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朝阳乡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参考答案:6B7A8C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

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扣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B.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C.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D.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镖师、刺客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复杂化。2.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B.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C.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B.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D.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参考答案:1.C2.D3.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因果倒置。3.试题分析:儒墨两种学说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王朝的灭亡导致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曲解文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里叶分析专题讨论。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来。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作出了贡献。XkB1.com“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说。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其中第二句讲的是微分几何中的两个著名定理,最后一句则是自己人生的写照。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20年前写的一首诗。他抒发了自已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教”,经常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1959年,他从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根据国家需要,开展了与超音速流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及数值计算的研究。他边学边教,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和差分法的新课程,培养出了一批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新生力量,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李家春、郭柏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谷超豪率先解决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比美国著名数学家Schaeffer等人的相应结果早了十几年。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建立和发展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局部解理论,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当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谷超豪说:“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节选自《(走近院士谷超豪》)(l)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大学期间,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从他那里谷超豪不仅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B.在学术研究方面,谷超豪具有的独特、高雅、深入和多变的工作风格受到国际科学界人士的赞誉,他被认为是很有成就和影响的数学家。C.谷超豪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的才能,他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的独到研究使他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骨干。D.谷超豪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将数学应用于导弹研究,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精英。E.本文通过记述了数学家谷超豪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片断,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和悉心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2)文章说谷超豪学术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请简要说明其理由。(6分)(3)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4)结合谷超豪的认识,谈谈“学理”为什么不能“轻文”?(8分)参考答案:(1)答B项3分,C项2分,E项1分(A“从他那里”错,原文是“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D“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错;E“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不准确。)(2)①作为数学家却去阐明物理学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②他从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把数学应用到航天。③他跨领域涉及了空气动力学,解决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每点2分)(3)①他开设数学基础课与许多专门课程。②他把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③他把学生推上自己开拓的新领域。(每点2分)(4)①许多文学作品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②文学和写作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③文学和写作能够增添乐趣,丰富生活,陶冶情操。④具有科学理性的人也需人文感性的滋养(①②每点3分,③④两点答出一点,2分。)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10分)许绍,字嗣宗,本高阳人也,梁末徙于周,因家于安陆。祖弘,父法光,俱为楚州刺史。元皇帝①为安州总管,故绍儿童时得与高祖同学,特相友爱。大业末,为夷陵郡通守。是时盗贼竞起,绍保全郡境,流户自归者数十万口,开仓赈给,甚得人心。及江都弑逆②,绍率郡人大临三日,仍以郡遥属越王侗。王世充篡位,乃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遣使归国,授硖州刺史,封安陆郡公。高祖降敕书曰:“昔在子衿,同游庠序,博士吴琰,其妻姓仇,追想此时,宛然心目,荏苒岁月,遂成累纪。且在安州之日,公家乃莅岳州;渡辽之时,伯裔又同戎旅。安危契阔,累叶同之,其间游处,触事可想。虽卢绾与刘邦同里,吴质共曹丕接席,以今方古,何足称焉!而公追砚席之旧欢,存通家之曩好,明鉴去就之理,洞识成败之机。爰自荆门,驰心绛阙,绥怀士庶,纠合宾僚,逾越江山,远申诚款。览此忠至,弥以慰怀。”及萧铣将董景珍以长沙来降,命绍率兵应之。以破铣功,拜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委以招慰。时萧铣遣其将杨道生围硖州,绍纵兵击破之。铣又遣其将陈普环乘大舰溯江入硖,与开州贼萧阇提规取巴蜀。绍遣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子婿张玄静追至西陵硖,大破之,生擒普环,收其船舰。江南岸有安蜀城,与硖州相对,次东有荆门城,皆险峻,铣并以兵镇守。绍遣智仁及李弘节攻荆门镇,破之。高祖大悦,下制褒美,许以便宜从事。绍与王世充、萧铣疆界连接,绍之士卒为贼所虏者,辄见杀害。绍执敌人,皆资给而遣之,贼感其义,不复侵掠,阖境获安。赵郡王孝恭之击萧铣也,复令绍督兵以图荆州,会卒于军,高祖闻而流涕。贞观中,赠荆州都督。嫡孙力士袭爵,官至洛州长史,卒。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注]①指李渊的父亲李昞,他世袭为唐国公。②指隋炀帝杨广众叛亲离,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等人杀害。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绍率郡人大临三日

临:吊丧哭泣。B.同游庠序

游:出游,游览。C.绥怀士庶

绥:安,安抚。D.与开州贼萧阇提规取巴蜀规:规划,谋划。5.下列句子,都能体现许绍功勋卓著,有功于唐的一组是①故绍儿童时得与高祖同学②开仓赈给,甚得人心③乃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遣使归国④命绍率兵应之⑤绍纵兵击破之

⑥贼感其义,不复侵掠,阖境获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绍本来是高阳人,后迁徙到安陆,小的时候与唐高祖李渊一起读书,关系密切。B.许绍担任夷陵郡通守时,保境有功,深得人心。隋炀帝被害后,他立即改换门庭,归顺了唐高祖。C.唐高祖回忆与许绍同学时的往事,意在表明两人的感情深厚,以使许绍安心为唐效力,且称赞他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D.许绍很有军事才能,指挥军队多次打败萧铣的部属。同时,他为人宽厚仁爱,善待俘虏,感动了敌人。7.把原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时盗贼竞起,绍保全郡境,流户自归者数十万口,开仓赈给,甚得人心。(6分)答:

(2)及萧铣将董景珍以长沙来降,命绍率兵应之。(4分)答:

