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_第1页
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_第2页
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_第3页
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_第4页
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歌《十送红军》音乐特征浅析摘要《十送红军》是由江西民歌《送郎歌》改编而来的革命歌曲。这首歌后来被选作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也是由于它悠扬而凄婉的旋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景交融,更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和查阅《十送红军》的相关资料和视频,对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演唱技巧有了很深的了解,受益很多。本人研究《十送红军》的目的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中,发扬红色文化教育。Abstract"TenSendRedArmy"isarevolutionarysongadaptedfromJiangxifolksong"SendLangSong.ThissongwaslaterselectedasthethemesongoftheTVseries"longMarch",alsobecauseofitsmelodiousandsadmelodyleftadeepimpression,mixedfeelings,moretouching,tear-provoking.Bycollectingandconsultingtherelevantmaterialsandvideosof"TenSendRedArmy",theauthorhasadeepunderstandingofthecreativebackground,musicstyleandsingingskillsofJiangxifolksong"TenSendRedArmy",andhasbenefitedalot.ThepurposeofmystudyistoapplytheknowledgeIhavelearnedtothestudyandtocarryforwardtheredcultureandeducation.目录TOC\o"1-3"\h\u23686摘要 114460Abstract 198291.引言 3218841.1研究背景和意义 39009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63602.创作背景和江西民歌特点 431982.1创作背景 484302.2核心内容 435563.歌曲《十送红军》的艺术特点 479053.1《十送红军》音乐特征 482543.2井冈山红色抗战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 529053.2.1.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561203.2.2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 6302833.2.3叙事性的歌词内容 6178883.2.4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 6292094.歌曲《十送红军》的演唱处理 7191874.1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7236834.2处理好声与字的关系 7300534.3声与情的完美结合 872294.4唱出独特的风格 811955.江西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 9246215.1江西民间音乐的审美 9195105.2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 1055295.3.1继承和发展 10136705.3.2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一些举措 10135216.总结 1225100参考文献 1216407致谢 13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江西传统音乐的四种含义包括了:民间歌曲音乐作品、民间戏曲音乐作品、民间器乐音乐作品、民间舞蹈音乐作品。对于我们来说江西的传统音乐传承了江西几百年以来的音乐成就,江西的传统音乐通过了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繁衍和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邓伟民教授创作出了交响音画《十送红军》。这部作品是以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十送红军》作为创作元素,再加上自己对于江西音乐的理解,并将大量的江西传统民族音乐元素渗透到该作品里给予了这首交响音画新的生命。本文是以《十送红军》为分析材料,从作者在该作品中表现出的独具江西民间音乐色彩、音乐织体、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探求出传统音乐在新时代中的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十送红军》作品中将江西地区的音乐元素、音乐语汇以及音乐织体与现代音乐思维相互结合,并在其中借鉴了江西音乐前辈们的创作风格,运用了现代的音乐写作手法(作品中穿插了大量的江西民间音乐的特质,将这些具有浓郁的江西民间音乐元素给予加工和整理,采用了现代的音乐写作手法和音乐写作思路创作而成,是值得我们进行学习和参考的。江西的民间音乐种类很多,民歌便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按照歌唱环境、方式、功能的不同,有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体裁。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歌词常用二字、五字或七字句。它的曲调特点是用材少,句幅较短,多用一个节奏型。山歌和号子不同,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一种普遍歌曲。根据它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又分为平腔山歌和高腔山歌。山歌的旋律高亢,感情细腻。通常用真假声混合唱。总之,江西名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贴人民生活、主题鲜明、感情朴实。2.创作背景和江西民歌特点2.1创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红色革命歌曲广泛盛行的时代。当时,根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演唱革命歌曲的指示,为了顺利地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尤其是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军歌曲,从而为《十送红军》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张士燮把在井冈山收集到的诸多关于送红军的革命歌曲进行了综合整理,由此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1961年建军节期间,《十送红军》第一次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便一炮走红,传唱大江南北,家喻户晓。2.2核心内容歌词是体现整首歌曲情感内涵与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渠道。