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研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1.gif)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研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2.gif)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研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gif)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研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4.gif)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研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3add0e62db063b03c64c89b7cbad5dc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二年二月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院长:丁联社总工程师:高原审定:沈镇静项目负责人:牛五辈参加编制人员:王敏高级工程师王茂斋高级工程师马跃高级工程师张保莲高级工程师马小萍高级工程师侯明通高级工程师于淑珍工程师目录TOC\o"1-1"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12.项目主管单位 13.项目实施单位 14.建设场址 15.编制单位 16.建设项目及规模 17.编制依据 28.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29.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10.工艺技术的可靠性及先进性 311.编制范围 412.结论及其建议 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定位目标 81.镇原县发展概述 82. 环境概况综述 93. 项目建设背景 94. 项目实施意义 105. 项目建设目标 11第三章:建设条件概况 121. 工程建设场地概况 122. 工程水文地质 123. 气象 134. 公用设施 135. 保障措施 14第四章: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 151. 执行标准 152. 垃圾产出量 153.垃圾成份 154.垃圾产出量及成份预测 16第五章:垃圾收集站、点及清运车辆设置 211.遵循的规范及设计原则 212.垃圾收集站、点设置 213.清运车辆设置 22第六章:建设场址及设计填埋库容 241.填埋位置比选及设计库容 242.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概述 253.建设场地工程及水文地质 254.温泉排水渠改道 27第七章:填埋场工程设计 28第一节:设计标准 281.设计标准及原则 28填埋场防渗层方案 28防洪工程 304.渗沥液处理及利用方案选取 32第二节:单项工程设计 331.车辆下沟道路设计 332.防渗工程设计 333.大气降水排除 344.垃圾掩挡坝设计 355.排污、排气工程设计 376.垃圾渗沥液处置及利用 387.防污染防飞溅措施 40第三节:卫生填埋工艺 411.执行标准 412.卫生填埋作业 413.平面作业法 414.斜坡填埋法 415.填埋机械设备选型 436.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再利用 43第四节:环境监测及监测井设置 451.执行标准 452.环境监测项目 453.地面水监测 454.地下水污染监测 455.场区大气监测 466.土壤监测 467.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478.环境监测仪器设置 47第八章:总平面布置 501.平面布置 502.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03.道路及运输 50第九章:公用工程 521.建筑结构 522.给水排水 543.采暖 564.电气 57第十章:人员编制及成本分析 591.人员编制 592.处理成本分析 593.关于垃圾处理收费的建议 61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及组织保障措施 631.项目实施进度 632.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663.项目实施交付后生产管理机构 67第十二章:环境保护 69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692.环境保护措施 693.绿化 71第十三章:消防及节能 72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722.设计中采取的消防措施 723.节能 72第十四章: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73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732.工业卫生 733.安全生产 73第十五章:资金筹措与投资估算 751.资金筹措 752.投资使用计划 753.投资估算 75第十六章:财务评价 881.总成本估算 882.还款资金来源测算 893.税金利润估算 904.财务评价 905.贷款偿还分析 91第十七章:综合效益分析 921.评价方法及依据 922.评价采用的基本参数 923.社会效益评价 924.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93附图:附图—1:《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区域位置图》附图—2:《垃圾收集中转站建设位置图》附图—3:《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5:《垃圾填场排污(气)管道平面布置图》附图—6:《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分区布置图》附图—7:《垃圾填埋场垃圾掩挡坝布置图》附图—8:《垃圾填埋场水、气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项目名称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2.项目主管单位镇原县人民政府3.项目实施单位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4.建设场址罗河湾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5.编制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建设项目及规模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包括下述二个子项工程:□城市垃圾清运及运输车辆设置根据镇原县城区现有人口和垃圾产出量和长远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垃圾清运车辆;建设规模:日清运城市垃圾:45t/d;□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完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库区建设,包括填埋场底部防渗层、垃圾粘土掩挡坝、沼气及渗沥液导出及排除系统;建设规模:日处理城市垃圾:45t/d;7.编制依据□《甘肃省镇原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年);□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的《镇原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及设计合同;□甘肃省庆阳地区(有关项目建议书的批文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8.项目实施组织机构《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涉及城市垃圾清运车辆设置、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二个子项工程。