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第四章第二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概述第二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延伸第四节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第五节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第六节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概述等产量曲线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3一、等产量曲线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线。X1KLA(K1,L1)B(K2,L2)K1K2L1L2图2-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MRTS)的等产量曲线4
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LA(K1,L1)B(K2,L2)X1KK1K2L1L2A(K1,L1)B(K2,L2)X1KLK1K2L1L2图2-2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图2-3MRTS为0的等产量曲线
如果两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相互替代,则等产量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如图2.2所示;如果两种生产要素完全不能相互替代,则等产量线要么平行于横轴,要么平行于纵轴,如图2.3所示。
E5二、等成本线KL
表示在既定的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M=PL×QL+PK×QK
或
QK=M/PK-PL/PK×QL
斜率=-PL/PK6三、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是指一国拥有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有两种衡量方法:一是实物单位衡量法,即以各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总和与劳动数量总和之比的大小来衡量。(从供给计算人均资本)假设A国拥有的资本、劳动总量为TKA、TLA,
B国拥有的资本、劳动总量为TKB、TLB,则TKA/TLA或TKB/TLB称为要素丰裕度。如果TKA/TLA>TKB/TL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7二是相对要素价格衡量法,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作为衡量一国资源禀赋的标准。(从供求计算利率/工资,即r/w) 假设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r/w)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A国是劳动丰裕的。8(2)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9图2-410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通常是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具体测算时的困难一是各国大都没有关于资本存量的直接统计数据,只有每年的固定投资统计数据;二是各国的货币单位不同,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比较之前尚须统一单位。
11表2-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SummersandHeston(1995),PennWorldTables5.6;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YearbookofLaborStatistics,1994.国家或地区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瑞士73,459德国50,116加拿大42,745澳大利亚37,854日本36,480法国35,600美国34,705意大利31,640台湾地区25,722英国21,453韩国17,995墨西哥12,90012四、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且有:(K/L)X>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3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QX2Qx1QY2QY1(K/L)X(K/L)YKL(w/r)1QX2QX1QY2QY1(K/L)X(K/L)YKL(w/r)2图2-5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图2-5B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A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1,B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2,但是在两国均有:(K/L)X>
(K/L)Y,因此,不管在哪国产品X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Y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14kx=Kx/Lxky=Ky/Ly
分别对应于两组相同的价格均有:kx>ky;k’x>k’y,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图2-515
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B国的PPCA国的PPCYX
A国的PPC比B国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横轴方向上扩展较宽,这反映A国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产品。图2-6要素禀赋与生产可能性曲线16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BertilOhlin,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EilHeckscher,1879-195217李嘉图模型的不足李嘉图模型假定了各国相对优势差异(单一要素生产率或要素生产率差异),但没有解释各国相对优势的原因(即为何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上较他国效率更高?)。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增加的利益如何分配。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对此进行了扩展和补充。以要素的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力图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对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分析时,除了劳动,又引入了资本。关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易于解释。18一、H-O模型的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劳动与资本)、两种产品,即2×2×2的模型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3、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194、两个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个是劳动丰富的国家,一个是资本丰富的国家5、在两种产品中,其中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个为资本密集型产品6、不存在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运输成本、需求偏好、规模效益、贸易壁垒等20二、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被称为HO定理,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21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4、这一理论中还有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theorem)和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theorem)。22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发生23(二)H-O模型的简单数学公式推导假设: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A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B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L为劳动投入系数,K为资本投入系数;S为资本劳动比,S=K/L,P为商品价格,Q为要素价格比,Q=w/r24X、Y产品的单位价格(成本)为:PAX=LX·wA+KX·rAPAY=LY·wA+KY·raPBX=LX·wB+KX·rBPBY=LY·wB+KY·rBPAX=LX·wA(1+SX/QA)PAY=LY·wA(1+SY/QA)PBX=LX·wB(1+SX/QB)PBY=LY·wB(1+SY/QB)25贸易的基础在于商品的价格差,则有PAX/PAY-PBX/PBY≠0即:PAX/PAY-PBX/PBY=LX(QA-QB)(SY-SX)/LY(QA+SY)
