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宫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B.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C.着床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D.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与性激素有关2.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的大,主要原因是()①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多②每分钟呼吸次数多③参加呼吸的肌肉收缩力强④肺较大⑤身体营养状况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⑤3.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C.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中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参与完成的结构基础分别是()A.反射和神经元B.非条件反射和反射弧C.反射和反射弧D.反射和神经系统5.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6.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胆汁C.胆汁、胰液、肠液D.肠液、胰液7.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肺泡⑤气管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②④8.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9.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B.过程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C.血液中的氧气经过的气体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D.通过过程④,可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10.如表是正常人血浆、肾小囊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血浆肾小囊输尿管甲0.03%0.03%2%乙0.1%0.1%0%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C.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D.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11.外界的空气寒冷、干燥并混有灰尘和细菌,通过鼻腔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

③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

④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A.①②③ B.④②①C.②③④ D.①③④1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是13.人体视觉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①玻璃体②晶状体③瞳孔④角膜⑤视网膜⑥视觉神经⑦大脑的一定区域A.④③②①⑤⑥⑦B.④①③②⑤⑥⑦C.④③①②⑥⑤⑦D.④①③⑤⑥⑦14.下面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由神经元的突起构成的C.神经中枢只位于脊髓中D.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和肌肉构成的15.如图所示为人的进化历程,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不是进化特点的选项是()A.脑容量增大 B.上肢变长C.直立行走 D.制造和使用工具16.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的功能()A.免疫B.排泄C.产生触觉、温度觉D.调节体温17.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a管壁厚,b管壁较薄,弹性较小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C.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18.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型尿液血细胞蛋白质甲4.8×109140A--乙5.2×10970B--丙30×109150AB+++++丁4.6×109130B--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19.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起始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A.口腔、小肠、胃 B.胃、小肠、口腔C.口腔、胃、小肠 D.小肠、口腔、胃20.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核B.图中②和③是突起,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C.④是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D.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1.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是与心脏直接连接的血管,回答问题:(1)标号④表示______,内流______血。(2)左心室与______(填标号)之间有_______,能够防止血液倒流。(3)通过体循环,身体下部的血液,最终汇集到_______(填标号或中文名称),流回左心房。22.请根据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小东同学参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实践活动,博物馆里有丰富的标本和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走进人体》主题展览,在“人体呼吸”的展区,小东看到了以下内容,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气体成分A(%)B(%)氮气7878氧气1621二氧化碳40.03水1.10.07其他气体0.90.9(1)图1中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_和湿润。(2)人体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且根据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进行_______。(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③]______(填名称)应处于收缩状态。(4)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_(选项:扩张/回缩),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气体不易进入。(5)上表是比较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据,A组数据表示的是人体_____(选项:吸入/呼出)的气体。(6)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20000多次,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约13.6公斤的新鲜空气,是一个人一天所需食物重量的10倍,原因是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刻都需要能量供应,这些能量是由人体的___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这一作用的完成需要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都要与________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在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从而释放能量。

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A错误;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B错误;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即怀孕。C错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D正确。考点:胚胎发育过程。2、A【解析】

肺活量指的是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详解】①运动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故①正确;②运动员的呼吸深度加大、加深,每呼吸一次,和正常人相比可获得更多的氧气,每分钟呼吸次数并不多,故②错误;③运动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故③正确;④运动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肺不一定大,故④错误;⑤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并不能说明身体营养状况号,故⑤错误,可见A符合题意。【点睛】做剧烈运动时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一般人主要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而运动员主要通过增加呼吸深度,即通过肺活量的增加来获得氧气。3、A【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详解】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震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耳蜗,A错误;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正确;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C正确;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人类特有反射的特点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4、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以及完成该活动的结构基础分别是“反射、反射弧”。5、D【解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本题解题关键。6、B【解析】试题分析:对脂肪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和肠液。胆汁进行物理性消化,将脂肪分解为脂肪微滴,胰液和肠液进行化学性消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7、C【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C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顺序,是基础题,要求熟记。8、D【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详解】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到视野正中央,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因此,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分别是右上方、变暗。故选D。【点睛】此题考察的是物像的移动方法,物像的放大,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某些操作的原因目的。9、C【解析】

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详解】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通过过程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B正确;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间,通过过程④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C错误;

通过过程④组织间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和呼吸作用的概念。10、A【解析】

(1)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物质尿液

(克/100毫升)原尿

(克/100毫升)血浆

(克/100毫升)葡萄糖0.00.10.1无机盐1.60.750.75蛋白质0.00.07.0尿素2.00.030.03尿酸0.050.0030.003(2)表格中肾小囊腔内的液体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其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详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重吸收尿素造成的,由此可判断甲是尿素。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所以据表中数据判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11、B【解析】

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详解】①鼻腔前部丛生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可以净化空气,①正确;②鼻腔黏膜能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湿润作用,②正确;③而鼻腔侧壁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与呼吸无关,③错误;④鼻腔黏膜内还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寒冷空气有温暖作用,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12、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植物的作用,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灰尘,降低噪音,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所以要多植树造林,退耕护还林。13、A【解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详解】眼球中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似双凸透镜,起主要的折光作用。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地方。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④角膜、房水,由③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和①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⑤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⑥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⑦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人体视觉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④③②①⑤⑥⑦。【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14、C【解析】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神经纤维,都是由神经元的长的树突或轴突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构成的,B正确;高级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如脊髓、脑干等,C错误;

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和肌肉构成的,能够对刺激作出有效的反应,D正确。15、B【解析】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动物只能使用简单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没有创造性劳动。【详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因此上肢变长不是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特点。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6、C【解析】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和细菌的侵入;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生发层中含有黑色素细胞,防止紫外线的伤害。这说明皮肤具有免疫功能,A不符合题意;

真皮位于表皮的下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还有汗腺等附属结构;汗腺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汗液,具有排泄功能,B不符合题意;

真皮中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但是没有感觉的功能,人体的感觉是在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里形成的,C符合题意;

真皮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同时,汗液的排出量也增加。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所以,皮肤对人体的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17、D【解析】

人体具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它们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三种血管的特点如表:【详解】A、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A正确。

B、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图c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c为毛细血管,B正确。

C、由于c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C正确。

D、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a为肺动脉,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b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管的类型和特点。18、D【解析】

A、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因此患贫血症的乙;A正确;B、乙是B型血,可以接受B型血和O型血,因此“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B正确;C、由于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则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C正确;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的结果,不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D错误。尿液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该过程。【详解】19、A【解析】试题分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所以消化道内,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0、C【解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观图可知: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据此解答。【详解】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正确;

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③轴突和②树突两种,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B正确;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④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C错误;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21、肺静脉动脉①动脉瓣⑤(或“下腔静脉”)【解析】

观图可知:①是主动脉、②是上腔静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⑤是下腔静脉,解答即可。【详解】:(1)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标号④表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故左心室与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