项目实施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按照“统借、统建、统管、统还”的原则,由镇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9.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城市垃圾是都市化的必然产物,镇原县城区产出的垃圾主要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组成。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主要解决县城城区产出的城市垃圾,使城市垃圾达到一次性无害化、减量化之目的,解决了垃圾引起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污染。目前镇原县城区年产出约1.168万吨的城市垃圾,其中生活垃圾:1.098万吨/年、建筑垃圾:1095吨/年、工业垃圾:730万吨/年。目前该县城区已有一座城市垃圾堆放场,采用倾倒堆放的方法,对堆放场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基本已接近设计库容,难以消纳全部城市垃圾。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镇原县依靠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的优势,吸引外来客商,城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近年来,县政府为改善县城城区的环境设施作了大量的工作,实施了“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战略决策,紧紧抓住水、电、路通讯、服务设施等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由于历史上对城区环境卫生设施无害化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如果城市垃圾收集清运以及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滞后于垃圾产出量的快速增长,又将会出现城市生活垃圾到处堆放的可能,造成垃圾围城现象,使城市周边环境恶化。由于近年来县政府财力短缺,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申请国家环保补助资金,加快城市垃圾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10.工艺技术的可靠性及先进性垃圾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的垃圾在限定的区域内铺放散成40~75cm的薄层,压实以减小垃圾的体积,并在每天操作之后用一层厚15~30cm的黄土覆盖、压实。垃圾层和黄土覆盖层共同构成一个单元,具有同样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筑单元构成一个升层,称作卫生填埋。由于卫生填埋技术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均采用此工艺方法。但由于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渗沥液会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沼气要及时疏导和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和产生事故的隐患。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m粘土密压作防渗层,竹编级配碎石导出沼气,其防渗形式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以求达到垃圾在分解期间内防渗层不变形,不渗漏。垃圾填埋工艺作业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和平面作业法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的技术是可行的,工艺是可靠的。填埋场防飞溅污染措施采用了周围50m用4m高的铁丝网围护,使塑料类轻质物质飞扬引起的环境污染。填埋作业面的飞灰与扬尘,采用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进行回灌,达到灭尘之作用,所以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污染。11.编制范围本报告设计文件编制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垃圾收集中转站及垃圾清运车辆设置2)、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4)、投资估算5)、节能及环境保护6)、相关的公用工程及其内容7)、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12.结论及其建议12.1主要技术指标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由二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组成。项目建成后,可消纳城市垃圾1.6425万吨/年;12.1.1垃圾收集中转站及清运车辆设置设置垃圾收集中转站3处,垃圾收集桶30个新增5t密封式垃圾运输车2辆新增5t密封式垃圾压缩运输车2辆12.1.2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方式:卫生填埋垃圾卫生填埋量:45t/dm粘土密压防渗层渗沥液导流:级配石笼疏导填埋气导气:级配石笼导气防洪标准:水利工程Ⅳ等设计填埋场库容:万m3设计运营年限:年主要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486.54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及筹措:申请省环保专项款:170.00万元,占总投资:35%申请银行贷款:146.00万元,占总投资:30%地方政府自筹:170.54万元,占总投资:35%%(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含建设期);银行贷款偿还期:8.63年(含建设期2年);财务评价表见表1-1:(表1-1)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财务主要数据表序号年份项目合计123项目总投资(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静态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铺底流动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自有资金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简要结论本报告从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背景、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生产工艺、经济诸多方面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对镇原县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卫生填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论认为该项目符合我国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地缓解镇原县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垃圾堆放引起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改善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12.4建议1)、镇原县政府应积极作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政策,配合项目实施,使其按期保质保量建成,发挥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作用。2)、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实施办公室,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3)、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工程勘测、设计工作;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的规定,选好施工队伍;5)、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定位目标1.