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2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2_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2_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2_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二)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派理论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在是1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回顾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欣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分解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要素2.机能主义1890-1930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3.行为主义1913-50年代后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依S-R关系产生)4.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意识的组织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弗洛伊德、阿德勒、动机和无意识现象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6.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年-至今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认知心理学1950年-至今。产生背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皮亚杰、奈瑟尔、西蒙、乔姆斯基人类认知信息加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不了解人如何获取、储存和对信息的加工,就不可能对人的行为有真正充分的理解现在是2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派理论1.完形-顿悟说(苛勒的顿悟说)2.认知目的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现在是3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1.1格式塔学派介绍1.2苛勒生平1.3苛勒的猿猴学习实验1.4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5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应用现在是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1格式塔学派介绍格式塔心理学诞生:20世纪初,德国主要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苛勒(WolfgangKohler)、考夫卡(KurtKoffka

)等。主要贡献:该学派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在对知觉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整体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现在是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MaxWertheimer(1880-1943)WolfgangKohler(1887-1967)KurtKoffka(1886-1941)现在是6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良好图形:

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被组成图形。A现在是7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良好连续性:BC现在是8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2苛勒生平苛勒:WolfgangKohler,美籍德国心理学家,195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越贡献奖,在“20世纪100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排行榜上,排名第50位。现在是9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3苛勒的猿猴学习实验苛勒的实验:1913-1917接棒取物实验: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见图)

现在是10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接棒取物实验:现在是11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苛勒的试验(1913-1917年)叠箱取物实验:在房间中央的天花板上吊一串香蕉,猩猩站在地板上而够不到,房间的四周放了一些箱子。(见图)

现在是12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叠箱取物实验:现在是13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接棒+叠箱现在是1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4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顿悟(insight):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顿悟的产生:一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二是由于大脑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它服从于知觉的组织律。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现在是1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5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应用美国教育家们承认个人有更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应当通过理解问题的结构,而不是对不理解的公式的机械重复进行学习。在学习情境中,受试者构造和“领会”问题情境的方式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能利用过去的经验,确实正确“看清了”情境,他们就会产生顿悟。现在是16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2.1托尔曼的生平2.2托尔曼的基本立场2.3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2.4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2.5

认知-目的说的意义现在是17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1托尔曼的生平托尔曼(EdwardC.Tolman,1886-1959)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和第14届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托尔曼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现在是18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2托尔曼的基本立场托尔曼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符号-完形说,或预期说。注重有机体的整个行动(act)。行为区分为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声、光等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是分子行为,而动物在复杂实验情境中的走迷津,以及儿童上学、打球等活动则是整体行为。现在是19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3

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为了考察有机体学习结果的实质,托尔曼进行了一系列位置学习实验中的一个小白鼠走迷津实验,如右图所示。现在是20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4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托尔曼认为,“指向一定的目的”,是行为的首要特征,有机体的行为总是设法获得某些事物和避免某些事物。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期望,指个体依据已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的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现在是21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4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白鼠在学习方位迷津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托尔曼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其中,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中介变量就是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现在是22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5潜伏学习托尔曼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如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现在是23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6认知-目的说的意义和贡献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入到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中,改变了联结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托尔曼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用实验的方式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批评,并引申出对学习的认知解释,这个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的作用。现在是2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布鲁纳的生平2.认知表征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4.结构教学理论5.发现学习理论6.布鲁纳理论的评价现在是2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布鲁纳的生平布鲁纳(JeromeS.Bruner,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长期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他的贡献是教育心理学中的認知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现在是26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认知表征理论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在这个阶段,儿童要表征事物,必须先作用于事物。随后,能够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3)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这个阶段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以后的年代。)现在是27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3.认知学习理论两个重要的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即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现在是28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学习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

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评价: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现在是29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4.结构教学理论4.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4.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现在是30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4.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掌握学科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现在是31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4.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第一,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有自我奖励的作用。第二,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现在是32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4.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第三,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及个别的差异等。第四,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现在是33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5.发现学习理论5.1发现学习基本思想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它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且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现在是3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5.发现学习理论5.2运用发现法教学模式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5.3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教学围绕一个问题情况情境而不是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第二、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第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现在是3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5.发现学习理论5.4发现学习的作用(1)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能超越这些信息。(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通过发现例子之间的关系而学习一个概念或原则比给予学习者这一概念或原则的分析性的描述更能激发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满足。(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现在是36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6.布鲁纳理论的评价布鲁纳在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学的运动中是极重要的人物,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他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法教学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是37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奥苏伯尔的生平2.学习分类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4.学习的认知同化过程5.接受学习的原则与技术6.渐近分化与综合贯通的原则7.先行组织者现在是38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1.奥苏伯尔的生平DavidP.Ausubel(1918-2008),奥苏伯尔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追随者。现在是39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学习分类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1)从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现在是40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1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在理解接受学习概念时,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经验传递系统的整体特性,以及学生在这种系统中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确定的形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则只需要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进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3)教师向学生呈现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是人类的间接经验,这些教学材料是教师精心挑选、组织的,它们具有基础性、衍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现在是41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2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他认为,“发现学习”理论的中心思想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如果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结构,这种理解就会使他不断地发现知识,独立前进。(2)学生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个别属性。(3)学生不需要在头脑里记住大量的知识,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就自然会使他获得大量的知识。现在是42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2.3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和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是学习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是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内部学习动机),同时其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命题、概念、表象及已有意义的符号等),这样,新旧知识才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性(nonarbitrary),指个人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乎人们理解的逻辑关系;所谓实质性(substantive),指能用同义词或其他等值符号代替而不改变意义或内容。现在是43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非人为性和实质性是奥苏伯尔划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两条标准。3.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现在是4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3.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称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后者称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内因)。(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这样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现在是4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五4.渐近分化与综合贯通的原则4.1渐近分化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是指学生先学习最一般的、包容性最广的知识,然后逐渐分化,直至具体的细节。这条原则主要针对下位学习(subordinatelearning)。下位学习是指新知识是原有概念的一个特例或例证,一般有两种情况:(1)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后,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