(QB+SY)因A国资本相对丰富,B国劳动相对丰富,则wA/rA>wB/rB,即QA>QB,QA-QB>0因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KY/LY>KX/LX,,即SY>SX,SY-SX>026
(三)H-O定理的几何说明B
A国将出口X到B国,并从B国进口Y,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Ⅱ上的点E;B国则相反,B国将出口Y到A国,并从A国进口X,其最终消费组合为E’点。由于E点和E’点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因此,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AB’A’E=E’YXXYⅠⅡ
(PX/PY)ABAA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B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贸易后商品X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GF(PX/PY)B(PX/PY)*图2-7H-O模型的几何解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27四、对H-O模型的评价(一)H-O模型与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H-O模型建立在比较优势说的基础上,强调国际贸易产生的差异,其理论与要素流动的假设基本一致差异:1、生产要素的数量2、国内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能否应用于国际商品交换3、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28(二)H-O模型的政策含义
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的。例如:马来西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和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便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29(三)对H-O模型的评价1.要素禀赋理论贡献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302.局限性(1)自然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并非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2)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3)对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4)不涉及经济关系的探讨31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延伸
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而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
PaulA.Samuelson,191532(一)H-O-S定理的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33(二)H-O-S定理的经济学解释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条件下,A国商品X(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其工资率较低。当A国分工生产X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资本相对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利息率。而在B国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反,因此,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的工资与利率的差距。341、要素相对价格的均等化
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证明35
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
A国分工生产X,提高了劳动的相对需求,导致A国的w/r上升;B国分工生产Y,提高了资本的相对需求,导致B国的w/r下降。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直至点E为止,此时,两国X的相对价格均为(Px/PY)*,两国劳动的相对均衡价格均为(w/r)*。PX/PY(PX/PY)A(PX/PY)B(PX/PY)*ABEw/r(w/r)2(w/r)1(w/r)*图2-8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36
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埃奇沃斯盒状图Y2OO’X1Y1X2LLKKXYED生产契约线37YB’OXOY/AOY/BXB’XBYBXAXA’YAYAABB’A’LKLBKBLKB国A国
在两国的无贸易均衡点A(A国)和B(B国),A国生产两种商品的(K/L)均小于B国。由于A国的(w/r)较小,且X是劳动密集型的,A国将分工生产X直至达到A’点。B国分工生产Y直至达到点B’。在A’和B’点,两国的(K/L)和(w/r)均都是相同的。(w/r)B(w/r)A(w/r)*(w/r)*图2-9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的证明KALA38X产品的要素比率相等:
=X产品的要素价格相等——(w/r)*Y产品的要素比率相等:OY/AA’与OY/BB’平行Y产品的要素价格相等——(w/r)*OKBOLBOKAOLA39(2)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
生产函数:为一阶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则根据欧拉定理有:(2.1)又由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因此:
(2.2)(2.3)由式2.1有:
(2.4)40式2.4可以变形为:
(2.5)因为在均衡时(如上图中的A’和B’点所示)有:
(K/L)A’=(K/L)B’(2.6)
(w/r)A’=(w/r)B’=(w/r)*
(2.7)
又因为,生产均衡时,根据(2.2)(2.3)有:
(2.8)根据式(2.5)-(2.8)可知:(2.9)由(2.2)和(2.9)可知两国实际工资相等,即:
(2.10)41从H-O模型数学公式中得出:要素价格均等即PAXPAYPBXPBY—=
0LX(QA-QB)(SY-SX)LY(QA+SY)(QB+SY)=0因为SY≠SX;则QA=QB42二、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43图示证明:假设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增加后,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不变,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雷布津斯基线。
·XT’TOQQ’RP’pYTT’44要素累积与贸易条件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针对大国小国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45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46XOYQQ*QˊCˊC*C
如图,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从C’到C*,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47悲惨增长”(immiserisinggrowth)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
QCQ*C*XOY48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49