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军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依次勾勒出1929年朱毛红军初下井冈山时军民间诸多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比如“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捎书(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等。由此给广大观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整个作品的情感感染力。3.歌曲《十送红军》的艺术特点3.1《十送红军》音乐特征首先,红色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在歌词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这种创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清楚地传达当时井冈山地区军民之间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便于普通民众理解、记忆和传唱。其次,歌曲《十送红军》的叙事性特征非常明显。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军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借助这种具有一定写实意义的叙事表达方式,表现1929年朱毛红军初下井冈山时,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这种叙事性的歌曲创作方式是革命歌曲以及民间歌曲的独特特征,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第三,歌曲《十送红军》也具有明显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借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情感表达意义的具体物象,来表达人们质朴、纯真的情感。第四,在曲调旋律方面,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包括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的旋律样式,由此构成了一个ABABACA的曲式结构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各个段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采用回旋的曲式手法,从而使整首歌曲形成统一化、规整化的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朱正本先生又在各个段落之间融入了一些新的独具特色的音乐要素,既有利于作者多样性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最后,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正如上文所说,20世纪60年代,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军歌曲,从而为《十送红军》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江西省赣州市文联干部许文言考证:革命歌曲《十送红军》采用的是赣南民歌采茶戏《长歌》,又名《送郎调》中的曲式旋律,改了歌词,而且又增加了两个小节的曲调。由此看出,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3.2井冈山红色抗战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3.2.1.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井冈山红色革命歌曲是在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工农兵政府、反围剿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或者是后期创作的来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革命题材等,因此,这些歌曲大都蕴含着浓厚的革命精神,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强化战斗意识、坚定革命信念、团结群众、扩充革命队伍的功能作用。比如《红米饭,南瓜汤》、《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与国民党在井冈山地区进行周旋、斗争的过程中,不是像国民党一样四处搜刮百姓财物、粮食,而是自给自足,亲自种植南瓜和稻米等,由此体现了红军队伍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3.2.2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众所周知,当时井冈山地区的普通民众甚至是整个红军队伍的文化水平都非常低,对歌曲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歌曲不仅是由军队中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而且也有一部分当地群众在战斗中、生活中创作的。因此,当时井冈山地区的红色革命歌曲大都呈现出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歌词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被军民记忆和传唱,而且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思想内涵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振动和情感共鸣。在井冈山经典红色革命歌曲《送郎当红军》中:“我们都是好工农(哆喂),我们出身都贫穷(哆),为了穷人闹革命(哆喂),为了革命当红军(哆),(喂哎一哎喂)为了革命当红军(哆)”。这种简洁易懂的歌词内容,将人们群众的生活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革命动员功能。3.2.3叙事性的歌词内容井冈山革命歌曲中,很多歌词都带来明显的叙事性内容意义,比如红军在井冈山七溪岭战斗中打垮杨池生、杨如轩之后,马上创作出了《七溪岭战斗歌》以及《打垮江西两只“羊”》,其中记载到:“毛委员领兵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等,都是对当时井冈山地区抗战事迹、群众行为的一种描述,因此,当前很多革命歌曲都成为研究特定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3.2.4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一方面,为了鼓励井冈山地区民众对红军队伍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坚定意志,因此,需要采用当地民众耳熟能详的曲式旋律来创作革命歌曲,从而促进人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接受和广泛传唱;另一方面,当时的很多革命歌曲本身就是由当地民众自主创作的,因此,不仅具有浓厚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甚至还包括很多井冈山当地方言。在《十送红军》的歌词里面包括“里格、介支个、啊(哇)、呀”之类的衬词和语气助词,这些都是赣南客家方言,在当地的诸多民歌或者是遗留下来的红色革命歌曲中都有使用。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期创作的以井冈山革命斗争、土地改革为题材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歌曲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既采用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叙事性的歌词内容,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这在后期创作的井冈山革命歌曲《十送红军》中都有体现。