镇原县发展概述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地区西南部,为陕、甘、宁三省的边界地带,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约500km,距陕西省省会西安市约300km。东邻西峰市、西接宁夏省固原、南靠泾川、平凉,北依环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5027′~36016′,东径106044′~107036′。县境东西宽约78km,南北长约91km,总土地面积3500km2。镇原县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生活、活动的遗迹,自古以来各朝代均在该县封署、设署,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目前县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景观,留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8处,如仰韶文化的川口遗址、齐家文化的段家坪遗址、宋代的彭阳古城遗址、齐家文化的高庄遗址等均具有极大历史的研究和观赏价值。镇原县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早在1940年就建立了陕甘宁边区镇原县政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该县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台地中西部,地形构造上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和丘陵沟壑区,县境内水资源丰富,由于县城内工矿企业较少,水源基本上无污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近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镇原县政府通过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果、菜、肉、蛋”四大农畜商品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带动了优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工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工业发展。2000年全县年国民生产总值:4.68亿元,农民纯收入1120.0万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全县总人口50.1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01万人。乡镇企业产值3.46亿元。2. 环境概况综述镇原县城区环境卫生及市容整治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目前城市发展的要求,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及处置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了以前城市垃圾随意堆放带来的县城城区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但由于起步低,投入的建设资金有限,管理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表现为下述的几个方面:□垃圾堆放场距离城区及居民小区距离近,散发臭味污染周边环境,并且已达到堆放库容急需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采用的垃圾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无害化处理之目的,易引起周边环境的污染;□城区内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站、点,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严重的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垃圾清运车辆设置由于历年来欠帐太多,加之车辆严重老化,急需购置新型垃圾运输车辆;3. 项目建设背景镇原县城区作为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底,县城城区人口2.10万,工农业生产总值(GDP)4.68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4050万元人民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不但生活垃圾产量猛增,而且成份越来越复杂。由于镇原县还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环卫设施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还有许多不足,目前高峰时该县城区垃圾产出量约35t/d,采用原始的堆放方式进行处理,对城区的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县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了组织管理措施,但由于原垃圾堆放场建设技术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堆放场底部未作防渗措施,填埋后垃圾产出的沼气未作任何疏导,并且已接近堆放高程,存在着污染和事故隐患。为了完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把县城城区建成一个庆阳南部地区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县城,为此镇原县政府确定加快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发展和强化城市功能。为此本报告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编制的,提请有关部门作为建设投资的决策依据。4. 项目实施意义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实施后,能完全满足镇原县城区内10年垃圾产出量的增长速度,使城市垃圾能达到的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之目的,杜绝城市垃圾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减少堆放场周围人民群众疾病的发生,将从根本上改善镇原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城区。对改善和保护城区周边环境将会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5. 项目建设目标执行标准:《城市垃圾产生源及垃圾排放》CJ/T3033-1996《城市垃圾运转站设计规范》CJJ47-9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527-89对镇原县城区垃圾收集站点合理划分,正确布置收集站点,力求作到覆盖面积广,垃圾清运车辆路线合理;5.2垃圾填埋场执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GB14554-93《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成投产后,产出的城市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方式,设计垃圾填埋库容:万m3,服务年限:年,日消纳城市垃圾:45t/d。第三章:建设条件概况1. 工程建设场地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址拟选定在县城以东罗河湾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距县城中心约4km,东临幕家沟,西靠庙坪,南接茹河,北靠东关砖瓦厂,东西长:650m,南北宽:150m,地形呈簸萁形,绝对高程1411~1415m。2. 工程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拟建场址地势基本上东南高、西北底,比降约为10~15‰,沟底与塬面高差3~6m。