参考答案:4.B(游,外出求学,求学)5.C(①交待许绍与唐高祖的关系;②是许绍在隋代建立的功勋;④是唐高祖安排给许绍的任务)6.B(许绍并没有立即归顺唐高祖,而是率所部遥尊越王杨侗,一直到王世充篡位,才投奔李渊)7.(1)这时盗贼竞相兴起,许绍保全了夷陵全境,漂泊流浪的百姓自己归附的有几十万人,打开粮仓救济供给,很得民心。(6分。“竞”、“流户”、“赈给”各1分,句意3分)(2)等到萧铣的将领董景珍率领长沙军民前来投降,唐高祖命令许绍率领军队接应他。(“及”“以”各1分,句意2分)5.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恂乃戮之于市

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B.恂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其皆出于此乎12.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①②③

B.①④⑤C.②⑤⑥

D.③④⑥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14.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A(“迫”应解释为接近)。11.B(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推测语气。)12.D(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13.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14.(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4分)(2)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3分)(3)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因此他就会投降。(3分)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景行传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划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改任江西行省照磨【注】,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猾屏迹,良民获安。转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命,理荒田租,民无欺弊。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选自《元史·杨景行传》卷一九二)【注】照磨:官职名,元代以后设置的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奸欺不容,细民赖焉

奸欺:奸邪欺瞒之事B.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

理白:处理清楚C.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

诘治:诘问惩治D.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

致仕:做官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杨景行“有惠政”的一组是①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 ②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③核民田租,除划宿弊 ④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⑤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

⑥理荒田租,民无欺弊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景行在赣州路会昌州任判官时,教民穿井、用陶瓦建屋,使老百姓免于疾病、火灾之害。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B.杨景行在赣州路会昌州任判官时,还注重举办学校,倡导教育事业。当地儒生也因此开始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礼敬。C.杨景行在担任永新州判官时,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瞒之事都无地容身,并处理解决了很久难以决断的数十件冤案,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D.杨景行在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时,除暴安良,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转任为湖州路归安县尹时,严格执行上级命令,整顿荒田田租,百姓无不支持。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2)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

参考答案:8.D(致仕:退休。)9.A(扣住题干中“杨景行”、“有惠政”这两个标准,排除即可。)10.C(“并处理解决了很久难以决断的数十件冤案”这件事不是“在担任永新州判官时”做的,而是“转抚州路宜黄县尹”时所为。)11.⑴于是创办学校,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拿出肥沃的田地来膳养士人,管弦诵诗之声于是盛行起来。(礼,礼敬,动词。师,以……为师,名词意动用法。斥,拿出,动词。遂,于是,连词。)⑵云住想用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于是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最终依照法律惩治了他。(以,用,介词。动,使……动心,打动,使动用法。不听,不为所动。撼,威胁,动词。一,仍,副词。如,依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

分)

(1)内容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参考答案:(1)(内容介绍:)画面中的瓶子里盛着高度到瓶身一半的水。一只乌鸦栖息在瓶口惬意地用吸管喝着水,另一只乌鸦满头大汗地衔来许多石子投进瓶中,很吃惊地对喝水的乌鸦说:“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3分)(2)(寓意:)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固守经验、思维僵化(或做事不知变通、看不惯新生事物)的人。(3分)8..填出横线处的诗句(4分)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老佣人说:“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两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一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

雪。”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

船。”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参考答案:略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你回去用心准备这次广告业务的资料。放心,我定会玉成此事。B.近来,报社稿件不足,请王先生能赐稿一篇,盼复函为荷。C.来此几日,我们几个吃住都在你家.多多叨扰,真是不好意思。D.感谢你多年的关照,在你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薄礼,聊表寸心,不成敬意。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玉成:敬辞,请别人成就某事。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B项,为荷:古代文言书信和现代公文行走的常用语。表示感谢之意。使用正确。C项,叨扰:客套话,意思是受到款待,表示感谢。使用正确,C项,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谦词。使用正确,10.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听闻学校将成立校刊编辑部,我非常渴望加入,并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作为学校文学院的一位学生,我在阅读写作方面造诣深厚,相信自己可以堪当此任,恳请各位老师们批准我的请求。(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参考答案:(1)“宝贵力量”改为“绵薄之力”;(2)“一位”改为“一名”;(3)“造诣深厚”改为“颇为擅长”或“表现突出”;(4)“可以”删去;(5)“各位老师们”改为“各位老师”。【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在审题环节要考虑语境、语体、对象、准确、简洁和感情色彩,一般题干会提供语境、对象、修改要求等信息。对于语言表达得体修改类试题,五处错误中往往会有2~3处涉及到语言使用对象(即敬谦辞)的错误。审读题干信息,这是一封申请信,那么语言表达就要表现的谦虚而自信,不宜过于张狂而目中无人。(1)“宝贵力量”应改为“微薄之力”,此处应该用谦辞;(2)“一位”显得过于严肃正式,此处应改为“一名”较亲近随和;(3)“造诣深厚”应改为“表现优异”,作为一名学生,还谈不上“造诣”,更不要说是“造诣深厚”了;(4)“可以”或“堪”删除一个,因为词义重复;(5)“各位老师们”应该改为“各位老师”,“各位”是指单数,“老师们”是指复数。六、写作(60分,共1题)11.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参考答案:心正人亦正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离娄章句上)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详解】审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个作文题目是多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开放度较大,梳理三句话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立意,这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发挥,本次作文所选三句话,与人生态度相关,这贴近生活,也可引导学生借古思今,探讨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立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讲的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这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