因此,积极鼓励当代人传唱井冈山革命歌曲,一方面可以回忆并传承老一辈先烈“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军民鱼水情”的优秀革命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这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歌曲《十送红军》的演唱处理4.1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用真情感动听众是演唱艺术的基本审美标准,而美妙动听的声则令人心驰神往,心之所向。声与情在演唱技巧中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或缺。若采取重声轻情的手段就会虽音和声美,但无法感染和打动听众的心;而若重情轻声,则过于造作,没有技术来支撑起歌曲,就会出现演唱粗糙、缺少美感的现象。声与情对于演唱来讲,犹如一棵树,既要枝干挺拔、枝繁叶茂,还要开出花儿结出果实。专业演唱要求演唱者声音准确到位,其情感的把握和抒发也要具有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例如在演唱《十送红军》时,要用高亢、圆润而且细腻的声音来表达民众对红军殷殷切切、欲语还休的深情以及无限期望与渴望之情。对于从事专业演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声音是根本,情感则是歌曲的灵魂,声与情是山与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撑,绝不是对立或替代的关系。谱例一当演唱者盲目追求情感投入而不看重发声技巧,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就会没有规律和美感,而且随意之感太明显,给人一种松散不规范的感觉,使得所唱的歌曲失去真正的感染力,进而不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最终失去其艺术审美的价值。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除了通过专业训练来提高发声技能之外,还要通过了解音乐背景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住歌曲中的思想内涵。声和情并修,不重彼轻此就能在演唱中达到声情并重,实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4.2处理好声与字的关系曲和歌词是构成一首歌曲的两个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有了旋律,可以根据情景来表达歌者的心声,有了歌词,要选择恰当的旋律来传递歌者的情感。曲与词是能够让一首歌的内涵丰富起来,拓展开去。因此,曲是调,而字是意。字是声乐艺术的基本因素,民歌作为声乐艺术中的一类,需要通过字的内涵来传递某种情感、精神或思想,最终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起到抒发和慰藉人心的作用。因此,音对歌曲有辅助作用,而字显得更加重要。因民歌与特定的民族、历史人文以及地区环境背景灯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歌词中所用的字词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也有特别的发音。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说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禽兽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十送红军》歌词以宋祖英演唱的《十送红军》为例,“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此乐句演唱内容皆为叙事,在演唱中声音要在吐字清晰的基础上,要低沉一些,缓慢一些,在演唱“里格”“介支个”时,要吐字轻、快速而连贯,一字一音唱出“一送”“红军”“下了山”,才能将此曲开唱时用悦耳的声音及舒缓抑扬的声调唱出依依不舍的场景与浓情。全曲中,宋祖英把“里格”“介支个”“啊”“哇”“呀”等帮衬词及语气词的准确吐字发出,借助革命老区百姓所常用的方言来深情抒发歌曲所要传递给听众的军民鱼水深情。谱例二在歌唱过程中加入恰当的衬词,可以起到特殊的效果,给人一种意到情未休、欲说无言、声出意未出,似断却难断的感觉,给演唱增添独特的民风之感和乡土气息。可见演唱者用吐字准确清晰,准确吐字,用美妙动人的声准确唱出井冈山地区老百姓的唱出当地人民的思想内涵,让听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感情。4.3声与情的完美结合声音是载体,而情感则是一首歌的灵魂。能不能完美地演绎一首民,就看演唱者是否处理好了自身声音与情感抒发的问题。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将民歌艺术演绎得完美。谱例三但并不是练好了声把握住了情就能够唱好一首民歌的。当声和情结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完美和谐时,二者才能互为依存、相辅相成。为了增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就要在提高演唱技巧的同时,对演唱者进行“乐感”等有利于演唱水平提高的一些音乐的培养。4.4唱出独特的风格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历史及风俗习惯、艺术形式都不同,因此其民歌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每种民族的歌曲之所以无法被取代,就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民族魅力,它所传递的情感就是民歌的精髓。情感是从人的内心里发出来的,歌手要对情进行精准把握,演唱才会精彩。以《十送红军》乐句为例:“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十里个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在演唱这两句歌词时,宋祖英采用民族唱法,她的声音嗦亮清越,圆润饱满又不失细腻;刀郎作为入藏军人,骨子里透着一股不羁的狂热。他在翻唱《十送红军》时,声音显得苍凉而空阔;黑鸭子组合演唱《十送红军》则以轻吟为主,显得缠绵一些,抒情随意一些。谱例四由此可见,在合唱《十送红军》时,其唱法可用女声轻唱与慢唱相间或相伴,在一顿一唱中来增加歌曲演唱的效果,使抒情感更浓,于低音之处发声,渐升渐高,自轻而重,到了中音区将情感抒发出来。总之,专业演唱者在追求“声情并茂”的高境界演唱效果的同时,要在演唱中找到合适自身的风格,在不断追求创新中为听众展现一台台视听盛宴,使得革命歌老歌《十送红军》源源不断地散发出不竭的生命力。江西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5.1江西民间音乐的审美在中国人的记忆里,红色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革命过程中一种独特的产物,是中国人民红色革命、红色文化、红色生活和红色艺术的综合体。它浓缩了我党我军的革命信念、革命策略和革命意志,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鱼水情深和爱国情怀,歌颂了无畏的革命英雄和伟大的革命领袖,用音乐的形式再现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文化艺术史,是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虽然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的红色歌曲,但是江西的红歌最具代表性。因为这里诞生过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江西红色歌曲始终伴随着革命,并以星火燎原之势把革命的声音传递到全国各地,起到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比如在“争当红军”的拥军过程中,兴国山歌就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历史奇迹。