裸露的地层以第四系黄土为主,其次为洪积层、重力滑坡层、坡积层。粘性土地层,厚度大、岩性均质。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干容重、抗剪强度等值增大其、、。水文地质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沟中沟床切入含水层以下几米至几十米,排泄方向为茹河,补给以大气降水的形式入渗补给。地下水基本上属型或HCO3-型、型,矿化度为:~,总硬度110~250mg/l(以CaCO3)。工程所在地地表径流为茹河,流经县境长度75km,流域面积768km2,年平均径流量:3/s,年总径流量:亿m3。3. 气象镇原县属温暖带半湿润性大陆气候,具有春暖干旱、夏热间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的典型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和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气温:年平均气温:7.5~9℃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60~65%降雨年平均降水量:450~580mmmm年平均蒸发量:1524~1638mm风冬季平均风速:夏季平均风速:主导风向:西北最大冻土深度:82cm最大积雪厚度:50cm4. 公用设施电气供应拟建工程所在地电力资源供给充足,供电系统同国家大电网联接,已形成较完善的供电系统及设施,发展建设所用电力供均有可靠的保障,完全能满足新建项目运营的用电需要。供水拟建场地下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基本上属型或HCO3-型、型,矿化度为:~,运输道路km,交通设施较为便利,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输任务。5. 保障措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能完全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镇原县周边的省会城市如兰州市、西安市均有省属、部属、市属多家市政工程及环境工程设计资质科研院所;当地建设施工队伍力量强,建设材料市场充足,能够满足建设项目各种材料的需要。在运营期通过工程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掌握垃圾卫生填埋的作业程序,能满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和运营管理的需要。第四章: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1. 执行标准《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T/T3033-1996《甘肃省镇原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年2. 垃圾产出量镇原县城区城市垃圾近年来产出量统计表见表4--1:(表4--1)镇原县城区近年来垃圾产出量统计表序号年份垃圾产出量(万吨/年)比上年度增长(%)备注119975.2%219984.4%319994.1%420002.3%52001683.垃圾成份目前镇原县城区垃圾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组成,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垃圾中的主要成份见表4--2:(表4--2)城市生活垃圾成份主要成份重量百分比(%)低位发热值:600~1200kcal/kg(2508~5024kJ/k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内较发达的城市生活垃圾和传统的生活垃圾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有机物在不断地增加,其有机物和废弃物均占40%以上,但其水份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季有机物成份多但水份含量较高,春、冬季水份含量少,但无机物含量大,垃圾成份见表4--3:(表4--3)垃圾成份含量表(重量百分比)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植物动物灰渣砖石纸布塑料金属玻璃表4--4为近年来垃圾成份分析数据:(表4--4)二○○一年垃圾成份表(重量百份比)种类名称重量(kg)重量百分比(%)有机物类可腐有机物类纸类木、竹、草厨芥布质纤维其余合成纤维塑料无机物玻璃陶器砖石水泥灰土金属其它总重量1004.垃圾产出量及成份预测4.1垃圾产出量预测4.1.12003-2010年垃圾产出量与消纳量平衡表根据1996~2010《甘肃省镇原县县城总体规划》,目前县城区人口总数为:2.30万人,2005年前,人口增长速率为:10‰‰;县城区人口总数为:3.20万人,城市垃圾产出量与消纳量平衡表见表4--5:1)、生活垃圾由于镇原县从1995~2001年,未提供垃圾增长速率的数据,所以预测平衡表的人均生活垃圾增长速率按我国中小城镇统计的数字进行测算,2002年后,人均垃圾产出量平均以3%~4%左右的幅度递增,2005年后城市由原先的主要燃料煤炭向燃气、燃油型过度,所以自2005年以后,生活垃圾的产出量增长幅度减缓,增幅以0.5~0.8个百分点下降,2000年平均日产垃圾32t/d,2005t/d,按平均增幅0.5%下降。随着城市气化率上升,人口数量的增加,预计2010年垃圾平均产出量将达到。2)、建筑垃圾t/d,预测建筑垃圾年平均增长速率为3‰t/dt/d3)、工业垃圾t/dt/d进行估算4)、医疗单位及其它有毒有害垃圾kg/t/dt/d5)、垃圾卫生填埋量根据表4—5《2003-2010年垃圾产出量与消纳量预测平衡表》中数据20t/dt/at/dt/a;根据预测,本设计垃圾消纳量按45/d进行定位。6)、关于医疗垃圾处理的说明由于医疗垃圾按《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5085.1~2-1996、《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3033-1996及《危险废弃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属于特种垃圾,不允许和生活垃圾及其它垃圾混合填埋,所以应对垃圾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处理。4.2垃圾成份预测近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出的垃圾中的有机成份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二○○○年以后,镇原县城区燃料类型已所改变,由过去的燃煤型向燃气型变化,目前城区燃气化率已达到60左右,预计在2010年城市的气化率将达到80%以上。所以在2010年后,产出的生活垃圾成份中有机物还将会大大增加,无机物将会进一步减少。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需求量的增长,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亦越来越多,这些一次性的包装材料大都是难以消解的高
(表4--5)二○○○~二○一○垃圾产出量与预测平衡表年份项目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城区总人口(万人)人均垃圾产出量(kg/人.d)9(%)3.03.02.22.12.0(吨/d)(吨/d)工业垃圾产出量(吨/d)(吨/d)总垃圾产出量(吨/d)预计垃圾卫生填埋量(万吨)59.14分子合成材料,即使采用卫生填埋也难以完全消化分解,在垃圾总产量增长的同时,其体积也不断增大,密度减小,热值将会大大提高,为下步垃圾资源化处理将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表4--6为2010年后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表4--6)2010年垃圾成份预测有机物(%)无机物(%)废弃物(%)塑料(%)金属(%)玻璃(%)30~4030~356~102~~4~6垃圾低位发热值将会提高到:1200kcal/kg。第五章:垃圾收集站、点及清运车辆设置1.遵循的规范及设计原则采用标准及遵循的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3033-1996《城市垃圾运转站设计规范》CJJ47-9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527-89设计原则:1)、满足环境卫生的要求,收集贮存满足日产日清;2)、在满足国家规定的各项卫生指标的条件下,力求降低建设费用;3)、满足垃圾收集站、点服务区内居民清送垃圾方便,收集清运车辆运输线路不对小区环境影响;2.