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形态,即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为比较劣势;反之,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物品,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优势。OXYQCQ*C*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50案例美国在1920年以前,因为地广人稀,土地丰富,故美国土地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处于相对劣势。但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结果不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且也使资本不断得以积累。1920年以后,劳动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变为具有比较优势,成为美国的出口商品,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则变为处于比较劣势,而成为进口商品。51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均衡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价格52XYKLOY’DCABFEGIH
Y为出口产品;Y产品价格上升,劳动报酬提高,资本报酬下降53四、特定要素模型
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的内容的几何表述模型的基本结论54(1)模型的基本假设生产要素分为两种,一种要素在国内产业间可以自由流动(即为流动要素,比如劳动L),另一种要素不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即特定要素,假设为资本K)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55(2)模型的几何表述EOXOYDD’wwVMP’L=PX’×MPL
E’FGVMPL=PX×MPLw1w2w2w1A国劳动总供给图2-10特定要素模型VMPK=PY×MPK⊿PX
⊿w
56结论贸易后,在新的均衡点(E’):(1)X行业的L投入量增加,Y行业L投入量减少;(2)名义工资上升,但升幅小于X价格的升幅(即⊿w<⊿PX
);(3)以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收益增加,而实际工资是否增加取决于用什么产品衡量,若用PX
衡量,实际工资(w/PX
)下降;若以PY衡量,实际工资(w/PY)上升。57思考?K所有者的收入如何变化?58第四节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73年诺奖的主)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论。WassilyLeontief,1906-199959一、实证检验的逻辑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160二、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学者数据年份(K/L)X/(K/L)M
(H-O预测:>1)Leontief,195419470.77Leontief,19561947-19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Whitney,196818991.12Baldwin,19711958-19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资料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等《国际贸易》,P9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表2-1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61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关税结构说自然资源说621、里昂惕夫的解释劳动效率提出有效劳动,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其它国家的3倍,因此,美国是(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劳动非同质,劳动应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632、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含义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图示要素密集度逆转对H-O定理的影响64
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含义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65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KLXY(w/r)A(w/r)BXYLK(w/r)B(w/r)A图2-11商品要素密集度不变图2-12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
图2-11中不管是在A国(工资率与利率比为(w/r)A)还是在B国(工资率与利率比为(w/r)B)商品X始终是劳动密集型的,Y始终是资本密集型的,而在图2-12中X在A国是劳动密集的,而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的。66
要素密集度对H-O定理的影响
如果产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则H-O定理就会被颠覆67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3、需求逆转684、贸易保护说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更严格的进口壁垒限制。特别受到保护的是技术落后的产业和非熟练、半熟练的劳工集团695、自然资源说没有考虑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稀缺美国是大量矿产(如石油)的进口国,而这些矿产品既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使用大量的非人力资本。由于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性很强,这是导致美国进口产业的较高资本密集度的重要原因70四、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开创了国际贸易理论繁茂发展、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促使许多国际贸易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使人们对国际经济及至整个经济增长的规律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有了新的认识71第五节国际贸易新要素论一、人力资本说舒尔茨、基兴、鲍德温、坎农等人力资本是劳动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产要素。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评标专家培训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科学课课件
- 2025年增强现实(AR)在虚拟现实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与挑战分析报告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绿色制造与绿色人才发展报告
- 小学生睡眠教学课件
- 中餐员工餐厅管理办法
- 企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 企业员工惩处管理办法
- 企业人员定编管理办法
- 保山防疫资金管理办法
- 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中药药浴技术课件
- 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及答案
- 英语教师进城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交投国企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精粹
- 公路养护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钻头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年四级中式烹调师(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精制花生油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劳动合同范本下载「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