江西红色经典歌曲内在的艺术价值和德育价值是其他普通艺术无法比拟的,这类歌曲有《十送红军》、《映山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苏区干部好作风》、《送郎当红军》、《请茶歌》、《八角楼的灯光》等等,传承这些红色经典歌曲在今天依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鸡汤”,是弘扬社会正气、传承社会美德、传递爱国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映映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必然会体现在自己的灿烂文化当中。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我们自己民族之间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见解,这样也就形成了我们民间音乐独有的审美品位特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对于审美追求也是注重表现,讲究中庸,喜欢含蓄内敛地表达情感。因此,在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上也现出这些独具特色的韵味。在历史事件中和在生产实践中,各个地方的精神、物质文化的发展和形成的同时,也是在积累着民间音乐的审美经验,形成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个性和审美观念,因此形成了我们民间独特的音乐文化,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推进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5.2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5.3.1继承和发展《十送红军》是江西红色经典歌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它公开面世的时间是在1961年,由朱本正、张士燮收集整理,是一首江西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歌曲。歌曲从第一次公开演唱的开始,就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同和表扬。当时的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撰文说:“《十送红军》是一首壮丽的抒情诗,一阵阵歌声,一滴滴眼泪,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真是语短情长,依依难舍.充分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和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人民对红军战士早日胜利回家乡的坚定信念。”中国的民间音乐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开始一直流传到现代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西的传统音乐拥有着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底蕴。多样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每个历史时期存在和延续,同时也有不少的音乐和音乐形式在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朝代更替中慢慢的观人遗忘使之慢慢的消亡。特别是在当代,由于二十一世纪口益高度发达的今天,繁荣的经济充斥着各个文化领域,极大的推动了各个文化领域的发展,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江西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同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兴向荣的局面。5.3.2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一些举措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子音像制品使民众的音乐视听变得无限广阔,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依赖于简单、直观、本地的民问音乐满足精神生活了。各地方、各民族淳朴的民间音乐在新生代传唱中越来越少,甚至只有在穷乡僻壤才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比如说维吾尔族的木卡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少数民族音乐也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其实,按照现在的科技手段,想保留住这些民间音乐是不难的,但是如果意识不到继承和保护它的价值,这些宝贵的遗产就会在不经意间消失。首先,要积极做好采风工作,多多接触和了解民间音乐。学习与研究民间音乐不能局限在工作室中,需要更多地走人民间广裹的天地,近距离的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的研究。其次,要用化科技手段,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可以对民间音乐进行准确清晰的录音、录像等采集工作,使它们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三,要汲取民间音乐的原生态精粹,把它融人文人音乐创作中,使民间音乐在文人音乐的创作中传播和发展。现在国内很多音乐作品,在运用民间音乐的曲调和元素来吸引民众;甚至西方一些作曲家也在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来增加感染力,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第四,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江西的传统音乐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江西的传统民间音乐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山歌、号子、小调等等。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老歌手、老艺人或师傅在传艺时凭借演唱演奏,新歌手、年轻艺人或徒弟在学艺时凭借听觉和记忆,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这一方面使我国的民间音乐至今没有完善的记谱方法,另一方面,又使所有优秀的歌手、艺人有机会在继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发挥才智,对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改编。民间音乐的成果是千百年来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造成了民间音乐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为集体加工提供了条件;而不断的集体加工,又使世代流传的民间音乐口臻完美。如此发展下来,民间音乐在演唱、演奏中的即兴发挥,就成了验证歌手、艺人造诣的标准。在各民族、各地区农村的对歌活动中,得胜者是那些善于将学来的曲调和唱词作临场发挥的歌手。民间音乐从产生起就伴随着民间民众的期望和渴求,也偕同社会历史的前进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传承和发展。由于民间音乐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品,所以有着不可割断的承继性和发展性。民间音乐的继承主要靠口耳相传,具有流变性的特点,紧密贴近民众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种属性,使它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时期、各地域、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总结“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