垃圾收集站、点设置2.1垃圾收集站、点设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截止2001年镇原县城区人口已达到2.3万人,人均产出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达到32t/dkm2,由于垃圾收集站点设置数量少,城区居民随处倾倒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城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并且增加了环卫工人的清扫工作量,所以合理的设置垃圾收集站点和合理的分布垃圾收集桶是非常必要的。2.2垃圾收集站点分布新建垃圾中转站布置图见附图—2;m2,服务半径:1000m,具体建设位置待下步设计时详细核实。本设计新设置垃圾收集筒30个,合理分布在城区各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方便城镇居民倾倒垃圾;3.清运车辆设置3.1垃圾清运车辆现状目前镇原县城区垃圾清运方式较为落后,无垃圾运输专用车辆,运输方式较为落后,多年来主要靠雇佣当地农民的农用四轮拖拉机进行垃圾清运,基本上作到了日产日清。垃圾清运方式鉴于上述的垃圾清运方式,在目前城区人口较少,垃圾产量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清运方式勉强可以达到垃圾日产日清,在2005年后城区人口将达到3.5万,目前这种垃圾的清运方式无法满足城市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所以本设计拟在本工程上马后,设置2辆密封式垃圾运输车,2辆压缩式密封垃圾运输车,以满足城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的清运,到2010年后密封式垃圾运输车辆总设置量为10辆。3.2清运车辆设置新增垃圾清运车辆选型见表5--1:(表5--1)垃圾清运车辆选型表序号图号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规格单位数量产地参考生产厂家备注15t台225t台23垃圾收集桶50l个30第六章:建设场址及设计填埋库容1.填埋位置比选及设计库容《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总平面图》见附图—3:拟建镇原县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县城东部,罗河弯行政村东关砖厂正南,场地基本为长方形,地形呈簸箕形,长约650m,宽约150m,总面积:120000m2(160亩),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场址的地形和地质构造,结合工程总体布局,本报告提出二个填埋场位置方案进行比选:1.1填埋位置方案一m(绝对高程),最高填埋高程1144.50m(绝对高程)m3;按200t/d、20t/d计算,填埋场使用年限20.56年。1.2填埋位置方案二以茹河北岸、小鱼塘东侧20mm(绝对高程)m(绝对高程)m3;按2001t/d、200t/d计算,填埋场使用年限18.54年。1.3方案比选方案一新建垃圾清运车辆下沟专用道路长900mmm。方案二新建垃圾清运车辆下沟专用道路长800mmm。m3的填埋库容,使用年限减少约2.04年。方案一可以加大使用年限约2.04年,所以从长远观点考虑,本报告推荐“方案一”作为工程填埋西界。2.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概述根据CJJ17-2001km,交通便利,运距短,处于夏季主导风的下方,附近无人畜居栖点。该沟为天然沟壑,经过人工防渗层处理,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基本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会引起群众不满和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从建设单位提供的1:1000,按每天消解35t垃圾计算,垃圾填埋场设计的服务年限为20.56年。3.建设场地工程及水文地质3.1工程地质3.1.1地层岩性拟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地中西部,地形构造上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和丘陵沟壑区,场内土层岩性单一,结构稍密,稍湿,具有湿陷性,一般自上往下为:m~;湿陷性黄土(Ⅰ):褐黄色—m,承载力:110KPa;湿陷性黄土(Ⅱ):深褐色—m,承载力:140KPa,为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粉质粘土:深褐色,土质均一,厚8m以上,承载力:170KPa;3.1.2裸露地层岩性拟建场地裸露的地层以第四系黄土为主,其次为洪积层、重力滑坡堆积、坡堆积。露出的地层主要为细颗粒粉质黄土粘性土地层,厚度大、岩性均质。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干容重、抗剪强度等值增大其、、。3.2水文地质区域内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裂隙水,其次为第三系碎屑岩裂隙水,按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的分布、富水性、水质等特征在黄土台塬与河谷阶地区相差很大,地下水埋藏深,补给条件差,排泄条件好。含水岩层性一黄土类粘性土为主,富水性弱,下部承压水层很少揭露;分布于区域内各黄土台塬区潜水水位深一般为40~60m,以宽阔塬面中心地段和塬面凹地最浅,局部仅30m;靠近沟深、河谷的塬边地带最深。潜水水力坡降大,一般为50~85%,以台塬之间的斜坡地带和塬边最大。斜坡带与河谷阶地潜水位高差达50~150m,坡降>200‰。地下水基本上属型或HCO3-型、型,矿化度为:~,总硬度110~250mg/l(以CaCO3)。工程所在地地表径流为茹河,有名葫芦河,为泾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从麻子沟圈进入本县,至彭阳寺沟与蒲沟汇合后流入泾河,流域长度,流域面积3196km2,流经该县长度76km3m3。据黄委会1957年调查,1911年8月26日茹河发生大洪水,支流王凤沟最大流量2202m3/s洪水历时达60h。4.温泉排水渠改道目前从110kv变电站处有一排水渠穿过拟定建设场址,在场地形成径流,所以应将这部分废水从西垃圾掩挡坝前引至茹河。排水渠采用砖砌内表面1:2.5水泥砂浆抹面,断面尺寸:宽300×深400,总长度350m。第七章:填埋场工程设计第一节:设计标准1.设计标准及原则1.1采用设计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GB14554-93《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1.2设计原则1)、填埋库容需满足规划场地全部利用的要求;2)、采取综合措施对拟建填埋场底部,填埋场塬边大气降水进行防治;3)、合理利用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降低工程造价;4)、工程总体防洪等级按水利工程四等设计,按50年一遇、60min暴雨设计,100年一遇60min暴雨校核;5)、建、构筑物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填埋场防渗层方案工程场地不良因素防治措施m,基本能达到要求,所以本设计结合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采用人工加大地下水位和垃圾填埋的距离,采用高质量的防渗层,防止垃圾渗沥液对地下水的污染。2.1防渗层比选1)、方案一:粘土防渗底部防渗层:采用分层碾压,厚度不小于2.0m,渗透系数K<×10-7cm/s。防渗斜墙:为了保证整个防渗工程的完整性,防渗斜墙需随垃圾的填埋高度而沿沟边进行施工,下部与沟底防渗层相连,斜墙的厚度随地下水和防渗斜墙不同而变化,但其最小厚度不小于,渗透系数K<×10-7cm/s。底部防渗层:底部黄土密压,压实系数0.95,防渗材料采用500g/m2复合型HDPE两布一膜,上部敷黄土厚500mm密压,压实系数0.95,作为防渗层;边坡防渗层:清理整平边坡、密压,防渗材料采用500g/m2复合型两布一膜,上部敷黄土厚500mm密压,压实系数0.95;□方案比选1)、粘土防渗优点: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沟中粘土修筑,施工方便可行。缺点:土方工程量大,需多年施工,和垃圾填埋作业有一定冲突,施工条件差,易发生拉裂和错位,形成局部渗漏,对拟建工程场地地质特点适应性差。2)、复合HDPE膜防渗层优点:抗压强度高、耐侯性、耐腐蚀性好,具有一定的抗穿刺能力,能保证填埋场在营运和封场后防渗层不渗漏,无故障运行。
