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有一条排泄途径的是()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尿素2.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部A.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C.上升,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 D.下降,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3.某同学构建了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4.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5.当我们细嚼饭粒或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这种甜味物质是A.蔗糖 B.葡萄糖C.麦芽糖 D.白砂糖6.“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受声音信息和产生听觉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大脑 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 D.听小骨、耳蜗7.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⑨股动脉;⑩左心室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 B.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⑨C.⑦②③⑤⑥①⑧④⑨ D.⑦②③⑥⑤①⑩④⑨8.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A.外界→咽→喉→食道→肺B.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C.外界→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D.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9.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A.角膜→视神经→晶状体→玻璃体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巩膜→瞳孔→角膜10.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11.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1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大脑、小脑、脑干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13.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A.胃 B.小肠 C.大肠 D.消化道14.某同学扁桃体发炎,他在医院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他先后进行了肌肉注射、打吊瓶、你知道这分别“打”了什么部位和结构吗()①皮肤下的静脉②皮肤下的动脉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④肌肉内的毛细血管A.④① B.①② C.②① D.③①15.很多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成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与孵化时温度有关。下表为不同温度下三种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其中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A.密西西比鳄 B.红海龟C.绿草蜥 D.密西西比鳄和红海龟16.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均有瓣膜,从而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由心房→心室→静脉B.由心室→心房→动脉C.由心房→心室→动脉D.由静脉→心室→心房17.下面是血液流经脑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后物质变化的示意图,是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的是()A.B.C.D.18.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增加肺泡的数量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19.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C.静脉血、原尿、尿液 D.静脉血、尿液、原尿20.如图所示的血管,表示动脉血管的是()A. B. C. D.21.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D.糖类22.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后视镜23.ABO血型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的科学家()A.哈维 B.林奈 C.兰德斯坦纳 D.达尔文24.某正常中年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尿中出现糖,这说明A.该人是糖尿病人 B.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有限的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失常 D.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25.如图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和氧气结合情况和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的曲线图,则该图S、P分别表示的是()A.左心室、右心室 B.毛细血管、肺静脉 C.肺动脉、肺静脉 D.肺动脉、主动脉26.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的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快,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飞沫、接触也可传播。病毒性感冒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若未治愈也可能引发细菌性肺炎等其它疾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____________;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_______________。(2)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3)对患病的婴幼儿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病毒性感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_____________。(5)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这种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6)肺炎球菌是能导致肺炎的一种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_________。细菌性肺炎发生时,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填一种血细胞)数量会增加。27.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图表示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图中结构1、2、3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处流入的是_________血。B处液体比A少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滤过作用形成的_________,经过3的重吸收作用,C中成分比B又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和_________,最终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28.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来源于食物中的一些有机物。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之后,人体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下面是人体对精瘦肉中有机物的利用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1)若a、b、c、d表示人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则其中的b、c分别表示_____、_____。c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的中_____。(2)图中有机物X主要是_____。(3)图中①、②表示两种代谢废物,它们是_____。(4)③表示组织细胞进行c过程时释放的_____。(5)d表示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该过程叫做_____。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输血是指给患者输注供血者的血液成分或全血,常应用于急性大量失血、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病、严重感染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疾病等,对减少死亡率、改善病情及提高疗效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的一大进步是——临床输血从输全血时代进入了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剂。临床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相对于以前的全血输注,按需选择的成分输血更安全、更合理。我们的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有如下种类。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各类中重度贫血病人。血浆制剂,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补充治疗,以及手术、外伤、烧伤等大出血患者的血容量补充。血小板制剂,适用于血小板数量极度减少或功能障碍并伴有出血倾向及表现的患者。无论哪一种血液制品的输注,医生都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依照科学规范的输血指南来进行。一是避免浪费血液资源,二是减少因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阅读以上资料后请回答:(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且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核,该结构特点使其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_______功能的发挥。(2)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安全输血应以_______为原则。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最好输入_______制剂,以补充其因伤造成的失血。(3)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小明因身体不适进行了血液化验,结果如下表。血液检测结果(部分)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红细胞3×1012个/L(4.0-5.5)×1012个/L白细胞6.8×109个/L(4.0-10.0)×109个/L血红蛋白60g/L120-160g/L血小板2.1×1011个/L(1-3)×1011个/L检测结果中,小明表现异常的项目有_______,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小明患有重度_______,医生建议小明饮食中要注意补充含_______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小明输入_______制剂来缓解症状。30.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2010年2月,我国科学家首次选育出“抗性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稻新品种——“降糖稻1号”。“抗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相比,难以在消化道内降解成葡萄糖,不会使血糖过快升高。科学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动物试验证明,该稻米对于保持体重稳定增长、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_____。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_____。(2)在人体消化道内,淀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______。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是_____。(3)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_____。(4)进行物质试验是验证“降糖稻1号”降糖功效的重要环节。请你利用上述模型大鼠还原科学家的简要实验步骤:_______。31.近年来,在北京、石家庄等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和广为人知的PM10相比,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PM10是直径在2.5微米和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它可进入人体的呼吸道,但鼻黏膜和[]______内表面的腺细胞能分泌________,可以吸附PM10,随着吐痰、打喷嚏将其部分排出。PM2.5则会经呼吸道直接进入[]____,其携带的有害物质很难分解或消除。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____的。(2)图中[G]是______,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与它的运动有关。在吸气时,其位置______(填“上升”还是“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3)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请你提出一个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解析】

