中的物质更新,C正确。

故选:A。

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作用及细胞自噬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如图为与酶相关的两种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反映出酶可为反应提供活化能以促进反应进行

B.若将图甲中酶更换为无机催化剂,则曲线峰值大于b

C.若图乙中X轴为pH,Y轴为酶促反应速率,其他条件不变,则对应的曲线为abc

D.若图乙中X轴为底物浓度,Y轴为酶促反应速率,其他条件不变,则对应的曲线为abd【答案】A【解析】解:A、图甲可反映出酶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不是为反应提供活化能,加热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A错误;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无机催化剂的曲线峰值大于b,B正确;

C、若图乙中X轴为pH,Y轴为酶促反应速率,随pH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则对应的曲线为abc,C正确;

D、若图乙X轴为底物浓度,Y轴为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升高后稳定,则对应的曲线为abd,D正确。

故选:A。

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本题考查酶的作用机理和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如图为测定樱桃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测定呼吸速率时,可再设置一组对照,即将樱桃换成等量煮熟的樱桃

B.若利用该装置判断呼吸类型,需再设置一组装置,将NaOH溶液换成清水

C.将樱桃换为绿色植物,光照条件下可用该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D.将樱桃进行消毒处理,可排除樱桃表面微生物的呼吸对实验的干扰【答案】C【解析】解:A、测定呼吸速率时,可再设置一组对照,将樱桃换成等量煮熟的樱桃,校正因物理因素导致的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A正确;

B、若利用该装置判断呼吸类型,需再设置一组装置,将NaOH溶液换成清水,可探究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的体积差,判断呼吸的类型,B正确;

C、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时,将樱桃换为绿色植物后,还需要将试管中的NaOH溶液换成CO2缓冲液,C错误;

D、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鲜樱桃消毒的目的是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由图可知,樱桃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但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所以气体总量减少,液体向左移动,移动的数值就是有氧呼吸的耗氧量;一段时间后,瓶中氧气消耗完毕,樱桃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气体,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所以气体总量不变,液滴不移动。

本题考查呼吸类型的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科研人员以牡丹花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花瓣寿命的影响(CK为室温25℃对照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因此其正常率可反映细胞衰老程度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牡丹花的品种、剪取枝条的长度等

C.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牡丹花的保存

D.低温处理可延长花瓣寿命,原因可能是减缓了自由基对花瓣细胞内某些分子的攻击【答案】C【解析】解:A、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由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因此其正常率可反映细胞的衰老程度,A正确;

B、实验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牡丹花的品种、剪取枝条的长度等,B正确;

C、由图可知,4℃花瓣细胞核正常率比2℃高,说明并不是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牡丹花的保存,C错误;

D、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成分攻击造成的,结合图示实验结果可知,低温处理可能通过减缓自由基对花瓣细胞内分子的攻击来延长花瓣寿命,D正确。

故选:C。

细胞衰老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人体是由细胞组织起来的,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在运动中不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损伤,造成功能退行性下降而老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图1是某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细胞中的某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为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其具有[______]结构。

(2)图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______],具有生物膜的结构有[______]。

(3)图2为图1中[______]的______(填“内”或“外”)膜,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______。【答案】植物

bdh

g

abcefh

e

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解析】解:(1)由图可知,图1具有d细胞壁、h叶绿体、b液泡,因此是植物细胞;

(2)由图可知,g核糖体为无膜结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双层膜的结构为h叶绿体、e线粒体、f核膜,具有单层膜的结构为a细胞膜、b液泡、c内质网,所以具有生物膜的结构为a、b、c、e、f、h;

(3)由图可知,图2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e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故答案为:

(1)植物bdh

(2)gabcefh

(3)e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分析图1:a是细胞膜,b是液泡,c是内质网,d是细胞壁,e是线粒体,f是细胞核,g是核糖体,h是叶绿体。图2的膜结构上发生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即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膜表示线粒体的内膜。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时只受渗透压梯度的影响,该过程在细胞膜上随时随地进行着,以维持细胞对水的基础转运量。