缺点:工程造价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卷材粘接必需采用专用粘合剂,专业技术要求高。从镇原县城市垃圾产出量预测的结果来看,日消纳量为35t/d,并且该地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50~580mm,年平均蒸发量:1524~1638mm,所以本报告推荐工程防渗层采用粘土密压作为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材料。防洪工程3.1工程等级划分本工程为城市垃圾填埋场,是一项包括防洪及垃圾堤坝在内的综合工程,垃圾堤坝及防洪工程参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并考虑垃圾填埋场的特殊性质,拟定镇原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茹河防洪堤坝与垃圾掩挡坝为水利工程四等。暴雨强度选取选距镇原县较近的西峰市暴雨强度公式:暴雨重现期:P=50年地面径流时间:t=30min3.3洪水流量3.1.1填埋场大气降水径流按公路科学研究所汇水面积小于10km2的经验公式,该地区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式中:C系数(黄土丘陵地区取~0.37)S相应于设计频率的1小时降雨量(mm)F汇水面积(km2)则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Qz=m3/s3.1.2茹河最大洪峰流量3m3。据黄委会1957年调查,1911年8月26日茹河发生大洪水,支流王凤沟最大流量2202m3/s,50m。3.4拟建工程场地防洪现状拟建工程场地目前已有部分防洪堤坝,长度:618mm,坝底宽:12.0mm,坝坡:1:2;4.渗沥液处理及利用方案选取1)、方案一(渗沥液循环利用)由于建设场址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450~580mm。常年大部分时间处在干燥的气候当中,一般情况下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本设计“方案一”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采用大气循环法处理,在垃圾填埋作业时,用潜水泵将渗滤液抽出喷洒到正在填埋的垃圾层上,一部分被干燥的垃圾吸收,另一部分在垃圾表面蒸发,进行循环处理,并起到灭尘的作用。2)、设置渗沥液处理系统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复杂,投资高、水处理成本高。废水处理工艺不但要满足有机物的降解,而且还要满足脱氮、除磷处理的要求。由于茹河水体符合地面水GB3838-199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类水体标准,垃圾渗沥液处理后出水要达到GB8978-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水质标准,3)、处置及利用方案选取m3/dm3/d,。虽然水中污染物浓度、色高,但由于拟建工程场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常年大部分时间处在干燥的气候当中,一般情况下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本设计选取“方案一”作为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第二节:单项工程设计1.车辆下沟道路设计mm,全长1250m。填埋场沟边连接道路等级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进行设计,路基宽:,路面宽:,混凝土路面厚25cm,比降6.8%。填埋场底部作业运输道路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进行设计,路基宽:,路面宽:,碎石路面厚25cm,比降6.8%设计弯道半径25m,充分考虑了大吨位运输下沟要求,以适应垃圾填埋全天候作业。2.防渗工程设计防渗工程是垃圾填埋场工程的关键及重要的单体工程,防渗层的优劣对整个工程的安全使用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下步施工设计和工程施工时应严把质量关,精心施工。经过对防渗层材料的比选,本报告推荐采用粘土密压后渗透系数K<×10-7cm/s,保证填埋场防渗层在使用和封场后的消纳期间无故障运行。1)、防渗工程范围整个垃圾填埋场全部区域;2)、防渗层施工方案施工前清理沟底及边坡浮土及杂草、树木,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小深度不得小于500mm。对边坡陡立和地形急剧变化地带,清理后边坡坡度不大于1:1,坡角不连续大于200。清理完毕后进行碾压、整平进行找坡,坡向下游的比降不得小于2%,平稳层压实度不小于。粘土防渗层采用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0.92,渗透系数K<×10-7cm/s,方为合格。底部粘土防渗层施工完毕后上部铺设粒径2-5mm碎石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0mm,方可进行排污(气)工程施工。3)、防渗层主要工程量粘土防渗层铺设面积:万m2;碎石保护层铺设面积:万m2;土方工程量:挖方万m3、填方万m3;3.大气降水排除由于拟建工程场地地形复杂,塬边地形支离破碎,大气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基本向茹河方向排放,由于渗滤液的产生量是随着垃圾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进入垃圾填埋作业面的雨量而变化的。就污染的控制而言,一方面是控制垃圾中的水分,使其含水率不超过30%,另一方面就是要将垃圾填埋作业面以外的地表径流水引离,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水体被污染。若垃圾含水率或降雨量超出正常范围,渗滤液产生量可能增大。因此,如何加以控制和引导,使其不致进入地表、地下水体。本设计中采取的措施为:渗滤液导流槽和积液池。大气降水时采用在垃圾填埋场两侧修建排水明渠。排水明渠为砖砌结构,内抹防水砂浆,达到防止雨水的流入。设计在填埋场沟两侧均设置了排水明沟,以收集边坡的雨水,减少垃圾的渗沥液排出。沟边排洪管渠采用砖砌式,总长度:650m。最小断面×,最大断面×,内表面作1:2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抹面,厚20mm,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厚100mm;4.垃圾掩挡坝设计垃圾掩挡坝共分为三处,分别为:东垃圾掩挡坝:mmmm,坝顶宽:,坝坡:1:2。西垃圾掩挡坝:西垃圾掩挡坝北起填埋场塬端,南至茹河拦洪坝,坝底高程:11mmmm,坝顶宽:,坝坡:1:2。茹河防洪坝(兼垃圾掩挡坝)茹河拦洪坝在垃圾填埋场下端,为原有设施,作用为对已填埋垃圾进行掩挡及茹河岸坡洪水堤坝。新修拦洪坝65m,片石混凝土围护迎水面620m,有关具体设计见《防洪工程》;茹河拦洪坝、东垃圾掩挡坝、西垃圾掩挡坝均为粘土均质坝,主要设计参数:坝体级别(水利工程):四级堤坡和岸坡抗滑稳安全系数选取:基本荷载:特殊荷载:岩基抗滑稳安全系数选取:基本荷载:特殊荷载:不利荷载:坝体一侧有垃圾压力,一侧无压;坝体一侧有洪水压力,一侧无压;土壤参数:内摩擦角:ψ=土壤干容重:3土壤湿容重:γ1t/m3土壤饱和容重:γ23土壤浮容重:γ33渗沥液排污干管从西粘土坝下部穿过,送入渗沥液集液池。4.2粘土斜墙m设马道一道,共设2条,宽。在每个马道上设置纵向排水沟,以排除大气降水在坡面形成的径流。为了减少暴雨对坡面的冲刷,在粘土斜墙上设置纵向和岸坡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两端和岸坡排水沟相连,纵向比降1.5%。纵向和岸坡排水沟均采用75#水泥砂浆砌块石进行围护,岸坡排水沟顶宽500mm,底宽400mm,深300mm。纵向排水沟顶宽400mm,底宽300mm,深300mm。为了提高茹河迎水面下游坝体抗降水冲刷的稳定性,对粘土重力坝下游面侧采取浆砌石护面。砌石砂浆标号为75#,砌石护面高度厚200mm,底部厚500mmm。粘土斜墙表面植草皮,以提高抗冲刷能力。5.排污、排气工程设计填埋后的垃圾是一个未加控制的厌氧发酵器,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而产生气体,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如果这些气体进入空气后,就会污染空气,甚至达到一定浓度时有爆炸的危险。垃圾场中的恶臭主要是硫化氢和氨气造成的,当甲烷在空气中浓度达到5~15%时,极易产生爆炸,因此将填埋后的垃圾中产生的气体导出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圾填埋场排污、排气工程主要为排除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和厌氧产生的沼气,该项工程由排污(气)竖管、排污(气)纵横支管、下游砂砾石体四部分组成,位置全部设置于防渗层之上。