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听觉1声学物理基础波与声波
媒质质点的机械振动由远及近的传播称为声振动的传播或成为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适当频率和强弱的声波传入人耳,人们就感觉到了声音。弹性媒质的存在是声波传播的必要条件。弹性介质:空气水流体固体2图示:声波为纵波3复合音是由频率不同、振幅不同和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叠加形成的,它也是—种周期性的振动波。
5声音的强度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称声强。日常生活中能听到的声音其强度范围很大,最大和最小之间可达1012倍。用声强的物理学单位表示声音强弱很不方便。当人耳听到两个强度不同的声音时,感觉的大小大致上与两个声强比值的对数成比例。因此,用对数尺度来表示声音强度的等级,其单位为贝尔(B)或分贝(dB)。
6声强和声强级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面积S的平均声能量成为平均声能量流或称为平均声功率。单位是瓦。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声能量流称为平均声能量流密度或声强。单位瓦/米2用对数标度来度量声强,称为声强级。单位分贝(dB)在声学中用1×10-12watt/m2作为参考声强(I0)。
7在听觉医学研究中多采用声压或声压级表示声音的强度。声压是指声波传播时介质中心的压强与无声波传播时的压强之差。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SPL)是指某声压P与参考声压P0比值的对数。其单位亦为B或dB。SPL(dB)=10log(P2/P02)=10log(P/P0)2=20log(P/P0)
声压级的参考声压规定为2×10-5Pa(20µPa)。在1~4kHz内,这个声压强度接近正常人的听阈。声压和声压级9理想流体媒质的三个基本方程假定:媒质为理想流体,即媒质中不存在粘滞性,声波在这种理想媒质中传播没有能量的耗损。没有声扰动时,媒质在宏观上是静止的,即初速度为零。同时媒质是均匀的。声波传播时,媒质中稠密和稀疏的过程是绝热的。媒质中传播的是小振幅声波,各声学参量都是一级微量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物态方程10运动方程F1=(P0+p)SF2=(P0+p+dp)Sxx+dxP0+pP0+p+dpF1F2推导过程11物态方程(1)(2)(3)(4)13小振幅波的一维波动方程物态方程14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声音一般是通过空气传导进入内耳,这是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另一种次要的途径是通过颅骨传导。
15耳是感觉位觉和听觉的器官。由外耳、内耳和中耳三部分组成。17外耳、中耳、内耳生理
我们把耳分为3个部分外耳起集音作用;中耳起传音作用,将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内耳具有感音功能。从外耳集声、中耳传声至耳蜗基底膜振动及毛细胞纤毛弯曲为物理过程或称声学过程。毛细胞受刺激后引起细胞生物电变化、化学递质释放,神经冲动传至各级听觉中枢,经过多层次的信息处理,最后在大脑皮层引起听觉,可统称为生理过程。
18外耳生理
耳廓:可以帮助收集外来的声波,人的耳廓较小,其集音功能不如其他动物,但对声源方向的判定有一定作用。
外耳道:
为一盲管,有共振功能,根据物理现象,当波长为其长度的四倍时能发生最好的共鸣。外耳道平均长度为2.5cm,则发生最好共鸣的波长应为10cm,根据实验结果,波长10cm时的频率为3000~4000Hz,使外耳道共振效应得到的增益约为10dB。有人认为噪声性耳聋损害的频率在4000Hz上下,是与外耳道的共鸣作用有关。此外,外耳能保护耳的深部结构免受外伤。19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中耳肌肉、韧带和咽鼓管等结构。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将外耳道内空气中的声能传递到耳蜗的淋巴液。这种由气体到液体的声能转换是通过鼓膜与听骨链的振动来偶联的。
21中耳生理声波从空气中传入内耳淋巴液,仅有约0.1%的声能传入,其余99.9%的声能由于空气和水介质密度不同而被反射。相当丧失约30dB。因此,必须有一种特殊的传声变压装置,方能使声波有效地传入内耳淋巴液内。中耳的解剖结构就是这样一种传声的变压装置。1、鼓膜本身面积为85mm2,其有效面积为55mm2,而镫骨底板面积则为3.2mm2,故鼓膜的有效振动面积为镫骨底板面积的17倍。由此,声波从鼓膜传到镫骨底板时,其声压将被提高17倍。2、锤骨柄长度比砧骨长突长1.3倍,听骨链的杠杆作用也随之可使振动力加强约1.3倍。
因此。声波经过鼓膜、听骨链到达底板时其声压将提高1.3×17=22.1倍,相当于声强级27dB。22-3、前庭窗与蜗窗不在一平面,在鼓膜、听骨链正常情况下,声波压缩期的高峰先到达前庭窗,后至蜗窗,蜗窗起缓冲作用,此为位相差,位相差可减少声波同时到达两窗的抵消作用,使内淋巴液发生波动,引起螺旋器上基底膜的振动,刺激毛细胞而感音。如鼓膜大穿孔,声波到达两窗的时间与位相基本一致,此抵消作用可使听力损失20dB。
-4、鼓膜张肌收缩可使鼓膜向内拉紧,稍可增加鼓室内压力,镫骨肌收缩可将镫骨向外拉,这两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均可减少声波的振幅,以保护内耳免遭损伤。23内耳生理耳蜗的传音生理当声波经前庭窗进入耳蜗变成液波时,基底膜则随液波上下移动。当其向上移动时,毛细胞顶部的网状层与盖膜则以螺旋板缘为支点进行移动,结果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刀式的运动,毛细胞的纤毛被弯曲,使其底部的神经末稍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
25内耳生理内耳具有感音功能,其感受器是位于耳蜗内的Corti器。Corti器的作用是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毛细胞受到刺激->引起耳蜗内发生各种过渡性的电变化->引起位于毛细胞底部的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导致神经末梢化学递质释放->神经冲动传至各级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引起听觉。