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有三条途径,分析解答。【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只有一种排泄途径的是二氧化碳。【点睛】明确代谢废物排泄的途径可正确解答。2、B【解析】试题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因此当吸气时,膈肌的活动情况是:膈肌收缩,隔顶下降,上下径增大,这样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被吸入。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3、D【解析】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详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题意,即可解答。4、D【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感受器。5、C【解析】试题分析:口腔中的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细嚼馒头,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内的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感觉有甜味。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6、A【解析】

耳的结构图如下:。【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与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7、B【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经左臂静脉→⑦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①左心房→⑩左心室→④主动脉→⑨股动脉到达足部。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8、D【解析】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详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那么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点睛】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很好,明确气体进出呼吸道的顺序。9、C【解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10、D【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详解】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到视野正中央,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因此,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分别是右上方、变暗。故选D。【点睛】此题考察的是物像的移动方法,物像的放大,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某些操作的原因目的。11、B【解析】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12、B【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选B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名师点睛】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13、B【解析】小肠的长度长、内表面积大,同时含有多种消化酶,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选B。14、A【解析】

(1)三种血管的功能和特点如下表:(2)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结构特点适于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详解】由分析可知,肌肉注射的部位是④肌肉内的毛细血管;皮试的部位是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打吊瓶的部位是①皮肤下的静脉。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15、C【解析】

表中数据显示:米西西鳄随温度的升高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逐渐增大,当温度低于或等于26℃时,不出现雄性个体,当温度达到36℃时,雄性个体的比率为100%;而红海龟恰恰相反,随温度的增高,雄性个体的百分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由此可见,巨大的温差变化可能导致某些爬行动物出现单一性别,从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而绿草蜥的雌雄比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详解】表中数据显示,绿草蜥的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在22℃~36℃之间,雌雄比例接近1:1。

故选:C。【点睛】这是一道资料分析题,正确识读表中数据是做好该题的关键。16、C【解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室与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由心房→心室→动脉。17、C【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血液流经脑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脑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气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且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变,故选项C所示的图示符合题意。18、A【解析】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详解】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如图所示: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理解掌握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B【解析】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不管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淌的都是动脉血)、原尿、尿液。考点:尿液的形成。20、B【解析】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由图可知B表示动脉血管。【点睛】对于一些血管的判断,可根据血管的特点以及内血液的流动方向等进行掌握。21、D【解析】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22、B【解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方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的同学矫正视力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23、C【解析】

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因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详解】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分为A、B、AB、O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C符合题意;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D不符合题意。【点睛】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24、B【解析】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当一个正常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由于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有限,所以导致尿中出现糖。考点:尿的形成。25、A【解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即流入左心室的血液中含氧气最多,流入右心室的血液含二氧化碳最多;图示中,S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高,说明此处血液中含氧气最多,为左心室;P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低,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为右心室。故A符合题意。点睛:氧气在血液中是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后运输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26、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控制传染源易感人群抗体保护易感人群细胞核白细胞【解析】【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抗原。

(2)肠道病毒EV71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不断消灭肠道病毒EV71,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抗体则永远的留在了体内,这种抗体只对肠道病毒EV71起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3)对患病的婴幼儿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是控制传染源。(4)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所以对病毒性感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5)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这种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6)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肺炎球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人体内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时,人体的白细胞数量增加。【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病原体、人体的免疫、传染病的预防、病毒的结构等内容,要学会对上述知识的整合和运用。27、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动脉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原尿葡萄糖【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肾小管,A是血液,B是原尿,C是尿液。【详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3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A处流入入球小动脉的血,是动脉血。B是原尿,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B原尿比A血液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C尿液中成分比B原尿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点睛】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28、吸收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也可)线粒体氨基酸水和二氧化碳(可颠倒)能量排泄【解析】

(1)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观图可知a是消化过程,b吸收过程,c呼吸作用,d排泄。(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供能的主要物质。(3)呼吸作用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排尿、排汗和呼气。(4)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据此解答。【详解】(1)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图中a表示消化过程,b表示吸收过程,消化后的小分子的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血液将营养物质和氧气送到组织细胞,c过程表示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分解成①二氧化碳、②水、尿素等含氮废物,同时释放出③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2)精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成氨基酸,分析图中的有机物X主要是氨基酸。(3)血液将营养物质和氧气送到组织细胞,c过程表示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分解成①二氧化碳、②水、尿素等含氮废物,同时释放出③能量,图中①、②表示两种代谢废物,它们是二氧化碳和水。(4)③表示组织细胞进行c过程时释放的能量,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维持体温。(5)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所以图中的d表示排泄。【点睛】掌握了消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29、没有携带(运输)氧气输同型血血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贫血铁红细胞【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无核,形状不规则,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功能。【详解】(1)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加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携带氧气。因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该结构特点使其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运输氧气功能的发挥。(2)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烫伤皮肤表面会渗出很多血浆,因此应输入血浆制品。(3)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明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值,明显少于正常参考值,因此他患了严重贫血。贫血是缺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造成,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应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小明输入红细胞制剂来缓解症状。【点睛】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输血的原则。30、蛋白质膳食纤维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突起,绒毛壁很薄,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胰岛素分泌不足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同的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②一组饲喂“降糖稻1号”大米,另一组饲喂等量的普通大米;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体重和血糖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