m,排污干管由砂砾石及卵石构成,断面形式由上至下逐渐加大,本设计上游横断面300mm×500mm,下游断面500mm×800mm。排污(气)支管、竖管承担连接纵横向排污(气)支管和排污干管,将垃圾填埋区域的大气降水、垃圾厌氧发酵分解时产生的渗沥液向下排入排污干管,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向上排入大气。在上游区段排污(气)竖管按30m×30m矩形排列布置。排污支管总长度:,排气(沼气)竖管374m,排污支管断面尺寸:300×500mm,排气支管直径:φ600、φ500;填埋场施工时,所有排污(气)纵横支管均与排污(气)竖管连接形成完整的排污(气)网络,保证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沼气顺利排除和导出。设计中的排污(气)竖管和纵横支管采用竹片笼包裹卵石块的办法制作,要求竹片编织间距不大于150mm,外部采用铅丝绑扎牢靠,填充卵石块粒径在3~7碎石和10~15卵石按1:1比例充分搅拌均匀,方可进行施工。排污(气)竖管直径为φ600mm,排污(气)纵横支管直径φ500mm。除排污干沟需在垃圾填埋前施工完毕外,排污(气)竖管和纵横支管均需随垃圾填埋施工逐渐进行。6.垃圾渗沥液处置及利用6.1渗沥液产生量渗沥液包括:垃圾渗沥液、及大气降水□垃圾渗沥液堆放量按45t/d计算,垃圾分解时产生的渗沥液量:2~3m3/d。□大气降水m2m3m3。m3/d。6.2渗沥液集液池mm,宽:,有效容积:80m3,以缓冲和陈化垃圾渗沥液,降低水中的色度和污染物。6.3垃圾渗沥液处置及利用1)、渗沥液水质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的综合数据,一般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00mg/lBOD5=10000mg/lSS=2000mg/lNH3-N=300mg/l铁=500~550mg/l锌50~55mg/lCr+6~1mg/l铅=2~3mg/lPH=~2)、渗沥液处置本设计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采用大循环法处理,即当渗滤液量达到积液池容积的80%时,用潜水泵将渗滤液抽入到正在填埋的垃圾层上,将渗滤液喷向垃圾表面,一部分被干燥的垃圾吸收,另一部分在垃圾表面蒸发,进行循环处理。7.防污染防飞溅措施7.1防飞溅措施设计在填埋场四周边沿5m处设置了4m高、孔距为40mm的铁丝网,防止塑料袋类、纸类等轻质物质飞溅引起环境污染。m,铁丝网孔距40mm,高度,总长度:400m。7.2作业面扬尘消除作业面扬尘采用渗沥液回灌进行灭尘处理,每日开启垃圾渗沥液水池的潜污式污水泵,进行灭尘处理。第三节:卫生填埋工艺1.执行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2.卫生填埋作业根据拟建工程场地,工艺采用混合填埋法。由下游向上游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斜坡填埋。垃圾填埋时先采用平面作业法,当到达设计高程时,采用斜坡填埋法,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见图5--1,垃圾分仓平面图见附图--4:3.平面作业法垃圾运输车辆在沟底倾倒,进行平面作业。然后利用推土机将垃圾推平,采用压实机械以2%的表面坡度向前推进并压实,压实后的垃圾层为3米。在春、夏、秋三季,每向前推进20米,要及时在垃圾平面上喷药,再覆盖米厚的黄土,并压实,以防蚊、蝇滋生,当填埋完一层垃圾后,再进行第二层,第三层……的垃圾填埋。在垃圾卫生填埋的同时,喷药和导气管的铺设也同时进行,导气管的铺设工艺见《排污、排气工程设计》4.斜坡填埋法将已倾倒在填埋场的垃圾向前推成20%的坡度,并在边沿设20m宽的工作平台。使垃圾清运车辆可在工作平台上调头和倾倒垃圾。每一单元垃圾其立面坡度为300,顶面坡度为10%。并用推土机将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图7--1圾面压实。覆盖黄土,再压实,然后再进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垃圾填埋。5.填埋机械设备选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投入使用后,基本上可以逐步取县城周边的垃圾堆放场,消纳镇原县城区全部垃圾,设计年消纳量为:16425t。卫生填埋场机械设备选型见表7--1:6.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再利用1)、垃圾填埋至设计库容后,封场时应注意地貌的美观,并与两边的地形进行连接,且稍高于两边,以便大气降水从填埋区外排出。2)、封场后应在最终填埋层上覆盖厚黄土,进行密压,其渗透率不大于,再覆盖一层厚的自然黄土,并压实。3)、封场后填埋场顶面坡度要求达到2%以上,侧面坡度为1:5(300),每升高(一层垃圾)设一宽的台阶,升高设宽马道,内设排水沟(排水沟见本节粘土坝设计中粘土斜墙做法)。4)、填完后的场地可用作绿化场地,种花植树,禁止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5)、定期对大气,地下水进行检测,注意防火,防爆。6)、封场三年后,经鉴定确实达到安全期时方可使用。(表7--1)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机械设备选型表序号图号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规格单位数量产地参考生产厂家备注1压实机50T-30T台12推土机150马力台13挖掘机0.8-1M3台14自卸车5T台15药液喷洒车5T台16交通车12座台17称重装置0-50t精度:0.1%套1第四节:环境监测及监测井设置1.执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环境监测项目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监测项目为:地面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场区大气监测土壤监测3.地面水监测垃圾填埋场地表径流为茹河,监测点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表1、表2执行;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99;4.地下水污染监测4.1监测井设置垃圾填埋场共设置三个地下水监测井,分别为:本底井一个、污染扩散井一个、污染监测井一个,监测点见附图—6:4.2采样方法以瞬时采样为主;4.3采样频率本底井在垃圾工程填埋前取样一次,填埋场封场后每年枯、丰、平水期各取样一次;污染扩散井、污染监测井在垃圾填埋前取水样一次,工程启用后每年枯、丰、平水期各取样一次;4.4评价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49-85和地下水本底值;5.场区大气监测5.1采样点设置垃圾填埋场共设置四个大气采样点,分别为:填埋场上风向一个、下风向三个,监测点设置见附图—6:5.2采样方法及频率采样方法及频率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附表C进行;5.3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6.土壤监测6.1采样点设置表层布置点深度为15~30cm。深层布置点深度为2m。6.2采样方法、频率及评价标准采样方法、采样频率及评价标准均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有关规定执行。7.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该项目运行的监控工作应纳入全市环境监测网络工作计划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监控计划的实施,并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在监测前,对垃圾场的本底进行监测,即指垃圾填埋前,对选址背景值的测试,包括地下水、地面水、土壤、大气的本底监测,其数据可代表该地自然本貌,这些数据将与填埋后的监测参数比较,以便观察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是否产生污染。7.1行期间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运行期间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见表7--2:7.2封场后的环境监测□目的封场后的环境监测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项目实施终结后,对各环境要素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为环境管理积累资料,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监测方案封场后的环境监测在项目、布点、频次等方面均与营运期间相同。