26膜迷路包括膜蜗管(骨耳蜗内)、椭圆囊和球囊(骨前庭内)、膜半规管(骨半规管内)。
膜迷路形状与骨迷路相同,直径为骨半规管的1/4,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壁上,悬浮于外淋巴液中。29毛细胞30当由声音刺激而产生耳蜗隔部上下振动时,盖膜和基底膜分别以骨螺旋板前庭唇和鼓唇为轴上下位移。这样,盖膜和网状层之间产生一种相对的辐射状位移,亦即剪切运动(shearingmotion)。盖膜与网状层之间的剪切运动可引起外毛细胞静纤毛弯曲。而内毛细胞的静纤毛则可随着盖膜与网状层之间的淋巴液的液流而弯曲。毛细胞纤毛的弯曲可引起毛细胞兴奋,从而诱发机械-电的换能过程。
31耳蜗内电位耳蜗的前庭阶和鼓阶中充满着外淋巴液,而蜗管(中阶)内含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在离子组成上差异很大:内淋巴液的K+浓度比外淋巴液高30倍,而外淋巴液的Na+浓度比内淋巴液高10倍。这就造成了静息状态下耳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在耳蜗未受刺激时,如果以鼓阶中的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则可测出蜗管内淋巴的电位为+80mV左右,称为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32毛细胞换能过程正的耳蜗内电位(80mV)和负的毛细胞胞内静息电位(-70~-80mV)共同构成跨过毛细胞顶部膜的电压梯度(160mV),盖膜与网状层之间的运动引起毛细胞静纤毛弯曲,后者通过牵引静纤毛之间的横向连接而使静纤毛离子通道开放,离子(主要是K+离子)顺着电压梯度进入毛细胞,引起毛细胞去极化,后者引起毛细胞释放化学递质而兴奋听神经纤维。
33听神经动作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AP)是声音传入耳蜗,经耳蜗换能和突触传递的终产物。AP作为神经冲动,经听神经纤维向中枢传递信息。AP可以在单根神经纤维内记录(听神经纤维的单位放电),也可在听神经干表面、耳蜗内、耳蜗表面或圆窗附近记录出许多听神经纤维同步排放的电能,称为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1,CAP)。在耳蜗内(鼓阶)或圆窗记录的CAP是研究耳蜗生理功能和病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34人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
听觉神经系统的各级结构对声音刺激都会发生电反应,这些电反应可以用放置在头顶和乳突间皮肤上的两个电极记录出来。在临床上,这种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可以用来诊断听觉系统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这就是电反应测听技术。在电反应测听时,一般采用短声或50ms的短纯音作为刺激声源。从头皮上引导出来的声诱发电反应中的各种成分振幅很小,有的不到lμV。35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之间所记录到的声诱发电位大致有15个成分。根据潜伏期的长短不同,这些成分可以分为3大组:①早期成分:称为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包括6或7个小波,用罗马数字Ⅰ~Ⅶ表示,出现在声音刺激开始后的8ms时间内,按数字次序分别反映听神经、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上丘系核、中脑下丘、内侧膝状体及听辐射的电活动。②中潜伏期成分:包括No、Po、Na、Pa及Nb等波(N为负相波,P为正相波),出现于8~50ms,代表丘脑及听皮质的电活动,其中混杂有声音引起的反射性耳周围肌肉及中耳肌的电话动。③长潜伏期成分:包括P1、N1、P2及N2等波,出现在刺激后50~300ms。该成分在脑的前额叶电位最大,又称皮质慢反应(slow-cortexresponse,SCR)。它并不只对声音起反应,触觉、痛觉、视觉等刺激引起的SCR表现形式大致相似。从时间特性上说,它是多源多极的皮质继发性诱发电位,反映皮质高级中枢的整合活动。
3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因此,Ⅰ、Ⅱ波实际代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Ⅰ~波Ⅴ波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大学音乐基础与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土方承包合同书
- 公对公借款合同担保人
- 公益宣传片电视播出合作合同
- 房屋租赁转让合同
- 房地产营销代理合同
- 外墙翻新施工合同书
- 劳动争议劳务派遣合同签订
- 学校教职工劳动合同
- 病理组织的固定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公开课课件
-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力电子综合课设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图表类附参考答案
- 提高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合格率
- 2023年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基础知识
-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复核后)
-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 抚顺达路旺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4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 纪录片赏析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