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_第1页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_第2页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_第3页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_第4页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6篇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火灾危急警告讯号。

2、熟悉在旅游时烧烤地点标志。

3、知道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5、享受集体嬉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故事图片《发生山火了》、录音机、音乐磁带、火灾危急警告标志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秋风吹呀吹》幼儿用书,请幼儿描述两副照片的内容,说说自己较喜爱哪个环境?争论:为什么照片中会消失两种不同的情景?

2、请幼儿争论:说说发生山火时,小动物们会受到什么影响?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叙述故事《发生山火了》。

发生山火了

小熊、长颈鹿、小鸟是住在漂亮树林里的动物,那里有葱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美味的水果。一天,当它们在草地上睡觉时,小熊突然闻到烧焦的.气味,于是抓紧叫醒长颈鹿,长颈鹿伸长脖子,观察远处冒出浓烟,觉得不对劲,又叫醒小鸟。小鸟飞到那里,才知道是发生了山火。于是,动物们打算立即离开树林。半路上,它们遇见了一队大象。大象得知发生了山火后,赶忙来到湖边吸水,然后喷水救火。

最终,山火被大象扑灭了,但花草树木都被烧掉了,漂亮树林再也没有食物给动物吃了。于是,动物来到另一个树林,收集花草树木的幼苗,并把幼苗种在漂亮树林里。过了很久,花草树木长大了,漂亮树林恢复了当时的漂亮景象。

3、教师与幼儿共同争论故事的情节:

(1)小动物是怎样发生有山火的?

(2)山火是怎样被扑灭的?

(3)假如你是树林里的小动物,你应当怎样防止山火再发生?

4、教师请幼儿争论: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教师请幼儿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嬉戏。请幼儿排成一行,双手放在前面幼儿腰部。播放音乐,请幼儿随着音乐摇摆队伍,仿照象鼻喷水救火时的动作。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教师常常会组织幼儿排队走路、做嬉戏。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进展水平比拟低,又缺少根本的集体生活规章意识,所以幼儿排队走路、嬉戏时简单走走停停或乱走,经常会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让幼儿懂得排队走的根本方法,是特别必要的。

活动目标:

1、学习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

2、知道走的时候不推挤、不远离集体。

3、初步培育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育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力量和对事物的推断力量。

5、懂得遵守嬉戏规章,感受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小鸭子头饰一个。

2、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

3、幼儿用书第24-26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鸭子的头饰,引导幼儿尝试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和走路的姿势,引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2、叙述故事《小鸭子学走路》,引导幼儿知道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好处。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教师叙述故事。

(2)组织幼儿说一说: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出去玩,小鸭子心情怎么样?刚开头小鸭子都能走出家门吗?为什么走不出去?鸭妈妈是怎样帮忙他们的?我们要学小鸭子怎样走路?

(3)小结:小朋友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靠路的右边走,不推挤,不落伍,不远离集体。

3、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区分图片中做法的正误。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6页《谁做的对》。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谁做的对?为什么?

4、嬉戏《我学小鸭来走路》。

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鸭宝宝。教师带着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并提示幼儿行走时要爱惜同伴,不推挤。

活动延长:

提示家长在带着幼儿外出时要指导幼儿靠路右边行走。人多的时候要学会排队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挤。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情愿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做嬉戏的欢乐。

4、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应当相互帮忙,以及了解相关与人相处的方法。

5、激发幼儿喜爱与他人交往的美妙情感。

活动预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嬉戏导入以嬉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日,我们班请来了很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大方,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教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教师刚刚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切动作)

3、还有很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教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切动作)

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送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教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舞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嬉戏

1、音乐嬉戏:碰一碰

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嬉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嬉戏吧。

3、嬉戏2-3次。

(四)总结活动

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快乐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推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一起玩嬉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谐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由于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奇怪、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供应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幼儿心理进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布满了奇怪心,求知欲望剧烈。准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确定和鼓舞幼儿的奇怪心和探究举止,树立自信念,挖掘幼儿的制造潜能。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4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忙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观赏,能口齿清晰地朗读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育幼儿的想像力、制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预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闻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奇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动听悦耳的音韵呈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方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沉醉在这种美丽的意境中安稳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观赏诗歌,反复倾听——→朗读诗歌,启发设问,集体争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争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读,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读《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教案《语文教案-诗《摇篮》》。

二、反复倾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倾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沟通争论、表演

1.集体朗读并沟通争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答复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答复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争论:你最喜爱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嬉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爱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展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观赏)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船宝宝,

浪花轻轻翻,

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鸟宝宝,

风儿轻轻吹,

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沟通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纳重复的词语、一样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衬托出一种甜蜜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妙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肯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予了孩子们的美妙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教师的胜利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5

综合活动:

?鞭炮劈啪响》

活动目的:

1、学习儿歌并引发对鞭炮的联想。

2、用身体伸展和收获的动作来表现放鞭炮的情景。

活动预备:

1、儿歌:《小鞭炮》

2、红纸(裁成a4纸大小)、剪刀、胶带;对开书写纸、彩色笔;长条皱纹纸(约6x90公分)。

活动过程:

1、师将身体缩小成圆柱壮,并发出鞭炮被点燃的声音,让幼儿猜教师表演的是什么?

2、在对开纸中间画图标,提问: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3、变鞭炮爆了的魔术给幼儿看。学习儿歌《小鞭炮》。

4、嬉戏《放鞭炮》:

(1)、幼儿每人一条皱纹纸,卷起来制作鞭炮。

(2)、师“点燃”“鞭炮”,幼儿马上将鞭炮往天空一抛,如漫天烟花。

反思:在让幼儿想象当你听到了鞭炮声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时,孩子们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很多阅历事情,比方:有的说:他想到了过新年,吃团聚饭,给压岁钱的事情,有的说,他想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元宵节的时候,很欢乐很快乐的事情,有的则说:鞭炮声让他感到很可怕,想到地雷爆炸的声音,有的则说:鞭炮声很喜庆,好象看到有人在结婚,也有的则联想到火……有的孩子还会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燃放鞭炮的过程,特别形象。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l、学习运用泥板造型、刻画等手法表现古淹城的建筑特征。

2、对我国古代建筑感兴趣,愿意用陶艺表现。

1、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参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