8.环境监测仪器设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选型见表7--3:(表7--2)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序号监测名称监测方法采集频次监测项目1地下水监测按地下水源流向在垃圾场周围设置4~5个点按平、丰、枯水期每年监测3次PH、CODMn、BOD5、Pb、Hg、NH4symbol151\f"TimesNewRoman"N、NO3symbol151\f"TimesNewRoman"N、NO2symbol151\f"TimesNewRoman"N、Zn、Cd、Cr+6、大肠杆菌等2大气监测根据垃圾场主导风向,在厂区周围设2个监测点每季度一次TSP、H2S、NH3、NOX、CH4、配置CH4报警器,当CH4浓度超过3%立即报警3土壤监测沿场内地表水流向及垃圾倾倒方向设3个监测点每年一次细菌总数、大肠杆菌、Pb、Hg、Zn、总Cr等4地面水监测在垃圾场的上游和下游设点每季度一次PH、CODMn、BOD5、Pb、Hg、NO3-N、Zn、Cd等5垃圾成份监测选取一定量的垃圾进行组份分析,按组成分类、计算、称重。每月一次容重、水分等6垃圾渗滤液监测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标准执行每季度一次。如有其它要求可增加频次PH、CODMn、BOD5、Cl-、色度、Pb、Hg、NO3-N、Zn、Cd等7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标准执行每月一次计算出每日产生量,共有关部门参考8沼气产量及质量监测每月抽查一定数量的导气孔进行沼气产生量的测试半年一次沼气含量(质量)的测试H2S、NH3、CH4(表7--3)环境监测主要仪器设备选型表序号图号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规格单位数量产地参考生产厂家备注1便携式甲烷检测仪XP-316型0-5000PPM台12范围:0-200~2000mg/l台13COD测定仪45600(配DR100)台14BOD测定仪0-35,0-350,0-70,0-700台15高温电炉台16硫化氢检测仪TPA-2010-30PPM台1第八章:总平面布置1.平面布置□根据镇原县规划垃圾填埋场场区地形,合理选取垃圾填埋位置,节约用地。□考虑风向、朝向及卫生要求。□遵守国家和有关部委的各种规范、标准,以保证生产安全。区域位置图见附图—1《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见附图--3《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8--1:(表8--1)填埋场工程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征地面积2填埋场占地面积3设计库容万4道路占地面积5建构筑物占地面积6绿化面积90007设计运营年限年3.道路及运输3.1道路及出入口填埋场区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基宽:,路面宽,长度:360m。下作业面道路采用碎石路面,路基宽7.5m,路面宽;总长度:250m。垃圾填埋场管理站区道路采用混凝土砌块路面,宽、,总长度:60m.m。3.2运输填埋场年运输量16425吨,全部为公路运输,运输量表见表8--2:(表8--2)年运输量表序号货物名称运输量备注1垃圾运入16425t散装汽运2人员运输8760人次客运第九章:公用工程1.建筑结构1.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设计规范:GBJ9-87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J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1.2自然条件参数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冻结深度:年平均降雨量:650mm地震基本烈度:6度1.3地质概况与处理方案根据拟建场址地质情况,对建、构筑物基础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目前地质资料不详尽,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工程场地的具体情况,建议委托勘察部门进行地质详勘,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供下步设计时对地基处理方案调整。1.4主要建、构筑物m2,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见表9—1~9--2:(表9--1)垃圾收集中转站主要建筑物序号建筑物名称结构形式层数1收集间1砖混单层(表9--2)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建筑物序号建筑物名称结构形式层数1地磅房1砖混单层2综合厂房108.231砖混单层3汽车库180.511砖混单层构筑物1座,见表9--3:(表9--3)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建筑物序号构筑物名称构筑物特征数量结构1污水集水池V=100m3L×B×H=10m×3m×1钢筋砼1.5主要建筑物特征及作法地磅房m2,敞棚结构跨度mmm。综合厂房m2,进深,开间。填埋机械车库m2,进深m。1.6主要建筑物结构选型所有建筑物基础为条形基础,预应力空心板下设现浇钢筋砼圈梁板下设圈梁,转角楼梯处设抗震柱。砖MU10,基础垫层,圈梁。1.7水工构筑物结构选型水工构筑物现浇砼强度等级,抗渗标号不小于,壁板厚200mm,顶板厚100mm,底板厚250mm,双层配筋。基础垫层厚100mm,砼强度等级。1.8建筑物室内、外装修及做法建筑物室内墙面均作中级抹灰,刷白色丙烯酸内墙涂料,水泥地面。室外墙面作淡青色水刷石,檐口部位贴面砖;屋面作三毡四油防水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100mm厚,1:10水泥焦渣找坡,作有组织排水。2.给水排水2.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l3—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室内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Jl5—742.2消防消防设计范围:所有建筑物室内消防;室外消防;室内消防:室内火灾同一时间按一次,火灾历时:10min,消防水量:251/s。室外消防:室外火灾同一时间按一次,火灾历时:3h,消防水量:251/s。给水总用水量:5.0m3/hm3/hm3/h生产用水主要为填埋场道路灭尘用水、喷洒药剂溶药水等,为间歇式供水;生活用水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之用,为间歇式供水;在场区西南位置设50-100m深井一座,出水流量10m3/h,由于用水量较小,给水管网采用树枝状,给水管采用铸铁给水管,干管直径DN50。2.4排水m3/h排水水质:CODc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山东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旅游与区域的发展 第1节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Unit 1 Growing up 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下城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保安奖罚合同范例
- 医用耗材寄售合同范例
- 加贸合同范本
- 专利注册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购销合同范例
- 农膜质保期限合同范例
- JCT796-2013 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PPT模板
- 火力发电厂节能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 2003年版劳动合同范本
- 全名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新员工入职通识考试(中软国际)
- 四星级酒店工程样板房装修施工汇报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