资料2:水通道蛋白的存在可以使膜对水的渗透性显著增加。水通道蛋白通常有三个特点:①大小限制,该蛋白通道最窄处的直径只能让水分子以单列纵队通过;②静电排斥,该蛋白通道处的阳离子对带正电荷的分子有静电排斥;③水分子通过氢键与通道蛋白结合,降低了跨膜的能量障碍。存在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可快速、大量转运水,且水通道蛋白有不同水平的调节能力,保证了机体在细胞内和细胞间对水分需求的调节。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______两种,其中______所占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越旺盛。

(2)转运蛋白可分为通道蛋白和______两种类型,其中通道蛋白只允许______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根据水通道蛋白的特点可知,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转运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这与资料2中水通道蛋白的特点______(填“①”“②”或“③”)有关。

(3)水通道蛋白在不同细胞膜上的含量有所不同,如植物根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含量要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叶肉细胞膜。

(4)水通过自由扩散和水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这两种方式可以互相补充,既保证了细胞内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又满足了特殊情况下细胞对______。【答案】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

载体蛋白

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

不需要

高于

大量水分子的需求【解析】解析:(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代谢越旺盛。

(2)转运蛋白可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转运是不需要消耗ATP的,这与水通道蛋白的特点③有关。

(3)植物主要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运至植物体各处,因此根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含量要高于叶肉细胞膜。

(4)水通过自由扩散和水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其意义在于这两种方式互相补充,既保证了细胞内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又满足了特殊情况下细胞对大量水分子的需求。

故答案为:

(1)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

(2)载体蛋白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不需要③

(3)高于

(4)大量水分子的需求

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分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8.科研人员发现塔宾曲霉菌可通过分泌塑料降解酶来降解塑料,不同酸碱度、温度条件下塑料降解酶的活性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塔宾曲霉菌中参与塑料降解酶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该菌通过______的方式将塑料降解酶分泌出细胞,此过程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

(2)塑料降解酶可降解塑料但不能降解纤维素,体现了酶具有______性,此外酶通常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

(3)本实验中塑料降解酶的相对活性可通过测定______获得。本实验结果显示,塔宾曲霉菌在______条件下降解塑料的速度最快。【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胞吐

消耗

专一

高效性

作用条件温和

单位时间内塑料的降解量(或塑料的降解速率)

pH=5、温度37℃【解析】解析:(1)塔宾曲霉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塑料降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细胞内参与塑料降解酶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塔宾曲霉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塑料降解酶分泌出细胞,该过程消耗ATP。

(2)塑料降解酶可降解塑料但不能降解纤维素,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此外酶通常还具有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3)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因此本实验中塑料降解酶的相对活性可通过测定塑料降解酶作用下塑料的降解速率(单位时间内塑料的降解量)获得。由图1、图2可知,在pH=5、37℃条件下塔宾曲霉菌降解塑料的速度较快。

故答案为: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胞吐消耗

(2)专一

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3)单位时间内塑料的降解量(或塑料的降解速率)pH=5、温度37℃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酶发生不可逆转地失去活性。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特性和物质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9.在长江流域稻作区的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不仅能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冬作马铃薯一般于12月播种,第二年2~3月进入营养生长初期,该时期恰逢持续阴雨天气多发期。为培育弱光适应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科研人员将A、B两个马铃薯品种置于20℃、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后测定其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品种光照强度(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呼吸速率(μmol•m-2•s-1)叶绿体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mm-2)A35015.361.9920.2558.46539.42506.191.5419.5643.05207.47B35015.212.1718.7338.96477.19508.8.0.9217.9532.06435.68(1)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时,为防止其被破坏,可加入______。由表可知,A、B品种在弱光照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为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______有关。弱光照条件下,两种马铃薯叶片的气孔密度均有所下降,该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

(2)由表可知,对弱光照条件适应性较好的是______品种。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其原因是______,导致其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且______,最终导致其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

(3)如图为不同光照强度(左侧为350μmol•m-2•s-1,右侧为50μmol•m-2•s-1)下生长的B品种马铃薯植株,光照强度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